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正年轻的观后感6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在观后感记录的同时,大家一定要保持端正的态度,写好观后感能够帮助我们将观看后的感受进行记录,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1950正年轻的观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1950正年轻的观后感6篇

1950正年轻的观后感篇1

9月2日,第8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回国。自2014年以来,我国已迎回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9月3日,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正式公映,这是一部以全新视角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的作品,通过对志愿军老兵的访谈,倾听他们对于战争最真实、最动情的讲述,让观众对战争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青春易老,浩气长存;军魂不死,初心不变!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站在本片里的岁月窗口回眸着,那些老兵的面孔一一浮现,从老人的沧桑里,见证了岁月的峥嵘,几十年后,无情岁月带走了一代人的壮丽韶华。活下来的是历史真实的'见证者,他(她)们的青春芳华,留给我们一本厚厚的人生教科书。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第一声呐喊,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时光流逝,精神永存,每一位为国奋战的人都会被铭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1950正年轻的观后感篇2

九月的第一场电影——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这是看的第二部有关抗美援朝的纪录片了,可惜还是拍片少的可怜,只能去看一个午夜场了。观影过程中,数次落泪,一个人在影院哭的稀里哗啦。

影片从一张张老照片入手,黑白照片逐渐变成彩色,我们逐渐看清上面的人物,他们一个个不过十七八岁,正值青春年华,充满着稚嫩与朝气。镜头一转,物是人非,他们都已满头白发,垂垂老矣。于是,在他们的讲述中,我们得以真实了解71年前的那场战争。

当年,他们在祖国的召唤下,便选择了参军入伍,然后奔赴朝鲜战场。在后勤供应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军队战斗,硬是用钢铁意志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创造了一个个的奇迹!

影片中有三处地方,让我哭得最难受。

一个是文艺兵任红举老人讲述他们过江的时候,身边有一个叫刘江的战友被炮弹击中,半个身子都被炸没了,战友背着她往前爬,她没有一句喊疼,而是依然在唱着歌,这是怎样的一种钢铁意志!

图片

还有是一个军医,讲到自己救过一个二十几岁的战士,他的下巴被打掉了,每次护士给他喂饭都十分艰难,看到那一幕,他禁不住哭了起来,说“谁不是爹妈的孩子呢?”

是呀,如果他还在家的话,一定是父母的宠儿。他的父母看到他受伤的一幕,心里又该是怎样的心痛呢?

最后是一位志愿军班长,讲述上甘岭战争的经历,虽然已经八十多岁,老人却把整个战斗讲得绘声绘色,铿锵有力,加上四川方言,让人浑身都是热血沸腾的,仿佛置身于那个战场。可是到最后结尾时,他说自己放眼望去,身边都是自己一个班战士的尸体,只有自己一个人活了下来,禁不住哭了起来。

战争虽然胜利了,可是那些最为亲密的战友,却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这怎么能不让心痛呢?

对于很多老兵来说,那场战争过去了几十年,他们却始终不敢去想那些战场上的事,不光是因为战争太过残酷,还有就是他们当初的许多战友,牺牲在了异国他乡,至今遗骸还未找到。而自己却还活着,那份内心的煎熬始终伴随着他们。

找到曾经战友的遗骸,让他们能够安葬回祖国,这大概是那些活着的志愿军老兵最大的心愿了。可是他们个人却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他们会拜托摄制组能够帮他们寻找烈士的遗骸,了却他们的心愿。

谁是最可爱的人?毫无疑问,志愿军战士便是那最可爱的人。71年前,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和平的生活环境,才有了我们今日安定美好的生活。他们,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一群人!

老兵不死,只是会消亡。曾经的小伙子、小姑娘们,如今都已老去,很多也都不在人世了。再过几年,目前剩下还活着的老战士们,恐怕也都将相继离开人世。后代的人们,还能再记得他们的故事吗?

我想,这部电影便给我们留下了他们最后的影像资料,让我们还可以去了解他们的故事,这便是它最大的价值和意义了!

因此,我也希望更多人能走进影院,去观看这部纪录片,了解先辈们的故事!

1950正年轻的观后感篇3

观《1950,他们正年轻》有感

初二3班 苗怡佳

1950年,美国公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为此,中国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行动,年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始了艰苦的抗美援朝战役。

纪录片中,一位位上了年纪的老战士们坐在那里,揭开内心最深处的疤,为我们讲述1950年的故事,而那时,他们正年轻……

1950年,一批志愿军战士们秘密坐上了铁皮车,来到了危机四伏的朝鲜战场,在黑暗封闭的车厢中,他们肩负着沉重的使命。在长达多年的战役中,有苦也有甜。那时,年轻的任红举英勇与敌人奋战,一个人守住了一个山头,缴获了四架重机枪,几十把步枪,几百个手榴弹和一千八百发子弹,在部队被敌军包围的时候,他不顾危险,绕过熟睡的敌人,硬是从敌人的厨房里带回了一大堆年糕,解决了战士们的粮食问题,立了大功。那时,薛英杰战士与战友被敌人发现,上车之前,战友把他挤到了里面,于是,一梭子子弹打穿了车,战友在他面前牺牲了。这些事情发生在每一个抗美援朝的战士身旁,让人心酸不已。

抗美援朝纪念碑巍然挺立,它记录的是千千万万志愿军英雄们的名字,是无数战士们为国捐躯的伟大事迹,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些需要我们每个人铭记。当我看见一个又一个战士们牺牲在了战场上,我不禁发出感叹,这样做值得吗?在看完电影后,我有了答案。孙德山战士在巷子中开设了一家抗美援朝纪念馆,一张张照片映射的,是一位位鲜活的英雄,每一位战士心中,都挂念着他们的战友,是啊,我想,这就是答案!时间无情人有情,只要有一个人记得他们,只要有一个人在心中敬仰着他们,只要有一个人可以记住他们所做的一切,那这一切就都是有意义的。

70年风雨,因为有了他们撑起伞,我们才能自在的奔跑,请铭记这段历史,请铭记他们。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有现在。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那怕是从地上拾起一个垃圾,不要辜负他们所做的一切。

献给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0正年轻的观后感篇4

成为光

初二2班 石墨笛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大家肯定都听过这句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为号召青年担当责任与使命。所说的新时代的建设,依靠的是青少年的努力奋斗,这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担当责任与使命,从而为国家做出贡献呢?乍一听这个宽阔、空大泛泛的问题,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没有什么头绪,那就来看看过去的人们吧,《长津湖》与《1950我们正年轻》讲述了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们,在中国边境面临危险时,勇敢站出来保家卫国,与有着先进武器的美军斗争。战场上,生命只在转瞬间消逝,血雨漫天飞,但战士依然意志顽强、坚持斗争,有流血有牺牲,但终是赢了。战士也是平凡的人,但他们站了出来,用枪的用枪,能打炮的打炮,做着他们擅长的工作,闪烁着心的萤火。当萤火汇聚,便成了光的汪洋。这汪洋源源不断,照亮整个世界。

这些战士们,要想成大事,必定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有不怕牺牲和付出的意志。现在是和平年代,青少年不需要打仗、不会面对那种残酷,但不论学习、办事、工作还是研究,都需要不懈的坚持奋斗与牺牲,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别人享乐的时候努力,有失败后坚强的意志、打不垮的精神,那定会收获不同,最终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自古英雄出少年,历史上,无数先人,英雄豪杰,临危不惧、持续奋斗。南宋朝廷不敢与金人抗击,岳飞挥师北伐,大败金军,逼近北宋故都开封。孙中山带领推翻清政府,鼓舞全国人民,建立中华民国。鲁迅为救中国,弃医从文,即使身处险境,依然不愿放下手中的笔……还有很多人他们像光,在黑暗中熊熊燃烧,照亮了一片,燎原。

一代代的青年,为了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着,付出了全部的精力甚至生命,为换得不就是家人后代的平安幸福,国家的富足安康吗?

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新时代的青少年担当着时代重任。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现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的建设、发展与复兴就是我们的时代责任与担当。我们应该从小认真学习,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敢于担当、持续奋斗。从小事做起,实际做出,做有美德的人,做新时代新思想的青少年。不忘历史,学习先贤品质,牢记责任与使命,让自身的志向同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相结合,才能实现理想,不负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也不负国家。责任、担当永远伴随成长,创造和贡献不停止,才能有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才能成为光,炽热世人的心。

1950正年轻的观后感篇5

接过您的炬火

初二(1)班 熊敏孜

庄子道: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炎黄子孙生生不息,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泱泱华夏五千年辉煌,接踵而至的是一百年沧桑。国家危难之际,总有先锋撑起飘扬的旗帜,引领着后人走向光明。

1902年,那个决心以先进的医学救治国人之躯体的鲁迅先生,东渡抵达日本。追寻医术救国的志向时,清朝留学生的贪图享乐、中国民众的麻木不仁、他国人民对中国人的鄙夷不屑……由此,即便有生命至上、大爱无边的藤野先生的殷切期盼,也无法动摇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毅然决然。归国后,他在那万难破毁的铁屋中呐喊,以坚定的希望,唤醒着一个个昏睡近死的国人。他让中国青年摆脱冷气,不必等候炬火。而他就是炬火,首先醒过来、首先站出来,一生案牍劳形。他以笔为刀,用心血写文章,用生命救中国。他说:待我程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并带领着人们冲锋,冲破黑暗的枷锁,前仆后继,义无反顾,直至燃烧尽他战斗的一生。

如今,我们在国旗飘扬下,依然记得李大钊先生那满怀信心和希望的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守常先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当之无愧的革命先驱,19世纪20年代军阀割据,社会黑暗,传播一种信仰,发起一场革命,是何等的艰难与危险。比大钊先生没有畏惧,他引领革命志士为救国图存积极奔走。奋起反抗,在这个混乱而腐朽的中国,他是第一丝光明是第一团炬火,共产主义扩散至燎原之势。他说:如果我死后能够唤醒那些麻木的人,能够让活着的同志们更加奋勇的前进。我可以去死。无数与守常先生一样的烈士,站在黑暗与光明的节点上,无法看到胜利的那一刻作文吧。但他们留下的薪火,永久灼烧在我们心中?

抗美援朝战争中,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国家解放仅一年的艰难条件下,团结一心保家卫国,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这看似手到擒来,实际却惊人得壮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小仅10岁。一声令下,千万家百姓的儿女、千万个孩子的父母,披挂上阵,奔赴朝鲜。《1950,他们正年轻》中,几位老战士的诉说,仿佛重现了那个残酷的战场。伤疤、皱纹、泪花,他们那时也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勋章、军装、目光,如今的荣耀抵不过为国献身的豪情壮志。那是今天在,明天就不知道在不在了的硝烟弥漫。没有棉衣棉被,没有鱼肉蔬菜,没有武器飞机,只有战士们的满腔热血,一个倒下去,万个紧跟上。他们也曾是肩带星光灿烂的少年,不过是,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记住英烈的最好的方式,便是接过他们的炬火,传承先辈的精神。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初的任人宰割,而是有着坚定底气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我们是21世纪的青年,我们是千千万万先烈的后人。凝聚着无数革命先辈决心和意志的炬火,由我们承接。

接过先辈的炬火,扛起光荣的责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1950正年轻的观后感篇6

带着光的人

初二(2)班 王行健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主题是:带着光的人。

说起光,人们的第一印象总是明亮、温暖、它在黑暗中闪耀,照亮人们前行的路,它在寒冷中燃烧,使人们感到温暖。而我们如何成为这样带来光明与温暖的人呢?

要成为带着光的人,首先应心中有光。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带着光的人。那是怎样的社会啊!国家的希望留学生们只贪只顾贪图享乐,而人民更是麻木不仁,一群为自己同胞被屠杀而叫好的看客!而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笔为枪抨击所谓正人君子,用呐喊唤醒铁屋中沉睡的人们。他说:以后如竟没有火炬,我便是唯一的光。他永远活着,永远为来者指引着方向。

而翻开史书,这样的人还少吗?一生想收复中原的陆游,在典籍中寻救国之路的闻一多,为了世界人民能吃上饱饭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都是一颗颗星星,给迷茫的人们方向。

要成为带着光的人,也应心中有勇气。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与美军在长津湖地区交战,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而战士们也付出了惨痛牺牲,积雪覆盖的战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尸体,它们一个挨着一个卧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可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同胞甚至子孙后人,坚定地走上了战场。

而着眼当下,新冠疫情忽然爆发,无数白衣战士拥上了战场,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他们都是炬火,烧融了冰雪,烧灭了病毒,燃烧在一起,成为了太阳,永远温暖着我们,也烧进了我们的心底。

成为带着光的人,我们也要心中有善,也许是陌生人的出手相助,也许是同学,老师的鼓励,都能使我们温暖,而我们也应成为光,传递光,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些举动。我们都是萤火虫,相互吸引,彼此照亮,正因为这样,世界才如此光明美好。 最后,我想用艾青的一首诗《光的赞歌》中的几句来结尾: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世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力量,无数的微尘汇成一片光明,每一个人既是独立的,又相互照耀。

谢谢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带着光继续出发。

1950正年轻的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

竞选正班长演讲稿优秀8篇

变年轻心得体会8篇

正能量读书心得体会8篇

入职正申请书模板7篇

龙猫的观后感参考6篇

龙猫的观后感6篇

马达加斯加的企鹅观后感6篇

商人的观后感通用6篇

新时代的先进事迹观后感6篇

党的观后感6篇

1950正年轻的观后感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