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通过写一写心得体会,自身的水平一定都有所提高,很多人在进行心得体会的写作时都是需要将头脑梳理的,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优秀教师演讲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优秀教师演讲心得体会篇1
“我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让我们享受到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为亲人尽到责任的快乐。”——魏书生
今天我们在海口昌茂花园学校共同欣赏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的专题讲座,题目是《如何当好班主任》,这是班主任不可不听的讲座,他告诉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奥妙,听魏书生的报告、读魏书生的文章,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心灵独白,举手投足、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他质朴的人格魅力与务实的工作作风,如品香茗、如嚼菜根。具体心得体会如下:
首先,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是: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
三个统一——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主体思想与发展思想的统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时代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主体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思想。
四个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考。无论任何人,要改变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个支柱——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以养、教结合为宗旨的家庭教育论,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论,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独到理论和具体方法。
其次,对魏书生的语言的评价: 魏书生老师是位极具人格魅力的人,他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看别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你看别人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中。他从来都是站着演讲的,不管演讲时间是半天还是一天;他的面容一直是平和亲切的,就像在跟你面对面谈心;他从不讲多么高深的大道理,也不用什么华丽的词语,只是谈一些身边的与生活、工作、学习有关的小事情,幽默有趣,有时还带着一点点自私的念头,却很有一番见地,让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于是,你迫切地想了解他,接近他,为他身上的那种难以言说的魅力所吸引。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空洞说教,从容中蕴含巨大的凝聚力与感染力,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把普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起来,是心与心的交流,也是一首爱国敬业的颂歌。魏书生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第三,魏书生对教师职业的迷恋,源于教师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的职业。带着这份朴素的情感,他放弃许多机会、经过多次申请,终于成为一名教师、一名终身教师,以至在担任众多的行政及兼职工作时都不曾离开三尺讲台。教育的理想主义,体现在教育教学中,是那些闪烁人性光辉的举措: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唱歌、写说明书、做好事、写心理病历,坚持每天做100次仰卧起座、俯卧撑,“一分钟竞赛”、“学会使用‘边角余料’”等等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教育、对教学、对学生,魏书生有着真真实实的情感。
第四,魏书生对学生爱的教育。自爱爱人的魏书生,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第五,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方法。对于语文教学本身,魏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采取了出奇制胜的策略。一般常人教语文或研究语文 教学往往从“同处”着眼,从如何趋同方面着手,未教或未研究之前,总习惯于先定下一个方针、一个框来, 然后按力索骥,依样画葫芦。这样的教学与研究,一般不会产生多大的“轰动效应”。魏书生不同。他和常人 一下子拉开了较大的距离。他常常让别人对他产生一种扑朔迷离、时隐时显之感。他的教学总是从“异”处着 眼,从“立异”上着手。比如以下策略和做法:
(1)一般人都是一课一课地教,而魏书生是“一学期的教材”“只有30多节课就讲完了”。
(2)一般人都是对学生的作业精批细改,至多只不过是研究如何改法,比如是少作多改还是多作少改等,从 来就没有想到“不改”。而魏书生则是“1979年以来,我没批改过一本作业,没批改过一本作文”。
(3)一般人都是注重于对学生的学习考评与测试的。依常理,测试是十分必要的;不单是应试,即使是抓素 质,也无法离开或摒弃考试。“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已成共同认识。而魏书生居然“反其道而行之”,他说 :“除统考外,我没有搞过测验、考试。”
(4)一般人都是遵循课程标准,十分注重课时的,教师不上课堂,怎么说都不对,这是普遍认识。而魏书生 居然不管这一套,他彻底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了。他说过:“十年来,每年还是要有四个月以上时间外出开 会。”除节假日不算,这四个月多少还要占去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对于一般教师来说,这简直不可思议。
(5)一般人教课都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而魏书生也是一反常理 ,让学生“自学整册教材”。效果是怎样的呢?居然是新学期一开学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期末考试”。照常 规来看,这实在让人感到太越轨了。
优秀教师演讲心得体会篇2
10日,教委系统中层干部、优秀青年教师第二组演讲比赛在二小报告厅拉开了帷幕。作为评委,我有幸观看了全场,感慨良多。
感慨一:最贵是认真
且不说老师们的事迹如何如诗如歌,奉献精神怎样感动全场,且不说老师们的文采多么飞扬,底蕴何等深厚,单说大部分老师脱稿诉说,流畅表达,就足以让我领略“认真”的使人高大。这段时间,工作很多,干部老师们着实是忙,他们什么时间写演讲稿,什么时间练习背诵?当然是减少休息、睡眠的时间了。可是,我们的老师做到了。没有认真的态度,认真的准备,不会有最后演讲台上的“惊艳”。任谁面对这样认真的人,任他怎样表现不尽完美,也都会对他肃然起敬。
人的先天素质确实差别很大,但是,认真,能让每一个不同的人得到就他而言最好的发展,最佳的生活,最靓的人生。
感慨二:最重是标准
既然是比赛,就自然要有成绩的先后。谁先谁后?自然首先离不开的是选手的个人素质。但是,具有明显出类拔萃的个人素质的毕竟是凤毛麟角。对于大多数选手来说,个人素质基本相当。在这样的人群中,同样有先有后,而且,其间拉开的距离惊人的大。我想,后面的人没有输在素质上,而是输在了“标准”上——他们在着手准备的时候就没有挑战自己的意识,没有要奋勇争先的决心,没有华丽亮相的目标,没有大赛夺魁的梦想。他们一厢情愿地以为自己不行,心甘情愿地为他人闪出了赛台,谦谦敬敬地在赛手队伍的中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还没有比赛,就已经输了!
鹰能飞多高,首先在于它想飞多高;人能走多远,起码缘于他能看多远!这高度,这远度,就是标准!不要在没出发的时候,就已经落后了!
感慨三:最美是教师
说实话,坐在台下,看老师们演讲,很不是滋味——因为脸色!
参加演讲的同仁们大多是三四十的姐妹。三四十,真不算老,本该面色红润,清爽宜人。但是,她们肤色暗黄,不但没有一点点的光泽,更是暗斑点点。很多老师我是认得的,从她们参加工作不久就认识。年轻的她们,神采奕奕,娇嫩欲滴,也都艳艳丽丽的。这才多久啊,晦暗黄黑的脸使她们几乎判若两人。
如果不是教师,是公务员或是在其他机关事业单位,她们一定要比现在看上去年轻、漂亮。
就是这样一群女人,她们深情地讲述着对工作的热爱,或一往情深,或珠泪点点,或甜蜜嫣然,或激情昂扬。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不悔,让我们的教师姐妹看上去很美很美!她们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人!
感慨四:最需是演讲
越看就越能理解教委安排这次比赛的匠心独具。这既是一次各单位工作方法的交流,也是同行们内心情感与追求的激荡,还是不容你不做的一次比较。有心的人,能从这个活动中想到很多,得到很多。我想最应该收获的便是与同行们比之后发现的自己的不足。这对老师们以后静下心来工作、发展自我,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的。
演讲,确实能锻炼、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也确实能发挥深远的教育功能。作为教师,经常参加演讲比赛,一定能不断提高专业基本功,促进个人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为管理者,坚持开展演讲比赛,一定能收获教师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
就现在普遍重视演讲不够而言,我们最需是演讲。
优秀教师演讲心得体会篇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有幸坐在一起交流学习名师教学体会深感内疚,虽工作多年,却毫无建树,与名师无法比较,与同行相比也相差甚远,借此机会谈一谈近两个月学习的一点认识。
有幸看了多位全国知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旁人的介绍,感触很多。一堂堂优质课都生动地诠释着新课改下的新课型,每堂课又不失个人风格、特色,亮点很多。特级教师的课堂风采仍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久久回味。我的心中也荡涤着做老师的幸福,那就是在课堂上与孩子们“心灵感应”般的真情对话,呈现出和谐的、焕发生命光彩的课堂,产生着令人震撼的课堂生命力。
细细想来,这一堂堂“自然天成”的课堂教学境界里,该有多少值得琢磨、学习、研究、反思的地方呀。
吴正宪老师善于把一些枯燥的数学内容变为情趣多而意味深的故事或游戏,以情导知,以知促情。在“求平均数”课刚一开始,她便别开生面地向全班提出:“咱们分两组来做拍球比赛好吗?”孩子们自然喜出望外。“怎么比?”眼看每人都来拍球时间来不及,大家提议“选代表”,于是每组派4人(这蕴含着统计中的“抽样”),并当场根据每一代表的拍球个数作了统计。不一会儿,甲组发现本组拍球总数超过乙组,高兴地欢呼起来。此时,吴老师自告奋勇也参比赛,并把她拍球数加入乙组之中,顿时乙组的总数明显增多,孩子们很不服气,喊道:“这不公平!”(甲组4人,乙组5人)那么,怎样才能公平呢?有的说:“甲组也再加1人。”如果不允许加人呢?矛盾激化了,有个孩子站起来用手比划着说:“把每组几个人拍球的个数匀乎匀乎……。”这一“匀乎”,表明孩子们已从实际问题的困惑中产了“求平均数”的迫切需求,吴老师便水到渠成地引入了“平均数”,随即与大家共同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这种创造性的教学,使学生能真正感悟到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当然还是初步的,但是是有价值的),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而我们在教学“求平均数”时,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问题入手,有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似乎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学生印象并不深,掌握得不牢,不活。一旦遇到新的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对于相同的问题由于没能完全理解而失误,这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值得一学。
首先,让我仰慕的是吴正宪老师的成功。教改文章散见于全国多家教育教学报刊上;不断应邀讲学、作报告,每场报告都引起强烈反响;参加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节目的录制工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儿童基金会录制了教学片;曾登上国际数学研讨会的讲台宣读论文……这些成就都是教师所梦想的,其中任何一点都让我向往。有人会说老印又在说谎,年纪那么大了,学历不高,似乎没有什么追求,还在说漂亮话。其实不然,平时嘴上说说消极话,但实际工作从不含糊,人活着不就是为了“名”吗?谁愿自甘堕落,不求上进。
其次,让我深思的是吴正宪的经历。她1954年出生,1970年中学毕业就开始了教师生涯。80年代初开始进行教学改革,十年后取得了巨大成绩。我深深思索:她16岁就开始教书,仅仅中学毕业,学历并不高,更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只是通过自己默默地耕耘,虚心地讨教,才换来了今天的丰硕的成果。应该说我们的条件比她要好,可我们还是被禁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自认为教学经验有一点教学方法懂一点,不思进取,按部就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二十多年的工作仍无所作为。通过学习对比,不禁使我深感羞愧。也因此激发了我,使我产生了奋斗的激情,人生有终点,学习永相随。
第三,让我惊叹的是吴正宪老师的“大胆”。她有胆量改革教材,不按照教材原有的编排体系进行教学,而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新组织教材;她有胆量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五六年级两年的教学任务,并提前一年参加全区的小学毕业考试。虽然上级有关部门并没要求我们这么做,但我们自己心中一定要有一杆称,知识结构的联系及延伸。我们必须心中有数,每一节课的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必将为下一节知识点的理解起铺垫,独立章节的起源来自何方,采用什么的迁移方法唤起学生的兴趣,有待我们去尝试。这就要求我们虚心学习新课改理念,借鉴特级教师的好方法,使自己“活”起来。
最后,我们要做的就是赶紧行动起来,更认真地搞好教学工作,并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进行教研和教改活动,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独立自主,学名师,赶先进,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优秀教师演讲心得体会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上午好!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里,我们怀着激动与喜悦之情迎来了第25个教师节。在此,我谨代表全体教师,向一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激!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联未来。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我校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上学免费政策的实施,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有效保障了农村孩子理解义务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开始实施,使我们农村孩子同样能在我们的教师看到外面的天空,留守孩子受到了政府和各界的普遍关心,我们的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从第一个教师节至今,二十五年的时光匆匆而过,也正是这二十多个由鲜花和掌声、关注与期盼交织在一齐的教师节,使更多的人把热情与尊重,明白与关怀的目光投向了我们,使我们和学生一齐渡过的每一个平凡的日日夜夜有了更加不寻常的好处。正因有了我们在静静的课堂上播洒智慧的阳光,懵懂的孩子们才听到了知识的声音,远大的梦想激励他们迈出了创新的脚步;正因有了我们在教育的沃野上翻动犁铧,挥洒耕耘的汗水,__镇的教育事业才生机勃勃,蒸蒸日上;正因我们所有教师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几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强国之梦才熠熠生辉,灿烂辉煌!
正如一代伟人恩格斯所说的“尊师重教是一个民族强大的表现。”的确,如今的中国已经以不可争辩的事实让全世界瞩目,让全世界惊叹。做为一名教师,我们为新中国的国富民强而自豪!所以,从踏上教坛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无悔地坚守着教书育人这方沃土,并用自我的青春和热血谱就了一曲奉献之歌,正因我们明白,雄鹰用翱翔回报蓝天,骏马用驰骋回报草原,我们唯有把热情与梦想,创新与开拓奉献给祖国人民,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人才与国相始终,千古兴亡鉴青史。”教育是崇高的事业,需要我们去献身;教育是严谨的科学,需要我们去探究;教育是多彩的艺术,需要我们去创新;教育是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一片丹心惟报国”。
尊敬的各位领导:再长的话语也诉不完我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最美的诗篇也表达不尽我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们祖国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就是对我们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礼赞,我们为自我能从事这种绵延亘古,传递未来的职业而骄傲和自豪!请各位领导放心,民族复兴,我们责无旁贷;爱洒桃李,我们无怨无悔!
优秀教师演讲心得体会篇5
在这充满朝气的五月前夕,在这美丽迷人的夷水之滨,谢谢大家给我一个展示的机会。我很平凡,没有优美的文采,没有魅力的演讲艺术,但我的宗旨是参与,我演讲的题目是《与时代同行》。
这里,是我的母校,在座的各位,有我当年的老师,有我当年的同学,大家也许还记得我们当年的作文,2000年的梦想,2000年的我,文中的我梦想着成为一名教师,在母校迎接着我的同学,如今,文中的我,变成了现实中的我,我选择了她是为了生存?是为了发展,还是让青春与时代同行?答案是的,让青春闪光,让青春随时代同行。
纵观古今,大凡有价值的生命,无不为自己的选择而苦苦追求。十九世纪的中国,灾难深重,时代要求我们反抗、变革、图强。戊戌六君子选择了她,不惜血洒街市口。詹天佑选择了他,京张铁路人合形设计至今焕发光彩。二十世纪初,封建王朝摇摇欲坠,时代呼唤我们摧毁它,秋瑾选择了他,追求自由,而为之抛头颅。八十三年前的五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又面临着瓜分,时代又一次呼唤着我们争取民主与自由,亿万的青年选择了革命之路,抛头颅,洒热血为选择而追求着。五十年前,中华民族自由了,时代需要我们建设祖国,雷锋选择了她而为人民服务,众多的劳动者选择了她而默默无闻的工作。选择了,所以追求。
如今,时代的车轮已滚入二十一世纪,我选择了教师这种职业,当我踏上岗位这初,发现生活并不平坦,那时,我曾经困惑,我曾经彷徨……
六年过去了,我对我的选择有了真实的感受:教师,日日在讲台上吟诵,月月在课堂里歌唱,回报的,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更没有众口皆碑的名誉和万众瞩目的地位,教师是平凡的,但她拥有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孩子们,她是一架人梯,让一个又一个孩子从他肩头走过去,她只在春蚕到死,蜡烛成灰的时候才被人想起,但她从不介意,依旧授业释疑,语化春风,依旧言传身教,频吐丹心;不怕烛熄丝尽,只期花红果硕。正如赵朴初先生的《金镂曲》历尽艰辛终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忧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
优秀教师演讲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