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就是将实践中获得的启发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通过写心得体会是可以将我们的想法进行记录的,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庭读书的心得体会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庭读书的心得体会篇1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便是开启一次生命的旅行,会结识无数智者,学会做人的道理,接受道德的洗礼,感受灵魂的净化。这个暑假,我们陪伴朱君楠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获益匪浅。
朱君楠在她的读后感里面写到:读了刘墉的《说话的魅力》和《做个快乐读书人》,发现以前做的不够好,要按照从书中学的新的方式进行改正;读了《爱是不自私》,让我明白爱是需要分享的,你和别人分享了你的爱,你就会变得幸福;读了《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让我明白快乐与分享是人们必不可缺的两种品质……。读着孩子的读后感,品味着孩子的心灵收获,不禁沉醉于孩子心灵不断成长的感觉中。
平日,我们也会引导朱君楠充分利用好清早起床后、午饭后和睡觉前的空闲时间,少看电视、少玩游戏,努力做到每天通读一本书的目标。遇到好的优美词句和名人名言,都会鼓励她摘抄在笔记本上,反复诵读,感触深的就做一篇读书笔记。假期里,陪着孩子一起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赛、成语英雄等节目,也会在家庭内部举办一场小型比赛,来不断提升孩子对汉字、对阅读的兴趣。
高尔基还曾说过: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让我们携起手来,陪着孩子在千奇百怪、精彩纷呈的故事里,去星光灿烂的苍穹遨游,到博大精深的知识海洋远航,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明德知礼,提升自我。
家庭读书的心得体会篇2
读了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一书后,深知“怎样为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是一门需要用热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积起来的学问。书中对于小孩的生活教育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睡,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从游戏到学习等,种种问题都深入浅出的进行了讲解,使我受益匪浅。
在家庭中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问题,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和复杂的问题。俗话说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那么家庭教育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它和学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说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孩子聪明,活泼,大方,好胜性强,自信心也很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但是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也不听别人的劝告。而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就会变成溺爱,这对孩子的成长没什么好处。“小孩子实在难养得很”,“小孩子不但是难养的,而稍明事理人,知道也难教得很”,在《家庭教育》中,作者提供了诸多养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方法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而如何教育孩子则是一门更深的学问。
书中提到“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孩子的观察力和学习能力有时真是超乎想象,在不经意间我们教小孩子一套,而自己做得另外一套,这样她就会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你问:“为什么爸爸可以这样、妈妈可以那样?,我不可以呢?”
她的是非观会混淆,对你以后的话也会将信将疑、不会那么采纳听从的。所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很重要,但以身作则说来简单,实施起来却着实不易,我们自己应在从生活习惯、待人接物方面改掉不良习惯,更称职地为人父母。
自私似乎是现在小孩子的通病,在家里她爱吃的东西最好只给她一人留着别人是不能碰的,喜欢的玩具也不肯给别人玩,而且有动不动就发脾气的坏习惯。所以书中提到教育儿童要教他们扫除自私自利心理,对于食物不要争多嫌少,对于玩具不要强夺霸占,需善事晓喻,教儿童推己及人,引导他们设身处地的思想,养成大气无私的习惯,认识到分享比独占更快乐。
书中的核心观点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认识和尊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倡导“游戏式教育法”。作者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做父母的应遵循这一规律,“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例如作者提出应该给孩子塑泥的机会,小孩子玩污泥,虽有时会污及身上的衣服,却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照今天很多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大大缩减了玩耍和游戏的时间和机会,怎不令人感慨!
家庭读书的心得体会篇3
市教育文件要求教师加强阅读,我比较认同。因为我事先就形成了读书的习惯,这次从图书馆借阅要求阅读的书目,静心阅读摘抄。陈鹤琴所著——《家庭教育》,读来颇有共鸣,读来如行云流水。
我想原因有二:第一,自己写过育儿日志,思想领悟起来也容易;第二,作者的生存年代不远,语言、思想等方面没有太多因素的干扰。总而概括,如下几点:
概括来说,这本书读来顺其自然,语言毫不晦涩。作者比较常用的语法就是排比句、并列句。排比句让读者在跳动的节奏中阐释了多种情况,读者的注意力易于集中。同时,也感受到作者是一个可爱的人。并列句前半句便于读者认识,后一句便于读者思考。作为育儿的书籍,比较适合父母阅读。
其次,这是一个真正潜心研究的作者。文章足以流露出作者的人格,一个个形象的例子,一句句感悟的话语,那的确是自己的思考。让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父母在关注自己孩子的同时,还要关注别人的孩子的发展。这样,通过对比就可以让父母收获更多的教育思想。孩子是变化的,原本乖巧的,在某个成长阶段不认真的时候也能够育儿。
再者,育儿还需要更加细致。我自认为是一个比较细心的妈妈,看了这本书,我觉得问题总不是在想当然中结束。同样一件教孩子刷牙的事情。作者又分为许多细节,有想法的教育孩子。我也需要更加细致一些,主要是思想深度需再度挖掘。
最后,在摘抄妙招的同时,要加入自己的思想。作者也读过不少书,拿《颜之推家训》这本书为例,作者在看过之后,也有自己的观点。《家庭教育》这本书从婴幼儿到五六岁,都有一些建议。我看后颇为受用。
育儿书籍,我也看了不少。在陈老这里,仍然有新的内容可学习。这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继续好好读书吧!
家庭读书的心得体会篇4
通过学习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人们的信任,拥有人们的`爱戴,能够体验人间真情。
在教育教学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书本,就是完善生命。教师的快乐,来自读书。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做学生的榜样。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
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真谛!读书是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家庭读书的心得体会篇5
我喜欢读书,我的女儿也喜欢读书,可是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才对孩子的发展、身心健康有益,一直是我的困惑。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电视、网络对孩子的诱惑,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的儿童读物,虽然孩子喜欢读,可我觉着很多书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并不太好,甚至是有害的;而对孩子有教育意义的书,孩子又不喜欢。学校开展亲子共读活动非常有意义,让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调动孩子和家长阅读好书的积极性。
为了孩子的暑假过得更加充实,我和孩子共同到书店选书,选书由孩子作主,这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买到孩子喜欢的书,孩子爱不释手。我与孩子商定每天写完作业阅读30分钟,孩子有兴趣可多读一些。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只是看热闹,看里边的小故事,显然对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及教育没起到多大作用。于是开始抽空和孩子一起读书,但是由于工作忙,要全都与孩子一起读是很难做到的,于是我和孩子比赛,谁有时间谁看,看谁看得快,谁看完一部分都要给对方讲讲看了哪些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我和孩子互相讨论、交流,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时间的时候,我会给孩子读一段,让孩子享受倾听的快乐,然后共同讨论书中的故事、人物、语言,让孩子养成了读书,讨论,思考的习惯。以前孩子读书是读书,懒得做笔记,我和孩子共同读书以来,我们一起边读书边把看到的好词好句画下来,注重引导孩子记录好词好句,让孩子逐步养成了用心读书的习惯,而不是光看故事情节,一段时间坚持下来,孩子基本能做到边读边找好词好句,读书也用心多了,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
与孩子一起共读不仅是分享快乐,同时也要分享困惑。孩子不懂的地方我会谈谈自己的理解,或和孩子一起查资料,家长和孩子都在阅读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思维能力。如今,我们的亲子共读是从被动读书慢慢转变为主动读书,亲子共读正在成为我们一家人的良好习惯,以后我们会不断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激发孩子读书、思考的习惯,使孩子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在读书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庭读书的心得体会篇6
总是盼着孩子快点长大,快点上学。今年xx月,女儿终于上一年级了,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同时又感到了自身的压力,因为我深知:培养孩子是一件大事,马虎不得,搞不好就会愧疚一辈子。在女儿求学的路上,我该怎样做才能成为称职的妈妈?对,陪伴孩子学习,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与孩子相处时,我除了和她下跳棋、做手工、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之外,更多的时间是一起看书。好书似良友,长伴长相知。我们读过了一本又一本书,使我们受益的就是诵读《三字经》了。这本书也是我们读的时间最长的一本书。在小班时我们就开始读,虽然那时女儿不是很理解意思,但也能用她的童声稚气背下一些。与女儿亲子诵读后,我最想说的是:亲子诵读让我们母女双赢。
1.亲子诵读,识字量不断增多。
刚开始我们读的是一些色彩鲜艳的绘画本,有日本的《幸福的种子》系列,《兔子蹦蹦和个青蛙跳跳》系列等等。我指着文字让女儿看着一个一个的读,加上女儿平时也比较喜欢认字,慢慢的她的随着识字量的增多,一些简单的绘画本基本上自己都可以看了。
2.喜欢读书,阅读速度加快,理解力提高。
今年xx月女儿开始上一年级了,到现在老师拼音都已经教完了,她能看的书越来越多了,只要是拼音读物,她都能读了。孩子的肚里藏不住东西,有点儿“本事”就想炫耀,开始时,她逢人就想给读两句,我想:想读不是坏事,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就让她读去吧。当然,大家听后不免要称赞几句,这样一来读书的兴趣就更浓了,一段时间以后,她的阅读速度明显加快,而且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3.明白事理,指导行动。
?三字经》中讲述的都是历史中一个个真实的经典故事,读过之后,她明白了很多道理,在自己的行为上也有所体现。有一天晚上临睡之前,他对我说:“妈妈,‘香九龄,能温席。’我快七岁了,也能帮妈妈温席。”听后,我心里热乎乎的。孩子对于学习的理解不再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他学会了理解和活学活用。再比如,假期她把小伙伴约到家里来玩(当然这是经过家长同意的),和小朋友分水果时,她也知道“融四岁,能让梨”,用大个儿的招待小客人,自己主动取小个儿的水果……
4.体会到培养孩子的乐趣。
看着女儿认真看书的样子,听着女儿清脆的童声,对我来说既是一种享受,又感到很欣慰。有时候觉得,孩子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我们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其实,教育孩子就是一种乐趣!
5.与女儿建立深厚的感情,易于沟通。
由于经常和女儿一起阅读,她完全接纳我,我成为了她真正的良师益友,她每天放学后都兴致勃勃地把一天中班里发生的大事小情跟我“汇报”一遍,并不时加入自己的看法或评论,遇到问题时也很愿意听取我的建议,我们之间的沟通畅通无阻。
总之,每天阅读,每天有收获,亲子诵读让我们之间的距离缩小,在女儿今后的求学路上,我们会并肩同行
家庭读书的心得体会篇7
我们知道,精神的成长更重于身体的发育与知识的积累,为了孟亦心精神的成长,我们打从她会认字时,就每两周一次去采购新书,并安排一个半天浏览于书店,尽情畅游在书的海洋。根据孩子的特性,我们先从故事书开始,以激发她读书的兴趣。从对生命、宇宙的探索,到培养孩子有良好品德的励志书,我们购置了《科学常识》、《奥秘世界》、《安徒生故事》、《心灵鸡汤》、《成长书》、《哈佛教养》、《四大名著》以及传统文化书籍《论语》等,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尽量提供最具人生价值的智慧锦囊和为人处世的参考。
同样作为父母的我们,在把人生礼物送给孩子的同时,我们也一起投入到读好书的行动中来,并尽量用行动来回答孩子关于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样的问题。
我们的读书活动:
一、每晚安排半个小时,母女俩头低头各看各的书,并即时回答孩子的提问;当看到好段时,一起朗读,一起分享。而且这一良好的习惯已经形成,一天不看书,睡不着觉。
二、诵读古诗,并用书画作品予以表现古诗意境,每周一至两次。
三、学习硬笔书法,让孩子自己学会用书法抄写学到的好词、好句,每周一次。
四、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随时。
书香家庭读书心得体会5篇心得体会,学习心得
五、建立读书角以及书柜,将买到或收藏到的好书陈列出来,随时翻阅。
六、在墙上悬挂名人读书格言。
我们的读书成果:
一、有专门的好词佳句摘抄本。
二、有读中或读后感的交流。
三、偶尔嘴里蹦出的好词佳句很让我吃惊,要求应用在作文中。
四、学会爱护书了,不乱扔、不在书中乱画。
五、养成了一种阅读习惯。
家庭读书的心得体会通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