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的模板优秀5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是老师为了更有力把握知识点预先书写的文字载体,在明确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后,我就可以认真书写教案了,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教案的模板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教案的模板优秀5篇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1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1、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2、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

一点:激发学生对读书和学习的热爱。

一线:紧扣对话,联系实际。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一、新课导入

童年时的“窃读”,让“我”从书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小苗”和“大树”分别指谁?(简介季羡林)

2、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都不一样。你发现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访谈录)

(“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课文写了小作者张钫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次采访记录。)

三、模拟采访

结合插图定好人物对话的基调:

苗苗:稚气、礼貌。

季老:亲切幽默、平易近人。

四、按部分朗读课文,逐层学习

1、他们谈了些什么内容?

(具体谈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积累古诗文”四个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思考、讨论与交流。

2、在苗苗与季爷爷的交谈的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来谈一谈。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能依据课文内容来修正自己在学习中的态度、方法与习惯即可。)

预设

(1)“闲书”问题:

①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指什么,“正课”呢?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②从他们的谈话中你了解到阅读有哪些好处?(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结合自己的体会,还有什么益处?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③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2)偏科:结合自己的学习。

(3)学好外语:游学、交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4)古诗词积累:语文书上、中文经典。

3、你们现在知道题目的真正的意思了吗?

(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都的内容。)

五、拓展延伸

采访一位自己身边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记录。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电脑,用电脑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的习惯。

2、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养成默读的良好习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和感悟,弄清楚“我”与电脑下棋反败为胜的原因。

难点: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书写。

2、积累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文题目

1、大家一定都很喜欢电脑吧,你们平时都用电脑干什么呢?你们和电脑下过棋吗?

2、今天学习一篇向我们介绍怎样和电脑下棋的文章,同学们一定会兴趣浓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3、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电脑的用途,交流有关电脑下棋的知识。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学习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

②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自学生字词。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①出示生字卡片,集体认读。

②师生共同理解词语的意思。

望尘莫及、规则、风度等词。

③扩展词语。

④认读多音字。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技”、“矛”、“规”、“虚”。

4、积累词语。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词语,抄在本子上。

学生自学生字,小组内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练习组词;认读多音字,并练习组词;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练习书写,抄写词语。

三、 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指导学生读课后“指南针”,认识什么是默读。

2、根据默读课文的要求,指导学生练习默读课文。思考: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 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折叠口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我们昨天已经学习了用口诀求商,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这部分的内容,深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

(出示情景图)

师:植树节快到了,你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看清图意,找出图中的已知条件。

师:每行栽4棵,可以栽6行,可以求出什么,请你补充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出算式。

列出题中有关信息(主题图示题)

①每行栽4棵②可以栽6行③一共栽了24棵

师:请你选择任两个信息作为条件,然后补充问题,使之成为完整的应用题,再解答。四人小组合作,看谁的方法多!

集体校对,说说你的想法和理由,算式的含义等。

二、做一做

(出示题)个别说说你的怎么样算的?

说说思考的过程(个别说、开火车说)

折叠口算卡片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

三、练习巩固

1、练习五第三题,送信,学生独立做在书上。

2、练习五第四题,明确题意,列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并校对。

3、挂图出示练习五第五题,游戏的形式完成。

4、练习五第六题,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会了哪些本领?

你还有什么疑问的地方吗?

教学后记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与电脑棋手下棋的过程。

3、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把自己用电脑的乐趣跟同学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同桌评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想想:“我”与电脑下棋,感觉怎样?划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2、根据下棋前和下棋中给课文分段。

学生汇报句子:与电脑下棋,别有一番情趣。1——8自然段为一部分,10、11、12自然段为一部分。

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围绕“为什么说与电脑下棋别有一番情趣”展开学习。

1、自由读下棋前的1——8自然段。思考:下棋前,“我”和电脑棋手进行了什么?

2、指名回答思考题。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并评议。

4、分别指名读10、11、12自然段。

下棋中,“我”违规了,它怎样?“我”失败了,它怎样?“我”下“怪棋”及胜利时,它又怎样?

5、指导感情朗读10、11、12自然段,生练习。

四、朗读全文,交流体会

1、默读全文。

2、组织讨论。

(1)“我”与电脑下棋为什么能反败为胜?

(2)从“我”反败为胜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3、指名小组代表回报,师适时点拨引导。

4、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五、 课外廷伸

1、交流用电脑的乐趣。

2、提出在使用电脑中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并质疑。

六、 作业

1、抄写课文中喜欢的词语。

2、把用电脑的乐趣写下来。

板书设计:略

小学教案的模板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萨、蔷、薇、啰、滂、沱、纤”。

2.积累描写野蔷薇花和形容大雨的词语,尝试运用。

3.了解课文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主要内容。

4.阅读过程中,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关爱的真挚感情,体会“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的思想。

一、指导审题、初步了解人物关系

1.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名字叫《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来,读一下)

2.你们读读这个课题,想一想从课题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a这是人物所说的一句话(人物的语言)

b“不是最.弱小”=还有比她更弱小的

c○ 1这个符号,课后有对它的注释。把书打开,自己读一读。

3.还没有看课文内容,就能从一个课题中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收获可这不小。

4.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课题中的这个“我”,指的就是——“萨沙”,对呀,她只有——四岁(板书:萨沙)(四岁)

5.除了萨沙,这一家人还有谁?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说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父亲 母亲 托利亚 )( 小学生)

6.我们一看就知道,萨沙是这一家人中最——(小),明明最小,为什么会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萨沙认为比她更弱小的是谁?——学生答“蔷薇”(板书:蔷薇)(指导书写)

二、学习二、三节

1. 本文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非常的教育家,他写的许多小故事都会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2.我们先看看这件事发生的原因,也叫作“起因”。(板书:起因)

3.我们来读读课文的1、2、3小节,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预设:假日。 假日,这个时间太笼统,而且许多国家的放假的时间都不一样的。 点拨:雷声大作——“夏日里”会有雷阵雨 第一朵野蔷薇开放——开放的时间约在初夏 (从这一点上看,事情发生在初夏。)——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知道故事发生的更确切的时间。

4.这时,蔷薇花开放了(出示图片),说一说你所看到的蔷薇花? 野蔷薇开放了,—— 看看课文第9小节,也有两个描写描写蔷薇花的词语(娇嫩、纤弱)

5.纤弱什么意思啊?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语的?就是纤细而柔弱。那粉红粉红的的蔷薇花,那么娇嫩,纤细,让人们都不忍心去——触碰它。

6.你们喜欢这样的蔷薇花嘛,把描写蔷薇花的句子读好。

7.一家人正在享受这美好的时光,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雨。

8.出示: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1)读一读

(2)你感觉这是一场怎样的雨?(突如其来、非常大)从哪里看出来的?(突然,雷声大作、大雨如注)(板书:大雨如注)

(3)“大雨如注”是什么意思啊?我们先来看看“注”是什么意思?老师这里有几个解释,你们来选择一下。(注:①集中;②灌入;③记载,登记。) “灌”――多且速度快。“大雨如注”就是雨大得仿佛是从天上灌下来的。形容雨下得很大。)

(4)文中还有哪个词也说明雨大的呢?(板书:滂沱大雨)

(5)你还知道哪些表示雨大的词语?(倾盆大雨、瓢泼大雨&b&b)

9.这突如其来的大雨(点着板书中的起因)就是这个故事的起因,这下,一家人就忙开了。 出示:父亲赶紧收拾东西,母亲忙着照料孩子。(师读一读)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在这“大雨如注”的时刻,多希望有遮风挡雨的地方啊!他们身边除了一把勉强可以遮挡的伞和一件雨衣。我们开看看,事情又是怎么样发展下去的。(请6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的4-8小节)这一部分就是事情的经过(板书:经过)

2.看看,第4小节有几句话?(共有2句话)第一句中有一个分号,把这句长句分成了两个并列的分句。我们读读这句话。

3.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句分句,都只有“虽然”,那“但是”呢?但是的内容在哪里,你能不能用上“虽然、但是”来说说句子的意思呢?不急于回答,我们先把它写下来。写第一句。 (生写在书上,师把问题句子写在黑板上)、指导分析,第二分句口头回答。

4.这么长的一句句子,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简单地说一说——托利亚和妈妈互让雨衣(板书:互让)

5.这一小节讲的就是——托利亚和妈妈互让雨衣——最后——雨衣给了萨沙。

6.看到这一切,四岁的萨沙不明白,于是问妈妈(出示5-8小节[连着4],然后句子画线。)“你们为什么都这样做呢?”这样做,指的是怎样做?(表扬能联系上下文寻找到答案的同学)。

7.听了萨沙的问话,妈妈是怎么回答的?我们来看看她们的对话(出示5-8节)

8.先同桌分角色来读读这两组对话。再指名几组读。

9.妈妈说的这两句话其实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就是——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

10.这“每个人”对萨沙一家来说是谁?对我们坐在这个教室里的人来说呢?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妈妈说的话,萨沙从半信半疑——到最后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看看后面她是怎么做的。 不明白――看看后面她怎么表现的。

2、读读课文的结果部分(9-11节)(板书:结果)。 说说:萨沙看到( ),心想( ),于是( )。 (板书:掀 盖)

3、萨沙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她听懂了妈妈的话。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两小节。

五、总结,指导简单复述

1.刚才通过学习,让我们了解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2.你们能不能借助板书,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呢?注意,要说清一件事,就必须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一天,萨沙一家人到森林里去玩。突然,天空中下起了滂沱大雨。托利亚和妈妈互让雨衣,最后雨衣给萨沙。萨沙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妈妈告诉她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萨沙看见暴风雨中的蔷薇花,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蔷薇花上。)

板书设计: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起因经过结果

互让掀 盖

大雨如注 父亲 母亲 托利亚 萨沙 蔷薇花

瓢泼大雨 (小学生) ( 四岁) ( 娇嫩 纤弱)

小学教案的模板优秀5篇相关文章:

认识蒜的教案模板7篇

认识蒜的教案优秀6篇

有关酒音乐教案模板5篇

雨和雪教案模板5篇

中秋节的小学生作文优秀5篇

小班儿歌鼓教案模板5篇

小班体育教案优秀5篇

哭和笑小班音乐教案优秀5篇

学期末的教师个人总结小学优秀5篇

数学教案初中模板5篇

小学教案的模板优秀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8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