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心得体会5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没有好的想法记录,我们就不能将心得体会写得有价值,为了让我们写出的心得体会能得到跟多读者的认可,就不能只是简单描写事情的经过,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林徽因传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林徽因传心得体会5篇

林徽因传心得体会篇1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心里不知道是何许的感觉,只知道美美的,带有诗一般的韵味,就像林徽因,总是给人以清洁、美好的感觉......

只看林徽因的诗,我们知道她是温柔的,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她应该是身居豪宅,不问世事的大家闺秀,然而进一步了解她之后,我们会发现,她虽然有着诗意的人生,她却不喜欢一个人的独处,煮一壶香茗,约3、5个好友,一起夜下话谈,谈人生谈理想谈事业谈诗词歌赋或许才投她意,但是对事业极度热忱的她却很少有这样的时间。

只有在香山养病的那4年,才可以这么惬意的生活,但是病情稍微有些好转,她就立即投入到自己喜爱的建筑事业中去,喜欢一个人,没有什么原因,只是因为喜欢,就像她喜欢古建筑一样,没有其他的原因,无关风月,只是喜欢,故以她的才华,完全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有一番作为,创造一番辉煌!

每个人都是过客,缘起缘灭都是前世今生早就注定的,今生我们擦肩而过,来世或许就会有那一次回眸。不需要刻意的去记住谁,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忘记谁,前世的债今世会来偿还,今世未了的情来世可以再续。但是谁又能知道,到底有没有那奈何桥,前世今生,我们在乎的那个人,来世是否还可以记得或者会忘记!

林徽因在16岁的时候遇到了24岁的徐志摩,她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遇到了风华正茂的他,在剑桥之上,两个生来就带着诗意的他们怎么可能不擦出火花,这或许早就注定了。林徽因是理智的,任何时候她都不会让自己尴尬,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软弱,所以当她发现自己摆脱不了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的阴影的时候,她断然的选择了离开,没有告别,就像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徐志摩知道林徽因的离开是为了什么,因为他懂她......后来徐绝情的与张幼仪离了婚,本以为这样林徽因就可以接受孑然一身的他,与他相依相守,但是他不知道林徽因是骄傲的,她同大部分女人一样,在浪漫的爱情与安稳的生活面前,她最终选择了梁思成给的安稳的、真实的生活,即使心里深爱着那浪漫,也只能是藏于心底,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慢慢回味......

也许只有林徽因才有这样的魅力,才能让多情的徐志摩挂念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一生,金岳霖守护一生。即使后来徐志摩爱上了陆小曼,他心里也永远有着林徽因的一席之地;“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林徽因沮丧的说,梁思成第二天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他用实际行动宠爱了她一生;金岳霖,我不知道从何说起,终身未娶,只为爱她,他永远都是她的邻里好友,他会随着她的居所的变更而变更,一生守护,无怨无悔。徐志摩是多情的,他不止有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个女人,还有凌叔华,虽然最爱的只有林徽因和陆小曼;梁思成纵然是宠爱了林徽因一生,但是在她逝世几年之后,他还是娶了自己的学生林洙;只有金岳霖是钟情的,终身未娶,即使在林徽因去世之后,还记得她的生日,靠以前的回忆度过余生。感情的事我们总是说不清楚,没有谁对谁错,我们只是羡慕林徽因传奇的一生,感动金岳霖的痴情。

林徽因是美丽的,是智慧的,纵然是病魔缠身,仍然写了很多诗词并为中国的建筑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还参与了国徽的设计,了解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总会让我们感慨万千,深思千万。她的生命只有51年,对于现在人来说,这个时间并不长,但是对林徽因来讲,51年刚刚好,不长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里做了自己该做的,奉献了自己该奉献的,没有大起大落,亦没有大喜大悲,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温暖......

或许真的是有缘分这一说,她写了人间四月天亦在人间四月悄然离去......

林徽因传心得体会篇2

这本书是校讯通书香班级活动教师启明星奖的奖品,在我办公室的书柜里静静地躺了两个月。初次看到这本书时,富有诗意的书名,清新淡雅的封面吸引了我的目光,翻看了几页就再也没有时间去阅读,这本书就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寒假终于有点自己的时间了,就翻开了这本书,我一气呵成看完整本书用了一个半小时,因为这本书的主人公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被林徽因这个才女的一生吸引着。看完以后,我开始查阅关于林徽因的资料和照片,然后又用两天时间精读了一遍,一个清晰的最有才情最纯净的女子伴随着江南的烟雨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这样的女子是我所钦佩的,我称之为女子,而不是女人,也不是女士,是对林徽因的尊敬和爱戴,如她的.学生称之为林徽因先生一样。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她让我钦佩的地方有三点:一是才情,文学和建筑学上的建树无人能比,清华大学的教授,参与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等等。二是容貌和气质,恬静、飘逸、清丽、婉约、理性,坚韧、真诚,做女人应该是美丽的。三是理智同时又率真的个性,最初我知道林徽因是因为徐志摩,似乎还对林徽因有点偏见,真正了解了她的情感世界,对她的个性非常欣赏,爱了就是爱了,决断就是决断,敬慕就是敬慕,选择了就不动摇。真性情的女子赢得了真爱。

做女人做到这样也就是极致了,纯净、有才情。我们这些女人永远做不了林徽因的成就,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品位高尚一些,纯净一些,有点小才情,做有点小清高的女子。独特的气质与修养是女人永远美丽的根本所在。一个真正的有才情的女人是灵性与弹性的结合,既有“知识女性”的大气,又有平凡女人的温婉;既有职场女性的干练,又有普通女人的细腻。她们不仅能够征服男人,也能够吸引女人。

美貌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消逝,而女人内在的才情却能够与时俱进,历久弥香。爱读书、爱思考、爱艺术,生活乐观、心地善良、为人豁达是才情女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女子要有女子的高贵,有突出的个性、丰富的内心、高雅的情趣和高尚的品德,才会永远美丽。

人生就是修炼,修身养性,用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好好教学、静心读书、唯美舞蹈、真诚待人,说的是我,做不了林徽因,做最美丽的自己。

林徽因传心得体会篇3

林徽因作为一名建筑学家和作家,作为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作为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曾经在自己的诗歌中写道“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光,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

梁思成出生名门,父亲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清末民初的大儒家。梁思成作为中国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曾经十分欣赏林徽因的作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认为林徽因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有着多愁善感,浪漫且美丽的,眉眼中全是东方的风情,行为举止皆是优雅而动人心弦的诗人作家。但是通过观看《梁思成林徽因》这个纪录片,我却对这一对出身名门的伉俪夫妻有了不一样感悟和理解,才对于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成就不仅仅只在诗词歌赋上,而更在对事业无私忘我的追求令人感慨。

我国古代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著名的长城、雄伟的宫殿、秀美的园林、多姿多彩的民居,可惜在中国却没有人科学地研究它。梁思成在国外留学期间,当他看到许多中国古代文物,如战国的铜器、汉代的画象砖、唐代的石佛在异国博物馆出现时,他无限感慨。1928年他与林徽因婚后到欧洲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游历考察,看到那些建筑文物都得到妥善保护而且还有专门机构进行着系统的研究,梁思成夫妇下定决心投入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由中国人自己写出中国的建筑史。1931年回到北京,梁思成参加了中国营造学社,投入对中国建筑的考察与研究。当时反映中国古代建筑的有两本书:一本是宋代的《营造法式》;一本是清代的《营造则例》。1940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及助手开始编写《中国古代建筑史》,然而他们从重庆的国民政府那里只能要到很少的经费,工作进行得异常艰难。《中国建筑史》成书于1944年,它的问世,结束了没有中国人写的《中国建筑史》的遗憾,纠正了西方人对中国建筑艺术的偏见和无知。这部著作总结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规律、特点与西方建筑进行比较,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其学术水平达到了前人所没有达到的高度。在解放时期,梁思成不惧危险将那些一旦大军攻城时,哪些文物必须设法保护,梁思成把城里最重要的文物古迹一一标在他们带来的军用地图上。建国初期,他们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在梁思成与林徽因的一生中, 除了研究中国古建筑以外,他们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创办了建筑系,培养了大量的建筑教育人才,为中国当时建筑方面填补了大量的空白。

通过观影我们看到了即便在那个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年代,贫病交加的梁林对中国古建筑的热爱和研究依然在病榻上进行。作为最早研究中国古建的学者,梁林二人倾尽一生呼吁社会对中国古建文化进行认知和保护。

这部纪录片除了引导观者欣赏艺术的美好,钦佩学者的毕生奉献,对历史上的失误决策也做了深刻的反思。可以说是一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学习的欣赏的优秀纪录片。

林徽因传心得体会篇4

同事刚刚买了一本白落梅著的《林徽因传》。看完之后向我推荐。我看了,开始有些读不下去。不否认,白落梅的文字非常优美,散文写的也极棒!只是别当作传记来看。若当作关于林徽因的散文集,还是不错的。我也是首先摒弃了传记的框架,随机翻阅,才一篇篇读了下来。整体的感觉是:对林徽因反复地赞美,其溢美之辞太多。如果林徽因活在当下,看到被这样赞美,也是很痛苦的。我认为:即便是再优雅的东西,若沦落为妇人般的唠叨,就有了《双城生活》中那位“清咖夫人”的滑稽。

“清咖夫人”出自电视连续剧《双城生活》,该剧由马伊莉、涂松岩、岳红和张小磊等联合出演。剧情喜庆诙谐又具有时代气息,非常好看。由张小磊在里面扮演上海婆婆,也就是那位“清咖夫人”。她把上海人的精致骄傲和十足的底气演绎地淋漓尽致。另外还让她具备了貌似没落贵族骨子里的优雅,喜欢喝清咖配英国小酥饼。犯起混来语速缓慢,喋喋不休,咄咄逼人,也是优雅十足。她常说的两句话是:“咱们是有教养的家庭出来的。”“多少好来!”如此刁蛮的婆婆遇到大大咧咧的北京媳妇也是甘拜下风......

因为,因为我在这篇《林徽因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里看到过多的对林徽因的评价:聪慧、温柔、青莲、才女、淡雅清茶、绝代风华......,把我原来保留的她那一点儿“细香无意中,随着风过”的笑,吹成了一直在海面飘,风涛里摇的桅杆。回眸一笑本属无需拨动便能让心中那根最柔软的琴弦震颤。单挑出来反复摩挲就像汤里放多了味精,你喝的了一碗得用二十碗的清水来稀释。看了这本书,我没变优雅却不自觉地想啰嗦:因为,因为重复两遍,是不是也带上了点儿诗意?

因为我也喜欢林徽因,在六七年前曾读过关于她的传记。看白落梅的《林徽因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让我又想翻出了龙婧著的《林徽因画传》。昨天忍不住又翻阅了一遍。觉得还是龙婧的《林徽因画传》更贴切实在,符合人物发展背景,更让人信服。作者龙婧也很有才,让人能一气读下去。我认为让人想看的作品都是好作品。

关于林徽因很难作评论。如此聪慧杰出而又多才多艺的女子,在历史的长河中可以留下浓重而清雅的一笔。很多作家、建筑大师、评论家都对她有过极高的赞誉。也有很多人着意对林徽因与徐志摩和金岳霖的恋情往深里意淫。不能一概说谁的著作优劣?有一点能得到大家的共识:那就是林徽因是一个有故事的女子。没故事的故事你愿意看吗?

?林徽因画传》给我的印象是: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出生于杭州,祖籍福建闽侯。其祖父和父亲都曾游学国外,思想开明,满腹经纶。生活在这个书香门第,官宦大家庭里,林徽因很小就显露出了她极高的天资,所以深得父亲和祖父的厚爱。然而,因为其母亲(是父亲林长民的二房)生下的儿子和另外一个女儿夭折。为了延续香火,父亲又续弦,三房生了四男一女。因此,林徽因的母亲逐渐受到冷落以至后来父亲对她不理不睬。林徽因一面自己受到掌上明珠般的宠爱,一面在母亲这儿体会到无限地压抑。

这种大家庭扭曲的人际关系,在精神上深深地伤害了她,也影响到她后来对人生和婚姻的看法。所以,林徽因很少表现出三从四德式的温顺,却不断追求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由。林徽因美丽活泼看似柔弱但很坚强,多少有点儿早熟。

在英国,通过父亲认识徐志摩,初始林徽因是以父亲的好友,叔叔辈的好感接受他的。因为徐志摩是诗人,诗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有传教士的情节。不难想象,在他的影响和教导下,林徽因开始了解喜爱诗歌,并且诗人的潜质得到开发。但是,对于徐志摩后来情不自禁地爱上她,真真地把她吓了一大跳,也把她的父亲林长民吓了一大跳。当时,林徽因才十六岁。徐志摩这个有妇之夫,都已经做了爸爸的人,虽然是自己的好朋友,但是作自己的女婿,在当时还是很不靠谱的事情。况且林长民和梁启超已经有过儿女婚约。那个年代,一个人的诚信还是高于一切的。

林徽因是在爸爸这个监护人的安排下逃走的。先去度假躲开徐志摩的纠缠,再毅然随父亲回国。隐约中是小时候的伤害起了作用?她不想让另外一个女子受到伤害,重蹈妈妈的覆辙。自己也无法承受社会的舆论压力。说到底她还没有真爱。所以我认为:林徽因当时只是对徐志摩有好感而非恋情,最多也只能算是懵懂的被恋。

但是,后来林徽因确实因为《再别康桥》而爱上了徐志摩。因为徐志摩为她离婚离开了张幼仪,又为没有得到她,再娶了陆小曼。徐志摩的凌乱生活和对林徽因的默默爱情,使林徽因一直有一种深深地歉疚。况且,梁思成能给林徽因安宁可靠的家庭生活,事业上也能比翼齐飞,但是毕竟不如徐志摩浪漫。他(她)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性格,在琐碎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争吵,这时候林徽因会想起徐志摩,也就是说,她从精神层面爱上了徐志摩。特别是徐志摩为赶来参加林徽因的一个演讲而失事之后,这种歉疚和爱简直就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切肤蚀骨的程度。

诗人都有忧郁的气质。林徽因很年轻就患上了肺病,与徐志摩不无关系。林徽因的高贵和成就,除了来自她的聪慧和不懈努力,还有就是她追求卓越。另外也取决于她起步高。所谓机会机遇机缘都具备。

她的一生爱过的三个男人,都是谦谦君子。虽然梁思成在与林徽因热恋的时候,徐志摩也来掺合,被梁思成在门上贴纸条表示了不欢迎打扰,徐志摩选择了知趣地离开。当林徽因苦着脸来告诉梁思成,她同时爱上了梁思成和金岳霖的时候,梁思成苦恼了一个晚上能告诉林徽因她是自由的。而金岳霖更是主动退让。搁现在不得打起来?

如此微妙的感情关系,不产生纠葛,还能长相聚,还能真诚相待,不能不佩服林徽因的驾驭能力。经常在“太太客厅”聚集着那么多社会名流,充分显示了她的学识和人格魅力。而能与梁思成在建筑事业上取得辉煌,才是她真正为之奋斗的主业。

林徽因一生光明磊落,实话实说,热爱建筑。参与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抢救了国宝工艺景泰蓝;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与梁思成一起长途跋涉,考察测绘了我国大量古代建筑,并写下了很多填补建筑空白的专业巨著。这时候的林徽因是属于梁思成的。

林徽因爱写诗,常常在晚上,清风明月,身穿白纱睡衣,点一炷清香,采一朵莲花,面对一池荷叶,静思冥想。她的内心是骄傲和自负的。她的才情这个时候可能只有徐志摩能懂。因为她曾经对梁思成说过:如果山中有男子见到,一定会沉醉晕倒。梁思成听罢顽皮一笑,回答:“我看了就没晕倒。”不是梁思成不懂,而是他的兴趣点不在这儿。林徽因的心是属于他的,他允许她有时候在精神上越轨。正因为梁思成的大度,才把林徽因宠得像仙子一般完美。

金岳霖这个哲学家,对心中的女神追求太明晰。明晰到无可取代,终身不娶。即便是林徽因去世了,他也没有忘记她。这不能不说是爱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正因为金岳霖作为一个爱的旁观者,才对林徽因的一生有那么准确而又崇高的评价:“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的成功就是:人们记住了她的美丽和优雅,也能记住她的贡献和成就。

林徽因传心得体会篇5

梁思成、林徽因对于建筑学子来说一定不会陌生,甚至梁林夫妇是不少建筑学子心目中的偶像。如果你对梁林夫妇知之甚少那就去看《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我相信一定会有不少人被他们夫妇“圈粉”。

纪录片一共八集分别是:父亲、天书、佛光、流亡、惨胜、荣耀、选择、古城。第一集的名字为父亲。众所周知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都是那个年代赫赫有名的人物,梁林二人因为共同的政见成为了密友,也给梁思成林徽因两人的姻缘进行了一个铺垫。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女子是否能够成为龙凤都与父母的教育方式与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的父亲有着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思想,对于儿女也希望他们的思想可以是中西合璧的是全新的。在他们父亲的启发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可以说是互相影响的。而看到两人一起去宾大就读时,给我震惊的是林徽因。宾大建筑学不收女学生,但是她没有放弃,努力利用所有资源去学习建筑学的林徽因让我极其的佩服,她为了学习建筑学的精神是我需要学习的,作为一个建筑学子我没有做到她的努力的一半我很惭愧。这大概是第一集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感受了。

启蒙教育大概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教育,我觉得梁林夫妇后来的成功与他们父亲对他们的启蒙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是因为一个良好启蒙教育才有了后来的成就。研究中国古建史是一件及其伟大的举动。在没有观看纪录片之前我并不清楚中国古建史的由来是这么艰难,第二集中有一句话:中国改朝换代之后,皇帝都喜欢毁掉前朝的一切。这个时候可以想象出来梁思成当时有多么的困难,整理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历史的建筑有多难。梁思成这一举动对全世界都有了巨大的贡献,这让我又一次觉得梁思成对于建筑学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观看每一集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或多或少都会对我有不同的影响。不论是梁思成在整理中国建筑史的过程中,他对于古建的绘制的那种精确度是需要有一定深厚的基本功才能够绘制的那么准确,而我也不禁反思,我又能做到多少,我的基本功需要再怎么锻炼才能够向梁思成先生看齐;还是在那个战乱年代,教授学者被迫舍弃那些珍贵的书籍,看到这一集的时候我不禁泪湿了眼眶。因为生于和平年代对于那个战乱年代的不了解,及时看了纪录片我想我也不能感同身受。可是就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他们依然没有放弃,这样的精神我想是所有人都需要学习的,这已经不是建筑生学习的思想高度了。

纪录片记录了中国建筑史是怎样被收集起来的,记录了中国人是怎样挽回我们的颜面的,也记录了太多太多的辛酸。我想看完纪录片我不仅仅是要学习梁林夫妇、那些学者们的精神,我还要学习珍惜。现在的一切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好好珍惜!

林徽因传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小班教师心得体会500精选5篇

教师节上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教师节上的心得体会5篇

实习心得体会及收获教师5篇

关于教师活动心得体会5篇

教师停学不停课心得体会5篇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篇

时代楷模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优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教师音乐课心得体会5篇

林徽因传心得体会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