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在思想上得到启发,开拓自己的思维空间,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思考文学作品中的逻辑和推理,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红色经曲故事的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红色经曲故事的读后感篇1
红色,一个热情的颜色;红色,一个激昂的颜色;红色,一个如火一样鲜艳的颜色。今天,我读了一个如同红色一般的故事。它是那么的感人,那么的伤感。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一个共产党员所代表的意义,那是一种顽强坚韧的精神。
这个故事的女主角是刘胡兰,1932年秋季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4岁她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她被吸收为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6年秋,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冬季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袭击了云周西村她因为叛徒告密而被敌军逮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在被捕期间这位坚韧不拔的少女战士,被残忍的敌军威逼利诱,可她任然不为所动。就这样,这位值得我们战士结束了她短暂而富有意义的一生,享年15岁。
红色经曲故事的读后感篇2
今天,我读了《黄继光堵枪眼》这篇文章,感到无比的激动,又感到十分的羞愧。
这篇文章记叙了在抗美援朝的上甘领战役中,黄继光挺身而出,担负了爆破任务。他连续摧毁敌人数个火力点后,为了战斗的胜利,舍身堵住射口。最后,部队迅速夺下阵地,全歼了敌人。
当我读到“黄继光不顾个人安危,用自已的身躯死死堵住枪口”这句时,我不禁热泪盈眶。我想:黄继光叔叔多么伟大呀!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国家的利益,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又想:如果黄叔叔不舍身堵住枪口的话,会怎么样呢?答案是阵地久久不能拿下,还会使更多战友牺牲。我又是感动又是惋惜,感动的是他英勇无畏,为国捐躯,惋惜的是他这样一个伟大的英雄就这样牺牲了。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也想到了自己。我每天都干了什么。一回到家吃了饭,就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在看电视、玩电脑的世界中,无所事事地度过了十一年。做一点奥数就让我叫苦连天,唉声叹气,无精打采,老师多布置一点作业,回家就鬼哭狼嚎,哭天喊地。拿我和黄叔叔一比,那是天差地别。黄叔叔可以为国家舍身,而我为了一点儿作业都要操碎了心。我对自已的行为感到深深的羞愧。
再次沉入黄继光的故事,我不禁又想起那些爱国英雄们。有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有深入虎穴的杨子荣,有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他们虽然英勇地牺牲在战场上,但是却永远活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他们的英雄事迹永垂不朽!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如今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虽然不需要冲锋陷阵,舍身报国,但我们可以用一已之力为祖国做点滴的贡献:捡一片纸屑,给祖国一个优美的环境;好好学习,给祖国一个美好的明天!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虚心上进,积极进取,给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一个交代,给我们的祖国母亲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无论多少次读起《黄继光堵枪眼》这篇文章,我都是心潮腾涌,我一定要学习英勇的前辈们,勤奋学习,努力向上,长大后成为国之栋梁。
红色经曲故事的读后感篇3
党史小故事读后感
郭琪峰
夜里静得出奇,就连一丝虫鸣、鸟叫都没有,在耀眼的灯光下坐着一位小姑娘,小姑娘手中捧着一本书《渣滓洞的故事》。讲的是在渣滓洞监狱中,各位共产党是如何顽强不肯交出党组织的信息,并有着为中国共产党随时牺牲的心理。
渣滓洞位于重庆西北郊区,西北郊区有一座山,山上浓荫覆盖,绿树苍天。每当风雨来临,林涛轰响,万籁齐鸣,像绵延不断的歌声和乐曲。古人因此将这座山称为歌乐山,而渣滓洞监狱就是在歌乐山的中央位置渣滓洞监狱曾关押了300名革命志士在这座人间地狱里。被捕共产党人面对反动派的严刑拷打,以压倒任何困难的英雄气概,打工无私的牺牲精神和始终如一的革命乐观主义,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用热血和生命诠释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在书中,我了解到了许多的知识。比如在男牢中,共产党员有何雪松、蓝蒂裕、许建业,唐虚谷……其中令我最佩服的许建业同志,当他在刑讯室被皮鞭打时,没有交出组织;当他昏死过去,被迫灌下辣椒水时,没有交出党组织;当一箱子金钱摆在他眼前,还是没有交出组织而被枪毙的时候,只是大声喊了一句:中国共产党万岁!
看到这里,我眼泪从眼眶中争先恐后地滑下来,看看我自己,再看看别人,我自己动不动就发脾气,父母说我一句我就要顶回去,受了点小委屈就总是掉眼泪儿,中国共产党员不落泪,不背叛不投降,有问题想办法解决,我深深地低下了头!
所以,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加油!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5篇《红色故事读后感》,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红色经曲故事的读后感篇4
说起红军,大家都想到万里长征。是的,今年暑假我读了《长征的故事》这本书,里面讲了很多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历程的故事。那些都是我们现在这些“小皇帝”们无法想象的。今天,我要讲的是这些故事中的一个。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长征途中,一位女战士叫王新兰,才11岁,当时爬雪山时,红军战士们实在是太饿太饿了,又弄不到粮食,整天饿着肚子。雪山上又冷,每个发一个辣椒,怕冷时肚子饿就嚼一口,王新兰怕辣,没带辣椒。她刚爬到半山腰就冷得瑟瑟发抖,队员们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了”。王新兰实在又冷又饿,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终于的成功翻越了一座又一座雪山。
看完这个故事,王新兰让我懂得两个字,坚持!是啊,她才11岁,应该是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可她却那样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坚持,勇敢。所以,我一定要学习王新兰的精神。
红色经曲故事的读后感篇5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小兵张嘎》的红色经典读物。这本书主要讲了在抗战时期的冀中平原一位名叫张嘎的少年英雄的感人故事。张嘎和他的奶奶住在白洋淀边的一个名叫“鬼不灵”的村子里。张嘎和奶奶的家住的地方比较偏僻,奶奶又很热爱八路军,常常帮助八路军做事。他们经常掩护八路军干部转移,也常有八路军的伤员躲在他们家里养伤,时间长了,张嘎也喜欢上了八路军,常常和奶奶一起照顾八路军。他渴望自己也能拥有一把,也想早日能当上八路军战士。
有一天,一位在他们家养伤的名叫钟亮的八路军做了一把木头手,并且说要送给一位抗日小英雄。这下嘎子要当八路军的决心就更强烈了。后来张奶奶被一个叫肥田的日本鬼子杀害了,钟叔叔也被鬼子抓走了,他怀着对日本鬼子的仇恨,抱着为奶奶和钟叔报仇的决心,通过种种考验,加入了八路军。张嘎参了军后,用他的机智勇敢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获得了胜利!并通过“挑帘战”缴了一只伪军手。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战斗是:区队长安排张嘎去引敌人到埋伏区。张嘎化装成村民,带着鸡蛋去哄骗日本鬼子,把日本鬼子引入了埋伏区,自己还顺利的脱了身。随着“轰”的一声雷响,敌人的部队被炸,大个李拿着机掩护战友们前进,在20分钟内就把日本鬼子给打败了。
?小兵张嘎》的故事告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这个故事还使我认识到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从嘎子身上我还看到了勇敢机智和坚强,我要向嘎子那样,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红色经曲故事的读后感篇6
“姐姐性格刚烈。她被敌人带走时,特意把奶奶生前留给她的指环摘下,取出手绢以及一个用完却没扔弃的万金油盒交给了母亲。母亲当时不解,事后才意识到,姐姐既已把最珍视的东西留给亲人,就是决意与敌人决战到底。”
在山西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内,66岁的刘继烈含泪向记者讲述了74年前姐姐刘胡兰被捕的一幕。彼时还未出生的他,幼时每每听到母亲讲到姐姐遇害这一幕,妈妈哭,他也哭。
1947年1月12日,因叛徒告密,刘胡兰被敌人杀害于文水县云周西村,年仅15岁。
云周西村坐落在吕梁山下、汾河畔,是一个有着1000多口人的平川村。1932年10月,刘胡兰出生在当地一户农民家庭。
抗日战争爆发后,党的抗日队伍来到文水开展抗日救亡。1938年,文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在全县实行了减租、减息等一系列民主改革措施。当时,刘胡兰家对面是中共地下党的一个“敌工站”,少年刘胡兰经常去听抗日故事,学唱抗日歌曲。抗日民主政府办起抗日小学后,刘胡兰也有了上学的机会。19岁的共产党员、文水县县长顾永田带领游击队成功伏击日本兵,还到云周西村宣传抗日,是刘胡兰心目中的“英雄”。
抗战期间,刘胡兰的父亲刘景谦等群众为八路军运送物资。敌人炮火来袭,有人扔下物资就跑了,刘景谦却躲在树坑里,等敌人走了,再绕上山,总要把物资安全送达。刘胡兰继母胡文秀曾是娘家南胡家堡村妇救会委员,嫁过来后经常利用纺线的机会教刘胡兰识字,给刘胡兰讲进步道理。
“在革命氛围和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刘胡兰很快成长起来,并且早早懂得了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刘胡兰纪念馆原副馆长、山西女英烈研究会会长陈湘平说。1941年,云周西村一村民为八路军传送情报时惨遭敌人杀害。不久,顾永田也不幸牺牲。噩耗传来,刘胡兰对同村好友、陈湘平的二姑陈玉兰说:“这两人死得真‘钢骨’,我要是死,也是这样去死!”
1942年,文水平川第一支儿童团在云周西村成立,10岁的刘胡兰担任了儿童团团长。她经常和小伙伴一起站岗、放哨、送情报。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军一个团,县妇女部长奉命组织民兵担架队支援前线。刘胡兰和几名妇女也要支前。部队首长劝她们:“前面正在打仗,很危险。”刘胡兰果敢地回答:“战士们都不怕,我们是女民兵,也不怕。”她们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不但为伤员包扎伤口,还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一直忙到天黑,战斗结束才撤回来。这时的刘胡兰才13岁。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阎锡山部队占领了文水县城,解放区军民被迫拿起武器,保卫胜利果实。1945年11月,刘胡兰参加县党组织举办的妇女训练班。40多天的学习,使她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革命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
回村后,刘胡兰担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与党员一起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刘胡兰在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成长,于1946年6月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
1946年冬天,刘胡兰经过侦察,协助武工队处决了一名为非作歹、群众恨之入骨的伪村长。这一行动沉重打击了敌人,但也遭到敌人的疯狂报复。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篇章。
1947年3月下旬,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纵队司令员任弼时向他汇报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毛泽东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8月1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追认刘胡兰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刘胡兰生前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当年的云周西村如今已改称“胡兰镇”。那棵见证先烈被捕的小柳树,枝开叶散,生命力依然顽强。陈湘平说,刘胡兰纪念馆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国内参观者1600多万人次,外宾、友好人士4000余人。
英雄已去,精神永存。
红色经曲故事的读后感篇7
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翼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日本鬼子从炮楼出来不断袭击邻村老百姓进村后,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老百姓对他们咬牙切齿,恨之入骨。
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庄,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把土山、地窖改造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多口地道,而且一直挖到敌人的炮楼底下。某夜,小鬼子山田对长率日军在天黑之际偷袭高家庄,这是被老钟叔发现了,这位忠诚的老钟叔便死在了日本鬼子山田的枪口下高家庄的人民被激怒了,他们望着老钟叔的遗体,立下了铮铮誓言,他们要为老钟叔报仇。
鬼子一处炮楼就会被藏在地道里的民兵发现,他们便立马通知村民们下地道,敌人进村后,什么也能没有发现。可是,民兵连长高传宝和他的所有民兵早已做好准备,一声令下,四面开火,敌明我暗,战术自如,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乱窜乱跳。敌人在逃往炮楼的途中,被我埋伏在田野外的民兵从地下像神兵一样杀出,打得鬼子混不成军。最后,活捉了日本鬼子小队长。高传宝揪着小鬼子的衣领说:你抬起头看一看,这是什么?这是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制造出这样的奇迹,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
读了这个故事,我有了深切的感受,我知道以前的人民是正义也是不可战胜是,知道了辛苦把日本人打败是中国人。六只年后的今天,回望六十年前的峥嵘岁月里,高家庄的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而我说一种北原的劳动人民们才是奇迹!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战胜看困难,用自己的生命扞卫了自己的家园和祖国!他们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红色经曲故事的读后感篇8
看了《红色故事汇》,深受感动,因为这些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是在歌颂革命先烈,是在教育我们后人。省委组织部拍摄《红色故事汇》,是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最好的礼物,是最有力、最好的行动。看完《红色故事汇》,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广大党员干部对于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对于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江西、建设江西都具有重要好处。
?红色故事汇》是江西省党员教育的精品教材,我们会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弘扬江西红色文化,把爱党爱国爱江西的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的潮流,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引领中国人民,用生命、用鲜血,用智慧,用科学谱写的振兴中华的壮丽史诗;实践证明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们是先锋的标志,是中国人民的忠实代表,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夺目旗帜。
看完《红色故事汇》,我深知: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他们用血肉和气魄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斗争精神将永久在后世子孙身上延伸,祖国也将因此繁荣昌盛,奔向完美的未来!
红色经曲故事的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 画红色观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