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灵活性允许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教案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二次函数的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次函数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能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能较熟练地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函数与圆、三角形、四边形以及方程等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
重点难点:
重点;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的特征。
难点:会运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
教学过程:
一、例题精析,强化练习,剖析知识点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
例:根据下列条件,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0,1),(1,3),(-1,1)三点。
(2)抛物线顶点p(-1,-8),且过点a(0,-6)。
(3)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过(3,0),(2,-3)两点,并且以x=1为对称轴。
(4)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一次函数y=-3/2x+3的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且过(1,1),求这个二次函数解析式,并把它化为y=a(x-h)2+k的形式。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题目中的四个小题应选择什么样的函数解析式?并让学生阐述解题方法。
教师归纳:二次函数解析式常用的有三种形式:(1)一般式:y=ax2+bx+c(a≠0)
(2)顶点式:y=a(x-h)2+k(a≠0)(3)两根式:y=a(x-x1)(x-x2)(a≠0)
当已知抛物线上任意三点时,通常设为一般式y=ax2+bx+c形式。
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与抛物线上另一点时,通常设为顶点式y=a(x-h)2+k形式。
当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或交点横坐标时,通常设为两根式y=a(x-x1)(x-x2)
强化练习: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a(1,0)和b(2,1),且与y轴交点纵坐标为m。
(1)若m为定值,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还有异于点a的另一个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
二、知识点串联,综合应用
例:如图,抛物线y=ax2+bx+c过点a(-1,0),且经过直线y=x-3与坐标轴的两个交
二次函数的教案篇2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3.使学生结合y=ax2的图象初步理解抛物线及其有关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初步理解。
难点: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在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1)y=x/4;(2)y=4/x;(3)y=2x—5;(4)y=x2 — 2。
2.什么是一无二次方程?
3.怎样用找点法画函数的图象?
新课
1.由具体问题引出二次函数的定义。
(1)已知圆的面积是scm2,圆的.半径是rcm,写出空上圆的面积s与半径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已知一个矩形的周长是60m,一边长是lm,写出这个矩形的面积s(m2)与这个矩形的一边长l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农机厂第一个月水泵的产量为50台,第三个月的产量y(台)与月平均增长率x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何表示?
解:(1)函数解析式是s=πr2;
(2)函数析式是s=30l—l2;
(3)函数解析式是y=50(1+x)2,即
y=50x2+100x+50。
由以上三例启发学生归纳出:
(1)函数解析式均为整式;
(2)处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
我们说三个式子都表示的是二次函数。
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没有限制而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请注意这里b,c没有限制,而a≠0。
2.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
二次函数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两圆公切线在解决有关两圆相切的问题中的作用,辅助线规律,并会应用;
(2)通过两圆公切线在证明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在证明两圆相切问题时,辅助线的引法规律,并能应用于几何题证明中。
教学难点:
综合知识的灵活应用和综合能力培养。
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基础知识
(1)两圆的公切线概念。
(2)切线的性质,弦切角等有关概念。
(二)公切线在解题中的应用
例1 、 如图,⊙o 1和⊙o 2外切于点a,bc是⊙o 1和⊙o 2的公切线,b,c为切点。若连结ab、ac会构成一个怎样的三角形呢?
观察、度量实验(组织学生进行)
猜想:(学生猜想)∠bac=90°
证明:过点a作⊙o 1和⊙o 2的内切线交bc于点o。
∵oa、ob是⊙o 1的切线,
∴oa=ob。
同理oa=oc。
∴ oa=ob=oc。
∴∠bac=90°。
反思:(1)公切线是解决问题的桥梁,综合应用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作两圆的公切线是常见的一种作辅助线的方法。
例 2 、 己知:如图,⊙o 1和⊙o 2内切于p,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c,d。
求证:∠apc=∠bpd。
分析:从条件来想,两圆内切,可能作出的辅助线是作连心线o 1 o 2,或作外公切线。
证明:过p点作两圆的公切线mn。
∵∠mpc=∠pdc,∠mpn=∠b,
∴∠mpc-∠mpn=∠pdc-∠b,
即∠apc=∠bpd。
反思:
(1)作了两圆公切线mn后,弦切角就把两个圆中的圆周角联系起来了。要重视mn的“桥梁”作用。
(2)此例证角相等的方法是利用已知角的关系计算。
拓展:(组织学生研究,培养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意识)
己知:如图,⊙o 1和⊙o 2内切于p,大圆⊙o 1的弦ab与小圆⊙o 2相切于c点。
是否有:∠apc=∠bpc即pc平分∠apb。
答案:有∠apc=∠bpc即pc平分∠apb。如图作辅助线,证明方法步骤参看典型例题中例4。
(三)练习
练习1、教材145练习第2题。
练习2、如图,已知两圆内切于p,大圆的弦ab切小圆于c,大圆的弦pd过c点。
求证:pa·pb=pd·pc。
证明:过点p作两圆的公切线ef
∵ ab是小圆的切线,c为切点
∴∠fpc=∠bcp,∠fpb=∠a
又∵∠1=∠bcp-∠a∠2=∠fpc-∠fpb
∴∠1=∠2∵∠a=∠d,∴△pac∽△pdb
∴pa·pb=pd·pc
说明:此题在例2题的拓展的基础上解得非常容易。
(三)总结
学习了两圆的公切线,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由圆的轴对称性,两圆外(或内)公切线的交点(如果存在)在连心线上。
2、公切线长的计算,都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故解题思路主要是构造直角三角形。
3、常用的辅助线:
(1)两圆在各种情况下常考虑添连心线;
(2)两圆外切时,常添内公切线;两圆内切时,常添外公切线。
4、自己要有深入研究问题的意识,不断反思,不断归纳总结。
(四)作业教材p151习题中15,b组2。
探究活动
问题:如图1,已知两圆相交于a、b,直线cd与两圆分别相交于c、e、f、d。
(1)用量角器量出∠eaf与∠cbd的大小,根据量得结果,请你猜想∠eaf与∠cbd的大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
(2)当直线cd的位置如图2时,上题的结论是否还能成立?并说明理由。
(3)如果将已知中的“两圆相交”改为“两圆外切于点a”,其余条件不变(如图3),那么第(1)题所得的结论将变为什么?并作出证明。
二次函数的教案篇4
在整个中学数学知识体系中,二次函数占据极其关键且重要的地位,二次函数不仅是中高考数学的重要考点,也是线性数学知识的基础。那老师应该怎么教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教案教学方法。
一、 重视每一堂复习课 数学复习课不比新课,讲的都是已经学过的东西,我想许多老师都和我有相同的体会,那就是复习课比新课难上。
二、 重视每一个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离开学生谈课堂效率肯定是行不通的。而我校的学生数学基础大多不太好,上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对学习的热情也不是很高,这些都是十分现实的事情,既然现状无法更改,那么我们只能去适应它,这就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做好课外与学生的沟通,学生对你教学理念认同和教学常规配合与否,功夫往往在课外,只有在课外与学生多进行交流和沟通,和学生建立起比较深厚的师生情谊,那么最顽皮的学生也能在他喜欢的老师的课堂上听进一点
四、要多了解学生。你对学生的了解更有助于你的教学,特别是在初三总复习间断,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复习情况有助于你更好的制定复习计划和备下一堂课,也有利于你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
2二次函数教学方法??
一、 立足教材,夯实双基:进行中考数学复习的时候,要立足于教材,重新梳理教材中的典例和习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能够做到知识的延伸和迁移,让解题方法、技巧在学生遇到相似问题时,能在头脑中再现
二、 立足课堂,提高效率:做到教师入题海,学生出题海.教师应多做题、多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众多复习资料中,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最佳练习,也可通过对题目的.重组。
三、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让每一节课都给学生留有时间,让他们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四、激发兴趣,提高质量: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在上复习课时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在关注知识复习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效果,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感.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兴趣的学习下去.
3二次函数教学方法二
1.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
2.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继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之后,学生要学习的最后一类重要的代数函数,它也是描述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
3.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应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与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
4.初中阶段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用二次函数的观点审视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二次函数教学方法三
1.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
2.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
3.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
4.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二次函数的教案篇5
?基础过关】
1、用一根长10 的铁丝围成一个矩形,设其中的一边长为 ,矩形的面积为 ,则 与 的函数关系式为 .
2、张大爷要围成一个矩形花圃.花圃的一边利用足够长的墙,另三边用总长为32米的篱笆恰好围成.围成的花圃是如图所示的矩形abcd.设ab边的长为x米.矩形abcd的面积为s平方米.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3、小敏在某次投篮中,球的运动路线是抛物线 的
一部分(如图),若命中篮圈中心,则他与篮底的距离 是( )
4、小明的父亲在相距2米的两棵树间拴了一根绳子,给小明做了一个简易的秋千.拴绳子的地方距地面高都是2.5米,绳子自然下垂呈抛物线状,身高1米的小明距较近的那棵树0.5米时,头部刚好接触到绳子,则绳子的最低点距地面的距离为 米.
5、某商场以每台2500元进口一批彩电,如果每台售价定为2700元,可卖出400台,以100元为一个价格单位,若每台提高一个单位价格,则会少卖出50台。
⑴若设每台的定价为 (元)卖出这批彩电获得的利润为 (元),试写出 与 的函数关系式;
⑵当定价为多少元时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
6、王强在一次高尔夫球的练习中,在某处击球,其飞行路线满足抛物线 ,
其中 (m)是球的飞行高度, (m)是球飞出的水平距离,结果球离球洞的水平距离还有2m.
(1)请写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2)请求出球飞行的最大水平距离.
(3)若王强再一次从此处击球,要想让球飞行的`最大高度不变且球刚好进洞,则球飞行路线应满足怎样的抛物线,求出其解析式.
比例线段
1.相似形:在数学上,具有相同形状的图形称为相似形
2.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3. 比例的性质
(1)基本性质: , a∶b=b∶c b2=ac
(2)比例中项:若 的比例中项.
比例尺 = (做题之前注意先统一单位)
以上就是初三数学寒假作业之求二次函数的应用的全部内容,希望你做完作业后可以对书本知识有新的体会,愿您学习愉快。
二次函数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
★ 4的加法教案5篇
★ 神奇的书教案5篇
★ 光的作用教案5篇
★ 推小车的教案5篇
★ 景阳冈的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