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组织能力都是可以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得到锻炼的,心得体会就是将人生经历中得到的体会用文字书写下来的书面表达,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线上主题会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线上主题会心得体会篇1
通过这次的团培学习,我不仅对团和党有了更好的认识,也学会了如何更好的运用理论知识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服务,如何用自己的能力来为社会作出更多。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理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理论是基础,是指南,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标志。因此,学习不再满足于一知半解,而是在领会其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通过学习,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敏锐性,提高了政治鉴别力,进一步提高了自己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参与,我也更明确了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对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通过对于团史、团知识的学习,我认识到共青团员不只是一个肤浅的称谓,不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她应是一种内在责任的意识,内在爱国的热情、诚信意识、创新精神。我深深地领悟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更是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力军。”在新世纪里中国发展面临新一轮挑战,更需要一大批青年人才,而我们大学生就是祖国的希望。”正如梁启超先生说的那样:“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中国共青团是一个拥有光辉历史的出色组织,作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我们应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断增强个人的团员意识,在学习、工作中,实践一个真正合格团员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展现当代青年的时代性与先进性,绝不能让胸前的团徽褪色。
祖国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让我们来开创新的世界。总而言之,这次团培活动对我而言是受益匪浅的。
线上主题会心得体会篇2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近日,钟南山院士来到广州医科大学毕业典礼现场,对年轻人说了三句话:“不但对自己有要求,而且还要有追求;不但要有志气,而且还要争气;不但要有热情,还要有激情。”这三句话不仅鼓舞着即将走上救死扶伤岗位的“白衣天使”,更激励着新时代组工干部要砥砺奋进、“劲”头十足。
拿出“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干劲,把业务能力“强”起来。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劲就是吃苦耐劳、真抓实干的劲头,是对组工干部匠心情怀的生动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考察调研时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当以“干”为核心,彰显组工人的为民情怀。新时代组工人应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落地,把事儿一件件干好,一年接着一年干,以“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指导实践,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放下包袱全力干,把手上的工作做到最好、做到极致。
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韧劲,使工作作风“硬”起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玉石不经过雕琢,便成不了器物;组工人如果不经历磨难,便不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公仆”。组工人要敢吃苦、能吃苦、愿吃苦,要熬得了最长的夜、吃得惯最冷的饭、上得了最陡的坡,以“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恒心和毅力做成事、成实事,把自身的本领磨练出来,让内心意志强大起来,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持不懈精神,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应有“卧薪尝胆”“韬光养晦”的沉淀蓄力,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切莫“眉毛胡子一把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在工作中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拿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钻劲,让知识储备“厚”起来。学习的过程便是解决一个个难题、攻克一道道难关、收获一份份喜悦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广大组工人应百折不饶、不遗余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学习当中,要把自身的知识储备丰富起来,以“勤”字打头,当手勤、脑勤、脚勤,不会的要多学多问,会的要多思善思,争做自身岗位上的“专家”,注重平时积累,用知识弥补阅历,用学习助力成长,塑造成党和国家需要的高素质、高标准人才队伍。
拿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闯劲,把拼搏精神“提”起来。骏马追风扬气魄,寒梅傲雪见精神。闯劲是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勇气和意识,是“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劲儿,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新时代组工干部应有闯的劲头、冒的精神,要敢于吃螃蟹、敢于涉险滩、敢于破藩篱、敢于担责任,以要敢就要做最敢的精神劲头,勇做争先进、赶先进的“急先锋”,做勤恳为民、努力工作的“风向标”。新时代组工干部当有劈波斩浪、越障排险的勇气,还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儿,在为民服务这条路上行稳致远。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作为新时代组工人应拿出“干劲、韧劲、钻劲、闯劲”,以新时代奋斗者的精气神,做为民服务的“排头兵”。
线上主题会心得体会篇3
骊歌轻响,多少个奋斗的朝朝暮暮,终于驶向这个芳菲如雨的七月。大学里满是离别的背影,一批批毕业生或将踏上不同的岗位、或将继续在大学校园里深造、或将开启一场场不负青春的浪漫旅行、或将……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以三句话嘱托即将踏上新旅途的毕业生们,温暖人心,催人奋进,更鼓舞着基层干部要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勇攀为民服务的“最高峰”。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当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进取之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诗句鼓舞当代基层干部砥砺奋进。当下,正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脚步不能停、思想不能散、目标不能弃。广大基层干部当不惧风雨,攻坚克难,要有“铁杵磨成针”“滴水穿石”的毅力,把事儿一件件干好,一年接着一年干。要有“登顶珠峰”的气魄与勇气,看清脚下的路,点亮心中的灯,沉下身子去基层,走到群众家里、走到田间地头,助力真脱贫、脱真贫,要做到数字准、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找准“问题”症结,瞄准“贫困”靶心,要把工作做到最好、做到极致,当“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全力干”,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完美收官。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当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之力。
创新是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基层干部不但要认真从领导、同事等身上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更应有科学的方法、开阔的视野、理性的思维,用心寻求全新的工作理念,谋划超前的工作思路,扎实肯干、勇于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主动了解群众的急事、难事、大事、复杂事。要把创新理念融入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来,走出一条“新”路,从产业扶贫上找出一条特色路,要集中火力挖掘特色农产品、特色旅游景点等,搭建“产品+”平台,借助随手拍、网络直播、网店等推广模式,打开一条农民脱贫致富的“网”路,以讲实情、出新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插上“收官”翅膀。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当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想之帆。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基层干部应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坚定的理想信念,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坚定政治方向、明晰奋斗目标。周永开同志在石头上刻下的“中国共产党万岁”这7个大字就是一种信仰;黄文秀同志放弃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毅然选择建设家乡就是一种信仰。基层干部应树立理想守信念,扎根基层讲奉献、一心为民践初心,把奋斗精神带到基层工作当中,以奋进的姿态书写脱贫攻坚收官答卷,要加持为民情怀、锻造坚实作风、砥砺时代担当,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进”之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加速”。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基层干部当用好这三条锦囊妙计,要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合格的好干部。
线上主题会心得体会篇4
5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揭晓,这些团体和个人的事迹感人至深、感动中国,代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他们穷尽一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为新时代年轻人奋斗树立了偶像和榜样,成为了这个美好时代“夜空中最亮的星”。
“敦煌的女儿”的樊锦诗用一生守护一事,“逆行”在四川凉山森林火灾中牺牲的31名扑火勇士,“一颗糖丸福济华夏”的顾方舟,“黑暗中的光明使者”朱丽华,“深藏功名不改初心”的张富清,“升起一面旗,种下爱国种子”的教育者杜岚、尤端阳,深植“我是中国人”把行动付诸于国家认同的民族企业家伍淑清,把年轻的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扶贫之花”黄文秀,演绎现代“西行漫记”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的潘维廉,还有18年4次感动中国的中国女排。
2个团体和9个个人,用“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轨迹和人生书写了同样美丽的“感动中国”画卷,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向上的精神力量,他们用青春和生命感动中国、用逆行和坚守感动我们,他们是我们心中的光明,是时代不朽的丰碑。
“远”——志存高远,把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化作春风温暖中国大地。
远,就是要志存高远,把爱党爱国的实际行动付诸于“远”行之路。远行是为了积蓄青春爱国的磅礴力量。樊锦诗,祖籍杭州,生在北京,长在上海,却被称作“敦煌的女儿”。她放弃江南水乡安逸的生活,穷尽一生为保护中华民族的瑰宝“敦煌艺术文化”。毅然踏上西征的道路,把青春最美时光奉献了给了大漠戈壁滩上的艺术。
澳门濠江中学杜岚、尤端阳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时间让国旗飘扬在人们心中,并用70年的坚持和守护在五星红旗下书写最美画卷。作为人类精神的工程师,作为人民教育工作者,把爱国主义情怀深深扎根在心中,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从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信和认同感。用鲜艳的五星红旗引导新青年走向伟大复兴的未来。
“我是中国人,香港是我家”,行万里路融中国情,来组织香港和内地交流的伍淑清,她倾注大量精力和心血,让香港青年认识国家民族历史文化,增进民族情怀,将爱国主义教育融汇于学习、参观、实践之中,增进了香港青少年对祖国的归属感。正是像这样一批又一批的“远行”之人,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点燃自己照亮世界,用智慧和汗水浇灌民族精神,在传承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和伟大。
“近”——平易近人,把对人民群众的一片深情化作春雨润泽千家万户。
“近”就是平易近人,把为人民的赤诚之心融入日常的一点一滴。“一粒糖丸济华夏”,顾方舟在面对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关键时刻,以身试药、以子试药,为中国人战胜脊髓灰质炎疾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现了中国人脊髓灰质炎0发生的医学奇迹。“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一句简单而朴实的话语,将一颗为了人民的赤子之心诠释。
“黑暗中光明的使者”朱丽华,用勤劳的双手逆袭人生路,把爱的种子播撒在中国的大地上,40年来省吃俭用,为慈善总会累计捐款373万元,救助480名贫困学生实现梦想,带领失明残疾人从家里的“包袱累赘”到“顶梁柱”的转变,让黑暗世界里的人生充满了阳光和美好的色彩,用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在人生路上成就了最美丽的风景线。
“功业凝成糖丸一粒,是治病灵丹,更是拳拳赤子心。你就是一座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的劫难。”“在黑暗中,靠自己的一双手,推拿出灿烂人生。”奋斗的人生最美丽,勤劳的风景最壮观,正如感动中国节目写给他们的颁奖词一样,他们的人生轨迹就是为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奋斗的脚印。
“高”——高风亮节,用铁一般的信仰坚守初心使命成就中华伟大事业。
“高”就是高风亮节,把廉洁奉公、民族气节写进一生的奋斗。“初心自慷慨”老英雄张富清把“军功章”压在箱底,带着对牺牲战友的深情,深藏“战功赫赫”功名一辈子,不改初心、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一生奉献诠释了最伟大士兵信心和信仰。他的行动彰显了作为共产党人最朴实最伟大初心使命,那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青山埋忠骨,大河赞英雄,向四川凉山森林火灾逆行的31名扑火勇士致敬,他们是危难永恒的对手,也是父母眼中的孩子,虽青春刚刚登场,稚嫩的脸庞流露出青春的神色。一场大火,在海拔3700余米的地方与烈火展开搏斗,面对火情义无反顾“逆行而上”,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执着,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信仰。
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是什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行动。正是像张富清、木里31勇士一样的“伟大战士”,用“高风亮节”坚定铁一般的信仰,让“中国精神”熠熠发光,让伟大事业的航船不断前行。
“低”——俯首有为,用默默无闻的牺牲奉献铸就中国人不朽精神丰碑。
低就是“俯首有为”,在不断为人民服务中书写人生最美篇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原第一书记“扶贫之花”黄文秀,“俯首甘为孺子牛”,一片赤诚把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她走出大山学成了为民服务的本领,回到大山实现为民服务的初心,一颗感恩之心把忠诚书写在精神的丰碑上。她原本可以有“安逸”休闲的生活,但是为了家乡父老走出贫困的圈子,扑下身子成为了干部群众眼中的扶贫先锋。
潘维廉一个曾经的美国人,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的人,面对“质疑”他求真实,面对“问题”他求真知,“老潘”用两次走遍中国31省市自治区向外界展示了“新中国”的真实现状,成为了现代版“西行漫记”的演绎者。用一个“老外”的真实眼光记录中国发展历程,记录社会主义为人民造福的生动实际,这份浓厚的中国情,让中国人为之感动、让世界为之感叹。
“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曾高度赞扬中国女排展现出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女排精神”是勇气、是信念,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女排人用智慧和汗水凝聚的成果,与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从80年代勇夺4冠的壮举,到11连胜的闪耀世界杯的光芒,那种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新时代的中国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正是像他们一样的共和国建设者,让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他们为“中国力量”不断注入不竭能量,在他们的手中“中国名片”不断被擦亮,正是因为这样的“感动人物”,让“中国精神”在世界的舞台上越发光亮。
向所有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奋斗者致敬。
线上主题会心得体会篇5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中国和非洲都面临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的艰巨任务。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资源,团结合作,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降低疫情负面影响。”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17日晚在北京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时如是说。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饱含一片深情,字字重如千钧,给予奋斗的磅礴力量,最是平凡话语动人心。当前,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之年,我们每一位共产党人要牢记“人民”这个念兹在兹的永恒主题,执安身立命之“初心”笔,研无私奉献之“真心”砚、铺真抓实干之“决心”纸,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的理念、情怀与担当,书写好“人民至上”的永恒答卷。
执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安身立命之“初心”笔。浩荡的历史无数次证明,将人民举过头顶,时时刻刻不忘服务人民就会获得人民的认可,受到人民的拥护;妄图凌驾于人民,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就会被拉下马来摔在尘土里,遭到人民的唾弃。中国共产党因民而生、为民而兴,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要向用一辈子做了一件事的“执着翻译家”宋书声、20余年如一日初心不改的“北斗女神”王淑芳、毅然回乡用美好的青春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的“扶贫之花”黄文秀等榜样学习,以榜样为航,誓言如磐,执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安身立命之“初心”笔,在不断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佳绩,奋力描绘新时代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磅礴画卷。
研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无私奉献之“真心”砚。“无我”即是“忘我”,忘掉一己之“小我”,是为了在担当奉献中成就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的“大我”。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从未改变。从“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焦裕禄到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的“樵夫”廖俊波、从60多年深藏功名的“时代楷模”张富清到永葆初心矢志奋斗的“布衣院士”卢永根……一位位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庄严承诺、坚守着精神高地,诠释了人民公仆的深刻内涵。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必须时刻谨记“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的要求,怀揣“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涌动“宵衣旰食,朝乾夕惕”的奋斗激情,研浓无私奉献之“真心”砚,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成其事,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平铺“人生在勤,勤则不匮”真抓实干之“决心”纸。“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今天的中国,脱贫攻坚重任在肩,全面小康胜利在望,呼唤着奋斗者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继续向着伟大目标奋勇行进。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昂扬的奋斗姿态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娄山关”“腊子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才能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变为现实。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必须敢于挑最重的担子,知难而进,敢于担当、敢于拼搏,涵养好“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不低头、不认输,平铺好真抓实干之“决心”纸,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斗争姿态,垒土成山、聚沙成塔,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至上,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前行道路上永恒的价值“灯塔”。让我们“初心”执笔、“真心”作砚、“决心”为纸,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融进生命的每一分每一寸,就一定能推动“中国号”巨轮胜利前进、行稳致远,在人类的伟大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书写好“人民至上”的永恒答卷!
线上主题会心得体会篇6
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开学第一课”上深情寄语,“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为新时代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聆听长者劝勉,展望未来征程,我们唯有牢记“三路”,积极学思践悟,才能在新时代新蓝图之中有所作为、大有作为!
要在格局视野上拓宽思路。思想有多远,视野就有多远。对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感悟总书记“开学第一课”重要讲话,都形象而鲜明地道出了“拓宽视野格局”的硬道理。放眼当前,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创新理论如同一座座“理论高地”,于无声之中浸润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和视角思维。我们要树牢“理论修身、信念明志”的意识,坚持“学”字当先的理念,主动积极地向着创新理论的高地进军,在学深悟透的思想武装中,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人生追求融入大时代、大背景,自觉把个人的成长进步、政治定位融入大视野、大格局,才能精准地锁定政治经纬度、提振精气神。
要在行动实践上探索出路。写一万个“0”,也不如踏实地做一个“1”,总书记在“开学第一课”上的重要讲话,既要求我们自觉浓郁学风,更要求我们“从实践中来、到实践去”,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时代发展有机融合。为此,我们必须在日常行动中,在扎实担当职能使命、努力对接发展挑战的同时,更要坚持总结经验、揣摩规律,努力探索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发展轨迹”,从中趟出新出路、形成新效益;要在服务发展的新征程之上,既要担当好本责本业、坚守好本职本分,更要切实地规避风险节点,积极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相信,只要坚定了更具前瞻性、更具科学性的进取精神,为助推新一轮的发展而集智聚力、叩关前行。
要在作风建设上广开言路。俗话说“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党员党员,步步靠前”,总书记在“开学第一课”上的深情寄语,道出对年轻干部未来挑大梁、扛重担的殷切希冀,更从侧面印证了年轻干部在一线发展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面对组织寄予的无限厚望,我们既要拿出过硬的学风、过硬的业绩,更要树牢“时代先锋”的模范带头形象,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要积极地畅通建言献策和对接群众的言路,充分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批评反馈,做到既要过硬的“金杯银杯”,更要扎实的“群众口碑”。相信秉承一颗公心立规矩、正视听、戒言行,就定能在“广开言路”的作风建设上收获更多的“点赞”!
线上主题会心得体会篇7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随着五月脚步的远去,热情如火的仲夏缓缓拉开帷幕,又是一年芒种正当时。《月令七十二候集结》有言:“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所谓“芒种”也称“忙种”,可收亦可种。这个时节,北方收麦种豆不让晌,南方栽秧割麦两头忙,一年中最忙碌的田间时光莫过于此。适时播种、及时收获,有芒作物便是这样完成生命的接力,对于同样需要“春耕秋收”的年轻干部而言,“芒种”时节也该“忙”碌起来,播撒希望,“耕种”出更广阔、更美好的明天。
“绿荫酣露,麦黄稻香”,年轻干部的“芒种”应“忙”着把握当下、繁茂生长。芒种之日,北方热力全开,而南方则迎来梅雨。阳光蒸腾、雨水丰沛,正是“物长盈满”的好时节。树成荫、麦擢芒、稻插秧,大地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欢腾喜乐的景象。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农人们正是因为善用天时、把握光阴、努力耕耘,才能静待五谷丰登。
面对人生的“芒种”时节,年轻干部更应不负“青春好时光”,博学笃行、只争朝夕,以蓬勃之力、奋斗之姿努力向上生长。一方面,要常怀“空杯心态”,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觉悟、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不断“补氧”“充电”。学思想,要树信念之“坚”;学理论,要品真理之“甜”;学方法,要握规律之“钥”;学政策,要把为民之“本”。另一方面,要密切联系群众,把基层一线当作补短板、长才干、转作风的“训练场”,不断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启迪思路,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清补食粥,吃苦度夏”,年轻干部的“芒种”应“忙”着减酸增苦、磨砺自我。芒种时节气温攀升、雨水绵延,身体易发湿热、易生夏倦,老话常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故称“苦夏”。“苦夏食苦夏不苦”,人们常常通过饮食清补,适当食用苦瓜、莲子等苦味食物来舒缓炎热,达到调养脾胃、振奋精神之效。
面对人生的“芒种”时节,年轻干部更应用好“苦”字“养生经”,主动跳出“舒适圈”,在摸爬滚打中磨砺自我、在负重前行中苦尽甘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还差“最后一公里”,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难度更大,对干部要求更高。“风雨无阻向前进,越是艰难越担当”,年轻干部要涵养“吃苦精神”,主动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吃劲岗位“蹲苗”,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断练就担大事、解难事、干成事的真本领。
“青梅煮酒,开轩纳凉”,年轻干部的“芒种”应“忙”着降火去燥、凝心静气。“梅子黄时雨,架藤发幽香。蛙鸣池水满,凉风入虚牖。”暑易入心,“芒种”之后更是如此,夏季是养心的季节,在繁忙耕作之际要适度调节心情、忙中偷闲。约一两个好友,饮一壶青梅酒,静静感受微风中飘来的栀子芳香,足以摒除烦忧消夏避酷暑。
面对人生的“芒种”时节,年轻干部更不畏“暑气”所累,保持心境平和、宁静畅达、神清气和,以赤子之心守住清贫、挡住诱惑。要知足常乐,把名利看得淡一些,把眼光放得远一些,把工作干得实一些,失意时不失态,得意时不忘形,宠辱不惊、怡然自得。要淡泊豁达,能甘于“十年磨一剑”的平淡,甘做“铺路石”“凌云梯”的无私,不断克制自身的躁气、傲气、盛气,处之泰然、平和从容。要慎独慎微,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醒意识,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抵制歪风邪气的入侵,清正廉明、神清气爽。
“枣花落靡靡,一犬护柴关。节序届芒种,何人得幽闲。”芒种时节,作物忙着汲取营养向上生长,农人忙着撒播耕种辛勤稼穑,一“收”一“种”之间,道出的是节气内涵,更道出了干部成长之律。“芒种”应“忙”,年轻干部要把握时节“主旋律”,“忙”于蓬勃生长、“忙”于磨砺自我、“忙”于凝心静气,“忙”而有“方”、“忙”而有“乐”、“忙”而不“茫”,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负光阴,勇敢前行,收获属于自己的芬芳果实。
线上主题会心得体会篇8
我们为何入团,入团意味着什么,学习团课又该注意些什么?短短的时间内,这些疑问都被一一解答。
她是紧跟着中国共产党步伐,领着中国青年前进的掌灯人、执旗者。入团,意味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与后备军。曾经,我们如细末火苗般飞舞,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为了未来的某一天,成为那令人向往的照亮他人的火炬而接受教导、提升自我。
学习团课是提升自我的重要一环。“干干净净、明明白白、满满当当”三个叠词振聋发聩。用干净的眼光去看待事与物、去学习课程;对理论知识,要学得明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团课所学,也得牢记于心,学得“满满当当”。真是如拨云雾见天光。
辅导员王阳阳老师的第一节团课也令人收获颇丰。透过生动详细的讲解、制作精致的ppt与短视频,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总则的重点、亮点都被罗列,团徽、团旗与团歌的诞生被细细道来,知识如雨露浸入土壤,驻扎进大家的心里,也在那里催长了对团与党的敬与爱。课后的练习题,又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相信大家都会在学习结束后的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口中高唱着“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心中似有滚烫的感情正在翻涌。未来可期,那明亮的火炬正等着我们去增添光与热。嘹亮的歌声穿过墙壁,穿过屋顶的砖砾,飘向阳光温暖的远方。
线上主题会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