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读后感应当有独到的观点和深刻的分析,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锻炼写作技巧,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董存瑞》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董存瑞》读后感篇1
我今天读了一篇故事名字叫《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故事讲的是一名年轻的`八路军战士在一次攻打隆化的战斗中担任爆破手。他和战友们一起眨了好几个碉堡,董存瑞准备最后一个炸桥型碉堡时没找到支撑点,冲锋号吹响了战士们冲上来,董存瑞不再犹豫,他手高高举起炸药包,用身体作支撑,拔掉爆炸掉了,却牺牲了自己。战士们冲上去,龙华终于解放了!
董存瑞舍身为国的英雄壮举为我们树立起一座光辉永存的历史丰碑。人们现在还怀念董存瑞。
因为有许许多多想董存瑞这样的无名英雄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董存瑞》读后感篇2
爆破元帅董存瑞,生死边缘走来回。山高不言真如铁,南征北战惧怕谁?隆化战场莫疲惫,满身开花视如归。遥望故乡山水美,舍己英雄千古垂。---《赞存瑞》
这首《赞存瑞》歌颂了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他以生命为代价,舍身炸碉堡的壮举令世人为之震撼,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歌!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那场激烈的战斗中。敌军桥型暗堡给我军造成巨大的威胁,董存瑞主动请缨炸掉敌方碉堡。在战友的火力掩护下,他拖着负伤的左腿,强忍伤痛,忽左忽右匍匐前行与跑跳跃进相结合,艰难冲到碉堡桥下时发现,根本找不到安放炸药包的地方。此时,嘹亮的冲锋号声在身后响起,总攻时间要到了,没有可以耽搁犹豫的时间了,紧要关头,为了避免更多战友的牺牲,董存瑞用自己小小的身体充当支架,左手托炸药包紧贴暗堡,右手猛拉导火索。董存瑞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这时他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为了赢得这场事关民族命运的战争,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且行且珍惜,一定要时刻缅怀革命先辈的伟大功绩,时刻牢记日本侵略者对我国犯下的累累罪行,同时发奋自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董存瑞》读后感篇3
?董存瑞炸碉堡》讲了英雄董存瑞为了给部队争取时间,英勇地牺牲了。
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所在的6连奉命攻下苔山,董存瑞带领爆破组炸掉了敌人的4个炮楼,5个碉堡,准备发起总攻。就在这时,一串子弹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抬不起头。原来,狡猾的敌人在一座桥上装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这时,董存瑞和他的战友纷纷向连长请求去炸掉碉堡。当前几名战友失败后,连长派董存瑞去炸掉碉堡。董存瑞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一阵猛跑,冲进了火力的死角。
但桥下没有可以放炸药的地方,董存瑞顿时心急如焚。这时,他的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发起总攻的时间到了。他楞了一下,突然他冲到桥中央,左手高举炸药包,右手拉开导火索,随着"砰"的一声,敌人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牺牲时,他年仅19岁。
这个故事表达了董存瑞怎样的意志?就是爱国意志!他为了祖国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多么值得佩服的精神啊。再看看现在,有许多人为了赚钱,竟然向外国出售国家的机密文件,这是一件多么可耻的事啊!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爱国的良民,为祖国做出贡献。
我爱这个故事,希望它激励更多的人为国家奋斗!
《董存瑞》读后感篇4
当我读了《董存瑞的故事》这本书后,非常感动。这故事写了年仅19岁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和战友们,接连炸毁敌人的地盘。这时,总攻冲锋号已经吹响,突然他们发现迎面的桥身却是座经过伪装的暗堡,从里面扫射出来的子弹阻挡了解放军的前进道路。为了减少战友伤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站在桥下高举炸药包并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然而,董存瑞也牺牲了他年轻的生命。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胜利。
我看了这一事迹后,感触万千,董存瑞为了后继部队的不断前进,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人民更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舍身为国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革命英雄不断前进。就是因为一个个董存瑞这样的共产党员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我们才有了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有着幸福温暖的`家庭;环境优美的学校;这些都是谁给我们创造的?是中国共产党给我们创造的!
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共产党在我心中是一种朦朦胧胧的高大而神圣的形象。此时,对党的崇敬之情在我心中开始生根发芽!
《董存瑞》读后感篇5
在我的眼里,共产党最大的敌人就是日本鬼子,其次便是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在和国民党的一次次的明争暗斗中,虽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可是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许多革命烈士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董存瑞便是千千万万革命英雄的一个代表。
在一次红军与国民党的桥形暗堡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虽然红军奋起反抗,可是血肉之躯毕竟不是机枪碉堡的对手,许多战士纷纷倒在了血泊中。这时,董存瑞怒目圆睁,双眼进迸出愤怒的火花,他毅然自告奋勇地去炸碉堡。在手榴弹的掩护下迅速前进,可惜,他的脚中了弹,但他还是咬着牙,忍痛向碉堡爬去,他隐蔽在桥形暗堡下的枯河里,可这太光滑,周围也没有支架,董存瑞急得团团转。
这时,嘹亮的冲锋号响起来了,战士们奋不顾身地进行冲锋,又有无数的战士永远地倒在了沙场,董存瑞义无反顾地把自己当支架,托起炸药包,犹如一个巨人屹立在那儿,他不仅仅托起了炸药包,还托起了队友的希望。"砰"一声巨响,碉堡已粉身碎骨,可董存瑞也已灰飞烟灭。
读了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不禁潸然泪下,他们为了祖国的利益而在沙场上浴血奋战,为了祖国的利益竟然舍身炸碉堡!要是我,也许会胆怯、临阵脱逃,而董存瑞却毫不畏惧,反倒勇往直前。正是这样铮铮铁骨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们的革命才一步步走向成功,才换来了如今安定的生活。他们用鲜血演绎出无穷无尽壮丽的诗篇!董存瑞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用热血奏响壮烈的凯歌,用青春谱写光辉的历程。烈士长存,丰碑永恒!
合上这本书,此刻的我已经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董存瑞》读后感篇6
“董存瑞”这个名字,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永远不会忘记他的英雄事迹。他为了大部队能顺利通过大桥,他看见战士们一个个的倒在敌人的枪口下,自己便奋不顾身,他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前进,冲啊,”只见他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起导火线,“轰”的一声把敌人和桥一起炸飞上了天,他为了新中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当年他才19岁。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以后,让我想起了好多中华儿女,他们都是为了新中国的.解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的国旗,还有我们同学们身上带的红领巾,都是用他们的鲜血染成的,我们一定要发奋图强,好好学习,将来是自己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董存瑞》读后感篇7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部感人的红色经典电影——《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讲了董存瑞要去炸毁敌人的碉堡,但是碉堡四周很光滑,董存瑞只得用抢去凿墙,必须把墙凿出一个凹进去小洞。可就在快要凿出洞时,我方的冲锋号角响起了。眼看着那么多同志倒下,董存瑞知道已经来不及了——
在危急关头,他举起了炸药包,在牺牲前,他对着战友们高喊:“为了新中国,前进!”
“轰”的一声,战友们被激发了斗志,怒吼声响彻硝烟滚滚的战场,冲锋啊!胜利了!胜利了!
看完电影我被董存瑞这种不怕牺牲,为了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的`祖国不正是有了这些不怕牺牲的英雄们,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中国。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为了我们的祖国,前进!
《董存瑞》读后感篇8
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董存瑞是其中之一。
我利用暑假时间,阅读了《董存瑞》这本书。
这本书讲述了董存瑞从出生到十七岁时,一直想要参军,打日本鬼子。他十七岁时,加入了民兵团,跟其他的同志一起,四处打听日本鬼子的消息,并且袭击他们。后来,董存瑞当了八路军,他认真训练,刻苦学习,勤动脑筋。白天,当同志们到训练场准备训练时,董存瑞已经在训练场上,而且满头大汗了;晚上,当大家都已经熄灯睡觉了,董存瑞却还在灯下看着书;每次打仗,董存瑞都会想出好办法,圆满完成组织上交给他的任务;而且,董存瑞还积极帮助老人们提水种菜。因此,董存瑞深受同志们和人民的爱戴。
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五日下午三点半,董存瑞接到任务,用炸弹炸掉在碉堡里向我军开枪的敌人。董存瑞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快速跃进,不一会儿,就到了敌人碉堡旁的空地上。突然,一颗子弹射中了董存瑞的左腿,可是,他还是不放弃,他坚持到了碉堡墙角,将导火线点燃了。可是,他来不及跑开,因为,导火线燃烧的时间只有七秒!董存瑞向着国旗,大声喊到:“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话音刚落,只听一声山崩地裂的声响,敌人消失了,碉堡消失了,我们的英雄董存瑞也消失了。
从董存瑞的英雄事迹中,我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董存瑞那认真训练,刻苦学习,勤于动脑,遇到困难不但不退缩,反而勇敢地去克服它的精神。特别是是董存瑞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解放,他宁愿牺牲自已。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应该学习董存瑞,从小认真学习,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将来为祖国的繁荣昌奉献出一份力量。
《董存瑞》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 火焰冰读后感8篇
★ 难忘的读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