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就是将实践中的反思内容用文字记载下来的重要文体,我们在某件事物上受到启发之后,需要做好及时记录,写好相关的心得体会,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残奥的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残奥的心得体会篇1
3月13日晚8点,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观看结束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将永远记得在《你鼓舞了我》的温暖歌声中,视力残疾歌手自信微笑的动人画面;我将永远记得颁奖花束里象征坚强、满载荣耀、永不凋零的蓝色波斯菊;我将永远记得那饱含真情、永恒绵长、生生不息的热烈微火;我将永远记得在鸟巢上空绽放的“北京2022”和“beijing”……
“一起向未来”,中国向世界发出的这一诚挚邀约,传递出14亿中国人民的美好期待。如今,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都已圆满落幕,但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段有冬奥陪伴的时光,我永远不会忘记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点点滴滴的震撼与感动。衷心祝愿伟大的祖国母亲越来越好,愿奥林匹克精神生生不息!!
残奥的心得体会篇2
所有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强奋斗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有一段艰难前行的经历。终于,他们成功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为了成功付出了多少汗水甚至鲜血。他们曾经一次次地摔倒,但每次摔倒,都是他们继续前行的起点,他们是真的勇士,百折不挠就是最贴切的写照。
残奥精神包含着一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赛场内外,残疾人以不屈的毅力,挑战和超越生命的极限,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以自我素质的提高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获得人们的尊重,而不是同情和怜悯。同时也教育人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用积极进取的态度点燃生命的激情。
“超越、融合、共享”,简单的六个汉字,概括了48年残奥会运动史的真谛。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残奥运动已经成为世界和平的象征。残奥运动发展到今天,对于所有残疾人运动员来说,不再仅仅是对奖牌的向往,更多的是对超越自我和坚忍不拔精神的追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举办一场残奥会也不再仅仅是展现该国运动员实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展现一个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和发展情况;对于整个奥林匹克运动来说,不仅仅是为了汇集世界各国残疾人运动员参与到竞技中来,更多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整个人类和平、友谊、进步的进程。
残奥的心得体会篇3
在中国志愿者的引导下,结束比赛的选手们会相继来到混合采访区。这样的场景在北京冬残奥会期间,已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上演了很多次。在国外运动员爽朗笑容的背后,他们又是如何看待此次中国之行的呢?
很享受这里的生活
“我们非常享受这次中国的旅行。(延庆)残奥村真的很美丽,很享受在这里的生活。我们可以做游戏,也可以玩电子游戏,这太棒了!”在残奥高山滑雪运动员亚历山德拉·雷克索娃和引导员埃娃·特拉伊奇科娃看来,在残奥村中的愉快经历已经令她们印象深刻。
的确,北京冬残奥会三个残奥村为“村民们”在吃、住、行等方面提供了细致服务。延庆冬残奥村建筑群依山而建,彰显着中式建筑的独特风格。村内设有餐厅、特许商品零售店、健身娱乐中心等生活设施,努力满足了参赛人员的各类需求。
墨西哥残奥高山滑雪运动员佩尼亚洛萨盛赞道,“我真觉得房间非常好,床很舒服,可以调节床垫靠起来。此外,吃的太棒了。”
无障碍设施令人印象深刻
当谈及北京冬残奥会的无障碍设施,德国残奥高山滑雪选手安娜-莱娜·福斯特表示,“这里的(无障碍设施)是很完美的,我没有遇到任何问题。”参加过索契、平昌冬残奥会的荷兰残奥高山滑雪队教练尼基,同样对延庆冬残奥村以及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设施印象深刻,“这里的硬件设施以及无障碍设施,都是我所参加过的冬残奥会中最出色的!”
走上通往高山滑雪中心的高山缆车,宽敞的空间让人在享受窗外别致美景的同时,能在紧张比赛间隙感受到几分安逸。开赛前,不少运动员会背着滑雪装备,拿着雪板和雪具乘坐缆车上山训练。而为了更好地服务残奥选手们,在缆车入口处,志愿者会在此待命。此外,控制室会掌控缆车运行速度,以确保残疾人运动员的顺利搭乘。
奥地利代表团秘书长佩特拉·胡伯曾表示,“运动员们能非常方便地坐上缆车上山训练和比赛。”
感激志愿者们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媒体中心里,一位中国志愿者正俯身为国外记者讲解着场馆注意事项,不时在纸上写下几笔。“thank you for your writing”(感谢你为我写下这些),国外记者连忙道谢;在运动员餐厅中,志愿者们引导着视障运动员通过触摸盲文菜单获取菜品信息……
从媒体中心到赛场,再到摆渡巴士站点,总能看到中国志愿者热情服务的身影,在他们身边,中外运动员、记者脸上也总会写满笑容。
“志愿者们给了我们极大帮助,我们对所获得的帮助非常感激。延庆冬残奥村建得很好,房间和床都很舒适,交通也很便捷。真的很棒!” 澳大利亚代表团团长凯特·麦克洛克林这样说到。
“中国真的很美丽,开幕式的表演同样精彩,我们在这里很开心。”残奥高山滑雪运动员约翰内斯·艾格纳以及引导员马泰奥·弗莱施曼笑着回答到。而随着北京冬残奥会继续进行,在这个被友爱、美好充斥着的初春,相信会有更多的国外运动员将此次中国之旅视为珍贵记忆。
残奥的心得体会篇4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奥林匹克运动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五环旗下,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体育健儿汇聚同一个赛场,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民矢志同一个梦想。为人类创造一个寻求和平、友谊的载体,这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光荣所在;为世界搭建一座对话、交流的桥梁,这是奥林匹克盛会的价值所向。走过100多年的历程,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世界和平、发展、进步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天,奥林匹克精神超越国界,在全世界深入人心,奥运会不仅成为各国运动员实现光荣和梦想的重要舞台,也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的重要平台。
作为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员,中国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坚定参与者,也是奥林匹克价值的积极推动者。从赫拉神庙到万里长城,从奥林匹亚山到珠穆朗玛峰,从100多年前的“奥运三问”到今天的“双奥之城”,从20__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册上深深钤上彤红的中国印,到20_年南京青奥会向世界奉献一场精彩纷呈、充满活力、有中国特色的青春盛会,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交汇交融,不断书写让世界瞩目的崭新奥运篇章。20__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在中国举办,这是中国体育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开创双赢局面的良好契机,必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向世界展现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推动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必将进一步激发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创造奥林匹克冬季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的新境界!
残奥的心得体会篇5
2022年2月4日2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奥林匹克五环旗再次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升起,奥运圣火又一次照亮北京的夜空,北京成为世界第一座“双奥”之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给予中国冰雪运动高度评价,“冬季运动可以划分为北京冬奥会之前和之后两个时代,因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将为冰雪运动开启新时代”。
中国冰雪运动从“百万人上冰”到“北冰南展西扩”,再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一路走来,艰苦卓绝、勇毅前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实现了“三步走”的宏伟目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对世界冰雪运动做出了杰出贡献。
实施“百万人上冰”战略,点亮中国冰雪运动“启明之星”。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重返奥运赛场,国内冰雪运动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国家体委提出了“百万人上冰”计划,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等地,加快普及推广群众冰雪运动,鼓励广大冰雪爱好者积极参与冰上活动,体验冰雪运动乐趣,提高冰雪运动竞技水平。1980年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的第十三届冬奥会,中国派队参赛,重返奥运大家庭。在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叶乔波在速度滑冰项目上为中国夺得冬奥会首枚奖牌。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杨扬夺两金,终于实现中国冰雪冬奥夺金的梦想。
实施“北冰南展西扩”战略,播撒中国冰雪运动“漫天星辰”。
中国队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夺得历史第一金之后,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北冰南展西扩”战略,这一战略纳入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成为国家战略,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开始从东北走向全国。规划指出,发展冰雪运动有利于满足群众多样化体育文化需求、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对于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快速发展,特别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冰雪运动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对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产生极大推动作用。
实施“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战略,开启中国冰雪运动“新时代”。
中国提出的“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让国际冰雪界惊喜。中国运动员先后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2014年索契冬奥会夺金。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2022年1月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到24.56%。以前中国冰雪运动员主要来自东三省,此次参加北京冬奥会的中国代表团运动员覆盖了全国。在北京冬奥会所有代表团中,只有中国、俄罗斯、美国、捷克实现了15个分项全项目参赛。正如巴赫所说,北京冬奥会将带领冰雪运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将构建世界冰雪运动新格局,开创世界冰雪运动“新时代”,生机勃发的中国携手世界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起向未来”!
残奥的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