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借鉴其他教师的教案经验,互相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教案来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七年级力教案最新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力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3、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
教学重点:
1、梳理课文内容。
2、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3、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
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方法:
导读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计划课时:
2
备课时间:
9月15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我们大都知道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但关于她的人格,也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今天我们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或许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二、范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品味语言,识记字词。
1、默读,搜集、筛选信息:让学生独立默读、思考,试着让学生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2、讨论归纳:坚忍不拔树立信心执著勤奋集中目标献身科学探讨真理
生活简单重大发现保持安宁不图财富珍惜时间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热爱生活沉醉科学
3、概括纲要,归纳整理: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
人的人格魅力。
四、重点研读
1、研读内容:指导学生重点研读有关词语、句子、语段,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1)“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2)解释“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的含义。
(3)“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中“纯粹研究的观念”指什么?
(4)“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5)“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中的`“奢望”可否改换成“希望”?为什么?
(6)“在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联系上下文,谈谈“逆来顺受”在句中的确切意思。
(7)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8)“我从没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应当”中的“这种权益”指什么?
问题设置比较多,教师可根据需求取舍。
2、品味语??
(1).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品味语言。理解这种朴素而平实的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是传记类作品的特点。如果学生感到有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与文学作品语言作比较,就容易理解了。
(2)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试着进行赏析。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
六、教师小结: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七、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此,你怎么看?写成300字的小文章。
七年级力教案篇2
?教材说明】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后两个标题内容。本节内容是:体会聚落差异源自环境差异,认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聚落的发展表现,在变化中发现问题――传统聚落在消失,在探讨传统聚落价值中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应该以体验领悟、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发展,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突破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和应用价值,在思想上获得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产生无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创造力。为其合作学习、多元化学习、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理解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
(2)通过理解体会传统聚落的内涵与价值,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聚落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体会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和思想实践上的智慧高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教学难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
?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运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问题引导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推陈出新,创设情境
展示课件中不同聚落的图片,启发学生分析:分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从事什么样的劳动生产活动,师生互动得出聚落的本质差异在于劳动生产方式。
转承:劳动生产方式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环境,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手段,所以必须立足于环境。因而,聚落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件演示)
二、水到渠成,新知分布
1.聚落与环境
师:探究事物间的关系必须弄清两个方面:(1)弄清两者之间的作用与影响。(2)理解相互适应表现。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教材中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图,还可以联系生活,活跃了思维并勇于探索发现和推断,使他们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自信,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师: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学生认同后继续)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不仅具有鲜明的环境特征,还深刻地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智慧和改造水平。
展示课件中东南__带雨林区的民居,西__带沙漠区的民居,学生讨论。
转承:民居建筑适应于环境,更适用于生活,它体现了环境更体现了人类的智慧。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可以说:传统聚落记录人类智慧的发展进程,它是浓缩了的历史,而现代民居则体现了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并在飞速发展中。
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师: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回望历史,农耕文明的发展,生态退化出现了;如辉煌的巴比伦古国就是在发展农耕中,生态恶化后过早陨落的;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污染随之而来。所以我们在发展与变革中,一定要顺应自然规律,权衡利弊,以保证进一步的发展。聚落的发展我们应如何面对呢?(课件演示)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总结聚落发展表现及出现的变化。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引发学生对消失中的传统聚落的关注,先抑后扬,牵引着学生的心。
生:总结传统聚落的价值。
师:全世界人民都已意识到这一点,并已经把在乡村和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作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了。
生:根据生活所见回答。
师:总结归纳:(1)立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__。(2)圈建保护。(3)异地迁建保护。
转承:有些极其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已经不再是某国某地为保护自身特色和历史的珍宝,而成了全世界人民的文化瑰宝了,那就要把它们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了。
生:根据课件中图片回答,了解37处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中有6处属于传统聚落类的文化遗产。
三、开阔视野,迁移拓展
师:放眼世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传统聚落还有很多,这里是?(课件演示)
生: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师:真棒哦!我们了解一下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那么这里?(课件演示)
生:中国的威尼斯――苏州。
师:我们来谈谈你们对苏州的印象。
生:水乡,园林,人间天堂,苏州工业园区。
师:苏州是我们中国首批的历史文化名城,小桥流水、民居老街、大小园林,真可谓是移步易景啊!
四、晒晒收成,展我风采
师:展示课件中关于苏州的组图。
生:根据课件所展示的图片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与环境的适应,和对苏州发展的建议,让学生把本节所得的思想加以应用,实现内化。
五、归纳总结,收获累累
学生总结,教师点拨,强化重点难点。
六、兴趣盎然,走进生活
师:苏州在发展,我们家乡也在发展,请分析一下我们的家乡,有哪些与环境相适应的表现,它的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到网上查找详细资料,写成小论文,相互交流。
七年级力教案篇3
教学目标
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
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设计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①根据经验举例并做出分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②分析教师举出的例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①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学生分析教师举的例子,最终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可直接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教师可直接举例,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①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②学生自学,互相答疑,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
①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②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实验探究
①班额适中的,可在班级中由各组同学按方案进行。
②若班额大,可以在室外由各组自己选择实验地。
①教师巡回指导。
②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结果交流
①各小组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②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报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①教师引导同学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②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布置课下作业
①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
②写一份实验后的心得。
七年级力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归纳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2.通过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理解平移的性质.
难点:对平移的认识和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打开幻灯机,投放课本图5.4-1的图案.
2.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思考并回答问题.
(1)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
3.师生交流.
(1)这引进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图5.4-1 上一排左边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中间一个正方形,上、下有正立与倒立的正三角形,如图(1);上排中间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正十二边形, 四周对称着4个等边三角形,如图(2);上排右边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正六边形,内接六角星,如图(3);下排的左图中的“基本图形”是鸽子与橄榄枝; 下排右图中的“基本图形”是上、下一对面朝右与面朝左的人头像组成的图案.
《5.4平移》同步讲义练习和同步练习
1在△abc中,∠c=90°,ac=bc=5,现将△abc沿着cb的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若平移的距离为2,则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2、把直角梯形abcd沿ad方向平移到梯形efgh,hg=24cm,wg=8cm,wc=6cm,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m2.
3、绐正五边形的顶点依次编号为1,2,3,4,5.若从某一顶点开始,沿正五边形的边顺时针方向行走,顶点编号的数字是几,就走几个边长,则称这种走法为一次“移位”.如:小宇在编号为3的顶点上时,那么他应走3个边长,即从3→4→5→1为第一次“移位”,这时他到达编号为l的顶点;然后从1→2为第二次“移位”.若小宇从编号为2的顶点开始,第20xx次“移位”后,则他所处顶点的'编号是 .
《5.4平移》同步测试卷含答案
1. 将图形平移,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对应线段相等
b.对应角相等
c.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互相平分
d.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
解析: 根据平移的性质,将图形平移,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而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不一定互相平分,故选c.
12. 国旗上的四个小五角星,通过怎样的移动可以相互得到( )
a.轴对称 b.平移 c.旋转 d.平移和旋转
解析: 国旗上的四个小五角星通过平移和旋转可以相互得到.故选d.
七年级力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 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
2. 培养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难点: 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学习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一位居民打电话给供电部门:"卫星路第8根电线杆的路灯坏了,"维修人员很快修好了路灯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
2.地质部门在某地埋下一个标志桩,上面写着"北纬44.2°,东经125.7°"。
3.某人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分析以上情景,他们分别利用那些数据找到位置的。
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
二.概念确定
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很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
1.在教室里,根据座位图,确定数学课代表的位置
2.教材40页练习
三.方法归类
常见的确定平面上的点位置常用的方法
(1)以某一点为原点(0,0)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点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来确定点的位置。
(2)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用方位角、目标到这个点的距离这两个数来确定目标所在的位置。
1.如图,a点为原点(0,0),则b点记为(3,1)
2.如图,以灯塔a为观测点,小岛b在灯塔a北偏东45,距灯塔3km 处。
例2 如图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对我方舰艇来说:
(1)北偏东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数据?
(2)距我方潜艇图上距离为1cm处的敌舰有哪几艘?
(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
[巩固练习]
1. 如图是某城市市区的一部分示意图,对市政府来说:
北偏东60的方向有哪些单位?要想确定单位的位置。还需要哪些数据?火车站与学校分别位于市政府的什么方向,怎样确定他们的位置?
结合实际问题归纳方法
学生尝试描述位置
2. 如图,马所处的位置为(2,3).
(1) 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吗?
(2) 写出马的下一步可以到达的位置。
[小结]
1. 为什么要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没有顺序可以吗?
2. 几种常用的表示点位置的方法.
[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44页:1题
七年级力教案最新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