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梳理好自己的工作情况,在结束工作后就必须及时写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是工作结束后反思自己工作收获和能力的重要文件,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服装技术工作总结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篇1
本人马贵华,20xx年来厂部参加工作至今,现在在厂部担任机缝车间组长一职。
在多年的工作里,我勤奋学习,勇于探索,总结出了不少的工艺技能,下面我就做详细的汇报总结。
袖山头胖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所谓袖山头胖度是指袖山头弧线在单位长度内的凹凸度,如图31-1所示的x1、x2即为前、后袖山头胖度,而顶点至拐点的距离就作为一种近似的单位长度(这是为了制图的方便)。现在要问,这x1、x2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不少裁剪书将x1、x2的值用定数固定下来。我们认为,用定数确定袖山头胖度显得不够严密,比较科学的方法应该是,袖山头胖度基本上与袖开深(y)成正比。不妨请看如下的分析。
我们以圆柱体为分析对象,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假设圆柱体的直径为一定,现分别用三种不同倾斜度的平面去截这圆柱体,如图31-2、图31-3、图31-4所示,图中的h称圆柱体的截径。如果将去掉截角后的圆柱体表面进行平面展开,则分别可得到三种具有不同凹凸度交线的平面展开图,如图31-5、图31-6、图31-7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截径h随截平面与顶面的夹角增减而增减。另一方面,截径h越大,则平面展开图中的交线凹凸度i也越大;反之,当截径h为零时,则交线凹凸度i也为零。由此可见,当圆柱体的直径为一定时,交线凹凸度i随截径h的增减而增减。
②假设截平面与圆柱体顶面的夹角为一定,但两个圆柱体的直径不一样,如图31-5所示。如果考察它们的平面展开图,则会发现截径h大小是由圆柱体的直径决定的,而截径h较小的,其交线凹凸度i相应较小,截径h较大的,其交线凹凸度i相应较大,如图31-9所示。由此可见,当截平面与圆柱体顶面的夹角为一定时,交线凹凸度i随截径h的'增减而增减。
③假设圆柱体的截径为一定,但两个圆柱体的直径不一样,如图31-10所示。如果考察它们的平面展开图,则会发现两个平面展开图中的交线凹凸度i是十分相近的,如图31-11所示。由此可见,当圆柱体的截径为一定时,交线凹凸度i与圆柱体直径的大小无关。
综上所述,无论哪一种情况,交线凹凸度i的大小主要与截径h大小有关,并随截径h的增减而增减。经过理论计算知道,两者成正比例关系,其近似函数式为i=0.13h。
由于袖筒可看作是一个近似的圆柱体表面,因此,上述的结论对于袖筒同样适用。也就是说,袖山头胖度x与袖开深y成正比例关系,即x=0.13y。考虑到袖山头胖度的非对称性及计算时的方便性这两个原因,故将上述计算式作如下调整:前袖山头胖度的大小为x1=0.1y+0.7厘米,后袖山头胖度的大小为x2=0.1y。
以上就是我所总结的经验中的一部分,虽然这些成绩已成为过去式,但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工作,总结出更多实用性的工艺总结,来报答厂部多年来对我的恩惠。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篇2
来厂部参加工作至今,现在在厂部担任机缝车间组长一职。
在工作中,我始终服从上级领导的一切安排,时刻不忘厂部多年来对我工作的信任,并给予我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带头作用,带动同事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同事们一同完成厂部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
在流水生产工作方面,我不断摸索实际操作经验,刻苦钻研,自行独立完成了一些总结经验,下面我就整理出一些经验,并作详细的汇报总结。
对于直开领很深及前领圈形状可任意变化的立领,应如何确定其领底线形状?
首先,我们给出三种不同深度和不同形状的前领圈形状,如图29-1所示。
现假定给每种前领圈分别配上三种不同造型的立领,并要求第一种立领的前段有较大一部分与前领圈重合,第二种立领的前段部分几乎不与领圈重合,第三种立领的造型则是介于前二者之间的一种造型。
很显然,这三种立领具有各自不同的领底线形状,那么,应该如何来确定这三种不同领底线的形状呢?
如果采用立领的独立裁剪制图方法来确定这三种领底线形状,那是很难办到的。
如果采用立领依赖前衣身裁剪制图的方法,那就不难确定这三种领底线形状,如图29-2~4所示。
从图29-3和图29-4可以看到,当直开领较深或领圈不呈标准圆弧形时,应先作一个基型领圈,然后以其作为媒介,选择立领的转折点位置。
转折点越往上移,说明领与衣身近似处于同一平面的.部分越多;转折点越往下移,说明领与衣身近似处于同一平面的部分越少。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当领圈为方角形时,可先将方角圆弧化,最后在由此而划出的立领领底线上确定相应的角点。如果转折点落在方角领圈的角点以上时,方角可不必圆弧化。
由此可充分说明,在应用的广度和精度方面,立领依赖前衣身制图的方法要比立领独立
以上是我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工作里总结出来的一些工艺技术经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为厂部的明天奋斗终生。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篇3
在厂部工作的这些年里,对成品检验标准一直有自己的总结,我认为只有用更为科学的检验方法对羽绒服进行检验,才认真的对待每一个成品应有的态度。
羽绒服较其他行业服装行业相比,它所需要的科技含量很高,在制作方面也要比其他服饰更加繁琐。在多年来的实践工作中,通过我对羽绒服的了解,总结出了一些在成品检测方面更为科学的实践经验,并且这些经验在我平时的工作中均得到验证,事实证明,我所总结的经验在羽绒服成品检验方面是行之有效的。现在就对经验做个详细的总结汇报。
1、检测方法1.1、检验工具:钢卷尺;天平和案秤;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250);
1.2、成品规格测定
成品主要部位规格按本标准9.1条规定;
成品主要部位的测量方法按本标准表1和图2规定;
表1
序部位名称号1234567衣长胸围测量方法由前身肩缝最高点捋平量至底边,或由后领中垂直量至底边。扣上钮扣(或合上拉链)前后身摊平,沿袖窿底缝下2cm水平横量(周围计算)。领大领下口捋平横量。袖长由袖子最高点捋平量至袖口边中间。连肩袖由后领中沿肩袖缝交叉点量至袖口边中间。总肩宽由肩袖缝的交叉点摊平横量。裤(裙)由腰上口沿侧缝捋平量至裤脚口(裙底边)。长腰围扣好裤扣,沿腰口中间捋平横量(周围计算)。注:特殊需要的按企业规定。
表2.成品主要部位的测量方法
2、整烫外观
2.1、各部位熨烫平服、整洁,无烫黄、水渍、亮光。2.2、覆粘合衬、涂层部位不允许有脱胶、渗胶、起皱。
3、外观测定
3.1、色差测定,被测部位应纱向一致,采用北空光照射,或用600lx及以上的.等效光源。入射光与被测物约成45°角,观察方向与被测物大致垂直,距离60cm目测,与gb/t250样卡对比。3.2、装外观疵点样照或男女单、棉服装、男女儿童单服装外观疵点样照对比。
3.3、针距密度在成品缝纫线迹上任取3cm测量(厚薄部位除外)。3.4、纱向(条格)斜测定:
经纬纱(条格)倾斜与水平(垂直)线最大距离斜率(%)=─────────────────────×100衣片宽(长)
以上这些科学的羽绒服成品检测经验成果,与厂部多年来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没有厂部给我创造这么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就不会有现在对服装技能如此熟练的我。厂部的今天也与在生产一线奋斗的我们紧密联系的一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为厂部的未来发光发热。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篇4
本人xxx,1986年参加工作,现在在厂部技术科从事样衣制作工作。
在工作中,我时刻不忘学习新的工艺技术,因为在技术科工作,所要求的工艺技能要比普通流水作业的员工更高、更为严谨,因为做出来的样衣是后面流水作业的标准,所以不能由丝毫的技术错误。
在多年的样衣制作过程中,我与技术科的同事们一同探讨和研究服装制作工艺上的新技术,在牛仔裤后片的制作工艺中,我尤为精湛,下面就对牛仔裤后片制作工艺做详细的汇报总结。牛仔裤做后片工艺
工序序号名称画后袋1纹样操作说明:质量控制要点:印模操作图示缝型线迹品种设备①用模板描出后袋的准确尺寸和形状②用①印浆不要过湿②印迹清晰印模将后袋纹样位置印在后袋的正面上准确③缝份线要顺直车缝扣单针平2袋纹样明线线迹密度8~9301缝机操作说明:①按印迹准确车缝明线②车缝第二条明线质量控制要点:
①明线车缝要准确
②明线要顺直而均??
③无重复、重叠线迹,无跳针折缝后3袋袋口质量控制要点:
双针平缝机及宽度301导向尺、卷边器线迹密度8~9操作说明:
①按袋口印迹向里扣折袋口贴边①袋口缝线宽10mm(3/8英寸),允许
②从正面车缝袋口明线,线迹宽为误差±3mm(±1/8英寸)②缝线顺直10mm(3/8英寸)4扣烫后袋
③无重复、重叠线迹,无跳针质量控制要点:
熨斗和口袋扣烫模具操作说明:
①确定模具的准确规格和形状
②将模具①折边宽为10mm(3/8英寸)②放在口袋布的反面③按模具扣烫口袋,口袋尺寸准确
③口袋要对称折边宽10mm(3/8英寸)④压烫温度合适双针平缝及12.7mm机(1/2英寸)折边器缝合后3015育克和后片线迹密度8~操作说明:
质量控制要点:
①将后裤片的缝份放入折边器的上①缝份宽度为12.7mm(1/2英寸)②线槽中,育克的缝份放在折边器的下迹顺直③后裤片和育克缝合后位置槽中
②从正面车缝缝合6后裆缝操作说明:①缝份宽度为12.7mm(1/2英寸)②①将左后片裆缝放入折边器的上槽线迹顺直
③左、右片腰口位置要准中,右后片裆缝放在折边器的下槽中确对齐④缝合后左、右育克线要对②由下至上从正面车缝裆缝齐⑤无重复、重叠线迹,无跳针线迹密度8~9301准确④无重复、重叠线迹,无跳针双针平缝机及12.7mm(1/2英寸)折边器质量控制要点:绱后7袋操作说明:单针平缝机301或专业绱贴袋机线迹密度8~9质量控制要点:①在后裤片上标出口袋的位置②将①线迹宽10mm(3/8英寸)线迹顺直左后袋放在准确位置,以连续线迹车②左、右后袋高度一致③标签缝在缝在后裤片上③同样的'方法车缝右右后袋的位置要准确④线迹顺直后袋,同时离袋口1英寸处夹缝标签⑤无重复、重叠线迹,无跳针以上总结,虽然在服装制作中属于一个小小的工艺范围,但是在技术科里面工作,小的工艺都要做的完美而精湛,这样做出来的样衣才能让客户满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探索新的工艺技术,让自己的工艺技术水平达到一个更好的境界,从而更好的完成厂部下达的样衣制作任务。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篇5
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已经在厂部工作了第十三个年头了,在厂部多年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从一个刚刚从事服装行业的懵懂菜鸟,到现在可以让厂部放心给予重任的车间组长。
在这十三年的工作里,我要感谢厂部对我的悉心栽培,如果没有厂部给我提供这个工作学习的机会,我也不会接触到服装生产行业,正是厂部对员工们工艺技能水平的重视,多年来定期组织各类技能培训,是我的技能水平得以提高,也使自身素质得以提高。
下面我就对我多年的工作作出详细的汇报总结。
特宽、特窄肩头的袖笼应怎样绘划?
这里所说的特宽和特窄肩头是指肩端点离胸宽线的距离远偏离于正常肩头时的二种情况,如图59-1所示。
在实际情况中,特窄肩头较多见,如肥胖者的肩头就属这一类情况,相比之下,特宽肩头却比较少见,如胸窄肩平者就属于这一类。
那么,这两种情况下的袖笼应该怎样绘划呢?这是很多人经常关心的.问题。
其实,特窄肩头的袖笼绘划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将胸宽线以胸宽点为定点顺时针旋转一下,使其与肩端点离开一定的距离,然后,绘划出袖笼弧线,如图59-2所示。特宽肩头的袖笼绘划比较麻烦一点。因为它的袖笼形状与常见的袖笼形状不一样,呈s形。
当肩端点的肩缝垂线与胸宽线的交点越靠近袖笼深线时,这s形就越显著。
一般地说,当肩端点的肩缝垂线与胸宽线的交点落在胸宽点上时,袖笼形状则将处于临界状态。
当交点在胸宽点以上时,袖笼即为正常袖笼。当交点在胸宽点以下时,袖笼就是s形袖笼。越往下移(肩端点离开胸宽线越远),s形越显著。其绘划方法见图59-3所示。
也许有人对袖笼s形不理解,其实,这可从截平面与圆柱体的各组关系中寻找答案,如图59-4所示。
以上是我多年来所做的一些工作,这些工作的成绩都离不开厂部的功劳,是厂部成就了今天的我,未来我不会辜负厂部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为了报答厂部对我的信任,我会继续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带头作用,带动大家的生产积极性,与同事们一同完成厂部每天下的各项生产任务,并且做到保质保量,对经手的每一件衣服负责,,对客户负责,让厂部放心,为厂部的明天努力拼搏!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篇6
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11年又过去半年,在这半年里我们经历了心智的洗礼,秋、冬装订货会,我们在努力,在繁忙,但也在不断的成长。
一、设计制样的状况
今年的秋冬季产品策划较往年有了较大的改变,画稿的量少而精,改变以前图稿量多,款类少的状况,让我们技术部大大减少了许多样板、样衣重复打、重复做的压力。但是还有存在一些设计师拿着设计图稿却不知设计意图,先打着再说,打好了再找感觉的状况依然存在,这也让版师造成许多困惑和重复劳动。
希望:设计师对自己跟踪的图稿有清晰的思路和准对性。改变画的是这样图稿,要的是另一件产品的状况,来提高版师的制版效益。
二、现在技术部的状况
随着品牌的快速提升,服装风格的改变,目前的几位版师制版技术已经远远跟不上公司的需要,打一个版套几个款的现象已经过去。每一个款式都需要用立体和平面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板型,但会需要一定的时间,缺少样板师是目前技术部的状况,招聘和调整版师是当务之急。还有作为技术部综合的技术含量不够。工艺单,生产样板,时间上的安排,和大货生产的质量跟踪等等都在不断的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作为负责人整天在忙于救火,没有及时去杜绝将会发生的隐患。借用邵总的一句话:每天跳在河里与大家一起游泳,却没有站到岸上去审视将会发生的每个问题。
我希望在制板师来的及制版的情况下,我能有时间跳上岸,站在一定高度来整理每一件事情,把事情做完整,提高综合技术力量,让技术部在公司真正发挥技术作用。
设计策划是品牌的门面,技术力量绝对是品牌产品的灵魂,有最华丽的外观,没有好的技术支撑的话,最好的产品也是不堪一击的,现在我们的产品感觉上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可我们的技术力量还是远远不及,处于瓶颈状态,这也是作为技术部的负责人所担心的,目前还是有点力不从心的。
我希望公司领导能给于技术人员一些学习和快速成长的机会,(光提供样衣还是不够的)。及时培养一批能力超强的班师来支撑品牌的发展,来迎接市场的挑战。
三、管理方面
曾经听人讲过一句话“你对下属当贼一样去防的话,这支队伍迟早会变成小偷队伍,如果你把他们当成神来敬的话,他们个个都会承担起神的责任和义务。尽管目前管理的不是很如愿,有时候也会把自己陷入一个很困惑、很无助的境地。
我还是希望通过努力,寻找有效的方法,让技术部的每一位员工像神,一样对公司、对部门、对自己负起责任,尽心尽责,努力工作,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让技术部能成为一个努力、积极、认真、向上、和谐型的团队。
四、是服装质量
今年的各季服装在工艺质量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与当今的市场竞争,和品牌提升的速度来比的话,那可能还是差了一定的距离,有板型的问题,有工艺的问题等等,感觉到责任蛮大,压力也很重。
希望在以后的产品生产中类似的问题不再重复。我们一定会引起重视,在各季下单的样衣中,一件一件从里到外审视工艺的合理性,和美观性,不合格的重做。
五、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
要提高服装质量,首先要提高各个服装制作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要先从我做起,依次是我们的各位板师,样衣师,还有工艺师,对自己手上的作品。要有很强的质量责任感,每一件产品质量都会关系到公司存亡的责任意识。对每一道工艺的合理性和美观性进行设计考虑和制作监督,这也希望设计师能够配合,可能也会因为设计需要的造型和分割,破坏整个工艺的合理性。一定要把样衣做到位,这样也能让大货生产工人有一个工艺品质要求的参照。
六、 工艺设备的更新
随着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对于一新的面料,新的工艺,也会需要一些新的设备来支撑,有一些工艺不是单靠换一个压脚,和换一根机针就可以的,比如说今年的工艺缝分都用了包边处理,这种工艺如果做好了,很漂亮档次高,处理不好的话,会弄巧成拙,各缝分起吊,烫不平,外观很不好看特别是很薄的真丝面料,更是如此,曾经去厂里时问到一个车工,他说我能在这个机器做成这样已经不错了,我们原来厂里有专门的滚边机器,做出来的要多漂亮就多漂亮。还有杨师傅在我们做工艺单的时候会经常说,能不能不要包边,外观比靠边还难看。
我希望在要求工厂质量提升的同时,也希望有设备的投入,去看看缝纫设备展览会,选一点好的设备。我想这样的投入和效益是成正比的。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推荐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