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我们一定要加强作文练习,一篇杰出的作文是展示作者独特视角和见解的有效方式,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汉服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汉服作文篇1
每当我看到电视上的人穿着精致漂亮的汉服,我都羡慕不已。我多么想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汉服啊!
这天,我对妈妈说:“妈妈您可以给我买件汉服吗?”妈妈笑着说:“可以呀,但是你得听话哟!”我爽快地答应了。
过了几天,妈妈在网上给我定了汉服,既便宜又好看。我开心得像是考了100分一样。妈妈对我说要过三天才能到货。这几天,等待着汉服的到来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呀。
终于,我心心念念的汉服到了,妈妈让我自己去快递站拿,我屁颠屁颠地跑出去,像个小火箭似的。到了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仿佛袋里装满了金子。
汉服的颜色十分好看,是我最喜欢的蓝色。上半部分是和天一样的淡蓝色,下半部分是和海一样的深蓝色。胸口还有两条帅气的龙,上衣里面有两根带子,是用来固定在身体上的。外面也有两根带子,只是比里面的带子粗一点,长一点,这根带子其实只是装饰品。袖子特别长,特别宽也是深蓝色的,真古典又现代。
我小心翼翼、兴奋不已地穿上汉服,摆了几个pose,妈妈拍了几张照片。我穿着它还背了一首《游子吟》。当我穿上汉服的时候,我觉得我就是一位诗人。
我喜欢汉服,是因为我认为古代的人非常有文化,有大智慧。因为古代出现了许多大诗人,如诗仙一李白,诗圣一杜甫,他们写的诗朗朗上口,荡气回肠。还有许多作家,如诸葛亮,他写的《出师表》一直流传至今。
我太爱我的汉服了,我要穿上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汉服作文篇2
世有中国,却无华夏。——题记
(一)旗袍
我记得我曾街上询问过一位女孩儿:“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服饰,为什么范围最大的汉族却没有呢?”那个女孩儿“噗哧”笑了,回答我道:“我们汉人怎么没有?你看那些优雅的旗袍,不就是咱们的传统服饰吗?多漂亮啊!”说着,还朝我指了指不远处橱窗里——一件做工考究的大红色旗袍。大片的牡丹燃烧着热烈的红,可我却如坠千年冰窖。难道三百载,就可以改变这么多么?!就可以扭曲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传承么?那惊艳世界的霓裳,难道真的只能成为历史了么?
(二)离去
这个延续了三千七百年的民族传统,这种影响了亚洲各国的服饰体系,为何当初会在血腥中无奈离去?这还源于三百载前的“剃发易服”。
那是一段与汉族而言堪称灾难的历史。清朝统治者入关后颁发“剃发令”,不从者斩。有人脱下了汉服,冠上不孝之名,剃去长发,奴役在满人的统治之下。也有不知多少血性男儿,誓死不从,却挣脱残暴的皇权枷锁。
于是,汉服失落了。失落在这历史的尘埃之中,以至于今天,我们再也看不见它的剪影,看不见它随风扬起的飘飘衣袂……
(三)遗忘
时至今日,尽管民间“十从十不从”的条例让汉服在历史的夹缝中艰难的存活了下来,但让人悲凉的是,一代代的努力保护的东西,在现代汉人的眼里,却是怪异的。他们,已沉醉在了西装革履、红灯绿酒的生活里,却忘记了这无价的瑰宝!
我记得早年间,成都有一位女生着汉家衣裳,在闹市街吃东西,却被一群自以为爱过的大学生吵着说是:“和服!”“日本人!”被大学生和群众逼着脱下衣裳,扔进火盆。最后,还是一位好心的男士将买给女友的衣服赠予了这位女生,才得以脱离。
这是怎样的忘却啊?!才能有这样的无知和愚昧?难道我汉家衣冠,从此只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滚滚而去了么?!
(四)逝去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汉服是一首绝美的诗。汗的大气,晋的飘逸,唐的锦绣,宋的端庄,无论哪一种,都动人心魄的美。可如今,汉服男儿的俊朗潇洒,汉家女儿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难道,只能去书里找,画里找了么?!
和服是源于汉服,韩服,也源于韩服,可为什么它们能够在自己的民族受人尊崇,而汉服,却受万人嫌弃?!旗袍和唐装尽管有着中国之雅,却实实在在承受不住这五千年积淀的中华气度!
我们懂得民主自由,却忘记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座牌坊;我们穿着西装革履,却忘了自家衣裳!
为什么我穿起美丽衣衫,你却说我行为异常?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衣冠,你却说它属于扶桑?
汉服作文篇3
打开视频,看电视。纵观国产剧,此类大部分可分为贴切现实生活的家庭剧,服装美轮美奂的古装剧或是时不时出来雷人的抗日剧。就个人而言,我一般都会观看家庭剧和古装剧。前者会让我有代入感,而观看后者时我总会依稀在其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现如今,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我们的民族服饰会如小燕子那般内着一浅蓝色长裙,外衬一件琵琶襟大褂,又或许是如同春秋时期人们所穿戴的胡服?然都不是,我们的民族服饰是——汉服,它虽没有别具匠心的设计,吸人眼球的装饰,它是如此的毫不起眼;却只因它是汉族服饰,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本象征所在,所以我独爱汉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就拿我来说,纵观这十几年的生活,除了在影视节目里,竟从未在现实生活中见过一件汉服。在看看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日本,他们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而且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穿戴。那为何在这个汉族人杂居的社会,这件民族服饰却毫无踪影了呢?这不禁令我们反思,然道我们的民族文化会随着这件服饰一样一点一点的销声若迹吗?我不知道,如果我们本土人连这点文化也传承不了,那我们究竟又能留给子孙什么精神上的财富呢?那么我们人民会随着这仅存的文化的灭亡而灭亡吗?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将会是多么的可悲,一个连民族文化都不知道的人又将有何等脸面留存在这片祖先用生命守护下来的土地?这将是一场汉服的危机,文化的危机,更是民族的危机。
其实有时候,我蛮喜欢韩国的。撇开政治观点不说,他们是一个娱乐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他们发展娱乐,拍各种电影、电视、节目,大范围地在全世界说韩语,其文化的流传程度可想而知要比我国多得多。一次,在补习班上。我看见一个同龄的女孩在日记本上写着韩语字母,我不由地直观感受到这个民族的厉害之处。我很佩服韩国人,他们是一个对自身文化十分自信的人。可在我国人民眼中,却总认为国外的月亮更圆些,这真让人无可奈何。
我十分热衷于传统文化,并固执地想要传承下去,让世界人敏都了解我们的文化。今天我要努力学习,明天我将要引领汉服潮流。
汉服作文篇4
研学第一天下午,教官带我们来到一个宽阔的地方来体验什么是汉服。
首先我们每人都去教官那儿,拿一套汉服。刚一拿到汉服,我就想,为什么我们的汉服是黑色的,而上面的两位老师是一个白衣服,一个黑衣服。我嘟起小嘴,说:“不公平,凭什么老师穿的比我们好看,哼!”
我前面的何璇说:“能穿不就行了!”
我瞪着她说:“你一个‘假小子’!怎么知道女生眼里的好看。”
何璇说:“哼!”
我说:“你哼什么哼?”
“别讲话了,我们开始学习!”穿着白衣服的老师说,“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沈,你可以叫我沈老师。”说完就把话筒递给旁边的一位穿黑色衣服的老师。“大家好,各位同学好,我是罗老师。”罗老师说。
沈老师说:“现在我们开始学穿汉服。首先把衣服穿上,你们会不会看到衣服一边长一边短,先把短的一边放在里面,再交叉把长的一边放过去。再用红袋子打个结记住男左女右,系好后再带上帽子,这样汉服就穿好了!给你们五分钟时间,赶快把汉服穿好。”
说完我们就开始行动了。罗老师看到有人交叉没有穿好,说:“交叉一定要穿好,那是焦点。在古代,如果没有穿好,别人会说你衣衫褴褛,为人不可靠。”
随后开始学习行礼了,“老规矩男左女右,把手伸直,拜!现在都试试吧!”沈老师说。
随着一拜再拜,反复练习,我终于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就连穿衣和行礼都是那样规规矩矩,有井有条,不愧是礼仪之邦。“礼之用,和为贵。”都指明了我们的学习态度和做人的基本礼数,让我内心深深震撼。
这就是我黄山研学最难忘的时刻――汉服体验。
汉服作文篇5
“让一让,让一让……”舞台上的大幕还没有拉上,台上显得有些混乱,人们都在摆放道具。我看了一眼候台的同学,大家都穿着汉服,手中拿着笔墨纸砚。台下的观众交头接耳,惊叹连连。“哇!那个就是汉服吧!……”“这衣服太好看了……”大家的眼中满是羡慕。
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不禁想起在北京旅游时见到的一幕。那天傍晚,我吃完饭出门散步,不知不觉竟走到了一条斑驳的小巷里。前面有一个小女孩,穿着马面裙,领口上面有绣花,下半身是儒裙,模样很可爱。我愣了一下,这就是传说中的汉服?随即,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这是什么奇装异服?这年头,还有人穿这个,真丢人。”小女孩握紧了双拳,也许是因为生气,脸都红了,小声却铿锵有力地回了一句:“这是汉服,是我们中国人的服装,我们自己的‘文化衫’!”
“下面请欣赏《寄明月》。”报幕的声音响起。随着舞台上的灯光忽然亮起,我从回忆中回过神。候场的人陆续上场。头上的发簪像是飞舞的花蝴蝶,上下飘扬,前奏用古筝,舒缓轻快,让人放松,中间穿插琵琶,激扬顿挫。舞台中央是飘飘霓裳,一颦一笑都美得惊心。他们随着中国传统曲目起舞,裙裾飞扬,在聚光灯下光彩夺目。观众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一曲终了,他们缓缓走下舞台。台下的观众一拥而上,生怕晚了没有位置。“你这是哪里买的啊?太好看了……”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我站在一旁,心中不禁暗叹:曾经的人们西装革履,却忘记了自己的衣裳;曾经的人们都去学习钢琴,却冷落古筝、扬琴,可它们明明与钢琴同宗啊!
汉服是我们中国人的衣服,是我们的“文化衫”!现在我们可以穿着汉服,拿着团扇,大大方方走在街上,不仅不会收到打量的目光,听到反对的声音,还有可能受到赞美。它在慢慢被人所接受。从汉服开始,炎黄子孙在慢慢将自己遗忘的东西找回来!
汉服的兴起,不是为了让满大街的人都穿它,而是让人们了解它,认同它。汉服如此,京剧、国画、书法……亦是如此,这些都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今天,我们不仅要了解、认同传统文化,更要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其中优秀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社会融合,创新发展。愿我们能更好地传承国粹,将其发扬光大!
汉服作文篇6
?左传》有言:“中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可见,在古时,华美的汉服曾经被上升到和礼仪一样的高度,其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向世界展现东方大国的繁荣。
然,近日一所大学寝室几位女生,严格遵循古代礼仪在课内外均着汉服,却遭到不少批评,何以如此?原其因,其未能理性面对传承。
试问,古时有何人能每个时辰均汉服加身?且不言宽大的汉服会对饮食、劳作造成什么不便。日日着汉服赴学者,非纨绔即膏粱,而如《送东阳马生序》所言,“蕴袍敝衣处其间”者,大多能潜心于学业。而今却效行古时富家子弟,若是耽于华美衣着,这与当下追逐名牌之流者有何区别?
面对此事,很难让人不忆起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他意识到宽大臃肿的汉服诸多不便,于公元前302年颁令,效仿胡人衣着,最终强国雄兵,诸侯列立其次。自此之后,汉服便逐渐成为礼服,更多地在祭祀、朝拜、迎大宾时发挥作用。而今却荒唐地时光倒流回赵武灵王之前,将不便的汉服作为日常服饰,岂不是贻笑大方?
或有如是说者:近几年韩国颠倒是非地将汉服申遗,她们这是保护传统文化之举。然君不见,这么一个要靠抢占他人文化来提高自己存在感的小国,可曾能翻起什么大浪?《菜根谭》中有言,“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想来,不妨将韩国视作跳梁小丑,汉服始终都将是华夏的智慧结晶,而我们在彰显大国气度的同时,应理性传承自己的文化。
怎样称得上理性传承?循其本,“理”立一字,处其时,行其事,不逾矩。当下,我们应以不影响学业与生活为前提,在闲暇之时,可着汉服参加诸如汉服于江边漫步,轻风拂面回味古时的诗情画意。同时,可喜的是,近日我们也看到了中央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发布的关于加大汉服影响力和宣传力度的文件,也更让汉服一步步走进21世纪华夏儿女的生活圈。可见,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不需要没日没夜效仿古代身着汉服,而是应理性面对传承,理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地将汉服中蕴含的文化积淀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汉服作文篇7
据报道,4月5曰零时,有人在天涯社区、汉网、秋雁文学社区等二十余家知名网站联合发布倡议书,建议北京2008年奥运会采用我国传统的服饰—“深衣”作为北京奧运会礼仪服饰,并将汉族传统服饰“汉服”作为中国代表团汉族成员的参会服饰。
2008年北京奥运礼服采用充满民族特性的服装并无不妥,和不伦不类、明显是顶着唐朝马甲而实际是清朝股饰变种的“唐装”相比.更具民族性。“深衣”起源于轩辕黄帝,结束于明朝,宽袍博带的“深衣”传承了数千年,是华夏诸族的共同服装.期间虽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但是“舒广袖”、“峨髙冠”的“深衣”一直长盛不衰。故而,说其印有深刻文化印痕是千真万确的。再看日本和服和韩国韩服,那形制、那样式,无不是汉服的改装影子。清代,“辫子军”革了“深衣”的命,民国西学东渐,“深衣”成了断代幽梦.但仍和满服有割不断的联系,最后演变成长袍马褂。新中国成立,全国同此颜色的中山装盛行,国家衣着一片灰暗.濡染上无尽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
改革幵放以来,天下服装趋同,中国人的服饰潮流开始猛赶西方时尚潮流。明亡300余年,中华的传统服饰“深衣”就这样杳然。
奧运赛场如果重现“深衣”,不亚于复古的时尚返潮,作为一种策划,这种礼服秀并无不可。不妨将奥运赛场当做全世界最大的t形台,让体育健儿们权作一次时装模特,将湮没于历史长河的“深衣”进行一次浩大的时装展示。而且,“深衣”逸如风的流动性也契合奥运的动感。将“深衣”之古同奥运之现代杂糅,也能体现中国人灵性的创意。
“深衣”作为奥运礼服,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的展示,是展示中国策划奥运水平的一种特别的方式。因而.我理解的“深衣”作为奥运礼服更像是一种服装表演,是展示中国奥运风采的一种服装道具,是奥运秀。
“深衣“已经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这种必然性决定了其不可能重回现代生活。但是作为一种文化道具,作为一种历史的忆念,让其在影视剧中重现,在奥运这样的特定活动中充当礼服,发挥其个性魅力,依然是个不错的创意。
汉服作文篇8
“民族服饰”一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五十五种民族服饰。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想起维吾尔族少女的绮丽衣裙,想起藏族独特的藏袍,想起回族标志性的白帽,想起苗族华丽的银饰。
可是,汉族的服饰呢?这个占中华民族人口百分之九十还多的名字的服饰呢?
有人说,旗袍。
我承认,这种将女性柔美曼妙身姿展示得一览无遗的服饰很美。但是结合了满族与西方服饰特点的旗袍,绝不足以代表汉民族。诞生不过一百年的旗袍身上,承受不起五千年积淀的中华气度!
有人说,西装什么的就好。
对,我不只一次看到过在民族大联欢中,少数民族的同胞们穿着民族服饰欢声笑语,而汉族代表却突兀地穿着西装站在那里。和任何一个国家的平常穿着一样,和美利坚、英格兰一样。
汉服呢?汉服哪去了?剃发易服三百年,汉族的子孙们当真把你忘了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汉服是一首绝美的诗。汉的大气,晋的飘逸,唐的开放,宋的端庄,无论哪一种,都好。而现在,汉服男儿的潇洒俊朗,汉服女儿的巧笑盼兮,难道都只能去历史书中找了么?
我艳羡地看着从汉服演化而去的和服、韩服在各地登台亮相。从平安奈良到江户镰仓,和服改变了很多:浴袍、振袖、十二单衣……和服的种类也很多,但是,即使是经过了明治维新的日本,在今天仍可以再大街小巷看见和服的影子。和服是日本的代表。
我更痛心地看到在我们国内,为汉服复兴而努力的人只有少数的同胞。甚至在他们宣传时,还遭到了无数的反对与冷眼。有被媒体说成作秀与无聊的,有被人认为是拍戏的,更有人把汉服当成和服或韩服的。
当今天的我们把在民族聚会上穿上西装视为理所当然的时候,谁还记得在数百年前我们的祖先曾穿过那样飘逸而大气的服装?
我的心在哭泣,为汉服,为汉族,更为了那同时被丢弃的阿萨民族记忆与文化。
世有中国,却已无华夏!
汉服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