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备教案的关键,是教师不断广泛的深入思考,写教案是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具备的技能,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综合活动实践课程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综合活动实践课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中国茶文化”主题活动,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相关知识,营造一个研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增强探究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兴趣。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相关知识。
活动时长:4课时
第一课时
1、引导学生提出研究性学习课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人们常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然而茶是一个学问很深的话题,要想进一步了解它,我们就必须要进行深入地探讨与研究,你们打算想从哪一方面去研究有关茶文化方面问题呢?
引导学生调查茶的种类、名称、中国名茶、传统制茶叶的方法、泡茶方法、茶与健康和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茶道艺术等。每组可以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重点研究;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收集、阅读与茶有关的文章(诗词、散文),并初步了解中国5000年茶文化和家乡茶文化的发展过
程;
引导学生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2、各小组确定研究主题,讨论并制定本小组研究计划和活动方案。准备好收集资料工具,如笔记本、照相机等。
第二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都喜爱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动动脑筋,猜一猜好吗?
(出示谜语):“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你们真聪明,谜底就是茶叶,板书:茶。
二、师生介绍茶知识,引出家乡茶。
茶的种类繁多,茶有绿茶、红茶、花茶、白茶等,我们家乡也盛产茶,你知道我们的茶属于哪一种茶类呢?板书:家乡的绿(并让学生简要介绍家乡的茶资源情况、茶的种类等。)
三、观察茶叶,学生感言。
1、教师出示茶叶片(新鲜)。
引导学生从它的形状、色泽等方面谈。
2、教师出示成品茶(一粒),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表达。
3、突出两者之间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不易与艰辛。)
教师总结:是啊,从一片片嫩绿的叶儿到制成蜷曲成螺的成品,其中要经历多少艰辛的劳动和复杂的工序。这其间,饱含着多少茶农的汗水呀!
四、引领学生入境,回味“成茶”的过程。
1、指名学生说说茶叶的“成茶”过程。
2、教师小结。(种植、采摘、杀青、揉捻、焙干)
3、按顺序重点讲述采摘、焙茶。
(1)出示采茶图、焙茶图。
(2)谈感受、说体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3)表情感。(你想对家乡的这些茶人说些什么?)
小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正是这些家乡的茶农,用他们的艰苦炮制了茶的醇香。其实,家乡陆郎的绿茶不仅胜在她的色、香、味、形上,她还有许多保健的功效。让我们在这声声古朴的乐声中品茗,让我们了解茶的功效,让我们“饮水思源”,让我们向家乡的这些茶人表示崇高的敬意。板书:我爱。
五、了解功效,细细品茗。(播放配乐录音,静静地品茗,深深地思考。)
六、交流学生搜集到的与茶相关的诗句、词句。
七、布置作业。
以“家乡的绿茶”为题,写一片小练笔
第三课时
1、走进茶园学采茶。
清明时节,正是茶树生长茂盛的时期,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到处是一垄一垄碧绿的茶树。采茶人头戴草帽,身背竹篓,穿行在茶园中,灵巧的双手在茶树上飞舞,茶叶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极美的图画。
我们带领学生走进茶园,跟随采茶人学采茶叶。所采茶叶的标准是一芽二三叶,但是采哪些茶叶,怎样采,都很有学问。在茶农的耐心指导下,学生们从不会采,到有一定的速度;从采大叶到标准的一芽二三叶,进步很快。望着采摘回来的嫩绿的茶树叶,同学们虽然腰酸背痛,但是感觉很有成就感。
听茶农们介绍茶树的生长过程。
仔细观察茶农采茶,听茶农介绍采茶技巧。(采茶好像"凤点头",采茶时,左右手都要用,一左一右轮流采,动作讲究协调;其次采下的嫩叶也分几个等级,最上等的嫩叶为一个嫩芽,如雀舌;次上等的嫩叶一般为一个嫩芽加1至2片侧叶。)
学生学采茶,茶农指导。
2、学种茶树,初步掌握茶树的栽培技术。
听农技师介绍茶场的两个茶树品种,学生观察两种茶树各有什么特点,制出来的茶叶各有什么特点。(都是楮叶种,灌木型,树姿半开展,芽叶黄绿,白毫中等,发芽密度大,整齐,产量高,持嫩性强,内含物丰富,是优质绿茶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发芽期中生偏晚,适宜品种搭配和机采。场内的品种一种是大楮叶,一种是小楮叶。)
学生询问茶树的生长特点(气候、温度、水分、土壤等)。如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 . 5?16.5度,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
综合活动实践课程教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区普教科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创新学习的形式,推进活动学习的有效性,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辨析、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合理化建议。能进行简单规划、创想或合理化建议。
(3)了解所处环境的特点,扩展学生学习方向,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社会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主动探究,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世界去实践,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发展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以及表达、沟通的能力,发展合群性、合作性、自治与领导能力,尊重他人,增进团队合作意识。
三、活动的内容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规模比较小,无论是综合实践活动所需的硬件设施,还是理论指导、师资力量,都比较欠缺。要想将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开展起来,并且做得有声有色,就必须另辟蹊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翔实可行的方案。为此我校拟定围绕以下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一)校本课程:课外阅读活动指导
七年级:触摸语言世界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制作读书卡片;
(2)明确阅读的意义,拥有自己的藏书;
(3)点亮语言的灯,感受文字的温度。
八年级:走进对话天地
(1)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范围,和自己、亲人、自然、历史、艺术、哲学等对话;
(2)广泛汲取文学营养,书写阅读心得;
(3)前期阅读成果展示,举办班级成果展览。
九年级:尽赏万紫千红
(1)快乐阅读,阅读快乐,愉悦自己;
(2)归纳总结,评选先进;
(3)特色展示。
(二)研究性学习
七年级:快乐魔方
八年级:趣味实验
九年级:生活中的数学
(三)地方课程:七、八年级开设,使用统一教材,专职教师担任教学工作。
(四)社会实践:详见实施策略
四、涉及学科
语文、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
五、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相结合
如开展“快乐魔方”、“趣味实验”以及“调查生活中的数学”活动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数学等学科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更能让学生在学中快乐成长。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引申开来的民风民俗调查活动。
5、与学校班会活动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团员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青果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六、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习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通过撰写案例等方式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综合活动实践课程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概述各种
2,观察校园内生物生存的环境,归类整理并进行交流
3,收集有关生物生存环境的图片,尝试对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观察校园内生物生存的环境,归类整理并进行交流
2,观察校园内生物生存的环境,归类整理并进行交流
电教手段实验教具:
电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自然界里的生物千姿百态,生机盎然,有动物,有植物,还有微生物,这些生物生存在哪里?它们的生存环境如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教师出示图片:
企鹅 珊瑚虫
雪莲 鼠妇(潮虫)
骆驼 亚洲象
师:以上这些生物,你了解它们吗?尝试着将这些生物的生存环境填写在表格中(出示表格)
学生活动(略)
师:那么,什么是环境呢?
生:在自然界中,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讨论:
1,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吗?请你举例说明。
2,你能否再说出1—2种生物,并介绍它们的生存环境?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总之,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分布的环境非常广泛,有陆地、海洋、沙漠、天空、极地、赤道、土壤。
课后作业:
观察校园植物的生存环境(注意观察并记录),设计一张表格,记录你所观察的结果
综合活动实践课程教案篇4
一、实施对象: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春节的习俗
②了解春节的由来
③了解春节的吃文化
?能力目标】
①能对于“家乡的春节”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并组成研究小组,能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按照制定的方案开展教学,能对于教学过程对自己和组员作出评价
②能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有关家乡春节的信息。培养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汇总和应用的能力。
③能清晰的说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感受,能以一定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家乡春节的研究,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②通过同学间互相讨论、合作交流,培养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体验自己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准备:
1、引导学生从网上或书上查找有关节日的背景资料。
2、引导学生向熟悉当地春节的有关机构和个人进行调查采访。
3、准备好外出教学所需的一些设备,如相机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教学主题,分组制定计划
1、通过开题课,学生讨论得出研究的总课题《走近家乡春节感受民风民俗》以及研究的3个主题:“春节的由来”、“春节的习俗”、“春节的吃文化”。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自由组合,分配好人员,选好各个小组长。然后由组长带领,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教学计划。
第二阶段:教学实施阶段
1、按小组开展调查、访问、图片收集、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分析调查结果并对教学所获得的资料认真做好记录。由各组组长负责分工完成(访问方式有:实地访问、电话访问等形式,对象适度含盖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组员根据访问的情况做好记录)
2、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组讨论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教学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3、整理信息,形成观点。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组织评价。在老师指导下,各个小组的成员根据教学中获得的信息作进一步的筛选和整理,形成共识,以书面形式上交调查报告,并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各个小组成员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学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后老师和同学共同评价这次的教学。
五、教学成果展示:
1、学生说教学感受
2、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如:
春节的来历
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吃文化
3、每组评选出:
综合活动实践课程教案篇5
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主题班会
时间:
星期二
地点:
三年级一班教室
参加人:
本班全体学生
主持人:
班主任
活动目标:
1、知道治理环境的紧迫性,懂得环保的意义。
2、能从自身做起,践行绿色生活,构建环保和谐校园,共享绿色美好校园。
3、宣传环保,倡导绿色生活和节能减排,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你是希望生活在花草艳丽,绿树成荫,到处都是鸟语花香的环境中,还是愿意生活在到处都光秃秃的、非常脏乱的环境中呢?(学生回答自己喜欢的地方)。
2、全球的环境:
主持人:同学们,大家都喜欢在美丽的地方生活,可是你知道吗?我们的地球正在遭受着苦难,她正在变穷、变脏,我们要怎样才能挽救我们的地球呢?今年的六月五日“世界环境日”,我国把主题定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这又是为什么呢?同学们谈有关人类破坏环境的事例,如:滥砍滥伐、乱捕乱杀、破坏臭氧层、乱扔垃圾、汽车尾气排放等。
3、身边的环境:
主持人:地球已经危在旦夕,可人们仍在摧残着她的身体,而且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身边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校园近两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校园,让人耳目一新,有一种美的享受,但校园内却出现了与环保不和谐的现象,破坏了我们的校园。
同学们列举我们校园中出现的种种不文明的现象:如在教室内,有些同学常把纸片扔在地上;在操场上,有些同学把吃完零食的包装袋随意乱扔等等。
最后大家表示: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注意节能减排,种树植绿护绿。
4、主持人:我们这次主题班会将要结束了,让我们从小做起,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我们的一点贡献吧!为了使我们的家园更美,我们一起来制定“绿色决心书”,全体师生共同制订倡议书,并在倡议书上郑重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决心互相监督,共同保护好我们的校园。
5、教师总结:同学们,经过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今天的绿色环保主题班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大家在这次活动中了解到许多环保知识,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希望大家能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具有良好社会公德的人。
6、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综合活动实践课程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一些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有分歧时,正确与他人沟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小卫士。
3、讨论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建议,并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落实到行动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克服劝说时的焦躁心理,以文明的举止、诚恳的态度打动对方。
【教学难点】
能为保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口语交际中,能够围绕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让我们心旷神怡。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美好的环境里,可是,只要大家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2、我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校园里竖起一棵奇怪的“大树”。这“棵”树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树干,绿叶则是废旧的暖壶壶壳,这棵两米高的“筷子树”“长”得十分茁壮。
这棵筷子树的制作者告诉记者:整个树干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就达十万支,这些筷子都是师生们平日在学校的食堂和校园周边的商业街饭店里“捡”回来的。他同时谈及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也仅能制成这样的筷子6000~8000双,他们这棵树虽然只有一米九,但耗费了十万双筷子。他们希望能够提醒大家最终告别一次性筷子。
3、师:同学们,听完这则新闻,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的想法吗(生自由交流)
师:我们与环境密不可分。(教师板书:我们与环境)
设计意图:
通过新闻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环保话题,并为下面的环节蓄势。
二、初设情境,共同探讨。
1、说一说。
a、情境一:你和同学吃饭时,他随手拿了几双一次性木筷,多的就扔在旁边,请你劝劝他。
b、情境二:学校门口的餐馆老板一直未停止供应一次性木筷,你打算怎样去劝阻他
师:谁来说一说。
生:有些木筷并不卫生,因为每一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都要经过树木的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而且为了让筷子看起来洁白干净,成型的筷子还要经过硫磺熏,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再次浸泡漂白,然后用滑石粉抛光。
生:让我们少用一次性筷子,出外就餐时尽量自备筷子。
设计意图: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资料,降低了本情境的难度。
2、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a、小组内交流。
b、每组请代表在班内交流。
生:工厂里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直接排到河里。
生:人们乱砍滥伐破坏生态环境。
生: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大气。
生:人们随便扔垃圾。
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生:如果堵车时间长,我们可以提醒爸爸妈妈将汽车熄火。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尾气的排放,也可以节省燃料。
生: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要记得关灯,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不开“无人灯”。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
三、动手实践,从我做起。
1、师:爱护环境不仅要开口说,更要学会动手做。那么,我们就把刚才交流的内容进行梳理,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吧。
2、学生合作交流制定《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1)看见垃圾时,要主动捡起丢进垃圾桶内,不乱扔垃圾。
(2)珍惜水资源。可以将淘米水、洗菜水用来浇灌树木。洗完手后一定要把水龙头拧紧。
(3)如果教室里没有人,要把电灯关上。
(4)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5)随身携带环保袋,不用一次性塑料袋。
(6)在学校的路边及其他地方多设置一些垃圾桶,最好是分类垃圾桶。
(7)多植树造林,不砍伐树木,不践踏草坪。
(8)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
(9)少开车,多骑车。
(10)不向河里排放污水。
四、全班汇报,点评鼓励。
1、在小组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各小组将意见综合起来,由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组内同学做补充。
2、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点等方式灵活运用。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指导思想就是全员参与。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开口的机会,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挑战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小事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会给地球带来灾难。地球是你的,也是我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拉起我们的手,张开我们的口,检点自己,劝诫他人,共同捍卫我们的家园。
(教师板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综合活动实践课程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