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幅画教案5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的教案应当充分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在教案中,我们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同一幅画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同一幅画教案5篇

同一幅画教案篇1

教材简说: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设计理念:

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在读书中,遇到疑难处,自己运用工具书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由教师从旁指点。读书是一个过程,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教师在读中相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归纳。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中感悟和教师的读中指导要自然、和谐,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要打乱学生的思路。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语:

同学们,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清明上河图》。

有人称它是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还给了它极高的评价,称它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板书课题

知道什么叫名扬中外吗?(不仅全中国有名,而且全世界也有名)

生自由说

3、多了不起啊,我们一起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课题

齐读题

4、读得真棒,老师还从你们的眼神中看到了迫不及待,好吧,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欣赏这幅不朽的杰作。

二、学习课文

1、放录音看图,请同学们边听边看,想想你看到了什么?我们来比一比谁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准备好了吗?请你说……

2、想更多地了解这幅画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画,欣赏这幅画。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p77。老师的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在不明白意思的词语旁打上?待会我们一起来研究讨论。

3、生自由读,随机指导。

4、出示词语:这些词语读会了吗?谁来当当小老师,带大家读,重点正音:作坊(轻声)乘: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5、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很快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呢?说说为什么从这儿可以看出,拿起笔圈圈画画。

①长528厘米高24.8厘米

教室的宽尺长比划一下

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那可是个高雅的地方,非一般的物品可以陈列在那里,只有我国的国粹才有资格存放在那儿,光从这一点上,便让人感觉到真是名扬中外啊!

②人物多,有五百多人,(有五百多人的画能称得上是名扬中外的画吗?)

示句: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有……有……还有哪些行业?

你能用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段吗?我送你一个词语:行业齐全(板书)

是啊,每一行的人都逃不开张泽端的眼睛,多绝啊?(板书)

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③画面上的每个人在干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示句)

他们在干什么?(找到文中句子,齐读)

画面上那么小的人,每个人在干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真是绝!

这段话能用哪个词语来概括?(热闹非凡)板书

形态各异

三、是啊,从这幅画中,我们不仅看到人物众多,场面热闹,更叫绝的是每个人都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1、文中的哪一段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谁把它找出来(第四自然段)

2、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一遍两遍三遍,直到你的眼前出现了这幅情景。

说说你的眼前看到了什么?你能把这个情景从画中从画面上找出来吗?

3、怎么样,很难找吧?告诉你们,这只有在放大镜下才能看得清,示图

想想,这么细小的画面,张泽端居然能画的那么传神,真是一绝,真是太神了(板书:神)

4、这么传神的画面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试试先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5、现在,老师请大家来当当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小讲解员,向中外游客介绍一下这幅名扬中外的画(示图)

此时此刻,当你站在这样的一幅名画前,你的心中会涌动起怎样的感觉,你想说些什么?

总结:

师读最后一节

唯有最平凡最真实的东西才最长久,永远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作业:

回家向你的父母和朋友介绍这幅画。

反思得失:

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是阅读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单纯的对内容的理解,学生从中受到的教育其实是多方面的。在这样的理解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作者所描绘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体会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美好丰富的感情,这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长他们的见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理解过程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将得到发展,因为对内容的理解必须经过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由对生动、具体、局部的语言材料的感性认识,经过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走向理性的认识。学生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由具体到抽象,由局部到整体,由表面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中,思维水平将逐步得到提高。

?语文新课标》在阶段目标中基本没有涉及“段落”这个概念?是它不重要吗?答案是否定的。过去的段的训练容易把我们的教学引向繁琐分析的桎梏中,它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把“分段”、“概括段意”这个手段变成必不可少的训练程式。在阅读中,对于段落及其概念,我们是不可能完全回避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把分段、概括段意作为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来看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段的概念由文字内容渐渐地向学生讲解,让学生理解,可以把同一意思的句子合为一个自然段。

而段由句生成,因此句式对于中段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段的概念。尽管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定的句式训练还是比较重要的,对形式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对内容的理解。课文可以说是书面语言的海洋,里面的语言形式丰富多彩,语言现象数不胜数,语言风格多种多样。那生动、贴切的比喻,那铿锵有力、富于节奏感的排比,那形象、巧妙的拟人,那充满音韵美、工整的对仗;那画龙点睛般的神来之笔,那精炼的一语道破,那含蓄深刻的哲理意味,那雅俗共赏的诙谐与幽默。或庄重、或谐谑;或朴实、或典雅;或粗犷、或细腻;可以说,各种语言现象、各种语言形式、各种语言的风格应有尽有,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在理解这些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语言的形式,体会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修饰文字的,体会到这些语言文字的准确之处、鲜明之处、生动之处。这样,学生对语言的意义和内容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解,才有可能吸收消化,才能谈得上运用,进而熟练地运用,得心应手地运用。否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总是在课文的内容上绕来绕去,对语言的形式却了解甚少,这就基本失去了学习语文的意义,丢掉了语文学科的主要特点。

有了扎实的基础,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对于三年级的作文也能够有很大的帮助。也许有人说对于作文来说,应该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但对于多数的学生来说,能海阔天空地想,却无法得心应手地写,其原因在于其语言的规范性不够,因此,段落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规范学生的语言。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学习,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成篇,语文的学习需要扎扎实实的一步一步走,容不得半点浮华。

同一幅画教案篇2

学习目标

①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②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②“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同一幅画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感受老大爷的美好心灵。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风景是美啊,可是最美的还不是风景”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1。同学们,你看,这是一幅很简单的画,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展示教学挂图,赏析图中风景,感受这幅画的简单和朴素。生看图描述。

2。这是一幅简单的画,为什么会放在“我”的习作的首页,让我永久难忘?同学们想知道原因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一幅难忘的画

3。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哪一段是对图画的描写。生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2~10段,揭示文章主题

1。赏析“美丽的风景”。

(1)我和妈妈来到了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写生。请同学们用笔勾画出描写“美丽风景”的句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景象吧!

(2)利用教学挂图帮助学生理解“连绵”、“清澈”、“粼粼”等词语的意思。

(3)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4)自由品读,并想象画面。

2。感悟“老大爷美好的心灵”。

(1)我正要画小木船时,它却划走了,当时我的心情怎样?

(2)当我懊恼时,出现了什么奇迹?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从小木船的变化,可以看出老大爷是个怎样的人?小组共同讨论,找出有关的句子体会。从“水波散开”、“准确无误”,看出老大爷技艺高超。从“居然划回来了”、“别急,我等着”、“划着小木船走了”可以看出老大爷真诚善良的心灵。

(4)当画画完时,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5)这时,妈妈是怎么说的?勾画出有关的句子自由读一读。

(6)小组共同讨论妈妈的话:“风景是美啊,可最美的还不是风景。”那最美的是什么?

3。同学们,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喜爱这幅画了吗?生自由回答。

4。师总结:

一件事能给人带来莫大的帮助,一个举动会让人感动不已。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为了满足“我”的心愿,主动把船划回来,静静地等我画画到天黑,然后又默默地把船划走了。“我”不能忘记老大爷带给“我”的幸福和喜悦,是他美好的心灵点缀了山明水秀的风景,让人心明眼亮,豁然开朗。

三、配乐一齐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老大爷美好的心灵

四、拓展延伸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或一件物。

附:板书设计

一幅难忘的画

老大爷:划走

划回

划走

(真诚善良)(水波散开)(准确无误)(笑了笑)

我:急哭

高兴得直想跳

感到高兴

同一幅画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保存、官吏”等词语,能运用已学的方法理解“一乘轿子、传神、惊扰”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运用已学的方法读懂每一个自然段和整篇课文的意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运用已学的方法理解词语,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叩响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大门,拜访了古代的思想家孔子和老子;认识了神话传说中的英雄盘古;还欣赏了建筑艺术珍品-----赵州桥,今天学习的课文将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了不起的古代绘画。

板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哪个词让你感受到这幅画的了不起?“名扬中外”能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名扬中外的画一定让人惊叹,读题,读出这种感觉。看到课题想了解什么?

导入:同学们的求知欲真强!不过,今天的课文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它要求同学们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自学课文,有信心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正确认读以下词语,并说说划线的词语的意思。

汴梁保存撑船摊贩官吏作坊形态各异

悠闲溜达惊扰拽住毛驴传神一乘轿子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你能把每段读成一句话或一个词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读懂这段的意思的)

3、这篇课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哪些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谁能带读这些词语?能找出其中含多音字的三个词语吗?

溜达作坊一乘轿子

2、先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课件:学习小贴士: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对照图画)

你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导入:同学们已经能正确地认读词语,并能运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这些词语,真是了不起!那同学们能不能运用已学的方法读懂一段话的意思呢?同样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如何读懂一段话的意思呢?(课件,自学小贴士:要读懂一句话可以运用一下方法:把这段话中的每个句子读成一个词,再把这些词加以概括或用适当的语言连接起来;把这段话的意思读成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这个词或句子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从文中找中心词或总起句。)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读之前,请同学们数数有几句话(4句)那我想请四位同学分别来读这几句话,谁愿意?读之前,提个要求:你读这句话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什么意思呢?该怎样读才能把这个意思告诉大家呢?

每位同学读后,师问:你想告诉大家什么意思?大家听出这个意思了吗?(相机板书:年代作者大小画名内容历史)

对照板书,小结:瞧、同学们把每句话读成了一个词,现在只要把这些词连成一句话就是这段的主要内容了,谁来说说?老师还可以吧这段的意思概括成一个词-----总体介绍。(板:总体介绍)

接下来就要对画面内容进行具体介绍了,那具体介绍了哪些内容呢?

指名分别读2-4自然段:想想,这段写什么?你用什么方法读懂这段的意思的?(相机板书:人物众多街市热闹情景有趣)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这段写的是什么?(历史价值)这还是对画面内容的具体介绍吗?

回归全文:刚才同学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而且把每一段话的主要意思读成了一句话甚至一个词,真是了不起!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把这篇长长的

课文也读成一句话呢?

指名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掌握了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词语,了解了文章大意,“学贵有疑”,此时,在对课文有所了解的基础上,你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师梳理问题)让我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好吗?

同一幅画教案篇5

一、教学内容: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粗知课文描写的画面的大概内容。

2、学习用略读的方法快速获取信息,通过制作资料卡学习处理信息。

3、了解传统文化,激起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难点是通过一课时的学习,能用自己的话向他人介绍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谈话:游戏:《小侦探智力闯关》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游戏名叫《争当小小智多星》。(出示一张图)瞧,在这里藏着许多小秘密,需要大家用自己平时储存的知识来解答。你们有信心获得智多星吗?谁愿意第一个挑战自己?

播放一些图片(如:天安门、西湖、长城、杨利伟、姚明等)例:点击出现“天安门图片,课件提示:这是什么?说说你对它的了解?或:这是谁?你是怎么认识他的?

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看来老师要给你们班取个专门的名字叫“智多星中队”了。“智多星中队”的队员们,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2)揭题解题,启发思考。

(出示“名扬中外”)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许多旅游景点和知名人物。你能结合刚才的游戏说说你对“名扬中外”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吗?

生:名扬中外就是不但中国知道,连外国也知道。(全世界人都知道)

师:你真能干!是啊,万里长城以她的雄伟——名扬中外;杨利伟叔叔作为中国第一个航天人——名扬中外;姚明哥哥作为一个出色的球星——名扬中外。可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既不是长城、西湖,也是杨利伟和姚明。而是一幅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补齐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这是一幅什么画?这画是谁画的?它为什么能名扬中外?

(2) 自读课文,获取信息。

师:是啊,这到底是一幅怎样的画呀?画上画了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认真反复地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你认为特别重要的信息,请用笔画一画,等一会我们交流一下你从课文中我们了解到的信息。(生自由地反复地读课文,大约读上2-3遍。)

(3) 交流、梳理信息,了解课文大意。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谁愿意向大家交流你的读书收获?

生:我知道这幅图是一个叫张择端的人画的,他是北宋时候的人。

师:你了解了画的作者和朝代,真好。

生:我知道了这幅画叫《清明上河图》,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当时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师:你了解了画的名字、大小以及内容,也不错。528厘米的画有多少长?谁来比画一下?五张桌子这么长。

生:我知道这幅画离现在已有八百多年了,至今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师:以上这些你是通过读课文的哪一节知道的呢?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读课文第一节,齐读第一节)。以上是对这幅画的总体介绍(板书:总体介绍)。课文的其它段落还告诉我们什么了呢?

生:我还读懂了这幅画上面画了五百多个人物,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三百六十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师:你说了画上人物的行业(板书:行业),那你愿意大声把这五百多个人物向大家做个介绍吗?指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光人物就有五百多个,真了不起呀。还有要和大家分享的吗?

生:我读懂了画上的街市很热闹,街上行走着各种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

师:(板书:街市)对,还介绍了街市上人物的各种形态,你能用课文本中的话来说说有哪些形态的人吗?(读: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谁也想读一读这些内容?(再指名读)

生:我还知道桥北头发生的一件有趣的情景……

师:(板书:情景)对,课文文还写了桥北头有趣的情景。

生: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师:对,你讲了这幅画的历史价值。(板书:历史价值)

(4)再读课文,学做资料卡。

师小结过渡:同学们通过自己读课文,读懂了这么多关于这幅画的内容,真不简单。为了把刚才读懂的内容长久保存,我们可以摘录一些关键的词句,做成资料卡,这样就可以常看常用了!请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和同桌商量着一起完成这张资料卡。

资料卡

画 名

作者年代 作者姓名

画的大小

画面内容

历史价值

我最佩服的地方是

师:有了这张资料卡,我们就能用最简洁的话来向人们介绍这幅画了。如果你是一个小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们介绍这幅画呢?(引导学生简单复述课文)

2.赏画读文,感悟语言,激发情感。

(1) 全景赏画。

师:想看看这幅古画吗?好,请你一边看一边找,看看你是否能从画中找到你刚才读到的内容?(和着优美的古筝音乐,播放《清明上河图》全景图。学生专心欣赏)

(2) 重点赏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师:好,欣赏了全景图,你找到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了吗?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向人们作精彩的介绍。(如:人物多的场面、热闹的场面、那个有趣有趣的情景等)师:这个画面中让你觉得这幅画了不起的理由是——(学生找出“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等词句赞叹画家画技的高超)

3.总结延伸,想象拓展。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再次展示全景画幅,随着画卷徐徐展开,配以《清明上河图》对应资料解说,补充课文未能涉及到的内容,师生共同入境欣赏。(随画出现诗句: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名扬中外人人爱,惊世之作传万年。)

师:同学们,《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的国宝,今天我们只是借助多媒体远远地看了看这幅画,不过,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真正的画现在放在——故宫博物院。希望大家去北京旅游的时间千万别忘记去亲眼看看这幅稀世之作。今天的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附板书: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

总体介绍

行业

具体介绍 街市

情景

历史价值

同一幅画教案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918活动教案推荐5篇

鱼社会教案精选5篇

小班美术枪教案5篇

小班超市角色游戏教案5篇

幼儿中班安全教案优秀5篇

幼儿园小班画西瓜教案5篇

幼儿园清明活动教案推荐5篇

2023体育教案模板参考5篇

幼儿园小班找木头教案5篇

中班语言水的教案优质5篇

同一幅画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3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