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上的村庄读后感8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历史背景,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内涵和作者的用意,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指上的村庄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指上的村庄读后感8篇

指上的村庄读后感篇1

读完了《小村庄的天空》这本书,我喜欢上了睿瑜,这是一个坚强,勇敢,自信的小学男孩。

他本是生活在台北大都市的,可是,有一天,爸爸妈妈要去大陆工作,所以要把它送到乡下的奶奶爷爷家去。因此,他非常不习惯,在乡下不能坐马桶嗯嗯,只能蹲着上厕所,节俭的奶奶从来都是领睿瑜到河边洗澡洗头。

在学校里,他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欺负,谁都不和他玩儿。

可是,不久,他适应了。什么都适应了,同学们开始交往,他不再讨厌在河边洗澡,也习惯了蹲着嗯嗯!

他还加入了学校的棒球队,虽然身上伤痕累累,但是,他与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好了,也学会了打棒球。

最后,他们从台东,又打到了台北,睿瑜见到了自己的老家:台北。

听教练说:“如果好好打,就会打到大陆。”睿瑜听了,非常高兴,他可以见到爸爸妈妈了。

可是,这次打棒球爸爸妈妈来了,给睿瑜加油!也同时要把睿瑜接走,这让睿瑜非常不高兴,可最后,爸爸妈妈还是把他接走了,过了几个月,他又转回来了,这是为什么呢?书友队的同学们,自己看吧!

读完了这本书,我最喜欢第3章,最让我感动的是第8章。大家自己去看看看吧!看看我为什么喜欢!

睿瑜很执着,我还喜欢他和一分头的友情,大家想知道一分头是谁吗?自己去看看吧!

指上的村庄读后感篇2

我是在读《一个人的村庄》的时候想起那个问题的。

那是几年前的事了,某一个读书日,报纸上发起一个讨论:如果让你在大海上漂流一年,只能带一本书,你会选择哪一本?

回答众说纷纭,当时我的选择早已不记得了。捧着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那个答案突兀地闪现:手上的这一本便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如果让我用一个字形容读这本书的感受,我会选择“静”。这些朴实得有如黄土的文字里,藏着一股宁静的力量,静到一低头就能看见长长的过往,静到能听见天地之间最清晰的心跳声。

我惊异于字里行间的灵气,而我得知作者只读过五年书后,我感到了理所当然。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就像他脚下的土地,木讷无言却宽厚温存。那是宁静到极致后具有的深沉的力量,它迫使我心中的喧嚣沉寂,一寸寸压低我的灵魂,直至趴伏在大地上感受风的私语和大地的呼吸。

刘亮程是村庄的儿子。他写狗。写马。写虫子,他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观察蚂蚁搬家。写人,熟悉的不熟悉的、友好的对头的。写房子,他津津乐道着他曾荒废了不少时光的那些老房子,那些院门、土墙、墙边的树、树旁的烟囱和悠然的炊烟。写烟、写风景、写木老头;写梦、写死亡和新生。从冬天写到下一个冬天,写每一个人每一堵墙、每一块土皮都将归去的岁月,和天空。

他是整个村庄最闲的人,他也是整个村庄最忙的人。他蹲在田垄上研究风的心情,他为一所房子担忧能否晒到阳光,他听见一朵野花吟吟的笑声像个傻瓜似的一个人在荒野中笑出来, 他觉得屋后的那个榆木疙瘩是村庄的头颅。

刘亮程以他孩童般的眼光注视着大地的一切,同时他又以先知般的悲怆预言了生命中吹彻的风和一年年累积的冬日。他是一个随性的赤子,任由自己飘荡在每一个司空见惯而不为人知的角落,就像一阵风、一场梦。

那是他的幸运,也是我们的不幸。

拿起这本书,在浮躁的世界里获得暂时的澄澈 。我愿意带着这个美丽的妄想,一个人在无边的海洋上流浪。

指上的村庄读后感篇3

今天,我读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文章,我受到很大的启发。

故事讲得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山坡上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里村外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小溪纵横,花草丛生。家家户户都有一把斧头,谁家需要做家具也去山坡上砍树,谁家需要柴烧还是去山坡上砍树……,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子里的`房屋、家具越来越多,可是山坡上的树木却越来越少,一直到树木几乎被砍光了。有一天,天下大雨,山洪暴发,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被洪水冲没了,当然也包括每家每户那把砍树造成洪水的斧头。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联想到现在人们不注意保护自然环境的现实,我的心就十分难过。现在人们仍然在乱砍乱伐树木,森林在不断减少,人们建造的工厂排放出黑烟和污水污染了空气、河流……,造纸厂也是浓烟滚滚,正因为如此,沙尘暴在不断袭来,泥石流在不断扩大范围,野生动物的种类也在不断地减少,自然灾害已经向人类发起挑战。

人们破坏了自然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就不能不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但愿人们从这个古老的故事中吸取教训,注意很好地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让这个小村庄的故事不再重演,让世界变得美好。

指上的村庄读后感篇4

最先是从《今生今世的证据》这篇课文开始接触刘亮程。那篇文章极好,极平淡的文字极普通的事物延伸出极广阔的文思。会不会当一切曾经属于我和环绕在我身旁的所有物质都消散的时候,我的存在也就那样变成了不存在……我真的在世界上度过了属于我的一生么?全文通读罢,这样深刻的疑问在脑海中震荡。还记得,同寝好友在读了这篇文章后对我深深感慨“这篇文章写得真好。”

那个时候对刘亮程文风的大致猜测是文风沉重,文章内容应当是多属哲思。然而《一个人的村庄》中的文章内容勉强可以将其归属于哲思,但是和文风沉重是完全没有一点干系。

刘亮程的每一篇文章可以说是在调侃中衍生,每一篇文章在我看来都总有那么一点自嘲和嘲他。整本书就好像刘亮程在跟我说话,文字是那样直白生动,你甚至可以想象在那时他的表情。但只能说是他在跟我说话不是跟我对话。因为整本书的紧凑感和文章间那无以名状的联系都无法令我插一句话。

文章所描写的事物你一点都不陌生,就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或许这样说还不妥,文章所描绘的事物极少应当是文章所描绘的事件那样普通,普通到我们每个人身边都发生过无数次。我们根本就不会去注意那样的事件,但是刘亮程却注意了何止是注意呢。全书由这样细小的事件组成由不得让人感慨他难不成是把所有的时候都花在这些琐碎上了么。我相信那所有的一切在刘亮程眼中绝不是琐碎,他将它们视作生活的最真并用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去感知。

随着所读篇篇目的增多便发现一个极其明显的现象便是刘亮程对于自然万物的态度。虫子、驴、牛、村口的那棵老树……等等在他的文章中层出不穷。并且从文字中你丝毫不会觉得这是动物或者植物,你会觉得这些事物和刘亮程生活在一起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不是就那样呆呆的伫立或是无力的过活只有几个月的生命。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就是刘亮程真正将天人合一,万物平等的思想彻底消融和实践。倘若只是将这种想法挂在嘴边是无法真正享受到如书中所描绘的那样世间万物皆如己出的和谐的。

这还不是刘亮程最令人感到钦佩的,最令人钦佩的是他对于性这一敏感话题的认知。在他的笔下性这一话题出现的频率已经不能算少了,有时候再搭配上他那如口述般的文字你会觉得这简直就是他生活中极其普通且不可缺的部分。

这是对人性认知的何等高深境界。他将其作为人的本性完全接纳了,不带一点偏见和偏激。将其视为人固有的本能,你无法回避你身上所存在的这种欲望那就接受你的身上存在这种东西。接受并且真正认知它,然后控制它。与他这种毫不掩饰的坦荡相比那些禁欲者是何等的小气和落后,连自己都无法接受的人又谈何去说教和感化他人。

你无法想象一个人可以用那样独特的视角去解释生活中的一切。

最后一点,我无比要提。刘亮程的文字看似像是口述实则完全不然,把你读过的文章并且做出注释的地方再细细品读你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匠心之深厚。

指上的村庄读后感篇5

你能回答我一个问题吗?

你的家园正在荒芜吗?

也许你会向我投来疑惑的目光,你在喧嚣中步履匆匆,却从未思考自己做过些什么。

毋庸置疑,当时代裹挟着各种碎片倾泻而下,人人都想看清一切,却又在等待戈多般的梦境中糊涂老去。步步铿锵在自己设想的蓝图,我们究竟丢失了什么?仓促的一生能沉淀出几多痕迹?

?一个人的村庄》是刘亮程的散文集。作者在大西北土生土长,他是真正的作家,也是真正的农民。他“常常扛着一把铁锹",作为唯一的旁观者,和那些偶尔路过的村庄,看到几个生活场景就激动不已,大肆抒怀的人相比,看到的是一大段岁月。作者用淡淡的、粗砺的而又带着浓郁天真的文字。带我们品味一株草,一棵树,一片云,一只小虫……刘亮程笔下的村庄是他的回忆,是不少人的过去,我也不愿看到这景象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日渐荒芜。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笔下的两种情景:过日子的人忙忙碌碌地度过一日——天黑了。慵懒的人悠悠闲闲,日子已经过他们——天黑了。天从未为哪个人单独黑一次、亮一次。正如朱德庸所言,对于时间,我们其实永远是被动的,我们只能在这个被动的时间里,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刘亮程是愿意做一只小虫的。在黄沙梁的春花秋草中,无忧无虑地把自己的一生蹦哒完。或许只有真正与土地不可分割的人,才能体悟"与虫共眠"的乐趣。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家园为什么会荒芜?作者在书中隐约给出了回答。“许多年头都是一样的,麦子青了青,黄了黄。变化的仅仅是人的心境”。作者想表达的也许是时间吧,时光流失让不少人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当我们在另一条渠碰响水桶,已是别处的早晨。”作者自然是不甘于被时间冲刷的。他用来抵抗光阴的方式便是观察与留心,并回忆每一个美好的清晨与太阳落山前一个时辰。念想着村东头的人和村西头的人。我想说的是,独立于自然时间点之外,我们可以有个人时间点,你可以用你的记忆进行怀想,回到你希望记住的时间点,感受当时的心情、空气和味道。

人生要活得像庄稼,毋使荒芜。做自己的收获者,“在时间深处的无边金黄中,农夫一样挥舞着镰刀。”

夜再黑,夜空是晴朗的。

指上的村庄读后感篇6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清流。

对于一般人来说,黄沙梁只是一片没有历史、无人问津的荒野,而对于刘亮程来说,这是一个世外桃源,一片安谧的净土,一个属于他的村庄。

翻开清新淡雅的扉页,映入眼帘的是干净、纯粹的文字。在刘亮程的眼中,一切的花草树木、风雷雨电,大到整个村庄,小到一只小虫都是有灵性的存在,在他的笔下,一只狗不求回报的为人服务,一只鸟孤独沙哑地鸣叫然后盘旋离去,仿佛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在人所不知道的领域,慢慢滋长起来。

在这些原生纯朴的文字里,你可以读到一种特别的寂寞。是走或留、是喜或愁,年复一年,落不尽的风沙残酷的刮着,摸摸自己粗糙的脸庞,是这世界改变了我还是我改变了这世界?抑或是我们都在兜兜转转中忘了初衷仍旧停留在原地?没有答案,短暂的一生学不会世界上的一切道理。谁曾意气风发地走出去,谁又曾犹犹豫豫的留了下来,谁曾想要挡住时间的流逝,谁的坚硬的心却被镰刀磨臼得长出了一道道柔软的皱纹,是刘亮程,是我,也是这世上的所有人。

“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肉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许多事情都一样,开始干的人很多,到了最后,便成了某一个人的。”“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但这件事物还在。时间再没有时间。”

刘亮程的文字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在于他那原生态到近乎飘渺的描写风格,还在于它所透露出的对大自然深邃的思考和深刻的领悟。是的,生活在如此偏僻的一片荒地上的人无疑是寂寞的,可是他却没因此自暴自弃,而是用自己细腻宽广的胸襟包容和发现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并乐在其中,寂寞对于他是一种享受,是万物的馈赠。

在他一个人的村庄中,一切都是平等的。改变一只麻雀的方向可能是一件大事情,人有时候也可以稍稍通一点驴性。树的一生本来就要比人遭受更多的风雨,一条路也拥有生命的伊始与终结,甚至连被这个村庄呼进呼出的空气,也都是有生命的。人生活在这里,不单单是一个索取者,还要全身心地融入其中,做整个大的轮回中的一小环,不奢求什么,也不抱怨什么,欣赏着这个因自己而改变了些许的村庄,也欣赏着村庄改变了自己的地方。

他的村庄,就好像就是浓浓浓浓的阳光下,一个小土房,几条看家的狗,几个老邻居,自家的畜牲,门前的路,路旁的花,花旁的树……连带上自己也是这个村庄的一部分,然后把它们写下来,关于这个村庄的生生死死,幸福与不幸。

享受这种寂寞是专属于刘亮程的幸福。读完他的文字后,在我的心底里的某个安静的角落,貌似有什么东西,正在默默地生长,成熟,衰老,甚至死亡。在那里,我仿佛听见了流水的声音,风吹过的声音还有落叶的声音。那像是一段悠扬绵长的音乐,缓缓地演奏着,很缠绵,耐人寻味;那又像是一段人生的音乐,明明很长却又仿佛很短很短。如黑暗永恒的镇魂歌,绕梁三日不绝如缕;又如蛰伏一冬破土而出的生命,在经历了死亡的黑夜后展开了希望的羽翼。

指上的村庄读后感篇7

生于斯长于斯,欲葬于斯,不论岁月如何变迁,几经辗转之下,看惯风云变幻后,唯一魂牵梦萦的只有故土。苏轼曾写道:“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岭南犹如刘亮程的黄沙梁,只是那里人迹罕至,而就是这么人烟稀少之处,却是刘亮程心心念念,日夜牵挂的地方,一个人的村庄,一个人的城。黄沙梁本是一片荒辟的土地,但对于作者刘亮程来说是一片世外桃源,是属于他一个人的村庄。

村庄生活是贫穷而又困苦的,但当生活在繁忙的城市中时,又不免想念村庄生活的静寂与安定。细细品味《一个人的村庄》,仿佛看到在他一个人的村庄中,一切都是平等的,改变一只麻雀的飞行路线,看似平凡的小事,也可能变成一件意义非凡的大事,面对生活,我们可能仅仅缺少一颗对生活充满无限希望,无限热爱的心。

细细翻开清新淡雅的扉页,映入眼帘的是干净又纯粹的文字。在刘亮程的笔下,大到整个村庄,小到一个爬动的小虫都有灵性,世间万物都有生命,在无人知晓的领地中慢慢生长。他写下的文字无不在歌颂大自然,行文间,你不会看到硝烟与战火,也不会找寻到城市里那繁华的世界,只有村庄河流和时满分作文网不时吹起阵阵微风,走在大地上,太阳渐渐拉长影子,迎面吹来湖边的晚风,更显得悠闲而惬意。

仿佛看到《一个人的村庄》,就好似阳光下,一个小土房,几条看家的狗,几位老邻居,自家的牲畜,门前的路,路旁的花,花旁的树,树上的鸟……以及他自己,都是村庄的一部分,当然在村庄中也有很多幸与不幸。他用文字极为准确地堆砌出一个我们难以想象的村庄。跟着他的步伐,我也走在流动的田间,泊在月色里,闻着麦香,倚着那墙斜墙,望着炊烟袅袅,无限美好;跟着他的步伐我也被跛脚的盗贼追赶,也在暗夜又惊又怕地听虫鸣鸟叫以及风声呼啸,不知那风吹过哪里,又准备去往何方。然而风过去了风也从未停止过……

细细研摩《一个人的村庄》,听听一朵云一阵风一截木头想说的话,这份寂寞是专属刘亮程的幸福。读完这本书,在某个安静的角落,我仿佛听到流水、风吹叶落的声音,组成一首悠闲乐曲,耐人寻味,好似作者把他的一生谱写成一首歌,明明很长很长但又让人感觉很短很短。

恍然间我顿悟了平凡与伟大的转换真谛,目光随意落,河水任清流,虽然平凡普通,却道出一个伟大的引人深思的大道之理。

指上的村庄读后感篇8

读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那童话般的小村庄浮现在我的眼前:村前小溪围绕,鲜花盛开;村后群山环抱,树木茂盛,鸟儿们欢唱,动物们奔跑,多么美丽的景象呀!可是,小村庄的结局却是被洪水冲走了,为什么呢?读完课文,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村里的几十户人家都有了锋利的斧头,他们用斧头砍下了一棵又一颗的参天大树,人们用木材盖了房子,造了工具,做成了家具,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在他们的欢笑声中,我仿佛看到了树木倒下的惨景,树叶“哗哗哗”地作响,好像在哭泣,鸟儿们悲伤地叫着,好像在说:“大自然不仅仅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为什么要破坏我们共同的家园啊!”动物们没有了家,不得不四处流浪,它们也愤愤地说:“破坏大自然,终究会受到惩罚的。”果然,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下了好几天,没有了树木的保护,洪水冲走了小村庄。这样悲惨的结局不是斧头和洪水的错,而是人们那颗为眼前私利而贪婪的心。

合上书本,现实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树木减少,鸟儿不再欢唱;工厂排污,小河不再清澈;大气被污染,空气不再清新,小草不再碧绿,花儿不再鲜艳……一切都和课文一模一样,怎能不让人担心有一天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呢?

晚上,我梦见自己是一名“保护环境小卫士”,我亲手栽种的小树变成了一片森林,小动物们又有了温暖的家,鸟儿们也飞回来为我唱歌。我把“别踩我,我也会疼”的警示牌放在草坪上,小草们用碧绿的笑脸欢迎我,花儿们用鲜艳的花儿感谢我,蜜蜂和蝴蝶又回到了它们身边。我给工厂和单位领导读了这篇课文,工厂停止了排污,小河清澈了,小鱼儿又有了温馨的家。厂矿停止了烧煤,空气清新了,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多么美好的梦呀!醒来后,我的脸上挂着丝丝微笑。我相信,有我们的共同努力,这一切都会成为现实的。朋友们,让我们把大自然变成绿色的家园吧!

指上的村庄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地球上的星星电影观后感5篇

荒岛上的家读后感5篇

云上的学校读后感精选6篇

教师节上的心得体会300精选8篇

教师教学上的心得体会8篇

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稿通用8篇

学习上的心得体会推荐8篇

教师在教学上的心得体会8篇

学习上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教师节上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指上的村庄读后感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