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是抒发我们内心真实情感的重要文件,写之前一定要理清思路,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体会的写作了,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弟子规14讲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弟子规14讲心得体会篇1
通过这几天来对《弟子规与幸福人生》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做的实在太多过错了,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痛恨教育的缺失。看了弟子规,才知道什么才是我们要追求的,让我心静下许多。我知道这些东西我小学,初中,高中都没有人教育我,所以有幸学习这门课,是没有理由拒绝的。
记得第一节课播放了《跪羊图》视频,听后很感动,许久不能平复,心中觉得亏欠父母太多太多了。就像老师书上所写的:孝中有言: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总算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那么心酸,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
?弟子规》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
来到部队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每天打开电脑忙碌,其实我也不知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忙碌,打开qq,和异地的旧时好友聊天,心却靠的不那么近了。
那时,写信是最常见的交流方式。想念了,疲累了,需要倾诉了,就洋洋洒洒地写下来,再塞进邮筒寄出去。在八十年代人心里,白纸黑字意味着一种承诺,拿起笔时哪怕片言只语也要字斟句酌。心境与现今看电邮时大不相同,笔尖落纸留下的每一线条都是心灵的跳动,书者的气息与体温也随之附于墨香。
如今的年轻人已很难体会,那些书信寄出后甜蜜的思念和焦急的等待,还有收到久盼的书信时那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喜悦。那时,我们常手持素笺,一遍一遍地细读其词句、咀嚼其内容、回味其含意,悠长的欢乐在心底儿化开去。有人说如今是一个即使爱得焦头烂额也不会静下心来写信的时代。
弟子规14讲心得体会篇2
弟子规这本书在老师没发下来之前,我认为只是一本普通的书,根本不把它当做是一回事。可发下来没几天,我渐渐地觉得这本书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并且也喜欢上了这本书,经过老师的介绍才知道这本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让人学习怎样和他人和谐相处。
弟子规这本书有着弘扬和建设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弟子规讲述了人们:在家,出外,待人,处事上该学习的良好品德。强调:孝心,孝行,从而达到对父母孝敬的目的,对构建和谐家庭起到促进作用。这本书让我们养成一种尊敬他人的良好习惯。弟子规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师生树立起正确的伦理道德和人生价值观。
而我特别喜欢一段,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短短的24个字,就让我有非常大的感想,而我理解的意义就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要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所谓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这就是我得到的心得。
脾气小一点,与其抱怨别人,不如先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也做错了应该在自己身上找一下过失,要多为别人处地着想,不要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要微笑面对人生。忧愁,愤怒使人老,微笑可以让人变得轻松而有活力。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最能笑者是健康的,人们通常用笑来随顺,尊重,供养一切大众,令人皆大欢喜。肚量要大一些,做事不计较,心中没烦恼,任劳任怨,尽心行孝。这就是我所得到的启发和体会。
幸好我们有一本博海深文的书,让我们学会这么多做人的道理,使大家进一步和谐!
弟子规14讲心得体会篇3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不知是哪位教育家说过,一个人不管他的事业有多么成功,也不能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既成人又成才,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我们经常听到这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首先我想到的是,孩子如果爱上书,那么她就不会乱动,能静下来,而且爱看书的孩子知识量丰富,写作就不会发愁,同时读的书多,自然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对于学习其它的课程都是有极大帮助的。因为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说话能力,也就是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所以从孩子上幼儿园,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让她先认字,只要是认字多,就能看书。当时还有一个自私的想法就是她自己看书,不会影响我做事。
要实现这个计划,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懈的积累。
那孩子的看书兴趣从哪培养呢?我首先想到的是书店,因为那里是书的海洋,孩子一定会找到她喜欢的书,哪怕是小画书,只要是她爱看,就让她去看。她不认识的不明白的我就给她讲,渐渐地,孩子喜欢上了书店,一到周末她就缠着我,要我带她去那里看书。我呢,正中下怀,也好去那里看看自己需要的书。后来,她自己可以从头至尾地把一本书看下来了,如果这时我没有时间,我就会把她送到书店里,带个小马扎让她一个人在那里看,再带上手表,说好几点我来接她。当然,离开的时候也不忘买上一两本自己喜欢的书回家来看。
晚上,回到家里,做完作业后,也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她又可以抱起自己喜欢的书了。这个时候,我从来不开电视,而是陪她一起看。看电视的时间尽量挪到周五晚上和周六,而且也要控制时间。后来,随着她一天天长大,我发现买书已经远远适应不了她的需求,因为一本书她三四天就能看完,有的稍薄一点的她甚至一天就能看完,买的书扔掉吧,太可惜,留着吧,太占地方,后来我又发现了一个宝地,就是图书馆,我给她办了借书证,看完了就还,这样一举两得,不亦乐乎。
当然对书的内容也要有要求,一开始看童话故事,像家喻户晓的《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再读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样的书我都是买回家来的,这些全世界的经典之作,需要她一遍遍地反复看,最好是能背过,并且创造机会让她讲给我听,其实这个时候,她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里,会很天真地问大人很多问题。中国的四大名著,也都看过无数遍了。在图书馆看的书就比较的多了,像《羊脂球》,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欧也妮·葛朗台》,《少年毛泽东》,《安妮日记》等等。
我当时也想过让她写读后感,日记啊什么的,但是由于课程越来越多,加之还有舞蹈等辅导班,有时我看孩子也挺累的,所以就没有强制的规定这些,全凭自己高兴,愿意写就写,我想她看完了讲给我们也是对她写作能力的一种锻炼,而且很多情况下,我还会通过一个故事,让她讲讲她的收获,比如说毛泽东的少年时期,全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就是在那种艰苦的情况下,毛泽东依然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并且后来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一个伟大的新中国,孩子既明白了在逆境中,更要顽强拼搏,不屈不挠,又能深刻领悟到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得来多么的不容易,一定要倍加珍惜,让她不要空长浪费奢侈之风。
现在,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她的作文如果用心写的话,还是有一定的主题思想的。前几天,她还心血来潮,用几分钟的时间写了一篇《时间银行》的作文,投到了她在学校里订的杂志《课堂内外》上面,没想到竟然被录用了,还寄来了稿费,虽然不多,只有30元,但是也是对她成绩的肯定。为了鼓励她,爸爸花了100多元请她吃肯德基,我又花100多元请她一顿涮羊肉。她自己也特别开心,还信心十足的说要做一名作家,并接着投稿。
不管她将来的人生之路是否辉煌,书藉已经成为她终生的朋友,永远陪伴着她!我也相信她的人生一定会非常精彩!感谢这个世界有书!
弟子规14讲心得体会篇4
我通过了国学经典弟子规知道了要"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以后要尊敬老人,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听哥哥的话。(许哿嘉的话)
10月的一天下午,我突然接到哿嘉班主任李老师的电话,说哿嘉放学时打奶奶,啊!怎么会这样!原来奶奶去接哿嘉放学,他正和同学玩得高兴,不想跟奶奶走,奶奶去拉他时,哿嘉一反手打到奶奶脸上。李老师特意打电话告诉我这件事,奶奶是老人,又是长辈,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家长要怎样来教育他呢?特别是学校正在进行21天培养好习惯的训练,而且也在学习国学经典。"百善孝为先"怎样让哿嘉明白懂得这个道理呢?
回到家里,我和哿嘉爸爸商量吧奶奶接到我们家来住一段时间,我们做给他看,让他懂得什么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当天晚上,我们一起去把奶奶接到家里来,首先我们向奶奶道歉,是我们没有教育好孩子,对不起奶奶,让哿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不应该。
在奶奶住在我们家的这段时间,我们每天早上起床首先向奶奶问好,下班回家,进门先去奶奶房间问好,吃饭时,哿嘉先给奶奶添饭夹菜,等奶奶吃了第一口后我们大家才开始吃饭。晚上我们一起读"弟子规",学习里面的内容。因为心里想着要给孩子言传身教做榜样,我们家长特别认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深深体会到这古人传下的《弟子规》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却蕴含着做人的真谛,不仅对于教育孩子,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创造和谐的家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知晓呢?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家里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对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这样子在我们晚辈的心中就扎下了"孝"的根。现在因为没有和老人住在一起,反而忽视了这些,通过这件事也让我们家长警觉,老祖宗的东西一定不能丢,不能忘。
哿嘉在我们的带领下早就知道了打奶奶是非常不对,非常不应该的事。现在不管走到哪里,他首先会想到奶奶,出门牵着奶奶的手,有好吃的先送给奶奶,笑容又重新回到奶奶脸上。学习"弟子规"让我们家受益匪浅!
弟子规14讲心得体会篇5
第一次读《弟子规》时,觉得它很伟大,很深奥。慢慢地,随着时间推移,我又感悟出一些道理。今天,我又翻开了那本铺满灰尘的《弟子规》,细细品读,慢慢回味。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是古人告诫我们,不论平时什么情况,父母呼喊我们,得马上回应,不得拖沓。父母有事情让我们做,应马上去做,不能偷懒或推辞。
看完这句话,我立刻想到另外一句俗语:百善孝为先。是呀,我们孝尽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何况只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呢?所以,我们应该把孝时刻记牢,做到。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是古人教育我们,不管是用餐,还是就座、行走时,先让长辈走在前面享用,再轮到晚辈来享用。
读过这句话,我想,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是由长辈创造的,长辈是过了千辛万苦才让我们有这么好的生活,难道,我们连座位都不给那些给我们美好世界的长辈们坐吗?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句古人告诉我们,在饮食方面,不要挑三拣四,能吃饱就行。而且不能吃得太多,要适量。
念了这句话,我的脑中立刻浮现出爸爸跟我说他小时候的食物:玉米稀、白面馒头……爸爸小时候吃了一次玉米稀都算“山珍海味”,肉更不用说,一年难得吃一次。而现在,人们的伙食要求高了,忘记了原来的艰苦,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真该改改!
终于,我把《弟子规》读完了。轻轻合上书本,仰望着窗外的点点繁星,在心里默默立志:“我要把《弟子规》中的每一点都做好!让《弟子规》伴我健康成长!”
弟子规14讲心得体会篇6
在学校没让孩子们学习《弟子规》的时候,我自己也没有刻意去了解《弟子规》。看了这本书,学习了《弟子规》觉得对自己孩子帮助很大,感悟很深。《弟子规》的“弟子”是学生,“规”指的是规范,学习好《弟子规》孩子是很优秀的。
?弟子规》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受众,而亲仁,有余力, 则学文……”我的孩子倪子如性格比较乖巧,也很孝顺。有时候自己很喜欢吃的都愿意和我分享,经常用自己做的爱心贺卡,写上温暖的话,表达心中对我的爱,每次都让我感动。“首孝悌”她做得很好。
在自己没接触《弟子规》前,自己比较随性,很多时候想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践行《弟子规》后我会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特别在孩子面前想让孩子学习好的品行,对需要帮助的人和事,我会尽量帮忙!其实做好事是让人非常开心的事,就像徐老师常说的“因为有爱,所以生命有阳光!”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是我从小接受父母的理念,父母常说“你待别人好,别人也会待你好!” 我也常跟孩子说“学会感恩,感恩给你生命的父母。感恩给你知识的老师,感恩批评你的人,感恩给我们帮助的人”孩子似懂非懂。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身子女,自私,比较自我都是孩子的通病。每次我为她做的事情都刻意地对她说“你忘了什么了么”她马上接口说“噢,谢谢妈妈!”不管她是不是感动,但我觉得养成一个习惯是很难得的。
就在上星期少年宫,买水喝自己的长刷不出来,刚好有个不认识的阿姨也在买水,她顺手就递给我一瓶,她执意不肯收我,我很不好意思,女儿走到她身边深一深地鞠躬“谢谢阿姨”阿姨很开心,我也很感动,我觉得女儿长大了,学习《弟子规》知道感恩了!
今后孩子的路很长,学好《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我想孩子的路会更宽!更广!怎能不会不优秀呢!
弟子规14讲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