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大阅读教案7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编写教案也是我们上课之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教案在编写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要考虑创新教学方法,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语文大阅读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大阅读教案7篇

小学语文大阅读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读准字音。

2、会写:

⑴学写生字,重点写好“现”和“轮”。

⑵初步学会欣赏,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⑶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3、会读:

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重点段能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⑵能结合重点词句朗读感悟,学习、积累语言,初步培养语感。

⑶能根据文本,恰当地演读,边阅读边体验。

4、读懂:

⑴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

⑵关心童话中的“人物”,能与他们“对话”,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受到启迪。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活动”:课件演示厦门英才学校的美丽画面,并适时引导对话。

一、检查预习,明确要求

1、认读生字,注意翘舌音及后鼻韵母的字。(出示生字卡片)

2、逐段试读课文:

⑴正音。

⑵注意长句子的朗读。

3、提问:有哪些动物参加了竞选?最后谁当上“万兽”?(生发言,师贴动物图片。)

4、提出学习目标: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可以适当地演读。

二、朗读感悟,想象体验

1、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试读。在评读中品词:

⑴学习“神气极了”一句:

①比较:“神气”和“神气极了”。

②课件演示。(将课文插图改造为动态课件)

③观察、想象、说话:你从哪里看出猫头鹰“神气极了”?(如:拍动的双翅、瞪大和转动的双眼、昂首挺胸等)

④指导学生练读“立刻下令”一句,从读中体会“神气极了”。

⑤指名上台演读。

⑵学习“议论纷纷”一句:

①创设情境:听了猫头鹰的命令,你们同意吗?有什么意见,快跟周围的伙伴说说。

②引导:刚才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达心中的愤怒或意见,这就叫做──议论纷纷。

⑶学习“叫苦连天”一句。

①想象、体验: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真是吃尽了苦头。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种动物,你会怎样叫苦?

②学生发言,体会“叫苦连天”。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指名试读。生评议。

⑵生练读袋鼠的话,体会“激动”。

⑶课件演示。(依课文插图改造的动态课件:动物们跳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⑷引导想象、说话:动物们跳得怎样?(气喘吁吁、喘着粗气、满头大汗,等等。)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默读。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同学交流。

⑵生质疑问难,师相机归纳、梳理:动物们“担心”什么?他们为什么会“非常担心”?为什么小猴子只说了一句话,大伙儿就“立刻欢呼起来”?

⑶生讨论、合作解疑。

⑷朗读训练。

(生试读、评议──师范读──生练读、体会。)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齐读。

⑵课件演示(将课文插图改造为动态课件,并配乐)。

⑶引导对话:这时,你想对小猴子、猫头鹰、袋鼠说些什么?

三、学写生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1、课件:出示生字“现”“轮”,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撇的'不同写法及字的部件处理(伸展与互让)。

3、课件:字的比较、调整。

4、范写:师边写边讲解。

5、生练写;投影展示,评议、欣赏。

小学语文大阅读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把握字词的正确读音

2、通过阅读,学会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五指山下500年,幸得唐僧搭救方得逃脱。遂拜唐僧为师,护其西天取经,这一路上又先后收猪八戒、沙僧一干人等同去,这一路上历经坎坷,到底是如何艰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深山老林去看看。

二、初读感知

1、全班齐读

2、纠正读音 骸骨 茔 擎 忖思 骷髅 战战兢兢 唆嘴 脊梁 唧唧哝哝

3、请同学讲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挑拨是非的猪八戒的教唆下,不明是非的唐僧绝情的赶走了孙悟空。

4、本文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 猪八戒 孙悟空 唐僧

★再读感知

★你最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 猪八戒:搬弄是非

1、好挑事:第1节:八戒道:“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这几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么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罢。”

2、煽风点火、鼓动教唆:第2节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把握文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培养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僧听信猪八戒的谗言赶走了忠心耿耿的孙悟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再读品味

从文中看,你最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喜欢:孙悟空:明察善恶、勇敢无畏、忠心耿耿

★火眼金金 第2段行者笑道:“我是个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

★聪明 有勇有谋 智勇双全 第2段:怕师傅惩罚,还不忘向当地土地 山神说: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

★大仁大义 当师傅的绝情他止不住伤情: 第3节:“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 好心反遭师傅误解,伤心之情溢于言表,可师傅依然不为所动,在离别之际,又不计个人恩怨对师傅款款下拜。第4节:他将书折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涂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忠心耿耿 临走仍不忘师傅的安危。第5节: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不喜欢 唐僧:胆小绝情、不明是非

1、人妖不分、胆小怕事 第2节“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

2、是非不分 毫无主见 第2节正相信悟空的解释时,又听信谗言,开始念咒。

3、固执绝情 第4节“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面对孙悟空的拜别,他不理不睬,口里叽挤咕咕:“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 孙悟空就这样被唐僧赶走了,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小学语文大阅读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阅读及课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

2、品读对联,感悟文中对联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感受共产党人乐观主义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感悟语言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红岩》等革命书籍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线索,体会文中对联表达的意思。

难点:从革命者表演节目的过程中,感受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崇敬革命者、憎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篇课文:狱中联欢(板书)这篇课文选自长篇小说《红岩》,它是由罗广斌和杨益言写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资料??

2、交流,资料看后收获。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炼课文主题: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你读到了什么?完成课后练习1(3分钟)

唱歌( )→( )→( )

2、学生自由交流,梳理课文内容:

要点:按时间顺序写,各个内容之间的安排有详有略。

3、快速默读课文2分钟

4、透过狱中联欢的节目,你是否明白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什么?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抓住要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巧妙机智,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

5、小结:作为六年级的同学,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或一部小说,应该多问问自己:文章写了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其实,这也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三、聚焦重点,体味语言:

1、看看黑板上的四块内容,那一块内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集中地体现了革命者乐观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聚焦“贴对联”部分。

(1)介绍对联:对联也叫对子,一般根据周围的环境,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景来创作。如新春来临,人们就会写春联;结婚时门上会贴喜联,老人过生日,就会送上寿联。

(2)找到课文中的几副对联,仔细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相应的点拨)

(3)其实,我们知道,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课文的前两副对联,读过之后,大家心里明白: 这洞中数月,(课文中没有具体说明)是指……

世上千年又指……,扭转乾坤,就是……

(4)通过朗读,更能感受到那种胜利的喜悦。必胜的信念

师:联系当时的背景:革命即将胜利,祖国即将解放,每一副对联的背后还蕴涵着深刻的内涵。

(5)课文中还有3副对联,没有直接写出他的含义,你能读懂吗?

(6)例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副对联我们非常熟悉,是谁写的?(是诗人叶绍翁的写景名句)可是这句现在贴到了牢房的门外,此时此景,又有怎样的特殊含义?

(7)那么另外两副呢?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副试着写写。

练笔:

对联: 横额:

大家心里明白:

(8)看来,这一副副对联,全都洋溢着这样乐观、诙谐的情趣,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文字的魅力。革命者对联作武器,与敌人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9)再读19—23小节,看看他们和敌人之间展开的一次较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要点:初步体会苦 、乐

(10)补充资料二,进一步体会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了解了他们的狱中生活之后,你如何理解这副对联。

小结:在这场较量中,革命者用犀利的文字战胜了敌人,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四、拓展延伸: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还有很多这样斗智斗勇的场面,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细细品读,感受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阅读《红岩》这部长篇小说。

小学语文大阅读教案篇4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词句,读懂课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

四、教具:挂图、投影片、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的引入。

你也许观赏过大海,游览过公园,却没想到在我们河北省赵县的河上还有一座建造独特的石拱桥,它就是赵州桥。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观赏这座雄伟、坚固、美观的赵州桥。

(一)出示挂图,借助配乐范读课文。

(二)按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3、标出课文的自然段,想一想每段的主要内容。

(三)指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四)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以字带词,指生读。

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读读写写课后3题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一读。

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后,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句、段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这种设计在建桥是一个创举。(出示投影)

问:①“创举”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说是一个创举?(提示:赵州桥建造7年后,在法国太克河上有人造过类似的石拱桥,早已倒塌了)

②这种设计指的是什么?

③指生读一读这部分课文,看谁读得最准确。

2、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出示投影)

问:①坚固、美观各是什么意思?

②哪些语句写了赵州桥的坚固,谁读一读?

③赵州桥的美观表现在哪里,谁再读一读?

④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像活的一样。(出示投影)

①理解“缠绕”、“抵”、“回首遥望”的意思。

②指生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突出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③照样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说一句话。

4、讨论: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学生再读课文,举几处用词准确的地方多读几遍。

(四)课堂小结:(思想教育)

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我们应该为我们有这样的祖先感到自豪,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勇于发明创造的精神,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三课时

(一)学生轻声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的问题。

(二)

1、学生试着复述课文。

2、指导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3、听写生字、词语。

(三)作业:观察一处有特色的建筑物,用一段话有顺序地写下来。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西游记》及其作者吴承恩。

2、了解对偶句的基本特点。

3、欣赏美猴王的形象,理解孙悟空性格蕴涵的精神内容。

?课文提示】

1、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2、《西游记》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以孙悟空为主人公,用幻想的形式反映社会矛盾,歌颂了孙悟空不畏__、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它是神话小说中秀的作品。

?正音正字】

穹qióng 阙què 须臾xūyú 圪蚤gēzǎo 濯zhuó

溅jiàn 挈qiè 樽罍zūnléi 契qì

?词语积累】

金光焰焰 禽有禽言,兽有兽语 拖男挈女 伸头缩颈 抓耳挠腮 序齿排班 合契同情

?课文分析】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主人公,他有着神魔无比的灵通和武艺,又有着世间凡人的品格和情感,还有着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习性和相貌。孙悟空是融神的威力、人的性情、猴子的乖巧为一体的艺术形象。《西游记》第一回便使孙悟空这种神、人、猴浑然一体的形象跃然纸上。

神:生于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仙石,受天地灵气、 ww .1mi.net w.1mi.net 日月精华,以至渐渐通灵。

人:拖男挈女,唤弟呼兄,拜他为“王”,俨然人间社会现状。

猴: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孙悟空的神、人、猴的本性,使《西游记》故事的发生和发展,成为可能。

“花果山”的“瀑布飞泉”引出了“水帘洞”,“水帘洞”的特色可用一个“石”字点缀:石座、石床、石盆、石碗……如此“神话”的环境,为孙悟空的“出生”和“生活”,营造了特定的氛围和条件。

?思维训练】

1、花果山的猴子,既有人性,又有猴性。请从文中各找出一句体现人性和猴性的句子。

(猴性: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为止。

人性: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2、请从课文中找出对偶句。

(语言上,课文中有较多的对偶句。例如:

四面更无树木遮荫,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锅灶傍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

3、孙悟空是什么形象?

(孙悟空有着神魔无比的灵通和武艺,又有着世间凡人的品格和情感,还有着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习性和相貌。孙悟空是融神的威力、人的性情、猴子的乖巧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本文孙悟空这种神、人、猴浑然一体,跃然纸上。)

1、称号“丹青高手”、“梨园子弟”、“园丁世家”所指的职业分别是画家、戏曲演员和教师。

2、古诗文中常提到的“岁寒三友”,它们是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3、古人表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二十岁叫弱冠,三十岁叫而立,四十岁叫不惑,六十岁叫花甲,七十岁叫古稀。

4、古诗文中“汗青”指代史册,“桑梓”指代家乡,“须眉”指代男子,“巾帼”指代妇女,“社稷”指代国家,“布衣”指代平民。

5、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妻。“丝竹”指音乐。

6、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七略四库”中的“四库”是指 经、史、子、集。

7、“文房四宝”是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统称;人们常说“五音不全”,这“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

8、“三皇五帝”中,通常称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称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

9、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旦、净、丑四种角色行当扮演。通常所说的“末”归入“生”中。

10、“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1、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书”,即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

12、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13、文言中的“江”一般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14、文言将山之南水之北称阳;山之北水之南称阴。

15、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假如考不中,则称“落第”。乡试正榜所录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则称为解元;中秀才则称进学。

16、①“同窗”指同学②“妯娌”指兄和弟的妻子的合称④“可汗”指古代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某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⑤“垂髫”指小孩⑥“骚人”文人⑧“子曰诗云”孔子 《诗经》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音】宫、商、角、徵、羽

?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六欲】色、声、香、味、触、法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谷】稻、黍、稷、麦、豆

?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小学语文大阅读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理解"迤逦、喜怒哀乐、千种情思"等词语的意思,感受作者“触景生情”,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体会作者对培育自己成长的母校的热爱,对童年集体生活的留恋。唤起自己对母校的依恋不舍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表达特色,“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教学难点:

学会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情感。

1、师:最近新武宁建校5周年校庆,在座的同学是在学校成立的第一年入学的,转眼5年过去了,想看看5年中自己的变化吗?

2、(出示2张班级集体照)师:看看这两张照片,找到自己了吗?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

师:是啊!当初你们是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如今你们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3、齐读词语:充满稚气朝气蓬勃

4、请同学们注意,“蓬”(pénɡ)的字音:后鼻音;字形:上下结构。

5、再读读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齐读)

我第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

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6、再过两个月,你们即将离开生活、学习了五年的母校,升入中学,也许,十几年后,同学们都已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了,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

二、导入揭题。

1、师:一位青年作者在离开母校十多年后,又重回母校,那熟悉的校园勾起了作者的情思。他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写下了散文“母校”。

2、板书课题:36 母校(齐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文章,课文中的写了作者重返母校后经过的哪两个地方?

2、交流板书:校门操场

3、作者几次写到了校门?(2次)补全板书:校门操场校门

4、指名生回答,并读读这两个句子。

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翠绿色的拱门,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在空中画出一个优美的弧度,仍然是那样熟悉。

另一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啊!母校,我即将远行,让我看看您,再看看您,拱门下的母校!

5、师:作者重返母校,自然而然从拱形的校门写起,作者离开母校,又在校门口驻足回首,开头结尾两次写到校门,这种写法叫——(生答:首尾呼应。)除了写法上的首尾呼应,反复写到拱门还有深一层的原因,等会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先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近他的母校吧!

四、深入学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整体出示第一小节,老师范读

2、我“熟悉”(变色)的是什么?

(加线:颜色、造型)——这样的颜色,这样的造型在作者眼中可不是一扇普通的校门,而是(加线: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气质”一般拥在——现在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校门,正是作者情感的流露。)

3、加上了仍然,起到强调作用,强调熟悉的仅仅是这些吗?

我似乎又尝到了和小伙伴们手拉手欢呼着跑入拱门的喜悦,似乎又闻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后一次迈出校门时的留恋之情。

师:三个“似乎”告诉我们拱门勾起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因为是亲身经历过的景象,板书:景,所以是如此的熟悉。女生读看到的拱门的样子,男生读回忆起的情形。

4、还是因为熟悉,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我久久的望着,啊,没变,没变!

(“没变”放大)

啊,阔别十多年的母校,我回来了!

(1)师:没变的是拱门的样子,读!没变的还有记忆中那欢呼声,那油漆香,那留恋情,读!

(2)回复“没”字,那“变”的又是什么?(自己、伙伴、心情……)

师:因为毕竟“阔别”母校已有十多年了。读读这两句,抓住句子中的感叹号。能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板书:情

(3)师点评:随机板书:惊喜、激动

5、小结:一看到拱门就激起了作者的惊喜、激动之情,把情和景交织在一块儿写,就是“情景交融”。(贴出)

让我们随作者一起感受一下那份惊喜与激动之情。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师:作者走进大门,读读第二小节,联系上下文看看这是一个什么小节?

2、生答:过渡节

3、这是从大门到操场的过渡,这过渡节篇幅很短,但作者却是一步一景写得很细致。引读:甬道是——石砌的,花园是——秋菊傲放、松柏长青的,石阶——宽宽的,操场是——宽阔的。

4、小结:因为作者饱含深情,所以看得是如此用心。

5、学习课文第3小节。

(1)来到宽阔的操场,自己读读这一节,看到哪些景,又激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学生交流

(2)小结:作者写景采用“依次描写”的方法,先写操场地面,再写操场四周,最后写操场边几幢教学大楼,接着继续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道

指名读句子:我漫步在操场上,欣赏这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3)什么“情”呀?板书:五年的喜怒哀乐

(4)放新武宁的一组镜头,配合音乐,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你呢,你呢……

(5)眼前掠过的一幕幕,让作者记忆的闸门一触即开,就像作者一样,齐读上句。那操场是特别的——,那花木是美丽的——,那教学大楼或许和当年有了少许变化,在灿烂的秋阳下展示着它们的新姿——,可以说,母校的一草一木都拨动着作者的心弦。

(三)学习课文5——8小节。

过渡:正当作者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时,一阵熟悉的铃声打断了他的回忆。在操场上他看到了什么景象?又勾起了作者的什么回忆?(指名一人回答)

1、指名读第5小节,看到——;第7小节,回忆到——

师:作者看到此情感觉到什么?

2、(出示第8小节)生齐读。

3、感受眼前的情景与我们当年的情景有何相似呢?再读读5——7小节,找一找。

小结:相似之处——体育比赛;场上比赛的人们差不多;都在为集体努力、奋斗。

4、师: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我不由得笑了,笑什么呢?(学习第6小节)联系文章感受“笑”的含义。(“被绊住的男孩”笑他的稚气与可爱;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是如此的亲切。)

5、师小结:操场上看到跳长绳的一幕,使作者联想起了自己在四年级时的那次拔河比赛。那是留给作者深刻印象的一段回忆,所以作者抓住重点写得写得尤为具体。

6、这相似的何止是眼前的一幕,正如作者前面所提到的,回读: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四)学习课文9——11小节。

1、并且这些情感在再一次回到拱门时达到了____,踏着遍地落叶,看着迤逦的阳光拖成长长的身影,缓缓回首,千种情思涌上心头。板书:千种情思

2、引读

他赞美母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

他感激母校——在您的怀抱,我度过了五年甜蜜的岁月。我第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更留恋母校——啊!母校,我即将远行,让我看看您,再看看您,拱门下的母校!

3、你体会到了千种情思了吗?跟着音乐自己读读。请男女生各一名读。

4、千种情思凝聚到一点,赞美母校、感激母校、留恋母校,那都是因为——

“母校,我成长的摇篮,在母校的怀抱中。我度过了五年甜蜜的岁月”

师:摇篮、怀抱、让我们想到了——母亲,母校犹如母亲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温暖,当年的喜也好、怒也好、还有哀与乐,如今都化为了一个词,那就是——出示卡片:甜蜜(贴在课题旁)。

5、因为难忘那甜蜜的岁月,所以一看到拱门——

因为拥有那甜蜜的日子,所以漫步在操场——

因为留恋那甜蜜的时光,所以再次来到拱形校门下——

6、(出示首尾小节)师:拱门是母校的化身,是作者最熟悉,最留恋的地方,作者初见拱门,触景生情;回到拱门,情感迸发,配乐朗读第1、11小节。

五、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作者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将自己在校门和操场上看到的,回忆到的和自己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母校,能否根据板书,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看到回忆到

(贴板书: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六、情感升华

师:作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不久,我们也将告别母校,再来看看我们的母校,(看照片)此情此景,唤起了你们哪些美好记忆呢?课后也来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用我们的笔将自己对母校的情感抒发出来。写一篇《我的母校》。

板书设计:

母校(甜蜜)

(景)(情)

校门惊喜、激动

小学语文大阅读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西游记》及其作者吴承恩。

2.了解对偶句的基本特点。

3.欣赏美猴王的形象,理解孙悟空性格蕴涵的精神内容。

?课文提示】

1.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2.《西游记》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以孙悟空为主人公,用幻想的形式反映社会矛盾,歌颂了孙悟空不畏__、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它是神话小说中秀的作品。

?正音正字】

穹qióng 阙què 须臾xūyú 圪蚤gēzǎo 濯zhuó

溅jiàn 挈qiè 樽罍zūnléi 契qì

?词语积累】

金光焰焰 禽有禽言,兽有兽语 拖男挈女 伸头缩颈 抓耳挠腮 序齿排班 合契同情

?课文分析】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主人公,他有着神魔无比的灵通和武艺,又有着世间凡人的品格和情感,还有着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习性和相貌。孙悟空是融神的威力、人的性情、猴子的乖巧为一体的艺术形象。《西游记》第一回便使孙悟空这种神、人、猴浑然一体的形象跃然纸上。

神:生于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仙石,受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以至渐渐通灵。

人:拖男挈女,唤弟呼兄,拜他为“王”,俨然人间社会现状。

猴: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孙悟空的神、人、猴的本性,使《西游记》故事的发生和发展,成为可能。

“花果山”的“瀑布飞泉”引出了“水帘洞”,“水帘洞”的特色可用一个“石”字点缀:石座、石床、石盆、石碗……如此“神话”的环境,为孙悟空的“出生”和“生活”,营造了特定的氛围和条件。

?思维训练】

1.花果山的猴子,既有人性,又有猴性。请从文中各找出一句体现人性和猴性的句子。

(猴性: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为止。

人性: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2.请从课文中找出对偶句。

(语言上,课文中有较多的对偶句。例如:

四面更无树木遮荫,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锅灶傍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

3.孙悟空是什么形象?

(孙悟空有着神魔无比的灵通和武艺,又有着世间凡人的品格和情感,还有着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习性和相貌。孙悟空是融神的威力、人的性情、猴子的乖巧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本文孙悟空这种神、人、猴浑然一体,跃然纸上。)

小学语文大阅读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弄清楚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钥匙交给娃丽。

2、会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纲:

1、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2、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钥匙交给娃丽?

3、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什么?

三、反馈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逐一交流以上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相机进行朗读的训练与指导。尤其是对第三题的处理要让学生说心里话,各抒己见,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四、总结

1、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些什么?

2、再读你最喜欢的部分,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表达。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案点评: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内容引人入胜。一封被邮递员投错的信,哥哥哥什提亚把它丢在台阶上,妹妹娃丽却冒着风雪把信送到了收信人手中。这篇教学设计示例设计了一课时,主要以学生朗读课文为主,在反复朗读中去体会情感,把握内容。

探究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自排课本剧表演。

2、以小组为单位,举行辩论会,针对哥哥与妹妹的不同表现,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把握字词的正确读音

2、通过阅读,学会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五指山下500年,幸得唐僧搭救方得逃脱。遂拜唐僧为师,护其西天取经,这一路上又先后收猪八戒、沙僧一干人等同去,这一路上历经坎坷,到底是如何艰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深山老林去看看。

二、初读感知

1、全班齐读

2、纠正读音 骸骨 茔 擎 忖思 骷髅 战战兢兢 唆嘴 脊梁 唧唧哝哝

3、请同学讲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挑拨是非的猪八戒的教唆下,不明是非的唐僧绝情的赶走了孙悟空。

4、本文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 猪八戒 孙悟空 唐僧

★再读感知

★你最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 猪八戒:搬弄是非

1、好挑事:第1节:八戒道:“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这几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么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罢。”

2、煽风点火、鼓动教唆:第2节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把握文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培养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僧听信猪八戒的谗言赶走了忠心耿耿的孙悟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再读品味

从文中看,你最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喜欢:孙悟空:明察善恶、勇敢无畏、忠心耿耿

★火眼金金 第2段行者笑道:“我是个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

★聪明 有勇有谋 智勇双全 第2段:怕师傅惩罚,还不忘向当地土地 山神说: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

★大仁大义 当师傅的绝情他止不住伤情: 第3节:“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 好心反遭师傅误解,伤心之情溢于言表,可师傅依然不为所动,在离别之际,又不计个人恩怨对师傅款款下拜。第4节:他将书折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涂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忠心耿耿 临走仍不忘师傅的安危。第5节: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不喜欢 唐僧:胆小绝情、不明是非

1、人妖不分、胆小怕事 第2节“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

2、是非不分 毫无主见 第2节正相信悟空的解释时,又听信谗言,开始念咒。

3、固执绝情 第4节“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面对孙悟空的拜别,他不理不睬,口里叽挤咕咕:“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 孙悟空就这样被唐僧赶走了,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小学语文大阅读教案7篇相关文章:

幼儿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模板推荐7篇

幼儿语文教案通用7篇

读语文主题丛书读后感5篇

致语文教师读心得体会5篇

幼儿语文教案参考6篇

幼儿语文教案优秀8篇

幼儿语文教案推荐8篇

语文老师开学第一课教案6篇

小学语文教师工作总结小学7篇

小学语文大阅读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7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