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教案5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更好的分清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和结果导向,提升教学质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前制定教案,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高三物理一轮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高三物理一轮教案5篇

高三物理一轮教案篇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1)、看15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学生活动: 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

4、回声:声音的反射。

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四、课后活动:

动手动脑:1、2、3题。

教学后记: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降低难点。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高三物理一轮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章讲述动量的概念,并结合牛顿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体现了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的问题。这一章可视为牛顿力学的进一步展开,为力学的重点章。

?动量定理》为本章第二节,是第一节《动量和冲量》的延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在本章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本节教学重点

(1)动量定理的推导和对动量定理的理解;

(2)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一维情况下的定量分析。

3.教学难点

动量定理的矢量性,在实际问题中的正确应用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量定理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传感器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学习用动量定理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质疑、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2)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关心国内、国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

补充录像资料以及瓦碎蛋全的演示实验、模拟建筑工人安全带的演示实验

录像:排球击球动作要快、铸铁打磨时速度要快;篮球接球手臂后缩、跳高运动员落地垫厚垫子、体操运动员落地都要屈膝,

图片:“勇气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过程的一组图片,易碎品运输过程。

三、教学方法

应用实验导入法、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来探究动量定理。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建立模型共同探究;定性和定量应用动量定理。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

为了保证建筑工人高空作业时人身安全,我们选用什么样的安全带比较好。结实的钢绳还是结实的弹性绳?

演示实验:模拟建筑工人从高空坠落分别系弹性绳和无弹性绳的对比演示实验(要挑选软度合适的橡皮泥做实验)

(两次物体都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两次绳长相同)

实验现象:用弹性绳的那次橡皮泥完好无损,另一次橡皮泥被铁丝切成两半,断面非常整齐,

学生尝试解释现象。

第二环节:建立模型推导动量定理

此时,学生有了对力、时间、动量、冲量的初步感性认识,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提高到理性认识。

引导学生建立模型,物体的运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物体自由下落同样的高度,获得同样的动量,第二阶段,经过一定的时间动量减为零

讨论第二阶段过程中,力的冲量和物体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结论:动量变化相同时,时间长,力小

推广,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杯子落到水泥地上碎,落到地毯上就不碎;从高处落地都要屈膝;跳远前要松沙坑......

这些说明动量和冲量之间一定是有联系的,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么?

设一个物体以速度v1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运动,在同方向水平恒力f作用下,经过时间t,速度变为v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t=mv2-mv1。

变力作用下动量定理还成立吗?

利用传感力和速度传感器当场测数据,

\

让小车在光滑水平轨道上向固定的力传感器运动,测出小车撞击传感过程中小车受到外力-时间图像,速度传感器测出次过程中的速度-时间图像。

分析数据发现:碰撞过程中外力的总冲量与碰撞前后动量的变化几乎一样。

所以,变力作用下,动量定理也成立。

第三环节:定性应用

为了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中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研究方法。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技术联系起来。首先围绕定理ft=△p分情况进行讨论。

我们经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自不量力,你有没有办法让鸡蛋不碎吗?

演示实验:瓦碎蛋全(也可以放录像)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动量变化相同时,时间短,力大;时间长,力小。

如:图片(图5)中的现象

铁锤钉钉子,冲床冲压钢板

第四环节:定量应用

例:一高空作业的工人体重600n,系一条长为l=5m的安全带,若工人不慎跌跌落时安全带的缓冲时间t=1s,则安全带的受的冲力是多大?(g取10m/s2)

?分析与解答】依题意作图,如图所示,人跌落时为自由下落,设刚要拉紧安全带时的速度为v1,则v12=2gl,即v1=\

经缓冲时间t=1s后速度变为0,取向下为正方向,对人由动量定理知,人受两个力作用,即拉力厂和重力mg,所以(mg-f)t=0-mv1,

将数值代人得:f=(600+600)n=1200n

所以,人给安全带的冲力f′为1200n,方向竖直向下。

高三物理一轮教案篇3

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1. 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 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3. 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器材准备

天平、量筒、烧杯、水、铁块、木块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有关大型飞机的图片,提出问题:

1.如果你是设计师,在设计制造飞机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

你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

2.有同学说,“铁块比木块重”这句话对吗?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质即使体积相同,质量也

不一样,并由此引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猜想与假设

学生就“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

可能猜想: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

质量与体积是不是成正比。

……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围绕要探究的的课题,可设置下列问题进行思考。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2)选取哪些物质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物质种类是多一些好,

还是少一些好?在选取研究对象上还有什么具体要求?

(3)实验步骤有哪些?记录数据的表格怎样设计?

对于以上问题,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同学交流,

明确实验的思路和做法,以保证下面实验的顺利进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分组实验,把同种物质的物块增加至3块,部分小组测量水和

酒精等液体。

4.分析与论证

实验结束后,把各组测得的数据汇总起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所有

同学,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可出示下面的讨论题:

根据你的实验数据分析:

(1)比较不同的铁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

不同的铁块有什么相同点?

(2)比较不同的木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

不同的木块有什么相同点?

(3)铁和木材这两种不同物质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通过讨论交流,最后明确:

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相同。

引导学生认识到: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跟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5.得出结论

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密度。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上密度的定义,

思考比较:“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与“某种物质质量与体

积的比值”这两种说法的含义,明确二者表述的物理含义是一致的。

6.评估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评估。反思不足和疏漏,提出改进

措施。

(二)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

讨论:①由密度的概念怎样计算密度,能否用公式表示?

②怎样由密度的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

(1)密度公式:

(2)密度单位:

根据密度公式,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则密度的单位由质量单位

除以体积单位组成,这是组成复合单位的方法。

最常用的密度单位有kg/m3和g/cm3。

示范密度单位换算:

小结

1. 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 密度单位的换算

3. 实验过程反思

练习设计

1.一定量的水结成冰,它的质量________,它的体积________,它的密

度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2.体积是0.5dm3的蜡块,质量是0.45kg,这种蜡块的密度是_____ kg/m3,

如果将蜡块切去3/4后,剩余蜡块的密度是______g/cm3.

3.为了研究物质的密度,某同学用两种不同的物质做实验,测得四组数据,

填在了下列表中:

实验次数 物体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 20 0.5

4 松木2 108 216 0.5

分析上表,可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a.同种物质构成的两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b.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不同的

d.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是不同的

选择上述结论填入以下几个空格中:

⑴比较1、2(或3、4)两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

⑵比较1、3两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⑶比较2、4两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4.人们常说“黄金比铁重”,这句话若用科学语言表述,应当是( )

a.黄金的质量比铁的质量大 b.黄金的体积比铁的体积大

c.黄金的体积比铁的体积小 d.黄金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 ,表示lm3铜的质量为8. 9×103kg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6.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由图

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7.为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

松木块做实验,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1)请你在图提供的方格纸上,用图像形象地把两种物质的质量随

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2)通过对以上图像的分析,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要求写出两条)根据结论,可引入什么物理量?

高三物理一轮教案篇4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

3、知道光路可逆。4、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重、难点:

1、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

2、利用实验现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闪电与雷声虽然同时产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了什么?

2、、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②学生探讨: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为什么也可以看的见?

五、进行新课:1、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角i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器材:有什么器材?如何使用

方法、步骤:如何做?

结果:填入左表

结论如下:

3、光的反射规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练习:物理套餐p30作图题

4、试验:两种反射,得到定义如下

(1)、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反射光线朝各个方向)

(2)、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平行光线射入,光线平行射出)

探讨: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规律?

(学生讨论后,作图证明)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5、光的反射的应用:学生举例(注意黑板反光问题)

6、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六、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七、教学后记:

在探究活动中,应给出较具体的指导,避免学生的盲目性。

前、后的练习要补充。

八、完成时习在线作业,并做好训练题。

高三物理一轮教案篇5

物体的质量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3.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4.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重、难点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单位,用天平测量质量。

教学难点: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比较抽象;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器材准备

托盘天平、砝码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明确两个概念:物体和物质。

物体:我们常见的一个个具体的实物都是物体;

物质:则是指组成这些物体的材料。

例如: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

1.椅子是一个物体,桌子也是一个物体,它们都是由木材组成的。

2.椅子、桌子都叫做物体,木材就是组成它们的物质。

那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几组物体,请同学们注意比较(课本插图)。

二、新课教学

(一)物体的质量

1.质量的概念

通过图片展示至少3组物体,每组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每组

的两个物体含有的物质多少明显不同。

比较:

(1)两个物体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有什么不同?

(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

(2)再将3组物体综合起来,能得到什么结论?

(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通过教材三个物理事实说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抽象概念的方法)

(二)质量的单位:

要衡量质量的大小,首先要规定一个标准——单位。

阅读有关千克的规定和单位换算关系。

1.质量的主单位:千克(kg)

2.介绍它的由来:最初的规定

3.千克原器

4.质量单位的感性化:

通过学生较熟悉的一些实物的质量与一些质量单位近似比较,来

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具体的认识。

(三)学习使用托盘天平

1.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认真观察天平结构,弄清楚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活动:每桌一套托盘天平和砝码,对照课本图示,让学生观察托盘

天平,认识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利用投影,让学生指认各部件,并试着说出其作用。

2.学习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对照托盘天平实物,阅读《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摘要)》。

(2)尝试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3)练习: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错误操作,让学生判断错误所在,

并提出正确操作方法。如:

① 天平没有放在水平台上;

② 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未归零;

③ 加减砝码用手拿取;

④ 超过量程;

⑤ 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⑶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活动1:测固体的质量

活动2:测液体的质量

(4)交流,了解学生对托盘天平的掌握程度。

①使用托盘天平时,关键的步骤有哪些?

如果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如果指针偏右呢?

②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是否一定要等指针静止下来?

怎样快速判断横梁是否平衡呢?

③你是怎样安排测量一杯水的质量的操作程序的?

④你是怎样读取待测物体质量的?

(四)其它一些测量质量工具:

课后调查这些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通过互联网或产品说明书

获取相关信息。

五、信息浏览:

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会变得极大的。

小结

1.质量的概念。

2.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3.质量单位。

4.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练习设计

1.调查各种球类的标准质量,填写在下表中。

乒乓球 羽毛球 网球 垒球 排球 篮球 足球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你同学的质量大约为60 。

(2)我们所用的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 。

(3)体育课上,我们投掷的铅球的质量约为4000 。

(4)一桶标有“5l”字样的花生油的质量约为4.2 。

3.如图所示,甲为商店里使用的台秤,其工作原理与天平相同。现用该台秤

称某物体的质量,通过在砝码盘中添加槽码,移动游码使秤杆平衡,所加

的槽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该物体的质量为 ㎏。若把该物

体带到太空,它的质量将 (选择“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张强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

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这时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5.一架托盘天平,由于更换了其中一个托盘,称量前无法把天平调节平衡,

即使把平衡螺母旋到最右端,指针最终也只能指着分度盘中央左边一个

分度的地方。现要使用这架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请你设计两种应急的

使用方案。

方案一: 。

方案二: 。

6.学习了“质量”后,小明有一个疑问: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呢?

为此,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用一块橡皮泥作为被研究的

物体,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用天平分别称出其质量,并记录数据于

下表中。

橡皮泥形状 长方体 圆柱体 圆环形 碎块

橡皮泥质量m/g 28 28 28 28

(1)小明实验时选用橡皮泥作为实验的材料,你认为选用这种材料对

他的实验操作有什么好处?

(2)由小明的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

(3)表格中,并没有也不可能将橡皮泥所能捏出的形状都列出,但仍然

能由此得出结论,这种研究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叫做( )

a.类比法 b.综合法 c.归纳法 d.等效法

高三物理一轮教案5篇相关文章:

高三政治老师教学计划5篇

教师高中物理心得体会5篇

初中八年级上物理教学计划5篇

心得体会高三心得体会推荐5篇

高三冲刺励志演讲稿通用5篇

九年级物理学期工作计划5篇

八上物理教师教学总结5篇

开学典礼高三学生代表发言演讲稿最新5篇

物理教师九上教学总结优质5篇

2022高三化学教师总结5篇

高三物理一轮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8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