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录观后感的时候,不能脱离原影片,感受与内容做好结合才最合理,人们在观看完一部励志影片后,一定都有认真写好观后感,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长门桥观后感优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长门桥观后感篇1
过年期间,我和家人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剧情十分感人,让我热泪盈眶。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第七穿插连,接到一项任务---炸掉美军陆战一师的撤退必经之路---水门桥。第一次炸完被美军及时修复;第二次用夜间投袭,只炸了一小段;第三次也没能成功。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给敌人在精神上以催残,功不可没,使得抗美援朝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这部电影中令我最为感动的是影片中,当战斗结束后的伍万里的一句台词:报告,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报告完毕。”看到这一幕,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感动万分,泪流满面,体会了战争的残酷,战士们的英勇无畏,气壮山河的豪情壮志。可能现实比电影中的情节更残酷,更震撼人心。电影中战争的场面十分逼真,让你如身临其境,那一声声的枪响,一颗颗的手榴弹爆炸,机枪,飞机的轰鸣声也让人们倍感紧张。我不禁感慨,如果不是志愿军奔赴战争,为我们创造了和平年代,可能我们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都是先辈们一次又一次地战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保卫国家领土和人民的安全。我们要铭记历史,牢记使命,他们值得我们敬佩,向英雄们致敬,谢谢你们!
长门桥观后感篇2
电影《长津湖》上映,我在观看了电影后有许多感触。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电影中的战争场面相当的恢宏阔大,残酷逼真,枪林弹雨中仿佛一架架飞机就正从我头顶掠过,一颗颗手榴弹向我穿透过来,身临其境般不由得跟着揪心紧张起来。我同时由衷地感受到现在生活得来不易,这场仗我们不打,就会由我们的下一辈来打,让人泪目。人有我有,人无我有的宏大战争场面。让我不禁感慨:伍万里的被迫成长史就是一场战争的残酷史。如果不是当时的志愿军奔赴战场,保家卫国,为我们创造出和平的发展条件,可能我们就要面对被迫的残酷成长!致敬志愿军。这是一部电影,还是一段历史,更是一场致敬。只要我们记得,他们便会永生。
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先辈用血肉为我们拼下来的,我们觉得新时代离战争很遥远,是因为在边境,有一群可爱的人在守护我们,守卫国家,所以要更加珍惜当下。那时的他们为了下一代不再经受战争生活,不顾安危,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现在的新一辈,同样用生命保护人民安全,保护国土不容侵犯,向最可爱,最英勇的人致敬,谢谢你们。
长门桥观后感篇3
72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一道共同抗击侵略者。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寻访94岁志愿军老战士奚天来,88岁于舜臣的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72年前那些抗美援朝战士的艰难,老战士讲道:“敌人的飞机像麻雀一样,每天都在空中侦察,一旦发现目标就疯狂扫射。”为了躲避敌人的搜索,奚天来所在的部队只能白日隐蔽晚上赶路,“首长要求不准说话,不准有火光,一旦有敌机立马趴下,尽量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就这样,战士只能在夜间悄悄赶路,饿了就吃把炒面、喝雪水。最终,到达阵地还必须趟过一条河,“当时,天气特别冷,河面已经封冻结冰。”王代禄记得,战友只能脱下棉裤,把枪支和棉裤顶在头顶渡河,“过去后,还不能马上行动,他们在雪地里趴了好几个小时。”经过一夜的连续作战,志愿军团攻下三个山头,成功端掉了敌方的一个师,取得最终胜利,但志愿军战士们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一些战友被活活冻死,冻伤的人不得不锯腿保命。”
随后直播间主持人陈尧给少先队员方淳析讲解了“北极熊兵团”是美军一个老牌的步兵团,一战后期,这个团曾创造了辉煌的战绩,而这支部队也被拉到了朝鲜战场上,战前,美军对这支军队也是寄予厚望,而志愿军第7军也知道对面“北极熊兵团”的威名,所以全军没敢一丝懈怠,此战我军打的也是非常艰难,第7军40团担任主攻任务,曾为了争夺一个阵地,全连全部壮烈牺牲,仅剩一人,最终志愿军全歼美军这支步兵团,就连军旗都被我军俘获,而这支军队的番号也被美军永久撤销,宣布不再重建。在抗美援朝中有一战,不仅让战号称“北极熊兵团”的美军第31步兵团全军覆没,也打出了志愿军的威风,我不禁对志愿军感到赞叹。
云团课结束了,但让我回味无穷,哪有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将士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学习革命先烈的优良精神,一代代发扬下去,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长门桥观后感篇4
我和朋友们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新上映的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起初,我仅仅是因为里面有易烊千玺才决定看的,看完后,我已改变了最初的想法。
?长津湖之水门桥》将历史真实的战场还原得十分相似。但我知道,他们还是弱化了战场的残酷,隐去了血腥的场面。他们也是人,当然也会害怕,可他们全凭的是保家卫国的决心,以及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毅力,他们全然不顾自己的饥寒,发出了巨大的战斗力,对美军发起了猛烈反攻。这就是中国人民的不屈信念!
当万里在啃焦黑坚硬的土豆时,当千里刚回到家又要起身马上回去时,当雷公为了不让飞机炸到同伴们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时,当看见被冻死的一个又一个同伴时,我不禁落了泪。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忍受着寒冷,端着步枪,在凛冽的寒风中,甘愿化为冰雕,也丝毫不愿退缩的。他们都是最英勇的军人,是我们最尊敬和敬仰的英雄!对比他们,我们那一点学习上吃的苦,不值一提。
最让我感动的一句台词:“这仗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这些英雄先辈走过开天辟地的血汗路,青年才俊迎来筚路蓝缕的新征程!先辈们把好日子都留给了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不好好努力呢?
没有冻不死的英雄,也没有打不死的英雄,有的只是军人的荣耀,是世世代代中国人血脉里流淌的勇敢与奉献。
历史的回顾与呈现,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引导激励着中华儿女铭记伟大胜利、凝聚奋进的力量。
致敬先辈们!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致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长门桥观后感篇5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_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真实写照。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之战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的硝烟战场。
在战斗装备上,美国空中有飞机、海里有航母、陆地有坦克,而中国军队只有两条腿和步枪;在后勤补给上,两国差距亦是甚大。感恩节,美国军人吃着火鸡、面包,喝着热咖啡,而中国军人每人每天只有一个坚硬的土豆,有的战士甚至因为啃土豆,把牙齿都硌掉了。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中国军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正是因为他们有着舍生忘死的“钢铁”精神,这种精神如一种强大的武器,在中国军人的身体内汩汩流淌,使他们毫不畏惧地冲向战场!
敌机丢下红色标识弹,让好不容易取得的阵地变成了活靶子,死伤无数。开向美军的坦克营地,让敌人自己轰炸自己,路上遭受轰炸机的猛烈轰炸,身体被弹片打得千疮百孔,下半身更是被吉普车压断了……看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心里仿佛一座宝塔崩塌了!
最后,美国招架不住,落荒而逃,路上发现一群如冰雕般保持战斗姿态的战士遗体。中国战士宁可冻死,也不会后退半步!美国最高长官对他们行了一个军礼,叹了口气说:“面对如此有决心的敌人,我们永远无法战胜。”此时,我心里激动无比,耳边回荡着“我们胜利啦”的声音!
正如指导员梅生所说:“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现在,我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在父母的陪伴下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成长。我们今天的和平,是先烈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将永远铭记英雄,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长门桥观后感篇6
去之前只在包里捞了几张餐巾纸,结果开场前喝了一杯拿铁就被霍霍掉了。整场电影只能用袖子擦眼泪,默默吸鼻涕。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个场景:火车开过长城,晨光照耀在火车上时;雷公开车那一幕;还有电影最后战士们被冻在雪地里的那个镜头。
我一直是个感性的人,看红海的时候流泪,看战狼的时候也流泪,甚至一度拒绝电影院里的战争片或者苦情电视剧。这几个场景更是眼泪止都止不住。
?长津湖》比较突出的是群像戏,雷公那场算是为数不多的单人戏,也拍摄的很好。很多小细节都被给到了镜头,值得第二遍观看挖掘。大场景拍得很漂亮,尤其是埋伏那一块。镜头转换自然,电影整体完成度很高。
当然也不是说这部电影没有缺点,因为群像又是电影因此在人物饱满度上有所欠缺,有些场面太晃眼看不清,有几位去世的战士没记住名字。有好多镜头给到美方战士被枪打中死去,却很少单独给到我方被打中的战士,其实也应该多拍一点,毕竟我国军人也并不是铁打的,他们被子弹打中被炮火击中也是会死的…
电影还有一个特点是拍摄了美国下层军人的日常,比如海报歌曲食物…这大概表示大家都不想打仗,只想和平安稳地生活吧。
抛开这部电影,抗美援朝胜利真的真的.很不容易,不是所有战士都是主角,有灵光一闪有突出的投掷技能可以大命不死。他们都只是血肉之躯,抗美援朝的胜利,不,应该说中国所有为独立自主和平进行胜利战胜,都是人民英雄用筋骨鲜血铺就的。
所有的胜利都来之不易,他们打仗是为了让下一代人能生活在和平时代。
长门桥观后感篇7
春节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感人的细节里,无处不浸透着浓浓的战友情谊,这情谊堪比天高,更比海深。
细节第一处,狙击手平河在执行最后一次任务前,不顾连长伍千里阻拦,走到伍万里面前,告诉万里,百里大哥是为了救自己而牺牲的,经历过战火洗礼、见到过战友牺牲的伍万里听闻后,强忍着泪水说,你们都是我哥。一瞬间燃爆我的泪点,耳边又响起小时候在爸爸曾经服役的军营里经常听到的那首熟悉的旋律“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
细节第二处,执行炸桥任务过程中,战士们携带的补给所剩无几,指导员梅生拿出一盒缴获的美军罐头,将冻豆子分给战士们吃,可是谁也不愿意吃,于是就下达“必须吃!”的命令,这是命令吗?难道战士们真的不饿吗?可是面对饥饿,面对食物,战士们的相互谦让,这样互动的语气里蕴含着一种亲如兄弟的战友情谊,再联想到啃冻土豆时的情景,我忍不住流下眼泪。
细节第三处,还在风雪严寒中沉睡的战士们,根本不知道美军飞机即将来袭,好在这时早醒的排长余从戎,发现电台有了供电,于是带着电台到山顶调试信号,试图联系上级,可就在这时美军飞机来了,叫醒战友已来不及,该怎么办?根本来不及思考,也不容有半点犹豫,余从戎选择第一时间开枪,把敌机引向了自己,最终壮烈牺牲,救了战友们,我再次流着泪看完这段。
与当过兵的爸爸交流,我也深刻地思考,什么是战友?这些电影细节中,告诉我们,战友就是那个在战场上为你挡子弹的人,战友就是那个把生的希望留给你的人,战友就是那个有一口吃的也要让你吃的人。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向老一辈最可爱的人敬礼!
长门桥观后感优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