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摸耳朵教案5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可以根据教案中的活动安排预测问题,每个教案都反映了我们对课程的深入思考,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班摸耳朵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摸耳朵教案5篇

小班摸耳朵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耳朵的特征。

2、能欣赏和理解散文,懂得耳朵用处大,知道一些保护自己的耳朵的方法。

3、大胆说出自己对的理解。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倾听了故事《我在长大》

材料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耳朵的外形特征

互相看看朋友的耳朵,谈论各自发现了什么?

1、软软的是耳垂

2、翘翘的是耳廓。

二、欣赏散文《耳朵有什么用》:(重点)

1、讨论:要是人没有耳朵会怎样?

2、欣赏散文第一段:耳朵有什么用?可以听哪些声音?

3、欣赏散文第二段:耳朵除了听声音,还有什么用处?他们的耳朵有些什么特殊的用处?

4、欣赏散文第三段:耳朵还有什么其他的用处?

5、完整欣赏散文:你知道除了散文里说的,耳朵还有什么用处?

三、保护耳朵

1、讨论:耳朵这么有用,这么重要,那么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耳朵呢?(难点)

(幼儿两两结伴讨论后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小结:每个人都有一对耳朵,有了它可以听到许多好听的声音和动听的音乐,还有其他好多特殊的用处。平时我们可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要对着耳朵大声叫,不要听太响的音乐和声音,这样会影响耳朵的听力;不要随便挖耳朵,随便把东西塞到耳朵里去,这样可能耳朵会受伤;洗头的时候尽量不要让水进入到耳朵里去,游泳或者洗头、洗澡后要及时擦干耳朵里的水,防止生中耳炎。大家好好保护好自己的耳朵,一定会让耳朵越来越灵的。

四、结束活动。

小班摸耳朵教案篇2

课程分析

?谁的耳朵》是一首常识性儿歌,儿歌活泼有趣,深受幼儿的喜欢。其中内容涉及各种动物耳朵的特点,这些都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并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儿歌句式工整,易于幼儿诵读。小班幼儿会在集体中发言,但是态度还有点拘谨,表达还不够流畅。他们喜欢用自身的语句将生活经验表达出来,会用较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课程目标

1.了解不同动物耳朵的外形特性,并熟记儿歌。

2.运用多种感官,理解儿歌内容。

3.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对收集相关信息感兴趣。

课程准备

1.ppt课件

2.小动物耳朵图片(兔、马、象、猫、猴、狗)

课程过程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教师播放不同的声音,让幼儿通过聆听来分辨

师 “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鸟叫)

你是用什么知道的呢? (耳朵听到的)

我们的小耳朵作用可真大,现在请小朋友相互看看同伴的耳朵长什么样?

通过耳朵引出活动主题

(二)活动展??

1.教师出示各种耳朵的图片,让幼儿观察

(出示驴耳朵)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这是哪个小动物的耳朵?长什么样子?幼儿观察驴的耳朵有什么特征。(长长的)

(3)(接着出示马耳朵)马的耳朵(短短的),大象的耳朵(大大的),猴的耳朵(圆圆的),小猫的耳朵(尖尖的)谁的耳朵听的灵,听的远。狗的耳朵(耳朵灵,听得远)

2.教师朗诵儿歌,使幼儿整体感知儿歌

提问“谁的耳朵圆?” 猴;“谁的耳朵短?” 马…

3.幼儿学习儿歌朗诵

(1)师幼共念儿歌

(2)幼儿自己边拍手打节奏边念儿歌

(3)儿歌念完做游戏

老师说上一句请小朋友们回答下一句。

4.幼儿为儿歌编配动作,表演儿歌

(1)念儿歌就把好看的动作带进去再来一遍

(2)全班幼儿用自己编创的动作来表演儿歌

5.游戏:找朋友

(三)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将活动延伸至图书区,让幼儿在图书区去看看其他动物的耳朵长什么样。

课程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把过多的关注放在了幼儿看图卡理解内容,根据“谁的耳朵”句式学说儿歌上面,在幼儿说儿歌时,对节奏方面没有强调。我应该在幼儿看图卡说儿歌内容时,用手给他们打节拍,这样就给他们一个节奏的暗示,也可以在幼儿说儿歌时给予有指向性的回应:说的很完整,如果能有节奏的说一说就更好了,你愿意再来试一试吗?在幼儿完整朗诵儿歌时,可以让幼儿自己也学着一边打拍子一边说儿歌,或者一个幼儿说一个幼儿打拍子,这样就能让他们比较有节奏的进行朗诵,感受到儿歌的`韵律感。 也可以尝试加入拓展创编环节通过本次活动我觉得儿歌中的一些耳朵的特点对于幼儿来说是没有太多难度的,所以可以在幼儿学会说整个儿歌的基础上,再提供一些动物耳朵的图片,让幼儿自己说说这些动物耳朵的特点,并学着用儿歌里的话说一说,进行儿歌创编。这样不但能巩固幼儿已学得的知识,还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小班摸耳朵教案篇3

设计思路:

在主题活动“踏踏响”中,孩子们穿上了妈妈的高跟鞋、爸爸的大头鞋走路,踏踏踏的响声让他们感到很有趣;在吃饭时他们会将调羹刮的碗哗哗响;在玩小器械时又使劲的摇晃响罐,声音让他们觉得很快乐。但是孩子们在享受声音带来的快乐时,却不注意保护自己和别人的耳朵。比如激动时发出刺耳的尖叫声,有乱挖耳朵的现象,也有把小玩具往耳朵里塞的现象等。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感知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声音,知道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护好耳朵。

活动目标:

1、 感知和分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

2、 知道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活动准备:

会发声音的小乐器、课件《机灵的耳朵》、小动物头饰每人一个。

活动设计:

一、感知声音

1、幼儿自由选择桌上的材料进行操作,想办法让他们发出声音。

2、听一听有些什么声音?你是怎么听到的?

二、倾听分辨不同的声音

1、师播放课件《机灵的'耳朵》,幼儿倾听辨别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2、小结: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三、 游戏:谁的耳朵灵

1、请幼儿用头饰蒙住眼睛,老师在他们的前、后、左、右等不同方向敲响一种乐器,请他们用手指出声音从哪里来。

2、小结:耳朵能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

四、 讨论如何保护耳朵

1、请幼儿捂住耳朵,老师轻声说话,体验听不见的不方便。

2、讨论:如何保护耳朵?

3、小结:不能在教室里大喊大叫,不要乱挖耳朵,也不能往耳朵里塞东西,听到很响的声音要张大嘴巴。小朋友,让我们一起保护好耳朵,让它变的更机灵好吗!”

小班摸耳朵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玩具塞入器官的不良后果,指导玩具不能塞进耳朵等身体器官。

2、知道发生意外是要去医院。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活动准备:

1、男孩木偶。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

(1)小朋友们,你们玩过穿珠游戏吗?

(2)明明也来玩串珠,发生了什么事呢?

2、教师操作木偶表演故事情景。

(1)木偶表演:

旁白:游戏时间到了,明明选了自己最喜欢的穿珠游戏。

明明:小珠子,真有趣。(明明把小珠子塞到了耳朵里。)

(2)教师:明明玩串珠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你们觉得明明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挂图,继续讲述故事。

(1)教师:我们来看看后来怎么样了。,珠子塞在耳朵里出不来了,老师赶紧把明明送到了哪里?医生是怎么做的?

老师送明明到医院,医生挖出珠子。医生还告诉明明,下次可不能再把珠子塞到耳朵、鼻孔、嘴巴里了,那样做耳朵和鼻孔会流血,还有可能会发生危险。

(2)教师操作木偶,模仿明明的声音说:我再也不把玩具塞到耳朵里了。

4、拓展幼儿经验。

(1)教师:我们身体上有一些小小的孔,如:耳朵、鼻子等等,这些小小的.孔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不能把东西塞进这些小孔里。想想看,还有什么东西像小珠子一样小?什么东西比小珠子还小?它们可千万不能塞进我们身上的小孔孔里呀。

(2)教师总结:教室里的小珠子、小插粒、小磁钉,家里的小纽扣、小橡皮都不能塞进我们的耳朵、鼻孔、嘴巴里,如果不小心掉进去,一定要马上去医院请医生来帮助我们。

家园共育家长应将家里的细小物品摆放在幼儿不易接触到的地方,同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反思:

在幼儿极其喜欢的听故事的氛围中,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整个课堂的气氛很好,当小朋友听到明明把珠子塞进了耳朵之后,都很担心,很紧张。我向他们提问,“这个时候要怎么办呀?明明的耳朵里有个珠子!”我向她们指着挂图上的老师,让她们接着猜一猜老师看到了明明耳朵里的珠子后会怎么做?小朋友们顿时炸开了锅,有的说要找爸爸妈妈,有的说要找老师,有的说要去医院。

小班摸耳朵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耳朵的重要,了解爱护耳朵的简单常识。

2、听辨同伴的声音,发展听觉的灵敏性。

3、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4、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5、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使幼儿感受耳朵的重要性,了解爱护耳朵的简单常识。

活动难点:听辨同伴的声音,发展听觉的灵敏性。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课题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大山看不见。

二、游戏“猜猜我是谁”

1、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

请一位幼儿趴在老师的腿上,请另一位幼儿走到该幼儿旁边说“某某某,猜猜我是谁?”让猜的幼儿根据声音说出对方的名字。游戏依次进行。

2、幼儿进行游戏

当幼儿才不准确时,教室根据性别、外貌特征或衣着打扮给与适当的提示。

3、提问:游戏时眼睛看不见为什么还能猜出小朋友的名字?(引导幼儿说出耳朵能听出不同的人发出不同的声音)

4、教师小结:小耳朵真好,能帮助我们分辨出许多不同的声音。

三、耳朵还能听见什么声音?

1、你的耳朵听到过什么声音?(引导幼儿说说声音是什么样的,请幼儿学说象声词)

2、请幼儿听听磁带众的各种声音,说说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并学一学这些声音。

四、看看我们的耳朵

1、引导幼儿互相观察耳朵,摸摸伙伴的耳朵。

2、出示耳朵的图片,进一步认识耳朵。

3、教师小结:我们的耳朵能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小耳朵真是我们的好宝贝!我们要爱护它。

五、爱护我们的耳朵

1、说说我们该怎么爱护自己的耳朵呢?

2、请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3、教师小结:不往耳朵里塞小东西;听音乐、看电视音量要适中;不对别人大喊大叫等。

设计意图:

“了解身体的外形结构,认识并学习保护五官,能积极配合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是小班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点,耳朵隐藏在人脸的两侧,它不像眼睛、鼻子、嘴巴那样易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小朋友无法通过镜子等工具从正面贯观察了解耳朵的外形特征,针对这种情况,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1、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以及耳朵的主要外行特征。

2、2、学习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和来自不同的方向的声音。

活动准备:

1、1、请三名大班幼儿扮演小动物:狗、青蛙、羊。

2、2、幼儿熟悉的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

3、3、任意四种乐器。

活动重点与难点:1、了解耳朵的特征

2、 2、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

1、1、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好听的故事。

2、2、教师:你们还想欣赏好听的音乐吗

3、3、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音乐片段。教师和幼儿一起唱唱跳跳。

4、4、教师:刚才,你们怎么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的呢?

5、5、教师小结:我们的耳朵能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耳朵真有用。

(二)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耳朵的特征

1、1、教师:那么,我们的耳朵躲在哪里呢?它是什么样的?

2、2、幼儿两两互相观察耳朵的位置和外形特征。

3、3、教师: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躲在我们人脸的两边,就向脸上的两个小卫士。它们有软软的耳边、耳垂。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游戏

1、1、教师:我们还有几位客人要来做游戏,你们听一听是谁来了?他们是怎么样来的?

2、2、教师播放三组声音:第一组(狗叫的声音和汽车的喇叭声)

第二组(青蛙叫和轮船鸣笛声)

第三组(羊的声音和火车声)

以上小动物的叫声由大班幼儿扮演并走出来与小班的弟弟妹妹打招呼。

3、教师:声音可以从四面八方传过来,你们能听见吗?和老师一起把声音找出来。请三名大班幼儿再学一次小动物的叫声,并从不同的方向做出来。

4、教师在活动室的四角放上四种乐器,请大班幼儿逐一敲击。幼儿听到后一起跑到敲响的乐器边。 (四)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教幼儿几种保护耳朵的方法:不将异物放入耳朵里,不用尖的东西挖耳朵,遇到有教大声响的时候用手捂住耳朵,张开嘴巴等

小班摸耳朵教案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社会课教案模板5篇

托小班健康教案优质5篇

小鸡小鸡小班教案精选5篇

小班小猫鱼教案5篇

哭和笑小班音乐教案优秀5篇

小班美术草莓教案5篇

小班音乐游戏小鱼游游游教案5篇

小班优质教案5篇

小班1~5的认识教案5篇

小班幼儿洗手教案5篇

小班摸耳朵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