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摇篮教案6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评估教案的有效性有助于我们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我们的教案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性,使教学更富有活力,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音乐课摇篮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音乐课摇篮教案6篇

音乐课摇篮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活动目标:

1.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

3.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解放军》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

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

5.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

1.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八)补充加深活动

1)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以〈宝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幼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活动反思:

摇篮曲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音乐体裁,很多的作曲家都写过许多优秀的摇篮曲,平时生活中也能接触到较多的摇篮曲。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对于幼儿说来不算陌生。在本活动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幼儿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幼儿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音乐课摇篮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温柔、宁静,学习安静、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轻柔动作和温柔的声音等,感受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布娃娃(可让幼儿自带)每人一个,大娃娃和大摇篮各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2、《舒伯特的摇篮曲》录音磁带、录音机,录好的哭声

3、碰铃一副。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播放哭声录音,引出娃娃,讲述有关情节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欣赏欲望。)

教师:你们听什么声音?(哭声)谁在哭,哦!原来是这个小娃娃,这个小娃娃在什么里呢?(摇篮)她躺在摇篮里一定是困了想睡觉,没有妈妈哄她,那我来做她的妈妈,给她唱首《摇篮曲》吧!你们和她一起安静得听,别吵醒了小娃娃。

二、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摇篮曲》。

1、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轻摇摇篮中的娃娃,让幼儿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好听、想睡觉、柔柔的、静静的)

老师再来给你们唱一遍《摇篮曲》,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2、教师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并伴随自然的动作。

教师:听着这首歌曲你们想干什么呀?(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三、用哄娃娃、敲碰铃、哼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师:如果让你来哄娃娃睡觉,你想用什么动作呢?(引导幼儿尝试做各种哄娃娃的动作。)老师发现幼儿园有很多娃娃没有爸爸、妈妈,谁来当他们的爸爸、妈妈呢?

2、幼儿选择自己的娃娃抱好,边欣赏歌曲录音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

师:你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觉吧!注意哄娃娃的动作应该怎么样?

3、请配班教师用适当的力度敲碰铃,其余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哼唱,边做哄娃娃的动作。

师:请爸爸、妈妈一边哄娃娃,一边轻轻的给娃娃哼唱歌曲,让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吗?

四、幼儿欣赏歌曲录音,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1、教师指导幼儿把娃娃放到四周的“大床”(桌子)上睡觉。

教师:你们真是好样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们放到小床上去睡吧!

2、教师扮演妈妈请幼儿做孩子,一起听《摇篮曲》的音乐自由表演。并引导幼儿用轻柔的动作舞蹈,保持宁静的气氛。

教师:看到你们做爸爸、妈妈做得真好,老师也想当妈妈,那谁来当我的宝宝呢?好!就请你们把小椅子当摇篮,听妈妈唱《摇篮曲》入睡吧!(欣赏过程中教师一边跟录音唱歌,一边轻抚每个幼儿,让幼儿通过听、身体接触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优美、温柔和宁静。)

提示:

1、如果教师感觉每人带一个娃娃有困难,可以让幼儿两两接伴,一人扮演妈妈(爸爸),一人扮演孩子,用小椅子当摇篮,通过亲自哄拍小朋友感受歌曲的性质。

2、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在午睡时给幼儿播放摇篮曲,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也增强了午睡环境的温馨。

活动反思:

摇篮曲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音乐体裁,很多的作曲家都写过许多优秀的摇篮曲,平时生活中也能接触到较多的摇篮曲。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对于幼儿说来不算陌生。在本活动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幼儿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幼儿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音乐课摇篮教案篇3

课题:《摇篮曲》

教具:钢琴、课件

教学目的:

1、掌握歌曲的表演情绪

2、了解摇篮曲

3、了解欧洲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1、体会摇篮曲温柔的曲风

2、掌握f大调

课型:综合活动课

教学方法:启发提示式、示范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问好

2、发声

二、导课

同学们,我们小的时候,最幸福的不过是在妈妈的怀里,听着优美的摇篮曲甜甜的入睡了,母爱是伟大的,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妈妈嘴里哼唱的摇篮曲而已,同学们,你们听过的、了解的、熟悉的摇篮曲有几首?--------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看看勃拉姆斯用音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三、进入新课

介绍作者: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一1897)德国作曲家。13岁就为生活而奔波。20岁到各地演出,结识了李斯特、舒曼等艺术家。舒曼称他为“有重要意义的后起之秀”。1862年,他迁居维也纳,担任合唱指导、乐队指挥。勃拉姆斯一生写有大量作品。其中,有四部交响曲,多部协奏曲及管弦乐曲等。

1、学习f大调

2、节奏为解决这个难点:教师在琴上弹奏,学生模仿节奏型,可自创。

3、视唱

4、范唱(多媒体)

5、唱谱

6、读词有感情的朗读

7、再次收听范唱(带问题)

-----------用怎样的情绪和速度来演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8、完整唱完全曲用富有弹性的、温柔的声音演唱--------解决重点问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勃拉姆斯的《摇篮曲》,通过本课,我们了解了摇篮曲的演唱情绪与方法,体会到了勃拉姆斯这首摇篮曲的风格,我们被勃拉姆斯所做的这首细腻的歌曲所打动,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回去后,大家可以查找还有多少首摇篮曲,不妨找出来做做比较,看看他们的曲风有什么不同。

音乐课摇篮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重难点:

欣赏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语言的表达活动准备:课件、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今天我给小朋友请来了漂亮的宝宝。你的眼睛在宝宝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2.星星宝宝很调皮,眨着他们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觉。月亮妈妈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妈妈吗?

二.欣赏感受音乐

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3.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三.动作表演

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2.我们小时侯和星星宝宝一样很顽皮,哭着不睡觉,这时,你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吗?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

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四.延伸

1.小宝宝听着摇篮曲睡着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一直抱着宝宝,他们可真辛苦!宝宝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

2.伴着音乐,幼儿进行表达。

活动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不足的是在环节的设置上还不够流畅,哄娃娃睡觉的时候想轻柔的语言、动作和情景有些不匹配,最好在孩子自然地抱娃娃听音乐入睡地时候观察他们的自然表现,在之后的环节中加以提炼。

音乐课摇篮教案篇5

教学内容

1、演唱:《小宝宝睡着了》

2、欣赏:舒伯特《摇篮曲》

3、创作:摇篮曲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音乐活动的体验中,使学生能感悟到母亲的温情与慈爱。

2、通过演唱、欣赏,帮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特点.感受摇篮曲的风格?,

3、通过创作练习,加深学生对摇篮曲风格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摇篮曲》风格特点的感受与表现。

教学准备

星空图、旋律线条图,星星、月亮、白云、十虫、小乌、小宝宝的图片,旋律片段。

教材分析

?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摇篮曲,旋律琅琅上口,在学习上没有难点。而温柔甜蜜的歌声也很容易激起一年级孩子的共鸣。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想以歌曲的学习作为基点,拓展出欣赏、创作两个环节,通过唱、听、创,让学生接触不同国家、下同民族的摇篮曲,感受摇篮曲轻柔、亲切的情绪与情感特征,在美的音乐中奉富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幅很美的画,你们想看吗?

(出示星空图,画面上展示的是夜空中满天闪闪烁烁的小星星)

2、师:谁来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在我们所学的歌曲中,你觉得哪首歌最能表现这幅画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看着画,听着音乐,用优美的歌声把这幅画表现出来,好吗?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朋友以形象思维和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在课堂伊始,通过学生熟悉的画面和歌曲,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夜色中。)

二、歌曲教学:

1、师:非常感谢大家的演唱,你们的歌声好象真的把老师带入到了美丽的夜色中。瞧,现在夜更深了,星星闭上了眼睛,月亮姐姐也不动了,可爱的小宝宝要睡觉了,妈妈摇着摇篮,轻轻唱起了歌。(师范唱歌曲)

(设计意图:与录音范唱相比,老师深情并茂的演唱更能贴近孩子的心灵,激起孩子的共鸣。)

2、师:听完妈妈的歌声,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3、师:让我们跟着音乐,用“1a”轻轻哼唱一下旋律

第一遍:哼唱,注意音准

第二遍:模仿妈妈怀抱婴儿.边哼唱边晃动身体,注意韵律感

第三遍:边唱边用手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条,注意旋律的起伏

(设计意图:教学中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层次的推进。三遍哼唱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因为目标明确,所以学生的哼唱就不会显得漫无目的,而是能获得纵向的提高与发展。)

4、师:歌曲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在听唱中辨析歌曲的相同乐句,同时出示旋律线条图)

(设计意图:在聆听与演唱中培养学生听辩和分析曲谱的能力。)

5、师:妈妈对着亲爱的宝宝唱了些什么?仔细听!(师再次演唱歌曲)

你从歌声中听到了什么?(星星、月亮、天上的白云、小虫、小乌、小宝宝)

6、师听学生回答,边按节奏朗读歌词边在旋律线条图上分别贴上这些图片:

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由于识字较少,歌词的学习往往成了令人头痛的问题。通过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很快识记歌词,用很少的时间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7、师:想一想,妈妈在看着自己宝宝哼唱时,会用怎样的声音.怎样的表情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这种轻柔的声音,安静甜蜜的表情把这首歌曲演唱一遍。

8、师:小宝宝听着甜美的歌声就要进入梦乡了,想想看,最后一句应该怎样唱呢?(引导学生用渐弱渐慢来处理结束句的演唱)

9、完整演唱歌曲,师揭示歌名:这首动听的歌曲歌名就叫《小宝宝睡着了》

(设计意图:在歌曲演唱中,要把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放在重要位置上加以处理,也就是要在处理歌曲的力度、速度、情绪、音色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三、延伸拓展:

1、师:妈妈的歌声包含着对孩子深深的爱意,你们还记得你们的爸爸或妈妈是唱着什么歌儿哄你们睡觉吗?

2、学生相互交流唱一唱。

3、师:你们想知道老师小时候是听着什么歌儿入睡的吗?(师演唱黎族民歌《摇篮曲》片段)

4、小组讨论这些歌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师:像这样父母抚慰宝宝入睡时咏唱的歌谣,我们都可以称为摇篮曲,老师这儿有几个旋律片段,你能分辨出哪首是摇篮曲吗?为什么?

6、师:摇篮曲通常速度较慢,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深情.刚才同学们听到的就是一首世界著名的《摇篮曲》,它的作曲者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现在请同学们完整欣赏一下。

(设计意图:在这整个欣赏环节中,从选材看,有童谣,有民歌,有外国创作歌曲,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从教学手段看,有师生的对话交流,有感知后的总结,有总结后的检验。学生通过这些环节真正了解了什么叫摇篮曲。)

四、创作:

1、师:优美的旋律,甜美的歌声让我们都陶醉了,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创作一首摇篮曲呢?

2、师先示范创作一首四小节的旋律。

3、分小组用d。、re、mi三个音创作四小节的旋律,并填入歌词。

4、展示各小组创怍的作品,集体演唱评析。

(设计意图:学生的创作并不要求有完整的作品呈现,只要有四小节舒缓的旋律展现,我相信学生就已经能准确把握摇篮曲的风格了。)

五、小结

布置作业:请学生通过电脑、音响等多种途径收集各国各个民族的《摇篮曲》。

(设计意图:将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同时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而这节课的教学基调却是抒情柔美的。如何让学生静静地聆听,轻柔的演唱,充分感受摇篮曲抒情柔美的特点呢?我想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以美育人、以情感人的特点,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静静地、深刻地体会音乐之美。通过教学实践,我有如下体会:

1、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歌曲《小宝宝睡着了》,由于歌曲比较简单,所以我在理解教材主题内涵的基础上,自己重组了教材,将课题定为《摇篮曲》,教学内容包括唱摇篮曲,听摇篮曲,创作摇篮曲,教学中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唱、听、创作三个维度让学生感受表现摇篮曲的风格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平等的师生关系

平等的师生关系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在本课教学中,我摒弃了常见的播放录音范唱的环节,而改为老师自身的范唱。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诱发学生的实践举趣,产生了情感共鸣。在和学生共同体验音乐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去理解音乐。

3、突出情感的歌唱教学

学生在歌曲的学习中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情感是歌唱教学的中心环节?因此,我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就创设了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的表现手段――速度、力度、音色的变化来表达歌曲的情绪和风格。避免简单地“机械训练”。教师的语言也要符合“美”的要求,对于学生不适合的演唱方式,没有简单地予以否定,而是悄悄地提醒:“小宝宝要被吵醒了,妈妈的歌声能轻一些吗?”避免学生产生失败的挫折感。

音乐课摇篮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氛围。

2、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体验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浓浓爱意。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摇篮曲磁带、娃娃(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音乐导入:

欣赏《摇篮曲》

1)(教师手抱娃娃,轻轻地拍)娃娃想睡觉了,怎么才能让娃娃安安静静地快快睡觉?

2)(教师边抱娃娃边哼唱《摇篮曲》,哄娃娃睡觉)

3)你们看娃娃睡着了吗?他听到妈妈唱歌给他听就安静下来了;

4)我们小朋友来做我的宝宝,闭上眼睛,听听摇篮曲,说说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5)告诉小朋友:你们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也是这样唱给他们听的,摇 啊摇小朋友就慢慢长大了;

2、哄娃娃睡觉

1)引导幼儿抱起自己的娃娃 你的娃娃也想睡觉了,我们一起来唱《摇篮曲》,哄他们入睡吧!

2)放录音,幼儿一起哄自己的宝宝入睡;

3)你的娃娃睡着了吗?轻轻的,不要把娃娃吵醒,轻轻地把娃娃放到“床上”(放回玩具筐)

活动反思:

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音乐课摇篮教案6篇相关文章:

新年快乐音乐教案6篇

去郊游中班音乐教案6篇

夏天雷雨音乐教案通用6篇

中班音乐活动春雨沙沙教案6篇

音乐瓶游戏教案6篇

中班关于树的音乐教案6篇

音乐风和雨教案反思推荐6篇

哭和笑小班音乐教案精选6篇

托小班音乐教案6篇

中班音乐《秋》教案优秀6篇

音乐课摇篮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