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和泡泡糖音乐教案5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优秀的教案评估应该基于客观的标准,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资源和材料,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老鼠和泡泡糖音乐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老鼠和泡泡糖音乐教案5篇

老鼠和泡泡糖音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3.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发展音乐表现力。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改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带领幼儿说唱;经改编、剪辑的音乐、音效。

2、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教学过程:

一、说唱童谣,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童谣“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下 不 来 0|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滚 下 来 0|”,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 XXX XXX|?Χ Χ Χ 0 ?的节奏。

二、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引导幼儿讨论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在屋子里藏有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

“小老鼠只是悄悄走不行,还得边走边看,应该怎么看?看哪里?”

教师小结: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还要上下、左右、前后四处看一看,才不会被大花猫发现。

2.带领幼儿边说童谣边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合拍练习。

3.由声势练习自然过渡到乐曲跟进,完整地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合拍练习。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

“这是什么声音?”

“小老鼠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教师小结:原来小老鼠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计,小老鼠真的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身体等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讨论:“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

“怎样把泡泡糖快点从身上拉下来?”

教师小结:拉泡泡糖时,胳膊硬硬的,拳头攥得紧紧的,眼睛、嘴巴、身体都要用力。

3.带领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四、播放乐曲

播放完整的乐曲,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五、游戏

指导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六、增加“大花猫”角色,韵律中玩游戏,在放松和愉悦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幼儿可以将《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家长一起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m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不足之处:

幼儿对于表现拉泡泡糖的动作还不够夸张、形象,对于音乐的节奏把握还不是很到位,对以后教学的建议在泡泡糖的处理上老师可以从小老鼠调皮的个性以及音乐欢快诙谐的特点入手引导幼儿对泡泡糖甩不掉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想和模仿。这些都有待提高。

小百科:老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俗称“耗子”,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全世界约有三千多种老鼠,无论室内、野外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足迹。

老鼠和泡泡糖音乐教案篇2

教材分析:

音乐作品《小老鼠和泡泡糖》表现的就是一只小老鼠与泡泡糖之间的故事,风趣幽默,充满童趣。音乐内容是幼儿易接受且感兴趣的,音乐节奏鲜明活泼,非常适合中班幼儿表演。幼儿扮演小老鼠与这个音乐一起游戏,一定会使他们在与音乐一起玩的过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自我表达,同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因此,结合《纲要》精神,我设计了这节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重点是让幼儿大胆想象,探索泡泡糖会粘在身体的哪些部位,难点是用大幅度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样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合拍地表现老鼠左右张望走的动作,较形象夸张地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从中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启发幼儿做幅度较大的动作时,注意自己站的位置,不影响别人。

活动重点:

让幼儿大胆想象,探索泡泡糖会粘在身体的哪些部位

活动难点:

用大幅度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样子。

活动准备:

课前玩过泡泡糖,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认识

物资准备:

?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磁带 老鼠头饰

活动过程:

一、玩《小老鼠上灯台》手指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教师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整体感受、理解音乐。

1、教师讲述小老鼠的故事

提问:小老鼠是怎样出来的?带小朋友练习。

2、音乐也会讲这个故事,你们来听一听,哪里是小老鼠出来了,那里是小老鼠在拉泡泡糖。

提问:哪里是小老鼠出来了,那里是小老鼠在拉泡泡糖。

三、分段练习,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感知

1、引导幼儿探索表现小老鼠的动作

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教师边用手在腿上按节奏做动作。(3遍)

“小老鼠什么时候向两边看的啊?”(说到西的时候向两边看看。)

(1)根据琴伴奏的节奏用手在腿上做动作。(木琴伴奏)

“我们来试一试是不是这个时候往两边看看的呢?”(听木琴弹奏四遍,教师和幼儿一起按节奏边念着儿歌边用手在大腿上做动作。)

(2)我们加上小脚脚踏地按音乐节奏做动作。

“刚才我们是用小手来玩游戏的,我们加上小脚来试试看,好不好?”

(3)加快速度做动作。

2、配音乐磁带做出“小老鼠”的动作。

3、听“泡泡糖”出现部分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音乐后半段)

“这次啊这只调皮的小老鼠要出来玩了,捡到一个大泡泡糖,发生了什么事情” “每个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个泡泡糖,一起来学学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时候的样子?” “小老鼠,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不好?”

4、幼儿再次玩游戏,要求做出“小老鼠”被“泡泡糖”粘到不同部位的动作。

“泡泡糖会粘在小老鼠的手上,还会粘在小老鼠哪里呢?”

5、随第二段音乐,玩拉泡泡糖的游戏

6、随音乐完整的表演(老师来做鼠妈妈,小朋友们来做我的鼠宝宝好吗)2遍

四、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假如你是这只调皮的小老鼠,你会把这块不容易拿下来的泡泡糖放到哪儿去呢?”引导幼儿注意环保。

老鼠和泡泡糖音乐教案篇3

实施策略

1.手偶表演 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2.绘画图谱 感知理解音乐结构

3.以物代物 体验泡泡糖的弹性

4.设计情节 启发幼儿创编游戏

5.师幼互动 引导幼儿快乐游戏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跑、左右张望的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讲卫生,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小老鼠手偶

2.《小老鼠和泡泡糖》、《我爱洗澡》音乐

3.彩色松紧带

活动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活动的重点、难点确定为:

1.重点: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合拍地做动作,快乐地进行游戏。

2.难点: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激发游戏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来了?(师出示老鼠的手偶)嗯,这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偷偷溜出去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欣赏音乐)

提问:小老鼠偷偷溜出去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自由回答)

2.听故事,了解游戏情节

师用布偶,边表演边讲故事。

3.画图谱,理解音乐结构

(1)师随音乐画图谱

看图谱,理解a段音乐

看图谱,欣赏a段音乐。

(2)随a段音乐,合拍做老鼠跑、左右张望的动作。

(3)看图谱,理解b段音乐

看图谱,欣赏b段音乐。

随b段音乐表现小老鼠玩泡泡糖。

玩松紧带,体验泡泡糖的弹性和玩泡泡糖的乐趣。

4.随音乐,快乐创编游戏

(1)集体游戏

请幼儿随音乐完整进行游戏,掌握游戏玩法。

(2)创编游戏

说说自己喜欢的小老鼠形象,创造性地玩游戏。

5.讲卫生 增强环保意识

(1)泡泡糖不乱扔

提问:吃完的泡泡糖放哪里,引导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2)大家一起来洗澡

随音乐幼儿自由表现洗澡的动作,并和同伴互动,感受洗澡的快乐。

附故事 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小老鼠来到了草地上,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乎乎的东西上,什么呢?泡泡糖,它赶忙用手去拽,拽来拽去,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吓得飞快的跑回了家。

老鼠和泡泡糖音乐教案篇4

教学意图:

音乐是人的教育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通过音乐教育,为儿童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使儿童能真正从听觉到心灵都沉浸在音乐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中流淌着的智慧和人格力量。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3.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发展音乐表现力。

教学准备:

1、改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带领幼儿说唱;经改编、剪辑的音乐、音效。

2、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

教学重点:

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教学难点:

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教学过程:

一、说唱童谣,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童谣“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下 不 来 0|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滚 下 来 0|”,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 XXX XXX|▏Χ Χ Χ 0 ▏的节奏。

二、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引导幼儿讨论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在屋子里藏有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

“小老鼠只是悄悄走不行,还得边走边看,应该怎么看?看哪里?”

教师小结: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还要上下、左右、前后四处看一看,才不会被大花猫发现。

2.带领幼儿边说童谣边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合拍练习。

3.由声势练习自然过渡到乐曲跟进,完整地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合拍练习。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

“这是什么声音?”

“小老鼠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教师小结:原来小老鼠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计,小老鼠真的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身体等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讨论:“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

“怎样把泡泡糖快点从身上拉下来?”

教师小结:拉泡泡糖时,胳膊硬硬的,拳头攥得紧紧的,眼睛、嘴巴、身体都要用力。

3.带领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四、播放乐曲

播放完整的乐曲,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五、游戏

指导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六、增加“大花猫”角色,韵律中玩游戏,在放松和愉悦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幼儿可以将《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家长一起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不足之处:

幼儿对于表现拉泡泡糖的动作还不够夸张、形象,对于音乐的节奏把握还不是很到位,对以后教学的建议在泡泡糖的处理上老师可以从小老鼠调皮的个性以及音乐欢快诙谐的特点入手引导幼儿对泡泡糖甩不掉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想和模仿。这些都有待提高。

老鼠和泡泡糖音乐教案篇5

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合拍的做小老鼠、拉泡泡糖的动作。2、有节奏的语言和动作帮助自己更合拍的表演。3、知道泡泡糖会给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环境。活动准备:磁带。

活动过程:1、(师)有一种小动物,走路走得很快,还会吱吱叫得,它是谁?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有一天,有一只小老鼠跑到草地上去玩,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教师有节奏的念四遍,一边念一边用手在腿上做动作)

(1)小老鼠在什么时候往两边看的?在哪两个字看的?我们一起来一边念一边学,好吗?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 2 ) 我们一起用小手跟着音乐来学小老鼠走路,好吗?

(3)刚才我们用手做游戏,现在要用小脚玩游戏,好吗?

(4)我们现在来听磁带来做,音乐快了一些,你们有没有信心做好呢?

2、(师)小老鼠在草地上玩呀玩呀,它发现了一个大大的泡泡糖,于是它吃呀吃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听磁带)幼儿想想猜猜。泡泡糖爆炸了,会粘在哪儿?那怎么样才能拿下来呢?

(1)我的手上就有一个泡泡糖,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我拉泡泡糖。

(2)谁的手上有泡泡糖,我来帮他拉。

(3)拉的时候是什么表情?(用劲、手抖、咬牙、身体歪)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做拉泡泡糖的动作。

(4)听到什么音乐要拉泡泡糖,什么音乐要合起来呢?

(5)你们听最后的音乐,是谁来啦?(猫)

3、(师)想不想学学小老鼠到草地上玩泡泡糖呢?那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做游戏。(完整游戏一次)

(1)泡泡糖还会粘在哪儿?那我们在玩一次,好吗?(第二次游戏)

(2)泡泡糖还会粘在哪儿?你们做得和我不一样,好吗?有信心吗?需要我帮忙吗?(第三次游戏)

4、(师)泡泡糖拿下来容易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方便,对不对?你们说,吃过的泡泡糖扔在哪儿?为什么?(把它包包好,带出去扔掉)

活动反思:在活动过程中,我感觉孩子们对这个音乐活动非常感兴趣,每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着,并且“小老鼠”这个形象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游戏中孩子们都尽情的表演着。特别是活动中“拉泡泡糖”的动作为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的想象空间,有的粘在头发上,有的粘在鼻子上,有的粘在身上、脚上等,这样就使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增强了,也使游戏的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在活动中,我也考虑到孩子们在整个游戏中避免模仿老师的动作,而抑制住孩子们的创造力,于是我就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玩游戏时注意了“退位”及我退在后面,让孩子们自己听音乐来做动作,这样孩子们的创造性就发挥了出来,活动中可以看到每个孩子都在表演不同的动作。应该说,这个音乐a段和b段比较明显,孩子们都能跟着音乐玩游戏。在“合拍的做小老鼠”的动作时,因为小朋友先用手做,再到用小脚做,然后过渡到跟着磁带做,念的歌词也由慢到快,音乐也由漫到快,所以孩子们掌握得较好。而在做“拉泡泡糖”的动作时,孩子们对音乐的节奏把握不够,缺少倾听理解的过程,因此在做动作时还不能和音乐合拍。我想:在拍手做拉泡泡糖的动作时,教师可以把这段的音乐清唱出来,带着孩子们做动作,然后再跟音乐做,效果会更好一些的。

老鼠和泡泡糖音乐教案5篇相关文章:

捉老鼠幼儿园体育教案7篇

小老鼠画猫教案6篇

幼儿小班追泡泡教案8篇

老鼠笼小班教案最新6篇

抓老鼠游戏教案7篇

幼儿画泡泡教案通用7篇

老鼠笼小班教案7篇

老鼠笼小班教案优质6篇

肥皂泡泡教案8篇

有关酒音乐教案模板5篇

老鼠和泡泡糖音乐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3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