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素材作文优秀7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每次写作文都是一场心灵的探索,深入理解自己的感受,大家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可以培养自己的写作习惯,为作文打基础,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感动素材作文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感动素材作文优秀7篇

感动素材作文篇1

聂海胜,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正式发射。57岁的聂海胜第三次踏上太空之旅。在浩瀚宇宙书写了属于他自己的传奇,更创造了属于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和奇迹。

和许多男孩子一样,聂海胜从小就向往军营。他爱看打仗的电影,喜欢听部队的军歌。有一次,正在放牛的聂海胜看到天上一架战斗机飞过,他激动地追着飞机跑了好久,从那一刻起,他有了属于自己的梦想——长大当兵,当飞行员!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82年,空军某部队到学校招飞,聂海胜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航校学员。经过刻苦地学习,聂海胜掌握了过硬的技术。1998年,他成为中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

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虽然聂海胜这次没有上天,但他依然激动得眼泛泪光……因为,他离航天梦越来越近了!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问鼎苍穹,聂海胜和费俊龙一起圆梦太空!2013年6月,聂海胜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担任指令长。队友王亚平说:“聂师兄就像是我们的定海神针。只要有他在我们心里就很踏实,什么都不怕。”

自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以来,神五、神七、神九,他三次备份;神六、神十,他两度飞天。如今,他带着全国人民的期待和重托,再次叩问苍穹!虽然已经年近六旬,但聂海胜为祖国航天事业拼搏的心仍然年轻!他总是说:“航天员状态只有飞行和准备飞行,我们的初心使命就是飞天。”

“24年间,3次飞天,平均相隔约8年。我的每一小步,都幸运地走在中国航天的一大步里。这份荣耀,一生自豪!”这是聂海胜的心声。

从农村的放牛娃到三次飞天的航天英雄,这是中国航天人创造的奇迹,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奇迹,更是几千年来一代代中华儿女追寻飞天梦的奇迹。

感动素材作文篇2

王兰兰,女,50岁,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负责人。

十年前,王兰兰女儿因病去世,她一度在悲痛中不能自拔,但发现女儿“我要成为一名慈善家”的遗愿后,她化悲痛为力量,从此她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王兰兰下岗后靠政府低保补助和打零工为生,但她相信慈善不仅仅是富人的事。

2012年,王兰兰发现身边小区内有很多独居老人,吃饭是一大难题,有了开办爱心食堂的想法。爱心食堂每天向老人提供午餐和晚餐,每餐3元,有的老人连这个价格也承受不了,他们就免费。

三年来,爱心食堂为6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提供中餐和晚餐,每餐有一荤两素一汤,每餐收3元钱,按当地物价,实际每餐成本5.5元,差额部分均来源于社会资助。2015年,爱心食堂运转困难,这个小区的8位大姐也加入到爱心食堂的义工队伍,她们没有工资,和王兰兰一起免费为老人们做饭、洗衣、陪护。周边学校、部分公益组织也会定期组织志愿者前来食堂帮忙,为食堂义工减轻部分工作负担。

有这么一群人,看似平凡,却能为你带来暖意和感动;他们在云南这片土地上播下一颗颗善良而美好的种子,感染着身边的人——他们是“云南好人”。

12月10日晚,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省总工会、省妇联、团省委等相关部门共同举办的“2016云南好人”颁奖晚会在云南广播电视台举行,最终评选出2016年度10位好人代表。这10位好人故事不同、经历各异,但都有着普通人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有着坚定的梦想和信念,为社会传递出正能量,树立起好榜样。

爱心食堂义工团队

在昆明市幸福家园小区,有一家爱心食堂,每天都要为小区里60岁以上的100多位孤寡、独居低保老人及部分残疾、重病低保老人准备饭菜。每餐一荤两素一汤,一个月收费200元。这样便宜的价格,导致食堂常年在亏本状态中艰难运营,米、油和其他物资都靠爱心人士捐助。

食堂创办人王兰兰是昆明家喻户晓的人物,8年前被评为“昆明好人”。她说,食堂能维持下去,多亏了背后15名不计报酬、默默奉献的义工姐妹。她们生活并不富裕,有些还拿着低保维持生活,但还是利用空余时间到食堂无偿工作。

义工团队除采购食材为老人做饭、洗碗外,还为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饭上门。食堂的工作繁重琐碎,但每个人脸上都笑容明媚。正是她们长年累月耐心细致的付出,使爱心食堂成为了老人们温暖的家。

爱心食堂义工团队

在昆明市幸福家园小区,有一家爱心食堂每天都为小区里60岁以上的100多位孤寡、独居低保老人以及部分残疾、重病低保老人准备饭菜。每餐一荤两素一汤,每个月收费仅200元。这样便宜的价格,导致食堂常年在亏本状态中艰难运营,米、油和其他物资都靠爱心人士捐助。

食堂创办人王兰兰是昆明家喻户晓的人物,8年前被评为“昆明好人”。她说,食堂能维持下去,多亏了背后15名不计报酬、默默奉献的义工姐妹。她们生活并不富裕,有些还拿着低保维持生活,但还是利用空余时间到食堂无偿工作。

义工团队除采购食材为老人做饭、洗碗外,还为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饭上门。食堂的工作繁重琐碎,但每个人脸上都笑容明媚。正是她们长年累月耐心细致的付出,使爱心食堂成为了老人们温暖的家。

颁奖词

食堂,本有公共之义。爱心食堂,是用爱心支撑起的社会公益事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王兰兰和她的姐妹们,既让人暖心,更让人关心:关心她们的爱心会不会被透支?关心更多有同样需求的社区能否效仿她们?向她们致敬!

感动素材作文篇3

寒假里的一天,我家来了许多客人。妈妈对我说:“家里的面条不多了,快下楼买点去”。我穿着棉衣蹦蹦跳跳地走了。

刚到面条铺的门口,只听见“咚”的一声,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和一个坐轮椅的老爷爷撞到了一起。接着就听到年轻人不依不饶的大声喊到:“哎,老头,你骑着破车瞎撞啥,你眼睛长手上了?”老人听了无可奈何地说声:“对不起”。让人气愤的是:那年轻人竟坐在地上不走了,说要让老爷爷给他赔自行车。天哪,这是哪来的王法呀?正在这时,一个人跑过来,先把老人扶到轮椅上,又对着年轻人说:“年轻人,你不能这样说话,明明是你撞上了这位大爷,反过头还让他给你赔自行车。”“你谁呀!跟你有什么关系,你哪暖和哪坐着去。”年轻人开始胡搅蛮缠了。那位叔叔一字一顿地说:“我今天管定了。”这个时候,又有很多人围过来,纷纷指责年轻人。年轻人感到一看大事不好,推着自行车就跑了。老爷爷说:“谢谢你,谢谢大家”。“没什么,要不然我带你去医院看看吧。”说完,还真推着老爷爷去了医院。

看到这儿,我既气愤又感动。气愤的是,一个外表帅气时髦的年轻人为什么要为难一位腿有残疾的老人呢?也不知道他的良心哪去了。感动的是:那位叔叔真敢站出来,为老大爷打抱不平,并且还真带着老爷爷去医院看病了。我想,我以后也会这样做的。

感动素材作文篇4

不需要过多的修饰,不需要太多的浮夸,仅仅是一次负责任的举动,你就能感动整个中国。

湛蓝的天空,呼啸而过的战机,还有――地面上期盼的人们。一阵狂风,剧烈摇晃的机身,油箱渗出的油和飞行员脸上的汗,怒吼的仪表和指示灯,还有,地上人们惊恐的脸。

然后,还是湛蓝的天空,一只手拧灭了发动机,另一只手擦去了头上的汗。迫降的飞机缓缓而下,慌乱的人群中爆发展出种种声响,最后,稍损的飞机、鲜花、掌声……还有迎面走来的梁万俊。

问道;“你为什么不跳伞?”淡淡的回答和浅浅的笑,“保护试验样机是我的责任。”

因此,他感动了中国。

突然病危的母亲,苍白的诊断书,还有惨惨的灯光。和医生争执的身影,眼中的泪光和期盼的表情,携着窗外白白的月。母亲急促的呼吸,心跳仪上趋近的平坦的亮线,还有护士大声的呼喊。

忽然,他躺在了床上,指指自己的肚子,又望了望临床的母亲。然后,手术室闪动的灯光,闪亮的手术镊和殷红的血。

中间不知过了多少时间,母亲睁开的眼,然后是一片欣喜又期盼的眼睛,还有儿子身上的伤口。

“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只是为自己的老娘捐了个肾嘛。这是做儿子的责任。”

因此,他也感动了中国。

还是淡淡的月光,稍亮又泛些金色。下面是学生的作业本,砂红的笔,还有聚精会神的老师。

然后——阳光,炙炙的那种。朗朗的读书声,宽阔的天空和山间的小道,还有始终挂着微笑的脸。

日夜交替,周而复始……

鲜红的毕业证,归来的列车,还有孩子和他脸上灿烂的笑脸。

最后,还是炙炙的阳光,朗朗的书声和微笑的脸。

“他们太可怜了。教育他们也许才是我们的责任”所以,又是一片感动和始终微笑徐本禹。

是对国家的责任,是对母亲的责任,是对孩子的责任,一些切在平凡导演着伟大。也许我们缺乏的,正是这一点点的责任。

一点责任,一点感动,用责任来感动中国,你可以的。

感动素材作文篇5

这些天,我一直被一件事情所感动着,让我无法释怀,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那是一个闷热的下午,逛了半天街的娘儿俩感到很饿,踏进了一家牛肉面店。妈妈向服务员点了两碗牛肉面,我们刚坐稳,只见一个年轻人搀扶着一位老人走了进来,老人戴着墨镜,枯瘦的手在空中不停的摸索,显而易见,那位老人是个盲人。那个年轻人轻声地对老人说:“爸,您坐下来吧!”接着有大声的对服务员喊道:“两碗大碗的牛肉面。”服务员正准备开单子,那个年轻人着急得摆了摆手,点了点价格表,又做了几个古怪的手势,服务员会意地笑着点了点头,我感到很奇怪。

过了一会儿,端上来两碗面,一碗牛肉面放在老人面前,一碗葱油面放在年轻人面前。老人拿起筷子,在自己的碗里探来探去,夹到了肉片就直往儿子的碗里送,儿子见状,一语不发,将父亲夹来的肉片再夹到父亲的碗里,周而复始,原来两碗热腾腾的面,已没有了热气,儿子说:“爸,您快吃吧,我的碗里快盛不下。”老人这才夹起面,吃起来。不一会儿,来人又停了下来,年轻人紧张地问它:“爸、爸,您、您怎么不吃了啊?”老人将自己碗中的面哆哆嗦嗦地摸到儿子的碗中,用沙哑的喉咙说:“儿啊,你是干体力活儿的人,多吃点。”年轻人悄悄地把面夹了回去,说:“爸,这家面店很厚道的,我还有很多呢!您别夹给我了,不然我该撑着了。”我看了看那个年轻人的碗,里面什么也没有了,连汤也被他一滴不剩地喝完了。“好。”老人安心地点了点头说。

吃完后,年轻人看了看单子,凑齐了钱,交给了店老板。我看着这幕景象,感动地说不出话来。“孩子,你怎么了?”我慢慢地回过头,轻轻地摇了几下,并说道:“没,没怎么。”

回家的路上,凉风习习,给人带来了无限的惬意。我默默地想道:人世间什么最可贵,什么最感人呢?也许就是真情吧!只有它才能让人感动地号啕大哭……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感动

感动素材作文篇6

十年前,我天真地问母亲:“什么是感动?”母亲笑了笑,回答我:“感动的过程是成长。”十年后,妹妹天真地问我:“什么是感动?”我笑了笑,说:“成长的过程就是感动。当你学会感动的时候,你就成长了。”

偶然的机会,我回到了奶奶生前住的地方。路,依然是那条路,上面的坑坑洼洼记录下我童年的足迹;墙,依旧是那堵墙,似乎刷白了,但它抹不去的是我童年的画笔;山水,依旧是那篇山水,只是山水背后的人,是我这一生都无法抹去的记忆……

“叮铃——”背后传来了一阵车铃声,原来孙大妈和孙大爷。与十年前的场景如此熟悉,孙大爷依旧骑着那辆饱经风霜的三轮车载着孙大妈出来散步了。他们看见了我,老远就向我招手,作为回应,我一边招手,一边大声喊着:“孙大爷、孙大妈好!”“好!”他们听到了问候答应着。可就是这声“好”,在我心里绕了很久。孙大妈在十几年前就因为事故残缺了双腿,不便走动,孙大爷就十几年如一日地带她出来散步。每天都是那辆三轮车,每天都是这个时候,每次都是以慢悠悠的速度驶过这条小道,尽管我走路的速度都比他们快,可孙大爷就这样驶过了十几个春夏秋冬。从他们的笑容里,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同一片山水在他们眼里也许有不同的风景,因为他们是幸福的。在这一刻,我的心被融化了,我收获了感动。

道路旁,一个青年正赶着一头牛往家走去。兴许是因为牛太累走得慢,那个青年便一直用鞭子抽打着牛背,那一声声鞭响,那么刺耳,那么生硬,我的心跟着鞭声一次次被揪紧。牛加快了脚步,气喘得更急了。我正想上去阻止那个青年,却无意间看到了那头牛的眼神,它的目光如同一潭深水,平静到了极点,任凭人类将它打得皮开肉绽,它总是用那种眼神看着你,仿佛在坚守着什么。没有一个人会对这种眼神视若无睹,它是人世间最美的目光。我的心被震撼了,牛的包容,牛的坚持使我收获了感动。

感动的过程是成长,母亲说得没错。大千世界,万物生灵,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不管是花草还是山水,总有一样能触摸你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就像洋葱,一片片剥开总有一片让你落泪,而就在这点滴中,你就成长了。成长需要感动,感动同样需要成长。你的成长,我的成长,构成一个令人感动的大千世界……

感动素材作文篇7

1.钟南山:守护苍生

84岁的钟南山院士,耄耋之年仍然奔赴一线,告诉我们”一切有他”这位中国抗击sars的领军人物,南来北往,北京受命,武汉探险,访疫问病,再次毅然奋斗在抗击新冠病毒战斗的第一线。

2.李兰娟:第一个提出武汉封城的人

著名感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李兰娟是第一个提出建议,武汉必须当机立断严格执行封城。这位年已七十三的古稀老人,作为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她巾帼不让须眉,不畏艰险,再战疫情,为防控新冠病毒疫情出谋献策,为救治疫病感染者竭尽全力。

3.张定宇:医者无私无畏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一个战斗者,一个指挥者,也是一颗定心丸。我们在第一时间知道了金银潭医院,却在一个月以后才知道他。他知道自己患上了渐冻症,却要为患者、为社会燃起希望之光;他阻挡不了自己的病情,却用尽全力去把危重患者拉回来。他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但他站立的地方,是最坚实的阵地。

4.李文亮:疫情“吹哨人”

2月7日,李文亮医生去世。李文亮医生因最早向外界发出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因在一线工作,李文亮医生不幸感染,治疗期间他还想着要尽快康复,因为“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

5.夏思思:用生命践行医者誓??

29岁的夏思思是武汉一名医生,1月15日,科室一名老人病情加重,肺部ct发现异常。当天,夏思思刚下夜班,临时接到任务后,改变行程,折回医院参与救治。随后几天,夏思思担心老人病情,主动留在病房。尽管夏思思医生有防护,没想到还是感染了,后抢救无效离世。

6.刘智明:“如果万一,不要插管”

2月18日,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感染新冠感染抢救无效离世。抢救期间,刘智明曾留下话,“如果万一,不要插管”。知情者透露是因为在气管插管打开的瞬间,喷血、喷气管内附着物具有传染性,刘智明害怕同事因此染病,所以才会如此叮嘱。

7.彭银华:推迟婚礼抗疫情

正月初八,彭银华原定在这一天与心爱的人举行婚礼。医院考虑这种情况,一开始并没有安排他春节期间值班。但他得知疫情状况后,主动推迟婚礼,奔赴抗疫一线。后因感染病毒不幸去世,年仅29岁。

8.黄文君:岂因祸福避趋之

疫情发生后,湖北孝感医生黄文军写下请战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申请去隔离病房,共赴国难,听从组织安排!”之后,他一直奋战在抗击新冠感染一线,后不幸感染,英勇殉职!

9.肖俊:坚守一线不后?

今年50岁的肖俊,大学一毕业,便到武汉医院工作,至今已有29年。疫情发生后,肖俊一直坚守抗疫一线。一月底,还值了个24小时连班,白天工作一天,晚上还值夜班。后不幸感染,经抢救无效去世。

10.张军浩:连续奋战不松懈

张军浩,57岁,黄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生,疫情发生后,曾连续十六天奋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一线,因过度劳累,2020年2月9日突发心梗去世。

感动素材作文优秀7篇相关文章:

人感动的事作文推荐8篇

写校园感动的事的作文8篇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事迹材料作文8篇

感动中国人物2023心得体会优秀5篇

2023感动中国的读后感优秀5篇

教师感动人物事迹材料7篇

中国感动的人物事迹材料7篇

2023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7篇

感动人物心得体会参考7篇

最感动人物事迹材料7篇

感动素材作文优秀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