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是为了记录下我们在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和想法,书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加深同学们对名著理论的体会,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师体会400字5篇,供大家参考。
教师体会400字篇1
在单元学习计划中我们已经分专题设计了学习活动,为什么还要设计单元教学的实施方案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两者的区别。单元学习计划包含单元的学习目标、任务和学习活动流程以及与其相关的学习成果等。它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包括教师自己)知道要学习什么,要怎样学习,以及最终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或成果。而单元实施计划是教师自身使用,侧重的是管理策略,关注的是如何保障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细节。比如教学环境的选择,助学材料的提供、学生团队的组建与分工、合作学习的指导、学习成果的展示、教学评价的实施等。
其次,实施方案不仅要关注单元教学中的实施细节,还要关注在单元教学前如何准备以及单元教学后,如何做好后续工作的实施细节,确保单元教学的顺利实施。
虽然,在单元学习计划的各专题的细化设计中,我们已经设计了学习活动和流程。实施方案则要在此基础上,考虑每个学习活动的实施细节,确保单元教学的顺利实施。
主题单元学习计划可以师生共用,侧重研究设计单元的学习目标、任务和学习活动流程以及与其相关的学习成果。它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包括教师自己)知道要学习什么,要怎样学习,以及最终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或成果。而单元实施计划供教师自身使用,侧重的是管理策略,关注的是如何保障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细节。比如教学环境的选择,助学材料的提供、学生团队的组建与分工、合作学习的指导、学习成果的展示、教学评价的实施等。
教师体会400字篇2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很荣幸参加了第一天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卓同教育铁军”为主题的教师暑期培训。在陈校的带领下,我们各学部分别分为了“海、陆、空”三军钟团队,并且强调军队在改革,我们教育也要改革。每个军团斗志昂扬,充满激情,相信通过这次培训更是能磨练我们的意志,培养我们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相互进取的精神!
其次,也很荣幸聆听到了陈明华教授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精彩讲座,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听起来毫无累感,相反我从中受益匪浅,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从中也领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以下便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几点:
1、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终身学习的心态,然后永远不要自甘平庸。
2、要学会多宽容、关爱学生。“像关心自己的小孩一样关心学生,像教育自己的小孩一样教育学生”,陈明华教授在讲座中也谈到曾经因为对学生的关爱教育,深深地影响过他曾教过的那名学生。
因此永远不要让老师的光环蒙蔽了你的双眼,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他的价值体现在学生的身上,一个教师是否成功,在于他的学生是否有所成就,我想这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吧。
教师体会400字篇3
又是一年夏天到,我们再次相约在远程研修这个神奇的平台上,我们期待着思想与思想的再次碰撞,期待着再一次与各位专家,同仁们零距离接触,期待着拥有更多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三年,似乎很短,因为《紫藤萝瀑布》的美仍记忆犹新;三年又似乎很长,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走过了1000多个日子,“高效课堂”、“小组合作”课堂改革的脚步越走越踏实,每个人都在成长,在改变。三年的离别足以让我们充满无限的期待……
三年前,我们初中语数英三科第一次接触远程研修,10天的时间,我们从不知所措蜕变到痴迷其中,巨大的转变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想象,看视频,写作业;互相评论,共同交流。年少的,年老的;熟悉的,陌生的,都因为这个平台而相识相知……
三年前,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走出莱州,走到全省各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得到了专家的指导,学习了先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学会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
三年前,我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qq号,为了纪念那10个激情澎湃的日子,我给自己起名为“夏日”,在qq这个平台上,距离不再是阻隔交流的难题,“语文远程研修群”,“读书沙龙群”,“骨干教师联盟群”……随着一个个新群的组建和参与,我的视野越来越宽,我的观念越来越新……
我相信,我期待:在今年远程研修的平台上,会有更多的奇迹,会有更丰富的收获……
教师体会400字篇4
有幸参加了今年的暑期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收获颇多,感触极深。
教师除了在自己所教专业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还要对其它学科和领域的知识"知得广"。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的认识网络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重要作用,而我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而应教学相长,在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学习,加强自己网络教研教学能力,不断地给自己增添燃料,储备能量,使自己不断完善,充实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自信地面对学生。
叶圣陶说过,一堂课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教育不能再象以往那样,只会知乎者也,再也不是灌输,不是表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地方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网络就是这样一个平台。
通过网络备课培训,使我认识到我们需要过得充实,心灵需要不断的给养来保持新鲜。网络教育就是一种学习的好方式,并且是一种与他人沟通、与社会接触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教学岗位上,我一定努力学习、扎实工作,把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初中化学水平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教师体会400字篇5
案例:在学习了升和毫升的认识以后,老师问同学:“你们有什么问题或想法吗?”
这时,有一个同学提出:“1毫升等于多少克?”这时,老师说::“毫升和克能比吗?”同学们都笑了。有同学例举说明毫升和克两个单位不同,不能比。提问题的学生一脸茫然地坐下了。
大家都知道毫升是容积单位,而克是质量单位,二者不能比较。为什么解答后,学生0还是“一脸茫然”呢?联系生活经验,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去设想: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瓶装的水、饮料、奶制品等,在瓶子上有时是标着多少毫升,有时却是多少克?那个学生其实是想问1毫升的水或其他液体等于多少克呢?所以才有了“一脸的茫然”。
因此,老师可以换种方式去处理学生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想到毫升和克之间建立联系呢?”“课下你可以自己想办法研究一下1毫升水等于多少克水。1毫升牛奶等于多少克牛奶?”我想这样的处理,既了解了学生提出问题的初衷,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很有意义。因为问题的背后其实蕴含着物理学上的密度问题。只是,学生的问题表述不够完整而已。
教师体会400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