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教案的设计,我们可以提供有趣和吸引人的学习体验,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三角形认识的教案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角形认识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和数学活动常规。
2、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感知并说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一,图形若干。
活动分析:
观察、对比是孩子们探究的过程,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活动中运用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多种游戏形式,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从而突破难点部分。活动的结束之际,组织幼儿进一步从生活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物体,作为活动的延伸环节,自然结束。
活动过程:
一、导入。采用观察法,通过课件中图形宝宝的口吻引出三角形。
二、展开。
1、采用游戏法引导幼儿在众图形中寻找三角形。
2、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3、动手操作。
a.幼儿从图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别数出边、角的数量,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特征。
b.观察并说出三角形像什么。
4、游戏“猜猜我是谁”。组织幼儿根据图形渐渐露出部分猜测出图形,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5、游戏“捉迷藏”
幼儿从简单的画面中找出三角形。
6、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活动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延伸。
请幼儿到生活环境中进一步寻找三角形的踪迹。
三角形认识的教案篇2
设计思路:
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摆弄物品的特点,我为幼儿提供了小棒、图形、彩纸等大量活动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做,启发幼儿主动探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使幼儿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探索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知道其名称和形状特征;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初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
1、长短不同的小棒若干,总数是幼儿人数的6倍;
2、三角形卡片若干;
3、红领巾、小房子、小旗子等三角形实物若干;
4、彩纸、铅笔、橡皮、剪刀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探索操作:
1、在正方形拼图的基础上,请幼儿任意拿3根小棒拼摆图形。幼儿探索活动,教师指导。
2、请个幼儿说一说,摆得什么样的.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有几个角;
3、师生共同拼图,并点数图形的边、角;
小结:有3条边、3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丰富词汇:三角形。
二、探索感知:
1、请幼儿任意取出一个三角形卡片,点数它有几个条边、几个角?
2、出示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引导幼儿观察其不同点,相同点。
不同点: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角尖、有的角大……
相同点:都有3个角、3条边。
3、小结:不管图形大小,不管角尖,只要有3条边、3 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
1、引导幼儿在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物体(小彩旗、红领巾)。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见过的象三角形的物体
四、做一做、试一试剪裁三角形并拼图
1、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方法剪裁出任意三角形(剪、撕、画等),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2、鼓励幼儿用剪出的三角形拼出自己喜爱的动物或物品的形象。
五、自我评价,展览幼儿作品。
三角形认识的教案篇3
活动背景:
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使得幼儿很感兴趣。通过动手操,将3根一样长或不一样长的小棍,拼做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到了有三个角,三条边的就是三角形。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开有三条边,三个角,复习手口一致点数。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三角形,并知道三角形有许多形状
2、区分三角形与正方形
活动准备:
ppt课件、教具实物(三角形的彩纸或吹塑纸,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1张。够每个幼儿做1-2个三角形的小棍(长短不同),正方形彩纸一张)
活动过程:
小班数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认识三角形》含ppt课件
教师小结:
正方形有四条边,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样长;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正方形的四个角一样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教师边说边演示)
4、它们都是三角形吗?
教师ppt出示各种三角形,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幼儿只要答出“是三角形,因为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就可以了。
教师小结:
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②、三角形有许多兄弟,它们虽然长得不一样,可是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
③、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④、只要一个图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它们就是三角形
5、让幼儿寻找常见实物中有什么东西像三角形(出示ppt)
6、幼儿操作。
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发给幼儿,让幼儿数3根小棍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做得快的可以做第二个,第三个)。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
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三角形认识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和生活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尺寸不同的三角形6个。
2.图形组成的实物图片4张。
3.孩子人手3个三角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3的数数
引领幼儿手口一致点数3的物体。
通过点的横排、竖排,及三点随意排的点数让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引出通过三点连线形成三角形。
二.学习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图形,幼儿每人一个三角形。
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三.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
1.给图形宝宝找朋友,让幼儿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请幼儿一一找出三角形,并说出为什么?
2.请幼儿从图形拼图中找出三角形,将图片一一出示。
请幼儿观察说出这些图象什么?
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3.请幼儿在周围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东西。
延伸活动:
在区角里添置冰糕棒、吸管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三角形认识的教案篇5
【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下面请同学们把准备的吸管剪成三段,试一试,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操作,有的学生如愿以偿,有的学生束手无策。)
师: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学生则围不成呢?这里面究竟有什么秘密?
(引导没有围成三角形的同学观察自己剪出的三段吸管。)
生1:我围不成三角形是因为我剪出的三段吸管长度相差太大。
生2:我剪出的三段吸管,其中有两段合起来都没有第三段长,所以围不成三角形。
师:你们认为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1猜测: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生2猜测: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师: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这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学生拿出信封,内有4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小棒各一根。)
学生小组合作:任取三根小棒围三角形,并记录每次选用的小棒的长度以及能否围成三角形。
学生汇报:
生1: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6厘米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生2:长度为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能围成三角形。
生3: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长度为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不能。
师:其他小组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齐):同意。
师:比较这四种情况,你们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沉默了一会儿)
生:三角形中两条边长度的和必须大于第三条边。
师:结合刚才用小棒围三角形的情况,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生1:因为4+56,所以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6厘米的三根生2:因为5+610,所以长度为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能围成三角形。
生3:因为4+510,所以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4:因为4+6=10,所以长度为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同意。
教师出示: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生齐读)
师: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明白(声音很低)
师:真明白吗?(学生沉默没有反应)
过了一会
生1:老师,4+105,为什么长度为4厘米、5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围不成三角形呢?
生2:是呀,5+10也大于4啊!
生3:老师,我觉得三角形两条边长度大于第三边中的两条边应该是任意的两条边,只有任意两条边长度和都大于第三边,才能呢个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你们赞成这位同学的说法吗?
生4:我同意,像刚才那位同学举的4+1051的例子只是其中一种情况,而长度为4厘米和5厘米的两条边加起来却小于10厘米这条边,所以围不成三角形。
生5:老师,我有个问题,是不是以后判断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要把所有的情况都列举出来呢?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生6(神情很得意):当然了,这样才能做到准确判断嘛。
生7:老师我有一种方法,不用列举所有情况就能准确判断了。
(课堂一下子安静下来)
师(目光中包含鼓励):请说说你的'想法。
生7:我们只要用较短的两条边相加,如果较短的两边长度的和大于最长的那条边,那么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7:因为我觉得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都大于最长的那条边了,那么其他的两边之和一定也大于第三条边。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位同学的说法有道理吗?
生(齐):有!(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
师:那我们以后判断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还需要;一一列举联的情况吗?
生(齐):不需要。
正当我要让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又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
生:老师,我觉得你黑板上的那句: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要改一下才好。
师:怎么改呢?
生:最好说成三角形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大于最长边。
(大部分同学表示赞同)
师:同学们很聪明,也很爱东脑筋,你们说的三角形较短的两条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条边这句话可以用来判断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但三角形中不仅仅只有较短的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最长的那条边,任意的两条边长的和都大于第三边。你们明白吗?
生(如有所思):明白了
生齐读:三角形两条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认识的教案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下p80~81页例1、2
教学目标:
1、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观察、推理、辨析等手段,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并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学会三角形的表示法,理解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2、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内的高。
3、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教学重点:
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称,认识三角形的高,会画三角形内的高。
教学难点:
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形、四边形模型,三角板,白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夏天来了,人们傍晚都会去广场散步,你们喜欢去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广场到处看看,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希望同学们用数学的眼睛仔细找一找画面中的三角形,有信心找得到吗?(播放课件)生说一说,师动画演示xxx片中的三角形
2、联系生活:对于三角形同学们并不陌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
3、生活中处处有三角形,看似简单的三角形应用得那么广泛,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三角形)
二、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义:
(1)出示形状不同的三角形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xxx形才是三角形?同桌之间说一说。
(2)教师演示三条线段是怎样摆的',从而使学生知道一根接着一根连在一起的封闭的xxx形,随后明确这是围成的。
(3)揭示概念。
教师启发同学互相补充,口述三角形的定义。
师:对,三条线段端点连端点没有空隙,实际上就是把三条线段围起来,所以由三条线段围成的xxx形叫三角形。(板书概念)学生齐读。
练习:认一认下面哪些是三角形?说明原因。
(二)三角形的特征:
(1)摸摸手里三角板学具、说一说:
①三角形由什么组成的?
②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教师演示课件,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边问生边回答
同桌讨论:这些三角形都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三)演示课件,教学三角形表示法。
(四)教学三角形的高。
(1)情境创设。这间美丽的木房子房顶是什么形状的?工程师想测量房顶的高度,你们认为应该量哪一条线段最合适?
(2)课件演示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3)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提醒学生注意底和高要对应。
(4)学生练习画高。幻灯展示学生作品,讲评。
(5)提问:三角形中有几条高呢?学生说说,师出示各种三角形的三条高。
(五)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球架等三角形的xxx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做一个游戏:
(1)用三角形木框实验。
学生尝试:让男学生用手拉一拉这个三角形,感觉怎么样?
(2)出示平行四边形(用木条钉成的)教具,让女学生试拉一拉它们。感觉如何?
为什么男同学拉不动,女同学一拉就变了?是不是女同学比男同学的力气大呢?换位游戏证明答案。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木框不易变形。
提问: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加一条边构成两个三角形)
(3)揭示特性。
师小结:房架、自行车架等之所以制成三角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结实耐用。
(4)练习1:哪种方法更加牢固?练习2:怎样使椅子变得牢固?
2、(出示课件),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都运用到了三角形的这种特性,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我们看到的大桥、铁塔、帐篷、人字梯等物体中都用到三角形,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学习数学的时候要多动脑筋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课堂练习
1、填空
2、判断
四、反思回顾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你觉得自己收获了什么,自己表现怎么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就会有许多发现,收获更多的知识与快乐。
五、板书设计
三 角 形
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xxx形叫做三角形。
特征: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三角形认识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能将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
1.ppt一份,大三角板一个,长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鱼
二.学习三角形特征
1、认识三角形
(1)出示魔法线昨天张老师得到了一根魔法线,我今天把他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123,请出来。
(ppt出现一根红色的魔法线)提问:它是什么颜色的?
(2)第一次变化这跟魔法线他会变,让我们一起喊123,看他会变成什么?(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三根红线)提问:数一数变成了几根线,
(3)第二次变化(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一个的三角形)又变成了什么?(三角形)
(4)触摸三角形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大的三角形,我请小朋友们来摸一摸,他是不是有三条边,三个角。
(5)又一次变化一个三角形又变出了好多的三角形,虽然它们的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三角形。
2、巩固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前几天张老师去旅游。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家,三角形王国,他们这里的东西都是三角形的,老师把他拍了下来今天和你们一起来分享
(继续看ppt,出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物品)
a钟表店
b食品店
c帽子店
(2)再来找一找王国里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许多小旗子,屋顶,冰淇淋,标志牌等)
(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三角形的物品
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出示最后一张ppt)今天你们表现真棒,找到了这么多三角形的物品,他们虽然长得不一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但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复习三角形的特征提供冰糕棒、小木棒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通过变一边、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摆一摆等,做了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幼儿在广阔的活动和认识空间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虽然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但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并观察,找到了好多的环境中的三角形。
三角形认识的教案优秀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