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之城》观后感600字7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当大家欣赏完一部影片后,一定有很多启示,可以书写一篇观后感,写好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可以使我们得到成长和进步,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爱乐之城》观后感600字7篇,供大家参考。

《爱乐之城》观后感600字7篇

《爱乐之城》观后感600字篇1

昨天看完《爱乐之城》这部电影,吃饭,上网,甚至在梦里,city of star和the fools whodream两首歌就在脑中无间断交替播放,可谓魔性。在电影里第一次听时,并没觉得无比惊艳,像《海洋奇缘》里we know theway那样热泪盈眶,恨不得立即冲回家去下载。但当电影散场,静静走在回家路上时,这些旋律却逐渐浮上心头,绕梁三日。因为这两首歌和这部电影的精神和情感是那样的密不可分,而这份情感不是气血冲头,而是带着后劲,回味无穷的那种。

影片开头就来了个超现实的高速公路上的载歌载舞,直接就告诉观众,这不是近年常见的好莱坞大片,而更像是几十年前的老派歌舞片。

?爱乐之城》的确处处有致敬老好莱坞的细节,比如片名和“春夏秋冬”四幕用的字体和画面质感,比如两人在晚霞下的山坡上初次斗嘴,那一套歌舞(lovelynight dance),尤其是舞蹈,比如瑞恩高斯林扶着路灯旋转,那不就是《雨中曲》么?

不仅是歌舞,两人夜闯格里菲斯天文台那一段,从用影子来表现两人鬼鬼祟祟地开门,到这一段的背景音乐的复古调性,再到用逐渐缩小的圆形遮挡镜头结束,栩栩如生的五六十年代啊。

但如果你真的因此专门去找来五六十年代的老电影看,却未必能如此投入。因为《爱乐之城》只是用了老电影的特征作为点缀,它的真正情感内核无疑是非常现代的,或者是经久不衰的。坚持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并且把重点放在了梦想尚未实现时的酸楚之上。thefools who dream,也就是女主角在最后一次面试上唱的那首歌,情深意切地道出了“追逐梦想的傻子们”心中的痛,闯下的祸,遭受的打击,smilingthrough it, she sad, she do it。

同时,这部电影也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对洛杉矶这座城市的爱。白天的灿烂阳光,傍晚的深红晚霞,面朝大海的小码头,格里菲斯天文台前的山坡,高高挺拔的棕榈树,年久失修的龟裂的马路,路边陈旧简陋却有些腔调的房子,随处可偶遇的明星,无休无止的party……

?爱乐之城》结尾部分的这段奇幻而美好的影像,唤醒了我记忆深处,电影那最初的美好,最大的魅力。那就是放飞想象,来完全自由地编织影像,让梦境在荧幕上绽放。lala land,除了“la”可指洛杉矶(los angeles)外,整个词也意为想象中的、脱离现实的世界。

《爱乐之城》观后感600字篇2

?爱乐之城》讲述一位爵士乐钢琴家与一名怀揣梦想的女演员之间的爱情故事。2017年《爱乐之城》获得第74届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有关《爱乐之城》爱情电影观后感6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有关《爱乐之城》爱情电影观后感600字1

看完爱乐之城的首映,时隔一天后,头脑里不断回味,还是很享受那在影院中的愉悦感,不仅有感官上的刺激,也有由衷的赞叹,同时也想借着片子,谈谈一些关于电影的个人理解。

在影迷这个圈子,很多电影都被戏称为“豆瓣神片”,打上文青最爱之类的标签,言外之意,这些片子只是受到了某个固定群体的认可,“豆瓣神片”简单来说,一般都是偏重情节的作品,它们或者剧情有神走向,结局出人意料,或者所谓有极深刻内涵,再或者就是情感,台词等元素有些极强的共鸣。这些,似乎都是通过影片的一个结果,来评判的。我想说的是,其实享受电影,更应该的是享受过程,而爱乐之城,就是这个过程最完美的体验。

这么说并非贬低爱乐的剧本,但假设把导演换成另外之人,很可能影片就仅仅成为了所谓的“豆瓣神片”,享受电影的乐趣。不仅仅体现在剧情带来的情绪中,演员的一个微妙动作,一帧巧妙的构图,一次有趣的运镜,都会带来惊喜,当影片中处处都有这种惊喜时,佳作就诞生了。

而且是在一部歌舞电影中,电影同音乐剧不同,它有自己的一套丰富的电影语言,这也成了很多音乐剧,话剧改编成电影最尴尬的地方,镜头怎么参与,怎么更立体的布景,剪辑的取舍等等都是蛮有难度的工程,如最近一版的悲惨世界,就显得有些模棱两可,lalaland好在作为原创,可以自由的设计这些,同时考验了导演的想象力和场面调度能力,而达米安做到的近乎完美

虽然没有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来拍一段完整的歌舞,但是摄影机的运动几乎没有停止过,尤其是音乐响起的时候,摄影机毫不吝啬的推进,拉回,摇动,可能在一次运动后,背景已经变得天马行空,配合着演员们曼妙的舞姿,你可以感受到音乐中感情的充沛,替他们由衷的快乐与伤心。歌舞,舞蹈,都是情绪,心情的宣泄,本片对这一点把握的恰到好处,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同时作为电影,没有泛滥到无聊的曲目数量,适可而止,歌曲旋律也很耐听。

达米安真的是太会拍高潮了,同时也不得不赞叹他的场面调度能力,几场歌舞戏,无论是男女主单独还是群戏,都把音乐节奏和摄影机运动,人的运动轨迹,剪辑的节奏。心里活动和背景结合的满分!完全就是一种享受,视听效果非常出色,再加上本片从头到尾的复古感,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个歌舞片盛行的年代,和那些经典的作品,自然又多了几分情怀加持。

有关《爱乐之城》爱情电影观后感600字2

看过了歌舞片电影《爱乐之城》后,我深深的被剧中的女主角米娅和男主角塞巴斯汀的舞蹈所感染,他们舞跳得是潇洒自如,美轮美奂,堪称完美。

尤其是电影开头部分的一段开场舞,运用了一段长镜头,把气势磅礴的集体舞表现得恰到好处,烘托出整部电影的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而后又运用冬、春、夏、秋、冬的四季顺序,把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线和事业线串联起来,有高潮,有低谷,有顺境,有逆境,情节是跌宕起伏,让观众随着剧情的展开,心情也是时好时坏,让人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好像是自己亲身经历了一样。

看过电影后,感觉导演拍这部戏很走心,把男主人公设置成为了一位理想主义型的落魄的钢琴演奏家,而把女主人公设计成了白天在咖啡馆打工,利用空闲时间去应聘临时演员的一位不出名的小演员。他们都可以算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都是想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不懈奋斗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

你要是只认为这是一部青春励志片,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其实里头还穿插着另一条主线,那就是两个人的爱情故事,他们通过偶然的机会互相认识,又彼此互生好感,但是后来由于他们都不肯放弃各自追求的事业,在爱情和理想的冲突下,他们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后导致二人为了事业各奔东西,不欢而散,让人看后感觉很无奈,也很可惜。

我觉得这是导演留给我们观众的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是爱情重要,还是事业重要,还是二者可以兼得呢。

电影结尾导演处理得也很含蓄,很聪明,不是人们想象的大团圆的俗气结局,而是留给观众们想象的空间,让人们在回忆和留恋中展开各自的想象,让每个人都可以自己编织一个自己认为合理的结局,留给观众们思考的余地。这样的处理太让人出乎意料了,想法太大胆了。

希望以后我们还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歌舞片,让我们可以再次得到视听的双重享受。

有关《爱乐之城》爱情电影观后感600字3

首先,这是我看过的电影中最好看,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不管从总体的结构设计,荧屏效果,音乐配乐,还是人物细微表情,情感的展现,都让我深深的折服。其中,最的就是里面的音乐设计,很应景,也很合适。

其次,从内容上来说,电影主要包括两个题材:梦想+爱情。小时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应该都有自己的梦想。慢慢长大后,很多人却找不到自己的梦想,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在努力。其结果可想而知,最后能真正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的人太少。就像电影中展示的那样,我们在追寻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有时让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崩溃,想放弃。很多人因此退步不前,久而久之,最初的梦想就这样失去。还有很多人,可能受外部环境等一些其他的因素影响,一直被动地做着选择,与自己原本规划的人生大相径庭,就这样一直下去,为了生活而生活,为了工作而工作,很无奈地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不是自己梦想做的事。最后不得不放弃。这里,我庆幸我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现在也正在为之努力,并且我现在还处在一个合适的阶段。这里面的艰辛,需要付出别人更多的努力,但只要自己坚持,按着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做,再大的困难也要去闯一把,不给自己留下后悔的机会。就像电影中男主角一样,虽然经历了种.种困难,最后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也是一个现实的故事。总之,梦想还是要有的,也许坚持了就实现了呢?

最后,比较遗憾的是:男女主角没有在一起。但值得高兴的是,男主角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女主也成功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回眸的一笑,也许所有的事情,遗憾,都在这微笑中释然了。同时,也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意味深长。。。。。。

有关《爱乐之城》爱情电影观后感600字4

没办法,还是拖延症的原因,2月14日看完的爱乐之城,今天谈谈感受。

要知道在万恶的美帝国家,这是一部现象级好评的影片,即便国内也是豆瓣的各种好评(不过我坚持原则看之前我忍住没看评论)但最终坐立不安看完了两个多小时,随即我陷入了巨大的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我没看懂,我不太喜欢,这不是我的菜。

说说为什么不喜欢,我更愿意将爱乐之城看做另一个版本的如果爱,至少都是怀揣梦想的男女,都是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的设定。爱乐之城令我困惑的原因在于,我理解不了那些梗。比如开场的大堵车,人们都停下来欢快的一首接一首,要知道作为经历过大山子和五环堵车的人来说,这样的场景过于的离奇和出戏,我明明是来看电影的,你给我看春晚?马路上的春晚它也是春晚。

故事推进上不断的看女主换各种美美的衣服,然后如何坚持梦想做舞台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女主结婚了新郎不是男主,他们优雅得体的再次在梦想之地相遇,指尖触碰,时光倒流贡献了全篇最魔幻的一段。

我反思一下,导演没有错,肯定的,是我的预期出错了,如果爱是什么,是加了味精的甜蜜蜜,作为浸泡在生活的苦难中成长的天朝群众,这是共鸣,爱乐之城,我原以为会看到一个故事,但导演显然却想告诉我一部《美国电影发展史》或者《我与好莱坞不得不说的故事》,于是我拿到了两份观影指南,官方的和我自带的。而前所未有的状况就是,剧情一旦推进,官方指南就会告诉你这里来源于哪里哪里,有什么渊源,在像谁致敬,哪怕是表现男女主,也在不断示范者什么是教科书级别的布光和走位。

要知道,我可是怀着遇到一个好故事的心来的,从这一点上,影片的叙事给我造成了巨大的理解障碍和干扰。我记得关于什么是一个好餐厅应有的标准,就是如果你已经注意到了勺子,那一道菜就被破坏了。

另外不得不说:音乐好听。

有关《爱乐之城》爱情电影观后感600字5

当塞巴斯蒂安为已经嫁为人妇的米娅弹完最后一个音符,电影院里已是哭声一片;这一对支持彼此追求“诗和远方”的佳偶分道扬镳,让多少观众心痛不已。夺得金球奖七项大奖,又获得奥斯卡奖14项大奖提名的《爱乐之城》果真有如此魅力吗?

若让我来评价这部电影,我只能说,影片前半部乏善可陈,甚至令人恹恹欲睡,后半部情节有稍许惊喜,间或穿插进的歌舞如同影片剧情推进的`调味剂,等你看剧情看到坚持不住时,歌舞就碰了出来,让观众从平淡无奇中暂时解脱。歌舞片是好莱坞的“传统保留项目”,若要和《音乐之声》《雨中曲》这些剧情饱满,歌舞流传于世几十载的歌舞片黄金时代的作品比,《爱乐之城》只能算是个“小字辈”。

至于为何该片夺得那么多奖项和奖项提名,哎,大洋彼岸的审美标准不一直是上蹿下跳的么?一时把大奖给《拆弹部队》这样的“主旋律”影片,一时又突然青睐法国拍的复古默片。歌舞片是美国电影的传统,并且是已经没落的传统,这些个奖项和奖项提名间大概混杂着向“传统致敬”的意味。

但《爱乐之城》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缘何受到这么多中国年轻人的青睐,让他们在影院内影院外感动到哭断肠?塞巴斯蒂安和米娅的爱情,折断在米娅的成功之路上,历经挫折,米娅成了影星,嫁给大款,过起了奢华生活;他们两个,相遇在塞巴斯蒂安开的爵士酒吧里,塞巴斯蒂安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可此时他的爱人已嫁作他人妇。他颤抖着为爱人再奏一曲,此时影片给出了一个令观众肝肠寸断的情节假设:这对佳偶结合,共度一生。

错过,令人肝肠寸断。但细细想来,米娅这样的姑娘能成为心怀各种梦想的男人的佳偶吧?

有关《爱乐之城》爱情电影观后感600字

★ 《爱乐之城》爱情电影观后感600字

★ 爱乐之城观后感

★ 《爱乐之城》观后感

★ 爱乐之城 start a fire 歌词

★ 音乐之声电影观后感300

★ 英雄之城观后感

★ 音乐之声电影观后感400字

★ 爱情电影《美容针》观后感

★ 天空之城观后感1000字

★ 电影音乐赏析

文档为doc格式

《爱乐之城》观后感600字篇3

没办法,还是拖延症的原因,2月14日看完的爱乐之城,今天谈谈感受。

要知道在万恶的美帝国家,这是一部现象级好评的影片,即便国内也是豆瓣的各种好评(不过我坚持原则看之前我忍住没看评论)但最终坐立不安看完了两个多小时,随即我陷入了巨大的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我没看懂,我不太喜欢,这不是我的菜。

说说为什么不喜欢,我更愿意将爱乐之城看做另一个版本的如果爱,至少都是怀揣梦想的男女,都是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的设定。爱乐之城令我困惑的原因在于,我理解不了那些梗。比如开场的大堵车,人们都停下来欢快的一首接一首,要知道作为经历过大山子和五环堵车的人来说,这样的场景过于的离奇和出戏,我明明是来看电影的,你给我看春晚?马路上的春晚它也是春晚。

故事推进上不断的看女主换各种美美的衣服,然后如何坚持梦想做舞台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女主结婚了新郎不是男主,他们优雅得体的再次在梦想之地相遇,指尖触碰,时光倒流贡献了全篇最魔幻的一段。

我反思一下,导演没有错,肯定的,是我的预期出错了,如果爱是什么,是加了味精的甜蜜蜜,作为浸泡在生活的苦难中成长的天朝群众,这是共鸣,爱乐之城,我原以为会看到一个故事,但导演显然却想告诉我一部《美国电影发展史》或者《我与好莱坞不得不说的故事》,于是我拿到了两份观影指南,官方的和我自带的。而前所未有的状况就是,剧情一旦推进,官方指南就会告诉你这里来源于哪里哪里,有什么渊源,在像谁致敬,哪怕是表现男女主,也在不断示范者什么是教科书级别的布光和走位。

要知道,我可是怀着遇到一个好故事的心来的,从这一点上,影片的叙事给我造成了巨大的理解障碍和干扰。我记得关于什么是一个好餐厅应有的标准,就是如果你已经注意到了勺子,那一道菜就被破坏了。

另外不得不说:音乐好听。

《爱乐之城》观后感600字篇4

最近上映的好莱坞新片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使情节再老套,换一种方式表达,抓住细节,依然可以成为经典,《欢乐好声音》如此,《爱乐之城》更是如此。

剧情很简单,两个生活在洛杉矶的文艺青年,相遇了,相恋了,最后却因为都要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分手了。五年后偶遇,他们都变成当初想要成为的样子,最终以相视一笑泯恩仇结束了这段意外邂逅。

电影的最后一幕,不知道唤起了多少人内心的渴望,让多少人达到了情绪高潮,他们想起了那个曾经放弃的人,那段曾经错过的感情,拍着大腿恍然大悟:我得到的都是侥幸,我失去的都是人生啊。

也有人认为电影的结局两人的相遇太刻意,我却认为导演处理得很完美。两人在分手时并没有半点为了现实放弃爱情的感觉,相反,当时两人的感情是温柔且克制的,互相都对对方充满了美好的祝福,就是两人坚定信念,为了理想各自前行,简直积极向上。最后两人都完成各自理想,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自我又体面,这就是happy ending不能更圆满了。

导演其实已经非常温柔了,如果结局是女主功成名就,男主穷困潦倒,再见物是人非,那才是真的狗血加虐心了。所以大家就别纠结前任不前任、爱不爱、放弃不放弃了,两人的梦想都已实现,已经很完美了。

看电影是一件个性的事,这一点在《爱乐之城》上表露无遗。朋友圈里的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个“观后感”,不少人还是抓住了电影中除了爱情之外的重点“追梦”,陈思诚看完在发朋友圈说“忘记多久没在电影院看得泣不成声了”。他因两位主角追求梦想的剧情而感同身受。

追梦人追梦之路尽管坎坷,但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就是happy ending。

《爱乐之城》观后感600字篇5

看过了歌舞片电影《爱乐之城》后,我深深的被剧中的女主角米娅和男主角塞巴斯汀的舞蹈所感染,他们舞跳得是潇洒自如,美轮美奂,堪称完美。

尤其是电影开头部分的一段开场舞,运用了一段长镜头,把气势磅礴的集体舞表现得恰到好处,烘托出整部电影的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而后又运用冬、春、夏、秋、冬的四季顺序,把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线和事业线串联起来,有高潮,有低谷,有顺境,有逆境,情节是跌宕起伏,让观众随着剧情的展开,心情也是时好时坏,让人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好像是自己亲身经历了一样。

看过电影后,感觉导演拍这部戏很走心,把男主人公设置成为了一位理想主义型的落魄的钢琴演奏家,而把女主人公设计成了白天在咖啡馆打工,利用空闲时间去应聘临时演员的一位不出名的小演员。他们都可以算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都是想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不懈奋斗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

你要是只认为这是一部青春励志片,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其实里头还穿插着另一条主线,那就是两个人的爱情故事,他们通过偶然的机会互相认识,又彼此互生好感,但是后来由于他们都不肯放弃各自追求的事业,在爱情和理想的冲突下,他们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后导致二人为了事业各奔东西,不欢而散,让人看后感觉很无奈,也很可惜。

我觉得这是导演留给我们观众的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是爱情重要,还是事业重要,还是二者可以兼得呢。

电影结尾导演处理得也很含蓄,很聪明,不是人们想象的大团圆的俗气结局,而是留给观众们想象的空间,让人们在回忆和留恋中展开各自的想象,让每个人都可以自己编织一个自己认为合理的结局,留给观众们思考的余地。这样的处理太让人出乎意料了,想法太大胆了。

希望以后我们还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歌舞片,让我们可以再次得到视听的双重享受。

《爱乐之城》观后感600字篇6

其实我觉得《爱乐之城》要讲的还不止是对于电影的热爱,或用电影填补现实的缺憾。更多时候,电影用这样一个爱情故事,其实要说的是电影(或艺术)对人深远的“影响”。在电影之中,男女主角是因为对艺术的共同喜好相识相知,他们除了互相鼓励和互相成就彼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对方的影响。

就像斯通本身并不热衷爵士乐,但高斯林却改变了她对此的看法;她原先也希望通过参加一些社交派对认识一些上流社会的导演或制作人,以实现自己的演员理想,但高斯林却让她去学习创作,而有趣的是,当斯通开始写自己的剧本时,之前和她一起住的室友们(她们不免热衷于结实权贵)却统统离场不再出现,而斯通则走上了真正的“艺术”之路,如若不是因为这样,她亦无法在最后那次面试中打动制作人(因为制作人说她需要的是演员的“创作”能力);同样,当高斯林为了生计跟随乐队长期巡演,差点放弃自己的理想时,只有斯通告诉他,那不是他应该过的生活,她甚至为他设计他未来爵士酒吧的名字,让他免于噱头,回归音乐本身。

其实电影之中还有许多饶有趣味的细节:比如斯通最后走进高斯林的爵士酒吧,是因为她的老公听到了爵士乐而提议一起进去听听——她最后找的老公也是喜欢爵士乐的,谁能说这不是高斯林带给她的“影响”呢?再比如电影中高斯林的姐姐一开场似乎反感高斯林醉心于音乐,但电影中却安排她最终嫁给了一个黑人,这里面又是否有高斯林与爵士乐的“影响”?

而电影中真正点题的,其实是斯通在面试时唱的那首《audition》,在那首歌中,斯通说了一个她阿姨的故事:她的阿姨是一个演员,对她“影响”甚巨,阿姨从小带她看老电影(包括《卡萨布兰卡》),培养她对于电影和表演的热爱,告诉她从事艺术虽然难免需要承受伤痛,却是打开新世界的钥匙。斯通唱得动情,但歌词却显示了那份“影响”的深远,包括最后斯通自导自演舞台剧,背后的窗户外就是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电影中虽没有展现舞台剧的细节,但却显露了斯通对“艺术”感知的那份初衷,是来自他的阿姨——在斯通唱的《audition》中,就是她的阿姨在巴黎的故事。

这份关于“影响”的主题,其实不但存在于这个爱情故事之中,也存在于本片的电影形式本身。导演在这部电影之中,刻意选择胶片,并用老旧的cinemascope变形宽银幕拍摄,致敬那些黄金时代的歌舞类型电影。要知道,无论是胶片还是cinemascope,或是黄金时代的歌舞类型片,在这个时代其实已经统统落幕,如同电影中那间放映《无因的反叛》的电影院一般,最终以结业收场。

这一切不正就像电影中高斯林和斯通的爱情故事一样吗?虽曾经美好最后却不无遗憾与伤感。可是,这些电影留给人的“影响”与“振荡”,却是隽永而深刻的。就像达米安·沙泽勒拍了这部风靡全球的电影,不就是告诉世人这些电影、音乐、艺术给予自己的养分吗?一个创作人用一部电影慨叹艺术对人的影响,以此致敬影响过他的电影和音乐,抒发对电影对音乐的热爱,再借此影响更多的人,我真是想不到比这更深情浪漫的事了。

所以当我看到故事的最后,当斯通回头与高斯林对望时,虽然充满着感伤,但最后在我心中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份温暖、一份抚慰。因为我知道,斯通和高斯林的那一笑,更多的是感谢、感恩——感谢我们曾经相爱,感谢我们的生命中有过彼此,感谢我们在逐梦之路上并肩同行互相成就彼此,而那份彼此的影响,将永留我的心底、我的生命之中,永不磨灭。

我很喜欢作词人黄霑填过的一句歌词:“知否世事常变,变幻原是永恒”,我想,世事变幻,电影不也是永恒的吗?就像高斯林和斯通分开之前说的:“我会永远爱你”,其实说的,不过就是“电影”吧。是的,就让他们在“电影”之中永远相爱吧,至死不渝,永不分开。就像我们知道,我们从今往后还会继续热爱电影一般。

笃定,确信,并一生一世地。

《爱乐之城》观后感600字篇7

又是忙碌的一天,下班前以为又要加班了,还好,准时下班开心度周末喽,突然好想看电影,跟亲爱的商量了下,说干就干,开始网上找有没有好看的,咦,《爱乐之城》,这几天总看到它,豆瓣评论不错,于是定了imax厅,时间稍有点晚,但能接受,吃了饭就等着看了,跟亲爱的一起很开心。

好莱坞制作,刚开头,没想到跟印度电影一样一言不合就又唱又跳,基调很开心的,音乐做的很好,imax厅的视觉和音效也是一流的.,只是看着看着就觉得情节很慢。

用亲爱的话说:没看懂什么意思,老实说看过评论说前半部有点无聊,越看越觉得说的有道理,亲爱的都睡着了,不过这类电影不是他的菜,睡就睡吧,前半部分确实有点拖沓,情节不突出,不知道放那么多想表达什么,不过看到后半部,从男女主角出现矛盾开始,情节的节奏就很合理了,各自为梦想奋斗—长期不见面—见面就吵架—短暂和好—不可调和的矛盾:梦想or爱情—分开,因为我知道结局是两人没在一起,尽管知道,尽管有心理准备,可当他们再见的那一刻我依然觉得心痛,男女主角想了无数个whatif,可是事实就是事实,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无论你怎么想:如果当初没有分开会多么幸福,可是回到那一刻也许你的选择依然是梦想和奋斗,这就是年轻需要经历的,看完电影,我就一直叹气,亲爱的问我为什么叹气,我说不知道,其实我知道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心痛。

叹气会好受一点,为什么人都要经历这个过程,放弃这个选择那个,我在想如果我和亲爱的在早几年刚毕业的时候认识,可能也会经历这种分离吧,几年后觉得当初好幼稚,很多事情都可以解决的,可是在那一刻就是只有一种解,我们何其有幸!

《爱乐之城》观后感600字7篇相关文章:

抗日电影观后感600字6篇

作文观后感600字优秀6篇

抗日英雄观后感600字6篇

正能量观后感600字6篇

阿甘正传观后感作文600字6篇

《孔子》观后感600字8篇

青铜葵花读后感600字参考5篇

骆驼祥子读后感600字范文5篇

安塞腰鼓读后感600字5篇

读西游记读后感600字优秀作文5篇

《爱乐之城》观后感600字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