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老师为了保证上课进度提前起草的文字报告,我们要以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制定一份完整的教案,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虎和鼓绕口令大班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虎和鼓绕口令大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分清认读绕口令中出现的路、鹿、雾、助、树等,知道绕口令是由读音相近的字组成的。
2.学习绕口令,通过游戏熟悉绕口令的内容。
3.感知绕口令的规律,体验表演绕口令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与绕口令内容有关的图片。
2.教师预先安排图片摆放顺序。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与绕口令相关的图片,引出故事。
师:小朋友都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啊?秋季是个多雾的季节。今天我们来听听看三个小动物好朋友在大雾天遇到了什么事情。
二.新授:
通过故事,引出绕口令,学习绕口令(游戏:图片没有了)
1.学习绕口令
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能比较完整的念出绕口令。
2.游戏:图片没有了
按照一定的顺序将部分图片藏起来,练习绕口令
3.绕口令表演
用不同的速度表演来巩固绕口令,并可以分角色表演 (加入比赛的环节)
三.总结绕口令
引导幼儿了解绕口令(绕口令的含义)。
活动延伸:
教师与幼儿讨论在课后可以找一些小朋友,或者找老师进行比赛。
活动反思:
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活动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幼儿的能力、符合幼儿的兴趣及需要。绕口令虽然相似的字音读起来较绕口,但其朗朗上口、十分押韵的朗读感,可以为幼儿接受和喜爱。幼儿的语言发展还不太纯熟,要既准确又快速地朗读绕口令还有一定困难,于是我通过看看、找找、听听、念念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绕口令带来的快乐,产生学习绕口令的兴趣。
虎和鼓绕口令大班教案篇2
目标:
1、初步学会念绕口令,发音正确。
2、能初步的区别绕口令与儿歌的不同之处。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性格。
准备:
1、符合绕口令内容的图标。
2、幼儿已掌握较多的儿歌及绕口令。
3、磁带。
过程:
1、学习绕口令《盆和瓶》,分析绕口令的特点。
(1)快速的念绕口令,引起幼儿的兴趣。
(2)出示图标,引导幼儿边看图标边说绕口令。
(3)分析绕口令的特点。
绕口令容易念吗?为什么绕口令不容易念清楚?
小结:绕口令是由许多读音相近的字排在一起的,念的时候要分清楚。
(4)采用多种形式继续念绕口令,集体、分组、个别相结合。
教学反思:
在第一次上绕口令的时候,我认为这首绕口令很简单。学习练习盆、瓶、碰的普通发音,并学会绕口令就行了。我只用了示范朗诵的方法教幼儿,在示范过程中,我用了缓慢的速度进行,一遍幼儿容易理解和听清楚绕口令的含义。接着,我让幼儿进行跟读,可是我发现幼儿的发音不准,总是会记不住,或者是词语混淆了。最后学了好就才学会,有些吃力。
虎和鼓绕口令大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朗诵绕口令的活动,体验说绕口令的乐趣。
2.学说绕口令,练习发清“板凳”、“扁担”、“绑在”等词语。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学说绕口令。
难点:能快速、清楚的朗诵绕口令。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自制的板凳和扁担,板凳和扁担的小图片放进椅套内,课件,小椅子两把为一组,响板。
知识准备:知道板凳宽了坐的人就多。
活动流程:
热身游戏数蛋数灯——借助玩具了解用处——我说你做趣味练习 ——两人一对自主学习 ——利用动画突破难点——激发兴趣反复练习 ——以小见大感悟道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点数鸡蛋和台灯。(一个蛋、两个蛋……,一盏灯、两盏灯……)
2.展示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自制的板凳和扁担,了解用处。
问:这是谁做的?用什么材料做的?(肯定幼儿真会动脑筋、手也巧。)
问:板凳有什么用处?(可以一物多用,踩时注意安全。)什么样的板凳坐的人多呢?(宽的板凳)
问:扁担有什么用处?(那么小就知道帮着家里干活了,真懂事啊!)
二、展??
1.游戏《我说你做》。
玩法:先请两人上前示范,再请全体幼儿两两一组边游戏边练习,最后请两人上前展示(越说越快,增加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比较板凳和扁担。
(1)问:两个小朋友比一比,板凳和扁担在长度上有什么不一样?(学说:板凳宽,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
(2)两人互相练习,你说上句,我说下句,然后交换。
(3)鼓励幼儿上前自我展示。
3.观看课件,发现扁担和板凳之间的故事。
(1)问: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学说: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2)集体练习后,鼓励幼儿上前自我展示。
4.欣赏教师的示范朗诵,了解什么叫绕口令。
师:刚才我们说的这段叫绕口令,绕口令是把一些绕口的词放在一起快速的一口气说完,很有意思很有趣。但是怎样才能说得不错不断,又快又清楚呢?请小朋友带着这个问题去试着说说板凳宽的这个绕口令,一边练习一边就能找到答案了。
5. 激发幼儿兴趣,合作练习大胆展示。
(1)伴随rap节奏进行练习,增加说的乐趣。逐渐加快速度增加难度挑战,激发男、女小朋友比赛的愿望和热情。
(2)问:怎样才能说得不错不断,又快又清楚?小结:下功夫、不放弃,功到自然成。任何事情,只要认真去做,肯定能成功。
三、结束
全体幼儿上前给客人老师展示。
附:绕口令《扁担和板凳》
板凳宽,扁担长,
扁担没有板凳宽,
板凳没有扁担长。
扁担要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活动反思:
绕口令对于孩子们来说,接触的非常少,但它特有的快节奏的朗诵,使幼儿非常的感兴趣。对于孩子们初学来说《扁担和板凳》比较简短容易接受。在活动中,我发现小朋友都表现的很认真,整个活动下来基本上能够把绕口令朗诵下来,这为最后的朗诵比赛环节奠定了基础。我给小朋友们出示的图文并茂的绕口令字卡非常实用,孩子们朗诵的时候不用两边看,而且掌握的非常好。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的实物教具扁担和板凳,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地方。
虎和鼓绕口令大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发准字音狗(gǒu)和猴(hóu),能口齿清楚准确流畅地朗诵绕口令。
2、了解绕口令的句式特点,感知绕口令的韵律和节奏。
3、感知绕口令内容的趣味性,体验同伴合作朗诵绕口令的有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朗读绕口令,音调准确,语言流畅。
难点:能快速朗读绕口令,字词发音准确。
配套课件:大班语言绕口令课件《狗和猴》
活动准备:
狗、猴头饰。
活动过程:
二、理解绕口令,梳理句子
1、师:我们刚才听到的这首儿歌叫做绕口令,让我们再仔细的听一次,狗和猴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再次朗诵。(慢速)问:你听到了什么?追问,能用儿歌中的话来说吗?(幼儿回答,老师借用图谱理解绕口令内容)
3、师朗诵。完整呈现图谱。
三、尝试朗诵绕口令
1、看图谱,朗诵绕口令(师大声)
师:我们看着图谱把绕口令念一念。
2、对字音进行引导,再次朗读。(师小声)
师:刚才孩子们都能完整的朗诵出来,真棒。请看这一句……一定要念准了,我小声你们大声。再念一次
3、(解决刚才遇到了困难)拍手慢速朗读一次
师:请小朋友们小手拿出来,边拍手边念绕口令。1234准备开始(老师起节奏)……
4、拍手快速朗读一次(没发准的字音可再次纠正)
师:表现不错。如果再快一点你们行吗,我们来挑战一下。小手,1234准备开始……
5、再次快速拍手朗诵
师:我们可以再快一点吗?1234准备开始……
四、手指游戏师:我们把它改成手指游戏,一起来动一动我们的手指。先看我做。
五、接龙游戏
1、请你们和我一起接龙游戏游戏:我念前半句“桥东走来”你们念后半句“一只狗”。我们来试一次,准备开始。
2、加大难度:我念一句:桥东走来一只狗;你们念一句:桥西走来一只猴。小手,准备开始。
五、表演
1、合作练习
师:请两个小朋友一起做手指游戏练习儿歌。练习的时候可以玩手指游戏和接龙游戏。
2、分组表演
师:请你们表演,其它几组认真听,他们念得怎么样?
3、评价
师:(选个别幼儿)说一说,他们朗读得怎么样?(一组比一组要求可以更高)
活动延伸:
请孩子们回家后把这首绕口令朗诵给自己的家长欣赏。
虎和鼓绕口令大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内容,能区分绕口令中“六、漏、右”的字音,认真倾听同伴的发音。
2、体验念绕口令“绕口”“快速”的乐趣。
?活动准备】
“翻跟斗”图文结合的文字图片、音乐节奏、肚兜、绕口令。
?活动过程】
一、讨论“绕口令”。
师:你知道什么是“绕口令”吗?你会念绕口令吗?
二、玩玩“绕口令”。
(一)教师展示“翻跟斗”。
1、师:我念的怎么样?你听清楚我说的吗?它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2、教师出示图示:小妞妞围兜兜,兜兜是什么?你围过兜兜吗?(教师出示肚兜,介绍肚兜是中国特有的)
师:左边翻个六,漏了九颗豆,右边翻个九,漏了六颗豆,是什么意思?
(二)幼儿初步尝试念“翻跟斗”——相近字音的练习。
1、大家已经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那我们试着念一念?
2、相近字音反复念:这个绕口令中,哪些字音比较容易说错?(鼓励幼儿找出“妞妞、兜兜和豆豆”、“漏、六、右”的.字音)
三、赛赛“绕口令”(小组挑战)
1、教师幼儿分组朗诵,幼儿互评。
2、加上节奏,让幼儿集体挑战。
师:(教师敲打节奏)我们和这个音乐节奏,也能说清楚吗?(集体朗诵)
3、分组进行比赛。
4、个人挑战赛。
师:有没有小朋友觉得不服气的,你觉得如果你自己一个人念这个绕口令速度还要快,可以上来挑战一下的。
四、活动延伸。
师:有小朋友还要挑战的吗?一会回教室后,可以找你的朋友挑战一下。
虎和鼓绕口令大班教案篇6
?推荐】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绕口令上楼下楼》
活动目标
1、理解绕口令的主要内容,学习朗诵绕口令。
2、能准确发音,不间断地快速朗诵绕口令。
3、体验绕口令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经验:接触过绕口令。
物质:课件;图文结合的图片;相声绕口令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相声绕口令》。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段视频,看看他们在表演什么。
1、看了视频,里面的叔叔在表演什么?有什么特点?
2、他们表演的是绕口令,那什么是绕口令呢?(说得快的,字音相近的)
3、小结:说的快,字或词的音很像,把这些字词放在一起而且说得很快就是绕口令。
二、引出绕口令名称。
师:你们会说绕口令吗?谁来说一说?
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一个绕口令,我们一起来看看。
1、播放图标“上”
提问:这是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和上相反的是什么?(播放图标“下”)
2、播放图标“高楼”
提问:这是什么?
3、播放图标“上楼下楼”
提问:把几个图标放在一起应该怎么念?
4、小结:我们今天学的绕口令就叫《上楼下楼》。
三、理解并学习绕口令。
1、播放课件“一个人”、“许多人”
提问:这是什么?(这是人)这么多人在一起我们可以叫他们什么?(许多人)
2、播放课件“许多人上楼”
提问:这么多人在干什么?(学说:许多人上楼)
3、“许多人下楼”同上。
4、播放课件“楼上的人下楼”
提问:这一句有点难,谁能看懂并说一说。(集体学说:楼上的人下楼)
5、播放课件“楼下的.人上楼”
提问:这一句应该怎么说呢?这一句和前面一句是相反。
6、播放课件“有的上楼不下楼”
师:这一句也有点难度,谁想来说一说?(集体根据图标学说:有的上楼不下楼)
7、“有的下楼不上楼”方法同上。
8、看图标学习“上上下下,下下上上”。
9、播放“晕”的头像
师:它怎么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个读晕。
10、播放最后一句图标
师:最后一句比较难,是“唉,简直忙晕了头。”为什么会忙晕了头啊?
四、完整朗诵。
1、出示完整图片。
师:我们一起完整地把绕口令来念一遍,老师的手做指挥棒。
2、分组练习。
师:请小朋友三个人一组,拿一张图文结合图一起念一念。
3、请个别组上来表演。
4、提要求朗诵:
(1)老师教你们一个本领,如果要念得更好,就要保持一致的速度,再一起来念一遍。
(2)要念好绕口令一遍是不够的,一定要多练习,老师来念一遍你们听听。
(3)老师要带一群小朋友去参加达人秀,你们想去吗?想去就要多练习。
五、互动活动。
1、和客人老师比一比。
2、客人老师先念,再幼儿念。
绕口令《上楼下楼》
有一幢高楼,
很多人上楼,
很多人下楼。
楼上的人下楼,
楼下的人上楼。
有的上楼不下楼,
有的下楼不上楼,
有的下楼又上楼,
有的上楼又下楼,
上上下下,又上又下,
简直忙昏了头!
虎和鼓绕口令大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练习绕口令,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关”,“夸”瓜“,感知绕口令的韵味。
2.通过看图文以及轮流接念的方式学习绕口令。
3.乐意参与游戏活动。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冬瓜、西瓜若干。
2.文字标记:西关队、东关队、夸、关、瓜各若干。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学习绕口令,感知绕口令的韵味。
2、难点:发音易混淆的字音。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交代规则:老师把“关”字说给一排的第一人听,一直往下传,传到最后一个人时大声念出,若念对那全体幼儿就跟着练习发“关”字的音。
2.学习绕口令
(1)教师朗诵绕口令。
(2)绕口令讲了什么?
(3)教师带领幼儿朗诵绕口令1——2遍。
3.绕口令游戏
(1)分组开展游戏。
将小朋友分成“东关队”“西关队”两队,采用轮流念绕口令的方法,进行游戏活动。
(2)教师和幼儿扮演角色,轮流接说绕口龙,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游戏规则。
师:西关队种冬瓜
幼:东关队种西瓜
师:西关队夸东关队的西瓜大
幼:东关队夸西关队的冬瓜大
(3)分组一对一开展游戏
分别请两队的幼儿,一对对地轮流接说绕口令。教师和其他幼儿评判,教师分别在黑板上添画冬瓜和西瓜。
教师带领幼儿数一数“东关队”的西瓜和“西关队”的冬瓜对“的冬瓜数量,评出胜利者,并给予掌声奖励。
交换生产队,游戏重新进行。
4.小结
你发现这个绕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关、夸、瓜)
教师小结:原来绕口令是由许多读音相近-容易混淆的字词组成的句子,念起来较呦口,念快时容易念错,只要我们平时多多练习就会读得又快又准又好。
附:瓜儿大
西关队种冬瓜,
东关队种西瓜。
西关队夸东关队的西瓜大,
东关队夸西关队的冬瓜大。
冬瓜大,西瓜大,
西瓜大,冬瓜大,
今年的瓜儿个个大。
(注:此活动参考指导用书)
【教学反思】
绕口令最大的特点就是拗口,在学习绕口令《瓜儿大》,儿歌中的“关、瓜、夸”这几个字的发音很容易混淆,难以掌握。活动的开始,教师通过游戏传话筒引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图片示范朗读并理解绕口令——练习混淆字的发音——根据图表学习绕口令——通过形式多样朗读。整个活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掌握得也不错。
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年龄幼儿,活动的选材新颖,来源于生活,以图结合汉字的形式以及分角色接应朗读,看着图普就能很顺口的读出来。让幼儿很快理解了什么是绕口令,也了解了绕口令的意义,让其了解绕口令的特点,感知绕口令的节奏和韵律。幼儿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用这样的形式来开展活动。
虎和鼓绕口令大班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