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宣传心得体会7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实用的心得是需要结合我们的实际经历的,而不是随便应付,只有发自内心写出的心得体会才能更打动人,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卫生宣传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卫生宣传心得体会7篇

卫生宣传心得体会篇1

2020年10月10日是第28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推进精神卫生工作深入开展,号召全社会关注、参与精神卫生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推动形成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保护和促进公众心理健康。按照鹰潭市卫生局关于在全市开展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我院紧紧围绕“心理健康,社会和谐”的活动主题,开展了本次健康宣传咨询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 高度重视,认真安排部署

根据卫生局《关于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的文件

精神,为保障本次活动顺利开展,卫生院领导高度重视,制定了本次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有朱安雄副院长全面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制作并印刷了主题横幅和宣传单,安排公共卫生科人员到活动现场进行健康现场和咨询指导。统一部署,积极准备,全力做好本次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咨询活动。

二、紧扣宣传主题,突出宣传内容

10月10日上午,我们在鹰潭公园老码头集中开展了健康宣传活

动,现场我们悬挂“心理健康,社会和谐”主题横幅一条,摆放宣传展板3块,通过设立咨询台、向过往居民发放精神卫生防治宣传单、小册子等形式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并有公共卫生科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解答群众的咨询。现场气氛热烈,极大地调动了居民参与地积极性。部分患者及家属也参与了此次活动,工作人员向他们详细地宣传了《精神卫生法》、精神卫生政策措施和防治核心知识,倡导患者接受正规治疗,还专门为他们派发了包括宣传资料、纸杯在内的健康礼品袋。

本次健康宣传咨询活动共发放精神卫生宣传单、宣传册900余份,健康礼品袋150余份。提高了街道居民对精神卫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良好的从医行为,促进了公众对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识度和关注度,为实现“心理健康,社会和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强了患者及其家属战胜疾病、回归社会的信心和决心。为使患者尽早摆脱疾患、平等的融入社会营造了积极的氛围。下一步,我们将以“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契机,进一步加大防治、宣传工作力度,努力使街道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卫生宣传心得体会篇2

为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精神卫生工作,推动形成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保护和促进公众心理健康。20__年10月10日上午,鄂旗疾控中心慢病科在乌兰广场举办了“心理健康,社会和谐”为主题的第23届世界精神卫生宣传活动。

一、目的和意义

精神卫生宣传活动是向社会大众普及精神卫生知识的公益性活动,能提高鄂托克旗人民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程度,为减少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率奠定基础,为构建和谐延安做贡献。

二、活动主题

“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三、活动时间

20__年10月10日星期三09:00-13:00

四、活动地点

鄂托克旗乌兰广场五、活动内容

活动紧密围绕“心理健康,社会和谐”主题,宣传防治精神疾病、处理心理卫生问题的基本知识和办法,以及老年精神疾病的常见种类、老年精神疾病的护理,我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相关政策,以促进社会大众更加理解并接纳精神疾病患者,帮助患者顺利回归社会,正常生活。

1、活动在鄂托克旗疾病控制中心副书记刘云霞、慢病科科长梁慧敏的带领下的分三组发放宣传资料,讲解、回答大众提出的相关问题。

2、医护人员在现场为市民免费测量血压,发放宣传资料。

3、在现场发放老年人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回收问卷。

六、活动现场剪影积极准备,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居民踊跃参加,积极了解精神卫生知识

七、活动总结

活动现场,疾控中心慢病科领导为现场群众赠送了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材料300份、宣传扑克350份,希望现场群众可以通过游戏,尽情释放,缓解压力,消除紧张情绪,自我疏导,游戏中还可以与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互动,了解精神卫生的健康知识,放松心情,达到对精神卫生的了解,健康生活。使社会大众对精神卫生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许多人士表示:以前对精神卫生知识不了解,只知道精神病就是疯子,打人、骂人,你们的宣传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回去后要好好阅读宣传资料,并鼓励周围的人去了解精神卫生知识,以后也不会歧视精神病人。市民的话让我们很感动,很欣慰,我们会继续为社会大众服务,为精神疾病患者服务,使他们尽早康复,回归社会,为市民服务。

卫生宣传心得体会篇3

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卫生宣传心得体会篇4

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处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务必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情绪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卫生宣传心得体会篇5

为进一步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实施,让更多居民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内容和免费政策有更全面的了解。7月21日上午,由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兰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城关区在市民广场开展了一场以“基本公共卫生、我服务你健康”为主题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活动,此举标志着城关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月活动全面启动。城关区政府分管领导、妇幼保健、疾控、卫生计生监督、健康教育、计生服务中心以及上百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加了启动仪式。

当天上午,活动在团结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表演的开场舞《张灯结彩》中拉开帷幕,在到场领导宣布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月”活动之后,由白银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雁南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表演的歌舞《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明天会更好》把活动推向高潮。宣传活动现场,还组织公共卫生和医疗护理人员组成小分队,通过免费义诊咨询、现场宣讲、问答等形式,向过往人群广泛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内容及健康保健知识,宣传不同人群应该享受的服务内容及如何获得服务的渠道等内容,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认同感、参与度和满意度。

城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王丽婷告诉记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一项关系城乡居民生活和健康的重要民生工程,是为了应对我国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形势,从国家层面系统性、全局性地作出的一项制度安排。城关区自20__年项目实施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效,服务内容已从最初的9类增加到了现在的12大类,包含了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对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基本覆盖了居民生命全过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可以使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倡导大家都主动参与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去。

今年7月份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月”,宣传主题为“基本公共卫生我服务你健康”,城关区不失时机的举办了此次活动。记者了解到,本次宣传突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整体概念。各参与单位紧紧围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题,向社会公众宣传国家实行基本公共卫生免费服务项目的意义、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形式及公民健康素养等知识。促使广大居民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了进一步了解。医务人员为群众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特别是为重点人群所带来了实惠,也使不同人群了解、熟悉与自身相关的服务内容和获得渠道,提高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等项目的服务知晓率。

此次宣传活动,将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获得感和知晓率,调动群众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进一步了解国家惠民政策,切身感受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好处。

卫生宣传心得体会篇6

精神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名医专家带你增强心理“免疫力”

精神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全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宝贵的生命,抑郁症导致的自杀死亡人数甚至超过了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并享有心理健康,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于1992年发起设立“精神卫生日”。

而中国的形势也十分严峻,《柳叶刀》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大约1.73亿人患有精神疾病,并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1.58亿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大众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其中,抑郁占总体人群的27.9%,焦虑占31.6%,失眠占29.2%。《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列为重大行动之一,明确指出要正确认识、识别、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特别是抑郁症、焦虑症。

而2020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对国民精神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巨大。对身体健康的担忧、居家隔离的状况、城市的封锁、社交及生活的非正常运行等,均可使人们倍感孤独、恐惧、焦虑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9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加大对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群、高压职业人群等抑郁症防治重点人群干预力度。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高等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互联网+精神医学”助力人人尽享身心健康

精神疾病与心理疾病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的疾病,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患者并不重视,且碍于隐私及面子也不愿意寻医问诊,还有的患者有病耻感,这对病情的康复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同时,在大众环境中,精神心理障碍还是存在一定的“污名化”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只是身体没有疾病,而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疫情后,精神心理问题作为疫情的次生灾害,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恢复和人民健康状况,需要更多的重视与各界共同投入。

卫生宣传心得体会篇7

在我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焦虑、抑郁等常见精神心理问题备受关注。为响应世界精神卫生日号召和国家的相关要求,“精神健康 人民安康”——2020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主题科普活动于10月10日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社联合主办,京东健康协办,灵北中国支持,通过名医直播、专家义诊等活动号召更多人关注精神卫生,一起守护精神健康。

精神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全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宝贵的生命,抑郁症导致的自杀死亡人数甚至超过了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并享有心理健康,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于1992年发起设立“精神卫生日”。

而中国的形势也十分严峻,《柳叶刀》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大约1.73亿人患有精神疾病,并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1.58亿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大众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其中,抑郁占总体人群的27.9%,焦虑占31.6%,失眠占29.2%。《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列为重大行动之一,明确指出要正确认识、识别、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特别是抑郁症、焦虑症。

而2020爆发的新冠疫情更是对国民精神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巨大。对身体健康的担忧、居家隔离的状况、城市的封锁、社交及生活的非正常运行等,均可使人们倍感孤独、恐惧、焦虑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9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加大对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群、高压职业人群等抑郁症防治重点人群干预力度。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高等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因此,在今年这个特殊的“精神卫生日”,“精神健康 人民安康”——2020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主题科普活动应运而生,并贯穿整月,形成“主题科普宣传月”。目前,专题页面已正式上线,并于10月10日上午举办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主题科普宣传月启动仪式,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杨甫德教授通过线上访谈就新冠疫情常态化下,民众如何保持精神心理健康进行解答。

精神疾病与心理疾病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的疾病,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患者并不重视,且碍于隐私及面子也不愿意寻医问诊,还有的患者有病耻感,这对病情的康复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同时,在大众环境中,精神心理障碍还是存在一定的“污名化”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只是身体没有疾病,而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疫情后,精神心理问题作为疫情的次生灾害,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恢复和人民健康状况,需要更多的重视与各界共同投入。

卫生宣传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小学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总结7篇

2023年卫生院年度总结7篇

反诈骗宣传总结精选7篇

119消防日宣传活动总结模板7篇

学习宣传心得体会推荐7篇

乡镇国家安全宣传活动总结7篇

卫生月心得体会5篇

国家安全宣传周心得体会模板7篇

爱眼日宣传活动总结7篇

打扫搞卫生心得体会5篇

卫生宣传心得体会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