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的撰写有助于我们提升文字表达的流畅性,使得写作更加得心应手,在写心得体会时,应该关注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领悟,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纪念馆参观心得参考8篇,感谢您的参阅。
纪念馆参观心得篇1
为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缅怀革命英烈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20xx年12月4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械党支部和医技党支部全体党员驱车120多公里前往兰考参观了焦裕禄烈士纪念馆。这次活动是“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和党委在开展的“党员三亮”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焦裕禄陵园药械支部的任艳丽书记和医技支部的赵鑫书记代表全体党员向焦裕禄烈士敬献了花圈,并带领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旨在亮明党员身份,做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员。
在焦裕禄烈士纪念馆中,全体人员认真聆听了讲解员的解说,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认真观看了展品、图片与视频。在纪念馆中,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生动再现了焦裕禄同志当年访贫问苦、带领群众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场面,真实反映了焦裕禄同志艰苦奋斗、勤政为民的感人事迹。大家一边参观,一边深刻感悟焦裕禄同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同时紧密联系自己工作实际,相互交流感想和体会。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感动着参观的每一个人,他一心为公,心中有民、忘我牺牲的精神鼓励着每一位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
通过参观学习,全体人员对焦裕禄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并深刻体会到焦裕禄精神的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活动为契机,通过学榜样找差距,及时总结在党性修养方面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切实将焦裕禄精神运用到工作中,爱岗敬业,体现在岗位上,提升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为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辉煌付出自己的光和热。
纪念馆参观心得篇2
这几天注定不能平静的度过,参观完抗日战争纪念馆,我内心深深被震撼,于是有感而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坐落于七七事变的爆发地——北京西南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庄严,肃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在参观中,我们首先感受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的精神。整个中华民族聚合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
随着缓缓移动的参观人流,杨靖宇,佟麟阁,左权,张自忠?一个个熟悉而崇高的名字印入大家的眼帘。国难当头,英雄辈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被敌围困河边,誓死不屈的8位女战士挽臂沉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无数抗日先烈的爱国奉献精神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可以说,没有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绝不会是在1945年。
今天,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努力而扎实的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历史虽已过去,我们不仅看看就完了,而是要记住这一段历史,勿忘国耻,将理性的爱国主义发扬光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努力奋斗。
纪念馆参观心得篇3
优秀党员和新党员参观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的心得
xx年06月30日,我行机关党委组织优秀党员和新党员到革命圣地保定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这次参观学习收获很大,开了眼界,长了知识。时间虽短,但受教育甚深,终生难忘,受益非浅。她使我重温了边区军民抗日斗争的光辉历史,深切缅怀了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过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组织生活。通过参观学习,深深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无数的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同时也增强了我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并要以实实在在地行动,为建行的金融业务改革和发展,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进入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在晋察冀边区军民抗日斗争中具有代表的立体群雕,它告诉我们在聂荣臻和彭真等同志领导下,创建的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里涌现出了无数英雄儿女;在八年的抗战中,英勇的边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日寇展开了殊死的斗争,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荡气回肠的慷慨壮歌。边区军民创造的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麻雀战等一系列游击战法,打得敌人魂飞魄散。在艰苦的抗日斗争中,锻造了狼牙山五壮士、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子弟兵母亲戎冠秀、人民的好干部周建屏等一个个永垂史册的英雄人物。这些都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敢于战斗、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的伟大精神。同时,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作为“统一战线实验区”和“先导区”,积极推进统一战线工作,加强抗日民主建设,努力发展边区经济,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为夺取全国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60多年过去了,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伟大艰辛的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始终围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承晋察冀边区的革命传统,学习边区人民的革命精神,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革命前辈的新业绩,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共产党员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结合建设银行实际,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建设银行的各项业务健康稳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纪念馆参观心得篇4
4月3日,小主人报新闻学校组织小记者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清晨,寒风吹拂,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了5号大巴车,踏上了前往南京的旅程,开始了很有纪念意义的红色之旅。
车子大约行驶了两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当我走进了大门,一眼就看到广场上一个硕大无比的铃铛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和平大钟”,可见人类是多么期盼和平啊!不一会我们又来到祭奠广场,集体向遇难的30万同胞默哀三分,并献上了寄托我们哀思的小白花,用一颗颗真诚的心表达对先烈的哀悼。接着来到一堵墙面前,看到墙上刻着一串串遇难同胞的姓名,顿时,仿佛血流成河的悲惨画面又出现在我的眼前,于是,我越想越令人愤慨,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又迅速涌上心头。
后来,我们还参观了纪念馆,当我走进门时,就觉得黑黑的,看什么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原来大屏幕上是用海来做背景的。为什么要用大海做背景呢?我想用海来做背景衬托出当时日本人杀死的南京同胞们很多吧!更令人气愤是:日本人竟把杀中国人当着快乐,还有两名日军玩杀人游戏。起初,他们说谁先杀到100人为胜者,最后一名日军杀了105人,另一名日军杀了106人。但不知道谁先杀到100人,于是,他们又说谁杀到150人为胜利者,可见得日军己经杀人杀上瘾,他们的杀人行经简直令人发指!更令人悲愤的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无辜百姓动的酷刑,有枪杀、有砍杀、有火烧、有活埋、还有溺水等等。每一个酷刑都十分残忍、令人发指。可日军却在一旁哈哈大笑,他们真是一群杀人不眨眼的侩子手啊!
通过参观大屠杀纪念馆,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学生要不忘国耻,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这样就不会有人敢欺侮我们。
纪念馆参观心得篇5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今天是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和一些朋友决定去参观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郊区,是一个了解历史和文化的绝佳场所。我们早上9点就出发了,驾车前往博物馆。
博物馆的入口处,我们被一个巨大的雕塑所吸引,它讲述的是古代文明的历史。我们进入博物馆后,首先参观了古代历史馆,看到了许多古老的文物和艺术品,让我们对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接着,我们参观了现代历史馆,这里展示了许多有关现代历史的重要物品和文献,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现代历史的发展。
最后,我们参观了艺术馆,这里展示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品,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美。
整个参观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博物馆的珍贵和重要,它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和文化,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尊重历史和文化。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和了解。
总的来说,这次参观博物馆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加热爱历史和文化,也让我更加尊重和珍视历史和文化。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博物馆,了解和感受历史和文化的魅力。
纪念馆参观心得篇6
暑假里,我们快乐作文班来到了南京,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迈着沉重的步伐,我们来到纪念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劈开的山(大门),象征着家破人亡,山河破碎。在长达六个星期的屠杀中,南京寸草不生,都是枯树乱石,日本鬼子的国旗在这耀武扬威,日本的铁蹄曾经肆意践踏中国。
紧接着是序厅,我看到令毛骨悚然的白骨,真是触目惊心。旁边鹅卵石代表白骨累累。我有看到一幅画是日本人残害百姓的画面,尸积如山,血流成河,他们含冤而死。我的心跳骤然加快,心中升腾起一股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
接着是万人坑遗址。遗骸相互叠压,姿态扭曲弯曲。真是惨不忍睹啊!我还看到一幅日本人进行杀人竞赛的画面,两位日本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岩打赌谁先杀够100人。疯狂的杀戮开始了,第一次,向井敏明杀了89人,野田岩杀78人,因不满一百,比赛继续进行,到了紫金山,他们分别又杀了105人和106人,又因确定不了是谁先达到杀100人之数,决定这次比赛不分胜负,重新比赛谁杀满150名中国人。
走出纪念馆,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如果那时中国富强,就不会受此欺凌,落后就要挨打。纪念馆里墙上一句话在我脑子里回旋:我们可以放下仇恨,但不能忘记历史。
纪念馆参观心得篇7
他们是红色地标——兰州战役纪念馆的普通讲解员,每天用心坚守在这座信仰的高地,与硝烟、战场、战斗英雄在一起。今天,我们聆听该馆吴丹、王鋆两位红色文化传播者,为您讲述兰州战役那段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人民英雄的感人事迹和他们的红色故事。
人民英雄王学礼
兰州战役中,王学礼任团长的三十一团担任主攻兰州锁钥沈家岭的重任。沈家岭位于兰州城西南,是敌人重点防御的三大主阵地中离黄河铁桥最近的一个。
1949年8月25日凌晨,总攻开始了。王学礼指挥部队向敌人发起冲击,连续突破敌人两道防线。在向主峰进攻时,部队遭到敌人顽强抵抗,一营、二营损失严重,王学礼果断命令预备队三营投入战斗,很快攻占第三道防线。这时,敌人用汽车运来大批后备部队,妄图夺回阵地。
经过拉锯似的反复争夺,三十一团牢牢守住了阵地,但伤亡惨重,全团只剩170余人,危难之时,三十团赶来增援。历时14个小时的激战,下午5时许,我军拿下敌人最后一个碉堡,敌兵开始沿沈家岭北坡溃退。城中守敌为策应残敌逃跑,不断向沈家岭开炮。王学礼不顾敌人密集的炮火,左手提着马刀,右手拿着望远镜站在刚攻下的碉堡上指挥战斗。警卫员上前去拉,战友催促他赶快隐蔽,但他说:这个位置好,便于指挥战斗!
不料,一发炮弹在王学礼脚下的碉堡上爆炸,他的右腿被炸断,一块巴掌大的弹片穿透了左侧腰部,鲜血染红了沈家岭的土地,这位英勇善战的年轻团长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光荣牺牲,年仅32岁。
1949年8月26日,红旗遍插金城,兰州解放了。1949年10月,第四军授予王学礼人民英雄荣誉称号,并制作了一面锦旗留存给王学礼的亲属。1959年10月1日,省政府在兰州烈士陵园为王学礼建立了雄伟庄严的烈士亭,永远纪念他在兰州战役中的不朽功勋。
一封字短情长的红色家信
在如今手机信息横飞的时代,家书有着独特的历史印记。
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情深义重的家书是对远方亲人唯一的情感寄托。无数英雄志士,将拳拳报国之志或涓涓儿女之情浓缩在小小纸张之上,转身慷慨前行。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1949年8月26日,一面鲜艳的红旗插上白塔山,金城兰州宣告解放!在这之前一天,团长王学礼壮烈牺牲,成为兰州战役中牺牲的我军最高级别指挥官。
那一天,他的小女儿刚刚出生10天。直到小女儿满月时,王学礼的家信才辗转千里由组织交给远在陕西泾阳县军医院的妻子苏维仁。这是王学礼奔赴兰州战场时写的一封家信:我们南征北战十几年了,就是为了解放全中国,这一天就要盼来了。我们现在训练很忙,要集中一切力量消灭敌军,解放大西北。我不能来看你,望你注意身体,带好孩子,让我们在胜利的时候再相会。那时,我们的第三个孩子一定出世了,他们将是新中国第一代最幸福的人。让我们举起双手迎接祖国的新生吧!祝你和孩子们健康快乐!
短短的一百多字,浸透了他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和对革命胜利即将到来的喜悦。
苏维仁捧着磨损的书信,看着熟悉的笔迹,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止不住的泪水滴落在信纸上……
攻兰州前,为了不让王学礼分心,她没有去部队看望丈夫。兰州解放后,她日夜盼望着王学礼的消息,多么希望他能早点回来看望刚刚出生的小女儿。但她万万没有想到,丈夫在兰州解放的时刻永远地离开她和孩子,这封红色家信成了王学礼生前留给她最后的文字,成了妻子后半生最好的陪伴。
甘肃小萝卜头
艺术展区《童年囚歌》,展出了惨遭国民党杀害的中共甘肃工委副书记罗云鹏的女儿罗力立和他的妻子樊桂英原型人物雕塑,《大豆谣》是音乐家王洛宾在大砂沟秘密监狱为小狱友罗力立谱写的歌谣。
罗力立的母亲是为党做地下工作的,1939年,由于父母被叛徒出卖,年仅8个月大的小力立与父母一同被捕入狱。在狱中,小力立没有口粮,极度营养不良,头大身子却很小,因此被称为小萝卜头。
1941年,小力立和父母被转押到非常偏僻的兰州大砂沟秘密监狱。在那里,她结识了代号为w的大胡子叔叔王洛宾。
有一天放风的时候,小力立在操场上捡到一粒大豆。她不知道能不能吃,但实在是太饿了,忍不住咬了一小口,惊讶地发现原来世上有这么好吃的东西,于是兴奋地拉着妈妈的手找到了大胡子叔叔并问他: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吗?王洛宾当时并不明白,一个孩子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他回答说:是不是馒头啊?小力立说:不对!随后,他又说了好多好吃的,都是小力立从未见过更没有吃过的,小力立非常茫然,她献宝一样小心翼翼把那颗大豆从口袋里掏出来说:你看,这才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
王洛宾一看,一双干瘦的小手捧着一粒脏兮兮的小蚕豆。这一幕让他心酸。回到牢房后,他用废旧的牙膏皮卷成笔,在纸烟盒上写下了这首《蚕豆谣》。晚年时他又将这首歌写成了童谣,不仅影射了当时狱中恶劣的环境,更饱含着对小力立出狱后能够坚强、幸福生活的美好期望。
1946年2月,罗云鹏被杀害后,敌人找不到罗力立的母亲是共产党员的确凿证据,便将他们释放。母女二人辗转回到老家山西运城,长大后的罗力立成了一名人民教师。
2021年3月28日,83岁的罗力立专程到兰州烈士陵园为父亲扫墓,她在回忆童年的六年铁窗生涯时说,在那样饥饿、寒冷、污浊的环境中,我这个幼弱的生命竟然没有夭折,为什么?我认为是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是那些善良的长辈从自己极少的饭食中匀出饭来把我喂养大。小时候的苦难现在都成了弥足珍贵的记忆。它让我懂得了,最崇高的理想是共产主义,最高尚的人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最宝贵的品质就是为崇高的理想而坚贞不屈。我感谢命运对我的眷顾,我感谢党和人民对我的养育之恩。我父亲牺牲之前让母亲把我的名字改了,我原来的名字是罗俐丽,后来改成罗力立,意思是有力量地站起来。这个名字,是我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纪念馆参观心得篇8
3月2日是个不寻常的日子,因为我们班跟随老师一起去探访了雷锋纪念馆。
在雷锋纪念馆内,在那雪白的墙壁上,有许多关于雷锋叔叔的事迹;在明晃晃的玻璃柜里,也有许多关于雷锋叔叔的书,如《雷锋的故事》等。在旁边,还有一个雷锋叔叔的雕像。他挂着红领巾,双眼凝视远方。此外,我还看见了很多东西,如节约箱等。
出了纪念馆,我有了很深的感受。是啊,俗话说得好:“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做了许多好事,比如有一次,一位妇女不小心把车票丢了,雷锋叔叔就用自己的钱给她买了车票。不仅如此,他还做好事不留名。当被问及“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他就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我们很多同学、朋友,做了好事就一定要让人知道,让别人来感谢他。一旦不给他什么好处,他就立刻换了一副嘴脸,开始抱怨起来了。但是做好事是要真心实意的,是要发自内心的。真正值得表扬的是那些做了好事却默默无闻的人;就算你不说,其实别人也是心知肚明。
还有一点想跟大家说明一下,做好事也不止是在雷锋纪念日。在平时,也有很多好事可以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相信,在新世纪里,雷锋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
纪念馆参观心得参考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