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运水教案6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学生的年龄是教案编写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调整,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科学活动运水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科学活动运水教案6篇

科学活动运水教案篇1

活动背景

结合孩子的兴趣点及季节特征,我们开展了“有趣的水”主题活动,从最初的自由玩水到有选择地使用工具玩水,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孩子们已积累了一些玩水的经验。考虑到应让2—3岁的幼儿在开放的空间里,在丰富、适宜的环境中获得自然的发展,我预设了“运水”活动,让幼儿用大小不同的容器运水,积累更多玩水的经验。

活动目标

尝试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将大盆中的水运到小盆中,体验玩水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过玩水的经验。

材料准备:①瓶子、小碗、小勺、水壶、漏斗、水桶等大小不一、种类不同,能让幼儿运水的器具;②小桥三座(难易不同);③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小拖车、小推车;④布置小熊的家;⑤4—5个可装水的大盆(2个稍大的作池塘,其他的作小熊家的水缸)。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出示小熊):刚才,我接到小熊的电话,它说:哎呀,不好了,今天我家停水了,天气这么热,可怎么办呢?

教师支持方式:顺应幼儿、灵活应对(如:小熊家不远处有一个小池塘,可它一个人拎也拎不动,你们愿意帮助他一起到池塘里运水吗?)演示各种运水工具(大小不一的瓶子、小水桶、小碗等),提问:想一想,用哪些东西运水可以运得又快又多?

2.幼儿尝试用各种材料、方法运水

到场地后,教师把任务交待一遍,并让孩子数数有几个池塘,河上有几座小桥?提醒幼儿需注意的规则:运水需走过小桥;过桥时,小心别把水泼了。

观察要点:

观察幼儿是如何与材料积极互动的,重点观察幼儿选择什么工具,用什么方法盛水、运水。

装了满满一大瓶的水拎不动怎么办?(引导幼儿用小拖车、小推车等)

观察幼儿是如何把水运过桥的。提醒宝宝整理运水工具。

3.交流分享

说说是怎样把水运到小熊家的。小熊:谢谢你们,你们可帮了我的大忙(奖励宝宝粘纸)。

活动反思

作为教研员,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解决教师在实践中碰到的棘手问题?在“运水”活动中;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得到了一线教师的认可。

1.托班的活动要尽量低结构。在托班的集体活动中,常常会看到比较高结构的活动,教师控制着活动的进程,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小年龄的孩子往往并不怎么感兴趣。而在“运水”活动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没有一个孩子游离在活动之外,这显然和选材有关(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但我觉得另一个原因还在于活动的组织形式比较低结构,孩子有机会自由选择、能自主地参与活动,因为针对小年龄孩子的特点,我提供了很多大小不一、种类不同的运水器具、难易不同的小桥以及一些辅助材料(小拖车、小推车),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在与丰富材料的积极互动中建构新的经验。活动中,也让我对托班孩子的能力有了更深的体悟。

2.注重活动的整合。在“运水”活动中,我尽量考虑到了生活化、游戏化和情境化,创设了“帮助小熊运水”这样一个情境,孩子们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尽情地玩,天性得以自然流露。活动是运动、游戏、学习的高度整合,很难分清这到底是运动,游戏,还是学习?

3.提供合理的“鹰架”。有效的“鹰架”教学不是成人告诉儿童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活动中,教师更多是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支持、推动幼儿的主动学习。孩子可以自主选择运水的器具,大胆尝试不同的运水方法(拎着走、托着走、推着走、拖着走等),通过自身的主动参与、反复实践和探索,体验玩水的乐趣,积累玩水的经验。

科学活动运水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运水的乐趣,在运水的过程中感知水的特性。

2、尝试使用工具运水,在探究中知道哪些东西能运水,哪些东西不能运水。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玩水,让他们体验玩水的乐趣,感知水的特性。

幼儿听见玩水都非常高兴,都争着讲述自己的以前玩水的经历,相互交流自己以前的发现。这给活动带来的很好的开端。

二、引导孩子寻找运水工具并尝试运用,探究哪些东西能运水,哪些东西不能运水。

材料很多,幼儿都选择了没有洞洞的材料进行尝试。并相互交换尝试,流露出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三、引导孩子大胆表述发现,并将工具分类,提升总结经验。

幼儿有了直接经验,在分类的过程中,幼儿的操作速度很快,也没有出现错误。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用我们收集的各种工具装水,他们发现有些不能装水的东西,如:有洞的瓶子、漏斗等,想办法后也能让他们装进水的。他们都觉得篮子是不能装水的,篮子到底能不能象有洞的瓶子、漏斗一样响了办法后也能装水呢?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孩子们。

悬念设置策略是指教师将幼儿在一次区角活动结束时没有解决的问题作为悬念,让幼儿在下次活动中找答案的教学策略。每次区角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如何将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主动性加以保护,并使之延续和发展,使孩子们能比较持久地对探究物发生兴趣,教师必须将幼儿相互交流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拿出来,鼓励幼儿继续探究,直到发现它的秘密为止,这样为下次的区角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也为老师下一次的区角活动的精心准备提供了目标要求。例如:篮子到底能不能象有洞的瓶子、漏斗一样响了办法后也能装水呢?这个问题激发了幼儿下一次探究的兴趣,使探究活动能继续深入下去。

科学活动运水教案篇3

一、设计意图

幼儿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总爱在水里玩耍、嘻闹,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约,无法尽兴地去玩水。我们经常发现在洗手时幼儿们经常把衣服袖子弄湿,或者是洗一次手要花很长的时间。他们相互浇水,泼水,并堵住出水口囤积水……玩得不亦乐乎。《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探索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为了彻底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对水的兴趣,使他们对水有更多的了解,我由然而生,何不安排一次《玩水》的活动,让他们从自由玩水到有选择地使用工具玩水。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充分感知水的特性的机会,让他们在玩水中积累更多的生活体验,充分体现"玩中学"这一教学理念,使幼儿在丰富适宜的环境中获得自然的发展。于是我设计了教学活动《运水》。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在运水游戏中,再次感知水的特性。

2、幼儿能认识和选择在不同情况下适宜运水的工具、材料,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感受玩水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水、充气盆、空桶、漏斗、瓶子、小水桶、小杯子,小铲子,小筐、小勺子、毛巾、棉花、吸水纸、海绵等。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水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玩过水吗?""水是什么样的?""玩水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不能把自己和小朋友的身上弄湿)

(二)通过玩水,自由探索。

1、徒手运水。

(1)、角色扮演,完成任务。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接到一个新任务,就是把这边的水运到那边的水箱里去。我们一起用手把水捧过去吧。

(2)、幼儿徒手运水。

(渗透教育"水是很珍贵的,别把它漏到地上了。"引导幼儿发现把手指闭得更紧,水就漏得少些。)

(3)、教师小结用手运水情况,鼓励幼儿寻找更好的运水方法。

师:孩子们,来看看我们的水运得怎么样了?(引导幼儿在说用手运水的困难时,进一步感受水的流动性。)用手运,水容易漏掉而且很慢。有其他好办法吗?(用 工具运)

2、 活用工具,巧妙运水。

(1)、通过观察,引导幼儿思考,并自由选择工具运水。(增添教师语言)

(2)、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选择和判断出适宜且高效的运水工具。

教师参与到运水中,鼓励孩子们叙述他们做的事,并与孩子们分析为什么有些工具更有效。("这个水桶好大,可以装那么多水!""这个工具有洞,水都漏掉了"……)

(3)、水越来越少了,观察幼儿是否会转换工具运水。

(原本高效的大工具变得不适用了,观察幼儿是否用小工具操作。)(开始拿着小工具运水的孩子会发现,此时手中的工具比那些大工具更能舀起水来)(用小工具舀起来就运会很累,孩子们会用小工具舀起水装进大工具中再运)

(4)、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幼儿用吸水材料运水并用语言说出吸水材料是怎样运水的。

师:水只剩一点点了,我们要把水池里的水运得一滴也不剩。看看还有哪些材料我们没有用过?

("我一压海绵,水就跑到里面去了,再挤,水就流出来了""纸也是这样""毛巾也可以"……)(孩子们在之前小工具和大工具合作中积累了经验,现在也知道把水吸进材料里挤在大工具里再运)(有的孩子还是坚持用小工具舀,他们会把充气水池按住,这样水会方便舀起来些)

(三)师幼互相交流探索结果。

1、请出勤劳的工具。

师:水终于运完了,我们坐下休息一会儿吧!刚才运水,宝贝们用了哪些工具呢?说给大家听一听。

(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说出为什么有的工具不可以运水;吸水材料是怎样运水的)

2、工具宝宝细分类。

师:工具宝宝们帮我们运了那么多水,也累了,他们想回家休息了。看,可以运水的工具宝宝的家在这里,不可以运水的工具宝宝住在这个房子里。请小朋友们把他们送回家。

3、检查工具是否摆放正确。

(四)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下一次,我们还要想办法把这些漏水的工具改装成可以运水的工具。

五、活动反思

玩水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很感兴趣的事。利用孩子这一天性,在运水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了轻松、愉快、自主的运水氛围。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运水活动中来,尽情地表达着、思考着、表现着。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玩水、运水,充分感受了水的特性,享受到了玩水带来的乐趣,探索在不同情形下选择最适合的工具和材料来运水。从而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体验,并懂得珍惜每一滴水,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通过此次活动,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让孩子们在探索的世界中得到自由和快乐,少一些约束,少一些畏惧。架起一座幼儿嬉戏与学习之间的桥梁,让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科学活动运水教案篇4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纲要》中提出:“幼儿的科学探索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本班幼儿处于中班,喜欢动手动脑探索和摆弄身边常见物品。玩水是孩子的天性,本次活动就是结合孩子的兴趣,利用身边的环境与生活中的常见工具和材料将教育内容巧妙、自然的渗透进去。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体验使用工具运水的乐趣,感受运水活动的成就感。

2、认知目标:在探究中发现哪些工具能运水,哪些工具不能运水,并知道其原因。

3、能力目标:能用语言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乐于尝试和思考。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操作发现哪些工具能运水,哪些工具不能运水。

难点:通过观察思考知道能运水和不能运水的原因。(运水的工具四周有边包围,底部没有小孔和缝隙不会漏水,不能运水的工具底部或四周有小孔和缝隙会漏水。)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见过和或使用过常见的工具(如小碗、水杯、水舀、漏勺等);

2)知道种植植物需要保持土壤的水分,土干了可能要浇水。

物质准备:

1)情境创设:苗苗农庄两块需要浇水的土地、装满水的大水盆两个,水盆与苗苗农庄有五米的距离。

2)能运水的工具:小碗、水舀、杯子、小桶、小盆等。

3)不能运水的工具:筛子、漏勺、网捞、竹筐、漏斗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充分利用园所的自然环境,设置真实情境,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愿望,提出活动内容)

师:这块地这么干,小种子都长不好了,我们可以怎么帮助它呢?

师:我们一起来给这块地浇浇水,让小种子快快长高好吗?但是这里离两个大水盆太远了,我们需要用工具把水运过来浇水,孟老师今天专门给你们准备了运水的工具,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工具。

二、基本环节:

1、对运水工具进行观察、感知

关键提问:你都认识哪些工具?你用它来做过什么?

还有哪些工具你没有见过,谁知道这个是做什么用的?

2、选择运水工具进行猜想

每人选择一个认为可以运水的工具,集中分享。

师:这么多的工具,哪些可以帮助我们把水盆里的水运到苗苗农庄呢?你们选择一个你认为可以运水的工具?

师:你选择的什么啊?(幼儿回答:小碗)

师:还有谁选择小碗,举起来让我们看看。你都用小碗做过什么?小碗为什么可以帮助你运水呢?

师:你选择的是什么工具啊?(幼:筛子)

师:还有谁选择筛子,举起来让我们看看。你都用筛子做过什么?筛子为什么可以帮助你运水呢?

师:其他小朋友,你们为什么没有选择筛子?

幼:筛子会漏水,我用它捞过鱼,水都从下面流出来了。

过渡语:你们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我们选择的工具到底能不能帮助我们运水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进行实验,尝试运水

幼儿进行操作探究,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关键提问:你选的什么工具啊?它能运水吗,为什么?试试还有没有其他工具也可以运水?

教师进行观察和指导,通过个别或小组提问,引发他们思考选择的工具为什么能(不能)运水,尤其对外形进行观察分析,鼓励幼儿选择更多的工具进行尝试。

4、操作结果记录并进行集体分享

将操作材料分类,用实物直接记录结果。(教师请幼儿将能运水的工具放在红色的桌子上,不能运水的工具放在蓝色的桌子上。)

1)分享讨论能运水的工具

师:你们刚才都运水了,发现这些工具能运水,我们看看都有什么啊?师:小碗(杯子、小盆)是什么样的,小碗为什么可以运水?

小结:小碗、杯子、小盆这些工具四周都有边围起来,底部没有小孔、小缝隙,水装进去不会流出来,所以可以运水。

2)分享讨论不能运水的工具并集体感受

师:这些工具(筛子、漏勺、漏斗、竹筐等)都不能运水,为什么?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没有选择这些工具,我们一起来试试,是不是像大家说的那样。幼儿集体感受不能运水工具的使用特点,观察水从小孔、缝隙里流出来。

小结:筛子、网捞、漏勺、篮子的底部有小孔、缝隙,水就会从里边流出来,所以不能运水。

三、结束环节:

幼儿选择能运水的工具来运水浇灌苗苗农庄,感受运水的乐趣,浇水的成就感。

活动总结

本节活动的内容选择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整个活动过程既是“玩”的过程,也是“探究”的过程,又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幼儿在观察对比不同运水工具后,进行大胆猜测和尝试,经过反复体验和操作,感受水的特性,找出能运水的工具,并通过探究发现这些工具能运水或不能运水的原因,从而提高了生活经验,老师的每个活动环节也都体现了以“幼儿为主”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科学活动运水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探索通过调节滑板来控制前进的方向,提高幼儿运用滑板的技能动作协调性。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快乐,激发幼儿对滑板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水、滑板、交通障碍物若干个、平衡木数条、大箩筐、录音机、音乐。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滑板吗?(喜欢)那我们先一起来做做热身运动吧!(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做热身运动。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滑板你们可以玩一玩,但是老师有个要求:玩好之后要把你们的好办法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2.幼儿自由练习

请幼儿自由探索玩滑板的多种方法。

教师提出要求:活动时,同伴间要分开距离,保护自己小心碰撞。

教师有目的地观察幼儿,提醒幼儿进行适当的休息。

3.总结幼儿滑板经验,引出双腿跪滑

先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演示自己的玩法请全体幼儿进行模仿。

由幼儿的示范引出双腿跪滑。

教师示范正确的姿势方法(边讲解边示范):双腿正前方放置,双腿并拢跪于滑板上,身体坐在小腿上,双手放在两侧地面,上体自然前倾,手掌同时向前或向后用力推地使滑板后退或前进,同时眼睛平视前方。

4.幼儿自由练习,教师指导观察

幼儿自由练习,教师提醒幼儿进行适当休息。

纠正错误的滑板姿势,请个别幼儿进行示范。

教师针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总结:今天小朋友都很能干,又学会了一种玩滑板的新方法。希望你们以后还能够想出更多玩滑板的方法。

5.游戏环节(运水)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种新的玩滑板方法叫双腿跪滑,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去完成一个任务帮老师去把马路对面的一些水去运过来放进箩筐里。

教师提出要求:1. 每人每次运一瓶水。

2..运水过程中必须饶过交通障碍物。

3.运用双腿跪滑的方式进行运水。

幼儿进行运水活动,教师进行观察指导,给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

运水比赛:把幼儿分成人数等同的四队,要求幼儿又快又稳地把水从对面送到终点,那组最快的一队就为获胜的队。

活动结束:

做放松运动,整理器材,组织幼儿进行擦汗喝水。

科学活动运水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将生活中不能盛水的物品变为可以运水的工具,与同伴合作运水。

2.探索管子运水的方法,感知用管子运水既快又方便。

3.感知水的特性,萌发节约用水的情感。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拯救小鱼、干旱地区):防滑垫、防水围裙、防水鞋套、水桶、鱼缸、塑料盆、长软管(虹吸管和普通管)、海绵、瓶盖、没底没盖的矿泉水瓶、塑料膜、塑料篮、皮筋、针管、勺子等;背景音乐。

经验准备:引导幼儿了解水有“流动”的特性,探索水的多种玩法。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玩水的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共鸣。

师:你们喜欢玩水吗?你平时是怎样玩水的?

二、教师交代任务,鼓励幼儿小组合作探索各种运水方法。

1.请幼儿4人一组观察桌面材料,商量用什么办法运水。

2.幼儿自主探索运水的'方法,并记录在黑板上,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幼儿交流各组运水方法,教师将方法进行归纳。

三、创设情境“拯救小鱼”组织幼儿进行运水比赛。

1.师:现在接到一个紧急任务——鱼缸里的小鱼缺水了,我们要在规定时间内给鱼缸灌满水,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2.将鱼缸并排放好,比较水位高低。

四、鼓励幼儿探索用软管将桶里的水运到盆里,学习使用虹吸管。

1.讨论:如果家里用的水也用这些方法来运输方便吗?那我们家里的水是怎么运来的?

2.出示虹吸管和普通软管,引导幼儿比较两种管子的不同。

3.幼儿小组合作尝试水管运水,发现水流方向与水管位置高低的关系。

提问:你运水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水从水管高的一端流出还是从水管低的一端流出?你们觉得用什么工具运水比较方便?

小结:看来用水管运水是又快又方便的一种方法。

五、情感提升,了解缺水地区是怎样运水的,懂得节约用水。

1.讨论:他们是怎么运水的?生活中怎样节约用水?

2.小结:原来这么多地方都没有水和,那我们小朋友在用水时要节约用水。

课后反思:

“玩水”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很感兴趣的事。利用孩子这一天性,在运水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了轻松、愉快、自主的运水氛围。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运水活动中来,尽情地表达着、思考着、表现着。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玩水、运水,充分感受了水的特性,享受到了玩水带来的乐趣,探索在不同情形下选择最适合的工具和材料来运水。从而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体验,并懂得珍惜每一滴水,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本次活动为幼儿创造了三次小组合作实验的机会,每次动手实验前引导幼儿集体讨论方法、比较材料,为幼儿小组合作探究奠定基础。并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增进幼儿实验的规则感,如:不要把水洒到地上或者小朋友的身上。一方面避免了地面湿滑或弄湿衣服,另一方面也是引导幼儿节约用水。

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不错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他们主动分工实验,有的记录方法,有的实验验证……从“幼儿表征”中可以看出,幼儿能够用绘面等简单的方法记录出观察和探究的过程咋果,并愿意在交流中尝试概括他们的探究成果。

整个活动在欢快的实验中进行,幼儿充分体验了探究玩水的乐趣,但是也有一点不足。虽然提出了实验要求,还是有小朋友将水洒在了地面上。因此我带领幼儿观察“干旱地区的水是怎么来的?”从而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懂得节约水资源。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对孩子的回应虽然采取了追问、鼓励等方法,但概括能力有所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加以改进,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科学活动运水教案6篇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教案6篇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6篇

小班科学听声音教案6篇

中班科学壳教案优质6篇

关于雨的科学教案6篇

科学教案模板优秀6篇

大班科学葱和蒜教案优秀6篇

科学植物的根教案6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6篇

大班科学葱和蒜教案参考6篇

科学活动运水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