给父亲的信读后感400字6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写读后感是为了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通过总结读后感,我们能够提炼出书中最精华的思想与观点,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给父亲的信读后感400字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给父亲的信读后感400字6篇

给父亲的信读后感400字篇1

鲁迅先生在晚年的时候回忆幼时的求学时光,想必心里必须有一番趣味吧!“带露折花,色相自然要好得多,但我不能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他的《朝花夕拾》就是如此。

?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介绍了许多自己的求学经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求学之路,在求学之路上也必须充满了不少坎坷、困难和挫折。

读着先生的散文,眼前仿佛看见青年鲁迅在一家日本旅店,躺在床上,为了不被蚊子叮咬,将全身裹进被子,只留两个孔透气的样貌。

我的求学之路并不像鲁迅先生那样,在吃住上没有问题,主要在学习方面有很大问题。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的英语考试我只考了88分。我拿着试卷忐忑不安地回了家,妈妈狠狠地批了我一顿,说我让家人丢脸,因为我爸爸就是英语教师。之后,我每一天坚持不懈地朗读课文,记单词……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次考试得了93分。从此以后,每次考试我都取得好成绩。

求学之路是坎坷的,困难的,令人难忘。

大家也看看《朝花夕拾》,说不定在书中能找到你的痕迹。

给父亲的信读后感400字篇2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可是我不能够。”——题记

鲁迅先生的晚年,也是重病在身,不知在那样的时刻,回忆是怎样的一番滋味。《朝花夕拾》,正如它的名字,超凡脱俗。

这本书后,童年的点点滴滴浮此刻心头。儿时的所有,远去后再次品尝,似乎也只是“可是如此”。沉淀在那个名叫“岁月”的时间里,一切都会像陈年老酒般甘甜。鲁迅先生的儿时丰富多彩。百草园中的老树、小草、野花便是他的朋友。他还坐在枝头吃野果,虽然启蒙教师对他严厉,但也改变不了他的幼稚天真。

鲁迅先生儿时是长妈妈一手带大的。长妈妈是个不完美的人,出生在农村,身上带着迷信、无知、粗鲁等种种缺点,但长妈妈对鲁迅先生的关爱,让我们体会到她的朴实诚挚。鲁迅先生对她无言的感激、敬佩和思念,究其原因,无非是一个“真”字。写真事,表真性,诉真情罢了。

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天真烂漫,令人回味,引起了我们的共鸣,才会让我们觉得鲁迅先生儿时的生活充满真意。

童年已然远去,一去不复返了,不如在生活中乘风破浪,让往事在回忆里波涛汹涌吧。

给父亲的信读后感400字篇3

在寒假,我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先生九二年所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结集,原名《旧事重提》。

“朝花”是清晨带露相继芬芳的花,喻指鲁迅青年的往事。“夕拾”是指中年以后才把回忆的往事写出来,借以慰藉“夕拾”的心情,我看着陷入了沉思,我喜欢在有空时回忆往事,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想着想着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离我很远的童年,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一件件永难忘怀的事情,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这一切构成了我对童年的整个回忆,读着书回忆着往事时,我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将现在的一切烦恼抛之脑后,沉浸在鲁迅对童年的回想,沉浸在我对童年的回想。

鲁迅在这本书里写了封建孝道的虚伪——郭巨埋儿奉母;写了在日本吃喝玩乐不思富强的中国人——藤野先生,他将往事与现实结合起来,写出了这令人叫绝的书。

?朝花夕拾》使我了解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制度和当时社会的冷酷,更加懂得了作者内心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鲁迅先生,中国崛起了。

给父亲的信读后感400字篇4

通过阅读《父亲的病》这篇文章,我体会到封建迷信对旧中国封建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文中父亲悲惨地病故便是这颗罪恶的种子迅猛生长而结出的苦涩果实。

那些所谓的名医,所开的药方的药引子都是如此讲究,同名医们一样--排场大。然而,一个个愚昧的中国人救人过于心切,以至于不多思考就毫不犹豫地为寻“珍贵”的药引子忙里忙外,不惜拼了性命。倚栏轩文学网

我倒是佩服名医们的口才,将人们驯化得服服帖帖。为开脱而编造的种种理由似乎是那么完美、漂亮,一次又一次“瞒天过海”.他们总是坚信停滞不前的中医能治百病,远远超过西医,不肯取长补短,或是不断探索、创新。只是将中医与自欺欺人的神鬼传说相结合,宛如讲述着一段绝世传奇,那样引人入胜。

当时的中国孝子,由于封建传统思想的熏陶,即使对名医的话将信将疑,也未曾想到过请西医来救治。而宁愿怀揣着疑虑疯狂寻药引、看着一碗碗“良药”下肚。

文中精通礼节的衍太太,她的行为更是毫无根据,真的是无法可想了。

父亲死前的声声喘息,能否敲碎那些愚昧的中国人的心外包裹着的愚昧外壳,让他们看到真理?

给父亲的信读后感400字篇5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早年的散文。“朝花夕拾”这书名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早晨的花朵到夕阳落下时才摘下捡拾起来。《朝花夕拾》共收录了十篇作品,它们以优美的句子、文字回忆了鲁迅先生儿时到青年的成长故事。

众所周知,这部散文大部分篇目都以儿童的视角进行描绘,理性的批判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腐败与黑暗。其中的《五猖会》便是如此,虽然没有直接性的批判,但是从文章的任何角度都能看出封建对儿童的伤害是如此之大;作者回忆中出现的最多的人物应该是长妈妈这位善良、淳朴老实,却又很迷信、唠叨的妇女了。《阿长与t;山海经>》就是其中一篇怀念长妈妈的文章,而作者最爱的书《山海经》也是长妈妈送给他的。所以作者的心中队长妈妈是怀有敬意的。

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作者既写了在百草园里无忧无虑的生活,也写了在三味书屋里寿镜吾老先生的严厉教导下的生活。再忆鲁迅笔下的《二十四孝图》,以“孝”为观点进行理论,抒发了作者对散播白话者的憎恨。

读完《朝花夕拾》,我想到了高尔基的那句话:“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闭上眼,合上《朝花夕拾》回味着书中的美好世界,时光又将我带进了那个轮回……

给父亲的信读后感400字篇6

这是由一场病引发的对一个时代的呐喊。

?父亲的病》讲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因父亲患病请了两位当地盛传“贤”名的医生治病的事,最终父亲走了,神医却逍遥自在。

这是封建社会的迷信思想结出的苦涩果实。

记忆最深的不是“神医”荒诞的言行,而是患者家人所为,不管作为父母还是子女,都认为花大量的钱请“神医”就能治好家人的病。受到当时环境的熏陶,他们尽管对“神医”的话将信将疑,却总免不了为一份奇怪的药方劳心费力,最终看着一碗碗“良药”下肚。

与其说是庸医们丧尽医德,草菅人命,不如说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医生们迷信,随随便便看过几本书就说自己会治病,根据鬼神之说演变来的药就是灵丹妙药。百姓们迷信,面对庸医,听之任之,没有科学意识。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处处都能看到他的讽刺,他的呐喊:“病、病、病,迷信才是通病啊!”

这不仅是个人的病,更是中国旧社会的病。这样辛辣的、批判的笔触,犹如一桶冷水泼在烈火上,不禁惊醒了当时的社会,更提醒了站在今日看历史的我们。

父亲死前的声声叹息,敲醒的,怕是一众人愚昧的心。鲁迅先生的笔笔文字,唤醒了多少人浑浑噩噩的大脑。

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给父亲的信读后感400字6篇相关文章:

给自己一个微笑的作文700字6篇

315读后感400字6篇

315读后感400字推荐6篇

《岛》的读后感400字模板6篇

《岛》的读后感400字最新6篇

亲子阅读读后感400字6篇

孩子的读后感400字6篇

《钱》读后感400字通用6篇

雨中的读后感400字6篇

《钱》读后感400字参考6篇

给父亲的信读后感400字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