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写有深意的观后感,我们就必须好好回味自己观看的内容,看电影是帮助我们打发时间,丰富精神世界,相信你的收获也有很多,赶紧写份观后感吧,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环保日观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环保日观后感篇1
孟春时节,下了几时小雨,大地朦朦胧胧。此时春寒早已过去,但北风一吹还是有些小冷。
正午过后,雾便散了,太阳耀眼得很。可不能浪费这阳光,于是,我和妈妈打算去小区旁的公园里骑自行车,踏踏青。
“叮铃铃!”自行车的铃声奏响了春游的歌谣。迈进前园,迎面扑来一阵花香,仔细一瞧,原来是迎春花的香气和快要凋谢的腊梅花。大人并不多,但孩童们几乎遍布了整个前院。有的三五成群,窃窃私语;有的却十分安静地躺在大树下看着小人书;还有的你追我赶,正玩着游戏呢!
可是这派生机勃勃的场景并没有维持多久,随后,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有几个不懂规矩的小孩子,把喝完的饮料瓶呀,吃完的薯片包装袋呀到处乱扔。先是一个,然后是两个,后来是三个,接着是四个……愈来愈多的孩子把垃圾扔在草坪上,真是太可气了!
我低声嚷嚷着:“难道他们连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都不会吗?”不料,被妈妈听见了,她也不禁皱起了眉头,低语对我说:“你要提醒他们一下,告诉他们乱丢垃圾不仅会破坏环境,还会给环卫阿姨们增加负担。”我采纳了妈妈的建议,小跑到孩子们身边,礼貌地对他们说:“不要乱丢垃圾,要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哦!”可他们依然嬉皮笑脸,不以为然地跑开了。我只能尴尬地笑了笑,可心里却像油煎一样,看到公园被破坏成这样,心里实在不好受。
走进了后院,更是不忍直视,在垃圾的“衬托”下,迎春花显得一点生机都没有。妈妈走过来对我说:“为什么不自己捡垃圾呢!”我害羞地不敢说话,其实我是害怕别人笑话我。妈妈看穿了我的心思,笑着说:“我们一起捡吧!”于是,我和妈妈便从前院“开工”,把垃圾一个一个捡起来,后来好多人也加入了进来,前园不一会就恢复了原样,到后院时,那几个乱扔垃圾的小朋友也红着脸,帮着我们一起捡了起来。呼—终于捡完了,我松了一口气,虽然这次踏青很累,但我心里却感到十分自豪。
对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争做环保小卫士吧!
环保日观后感篇2
2009年6月5日,地球环境日,地球已追不上人类的欲望。一部大型环保纪录片《家园》在全球同步上映。其上映的场合不止在传统的影院、剧场,还有互联网。这使得这部《家园》转瞬间传遍全球每个角落。
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部《家园》,感觉或许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震撼!
人类欲望的无节制膨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生态的被破坏,这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各种各样的资料、图片、书籍、电视电影片也早已层出不穷。然而,何以看了《家园》仍感深深震撼?那是因为片中通过航拍而产生的那种从未有过的对那伤痕累累大地的俯视效果,那以独特女声配以直白解说而产生的直指内心的揭示,还有那以咏叹吟诵般的音乐产生的震荡…
?家园》是法国生态学家、著名摄影师扬?阿尔蒂斯—贝特朗的杰作,是他那对人类、对地球那宏大的悲悯心的结晶。据说,20年来,贝特朗坚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摄地球生态的变化。而《家园》就是他经历了15年的准备,经过18个月共217天,穿越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的拍摄之后诞生的。可以想象,片中那一个个精美的镜头,那一句句隽永的解说,都是他和他的团队心血的结晶。他坦言,"这部纪录片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新鲜,没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不是被人类了解的",而问题只在于,"我们知道一切,但我们不去正视一切,不去相信一切,而现在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问题就是行动,我们仅有10年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转瞬即逝,并且我们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但我们必须这么做,也必须在这一切之前让大家明白,我们抗争的究竟是什么。"贝特朗和他的合作者为这部片子确立的核心理念便是:"当我们耗尽自然遗产之后,必须面对的是什么?"当然,《家园》展示的远不止是贝特朗那法国人式的澎湃激情。出于可信度的考虑,为《家园》撰写的所有评论,由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戈尔和美国著名的环保学者莱斯特?布朗阅读、审定。环保专家们为贝特朗提供了详细的最新数据。因此,有评论说,《家园》展现的是美国人的理性和法国人的感性,堪称完美。
当然,大千世界,无异不有。即使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仍然有着不同的声音。有人说,地球的温度肇因于它绕行太阳的轨道规模及形状、地轴偏向轨道的角度、放射性衰变及地壳下深埋的重力热,人类不是因素之一;也有人说,很少有人会因为一件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灾难而牺牲自己现在的生活质量,因为这是违反人性的;当然,更有人论证说,正是人的欲望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让人放弃、哪怕是节制自己的欲望,都无异于饮鸩止渴。
诚然,在造成今日地球"温室效应"的诸多因素中,人类未必是唯一原因,甚至也可能不是主要原因。就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而言,对这一现象的探究还刚刚开始,结论自然不可能准确。然而,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地球正在越来越暖,由此造成的各种影响正在显现。面对这一变化,作为地球村最有责任的公民——人类应该做点什么,而不能旁观,更不应继续造孽。这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也是《家园》再次大声疾呼的核心观点。
同样,欲望的确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许许多多科技发明都是因满足人类的欲望而推动、而实现的。然而,时至今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切事物彼此关联"。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相互关联。任何事物的衍生、发展都不可能无视他事他物,这就是平衡。一旦打破了这种平衡,意想不到的变化便会发生,终将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这正是《家园》所宣扬的核心观点之一。其实,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早已提示了的真理。
至于追求生活质量是人之天性的看法虽则荒谬,却因其强大的实利价值而为众多世人固守。其实,即便是眼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亦已饱受环境污染之苦。人们正在承受各种各样古怪疾病的折磨,这并不以富裕与贫困为界线。何况,任何稍有理性的人都会承认,一个人不可能只为自己活着。即使只为自己的后人考虑,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所谓生活质量而让后人们承受那污秽的水质、污浊的空气,以及因日益提升的海平面而不得不做"气候移民"。人们恢复理性,以头脑思考、而不再以感官思考,是时候了!
?家园》中倡导的"分享、智慧、节制的生活"特别让人感动。贝特朗认为,悲观和批判常常无济于事。他说:"我设法把《家园》拍摄成为我们对地球的一次凝望,希望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电影。不是恐吓人们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们明白我们该如何对待剩下的一半。同时,我更希望《家园》能唤起我们心底的爱,建立分享、智慧和节制的生活。"《家园》以融融的暖意描绘了以色列人用地灌技术在沙漠中种植优质的粮食作物,赞扬了哥斯达黎加政府成为第一个放弃军队的国家,将全部军费开支用以国民教育和绿色旅游,展现了韩国通过全民性植树,重建战争中被无情摧毁了的森林,使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65%,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开始有节制、可持续、再生地伐木和捕鱼,通过替代、再生、循环、回收的方式,推动生态环境和国民生活质量的平衡发展。《家园》试图告诉人们,希望是有的,希望就在于我们的行动。
是的,行动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在地球早已追不上人的欲望时,我们更应该早点行动,多点行动!
我们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她孕育出来的万千物种长期一直相互依存。但只有20万年历史的人类,却快速掌控了这个星球并为所欲为,过度索取资源,打破了亿万年来的固有生态平衡。在《home》里面,我们了解到: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要,全球一半的谷物用于饲养提供肉类的牲口,生产1公斤牛肉就需要消耗1万3千升的水;为了生产纸浆而砍伐原始森林大量种植桉树,生物的多样性被人为破坏,快速生长的桉树,抽干了地下的水分,快速消耗地球的资源。过去50年,人类对地球的改变,比前面20万年还要多,令这个美丽的蓝星球千疮百孔:大河断流,资源枯竭;冰川冰冠快速减少,气温上升,气候反常;森林消失,物种灭绝。
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资源全球军费开支多于援助发展中国家经费的12倍每天有5千人死于受污染的食水,10亿人没有干净的饮用水10亿人在饱受饥饿全球超过50%销售的谷物用于喂食牲口与生化燃料上全球40%耕地质量下降每年有1300万公顷的林地给毁灭1/4的哺乳动物、1/8的鸟类、1/3的两栖动物濒临绝种,生物品种的死亡率快于自然速度1000倍75%的渔产品已耗尽或面临耗尽过去15年的平均温度是有纪录以来的最高冰冠的厚度40年来减少了40%到2050年,可能导致多达2亿的气候难民。
我们的家,有多美?
杨恩·亚瑟用影像给出了他的答案:
美到令人流泪、美到令人窒息、美到令人惊恐、美到令人无所适从。
在宏大的航拍中,我远望地平线,却望不到半点弧度,才知道我们的地球是多么的庞大与包容,想要征服他又是多么的可笑——是的,地球不是地理书上画的那个站满了小人儿的球体,也不是天体物理书上说的那个宇宙中小小的尘埃——她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家园,是我们脚下的大地与头顶的天空,是我们灵魂永恒的故土,是我们的整个世界。
你要美到何时才是终点?
琥珀般的远古火山、翡翠般的森林、珍珠般的湖泊、丝绸般的河流与冰川、蓝玉般的大海和沁丝般的珊瑚…这是影片的前半部分给我们展现的美景——航拍,全是航拍,高高的俯视镜头高到让人几乎认不出原本熟悉的景物,一切都变小了,小到根本无法认出那些在草原上奔驰的、在海面上跃出的、在天空中飞翔的到底是什么——是的,比起地球的博大,那些自以为高大的生物又算什么?
是的,我们才是真正的尘埃。
航拍,是本片当之无愧的精魂,也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人参悟到影片真正的精髓。
精髓是什么?我们不妨继续看下去:
影片进入后半部分,现代文明粉墨登场——底特律的汽车工厂、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肉牛市场、太平洋巨轮上的集装箱、迪拜的摩天大楼、中国南方的新兴工业城、非洲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埃及小山般的长绒棉…人类啊!万岁的人类!这是人类文明演化了几万年的最终成果,这是美国梦的巅峰,是"万物灵长"的杰作!
纪录片中的音乐是由法国著名作曲家armandamar创作,并由布达佩斯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团演绎。影片配乐融汇了蒙古、亚美尼亚、伊朗等国的吟唱和器乐,犹如冥想般舒缓又带着淡淡哀伤的音乐,以另一种方式,传达了对地球家园现状的不安及深切怜爱之情。
纪录片《家园》无论画面、音乐、解说都令人叹服,而影片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值得大家花一点点时间,坐下来静静观看。
看了《家园》,影评只有一个字:美。美得令人自卑,美得令人心痛。对于一个整天在钢筋水泥的城市角落里患得患失的人来说,是自卑。对于人类糟蹋自己家园的行为,是心痛。
环保日观后感篇3
每当你走在幽静的小路上时,不禁,一块纸片从你的眼帘飘过去,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愤怒呢还是……每当,家家户户到处倒污水时,你不觉得一大片的环境,早已被臭气污染吗?当你看到人们砍伐树木时,你会不会感到树木的疼痛而流泪呢?当你看到汽车滴滴的噪音而烦恼,你会不会有所行动呢?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让身边的每一件不文明的事情都化为乌有!那你就从现在开始,从此时开始,让一切的一切不要发生。当你看见纸片、你应当弯起腰捡起它;当你看见别人砍伐树木时,你就想到了树木的疼痛,流泪,所以,你应当去劝阻……种。种的种。种,都是一句欣慰的安慰,才能大事化小……看到同学们,吃完冰激凌的塑料袋,满空中飞舞,当时,我就洋溢起一种愤怒感,真想上去给他们说,让他们捡起来。看见他们洋洋得意的远远走去,我才知道,这件事情只能让我来干。
保护环境,让身边的一切不要再发生了!
环保日观后感篇4
说实话,在看美人鱼之前,我对它是不抱期待的因为主演是邓超而邓超在分手大师,恶棍天使中那精神病式的表演,以及豆瓣上的一堆恶评,让我对美人鱼产生了一定的反感但它没有让我失望,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导演,是星爷邓超不会运用他的才能,但星爷会。
虽然邓超没有多少喜剧天赋,但星爷在戏中,安排邓超饰演刘轩一角,这个角色比较正经,因此邓超的演技也得到很大的发挥,可以说,星爷正确地运用了邓超再来说说这部电影本身,整体来讲还是熟悉的星爷味道,虽然是喜剧,但其本质是一个严肃的悲剧。其主题虽然是有点俗套的环境保护,但剧情编排的合理,以及恰到好处的伏笔,依然让这部作品非常惊艳,可以说,星爷是用心制作这部电影。但其实,这部作品最值得赞赏的,还是星爷对人生以及社会的思考,故事中的刘轩看似是一个成功人士,是一个高富帅,但其实,其本身依然是个小人物,正如剧中的一句对白,要饭的就算是赚到钱了,本子还是个要饭的,可说是暴发户,但刘轩这个人物的转变,恰恰是星爷对人生的思考,成功意味着什么,成功以后,究竟又有何人生追求,究竟人生追求的,是什么,从当年食神,长江7号,大话西游,功夫,少林足球,喜剧之王等,星爷就一直在探讨这人生的意义,里面的每一个人物,又何尝不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缩影,正因为如此,星爷的电影才有着独特的魅力,每一部,都十分深刻,十分难忘最后,说说邓超,一开始,我真的是怕会遭到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那种恶心桥段,在观众都在笑的时候不敢欢声大笑,看到一半,我觉得,终于开始笑了,因为星爷找到了邓超正确的运用方法,其实邓超饰演的刘轩,这个角色的喜剧效果,在于和逗比的氛围和刘轩本身这个角色本质上的不正经所产生的效果,而邓超对这位表面正经,帅气,高贵,其实内心世界狭隘的角色把捏得非常好(然而依然没法洗白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和星爷水平差太多)最后,虽然星爷经常被黑独裁,专制,独断,但其实,他只是太用心了,拥有一颗真正热爱电影之心,感谢你,星爷,感谢你带给我们那些笑中带泪的时光。
环保日观后感篇5
今天听老师讲了可持续发展,看了美国大片“后天”。感触特别深。
影片描述的是人类末日,由环境污染使人类进入第二次冰河纪,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来的世人百态。主角气候学家杰克营救儿子的那段情节让我很感动,可能是看影片太少了,但的确值得人深思。
我觉得自己很自私,而且不够坚强,是很不坚强。看问题也很片面。
首先,如果我遇到了影片中的情况,
第一种可能的结局就是——我被吓死了,可能性50%,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会很害怕,而且总往坏处想,很悲观,反正怎么做都是死,干脆等死好了,而不是冷静的分析主要矛盾,看清形势,尽力求生;
第二种可能的结局是——我随波逐流,跟着大多数人走,我爱随大流,很多时候没有自己的思想,总是觉得大家都这样,那我也这样好了,也许有时候这是对的,但没有自己想本身就是很危险的。
第三种可能的结局是——我生存下来了,可能性为0。至少目前我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所以我需要正视这个问题。
其次,对于影片中的危难时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很感动。罗拉是个品学兼优的女孩,她为了自己的未来拼命的学习,参加竞赛,竞争各种各样的荣誉,但是被围困在图书馆后,她发现自己没有未来了......;森爱上了罗拉,所以他参加了竞赛,在与罗拉一起被困后,表现出了巨大的勇气,过人的智慧和冷静。森说“我爸爸一定会来救我的,我相信!”正是这个坚定的信念使他顽强的度过难关,最后见到了来营救的父亲;杰克答应了儿子去救他,于是历经千辛万苦,尽管种种迹象表明儿子生还的机率为0,他仍然信守诺言,找到了最后一刻,终于相逢了!杰克的妻子在危难的时刻坚持留下来照看生病的小孩,不仅仅是母爱使她这么做,而是她原本就有一颗无私的心.....弗兰克为了不拖累队友自己割断绳索,那位老年科学家平静的面对死亡......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动,让我反思,如果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我会怎么样?我会不会为了男友冒死去找药品,我会的,因为我爱他;我会不会在朋友危急的时候挺身而出,我也会的!我会不会在危急的时候留下来照顾一个陌生的患绝症的孩子?我不知道,所以我的爱是狭隘的,至少在现在,我觉得自己是很自私的那种,是一直以来的生活环境或者是别的一些原因造成了现在思想上的诸多毛病,也不是一时能改掉的,我讨厌自己的这种小气和自私!
如果不从思想上改造自己,让积极向上,热情无私的坚定信念充斥身心;如果不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至少具有生存的常识和本领,至少要有一颗有思想的脑袋!
今天就先写到这里,我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因虚荣而说的不切实际的话,因狭隘的私心而做的不对的事情,真实地面对自己的生活,面对困难,想想...,没有什么是不能克服的。
好了,那就静下心来,真实一点,坦诚一点,好好做自己的事情吧,好好学习,耐心思考。
环保日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