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好,以确保教案包括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饼干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小饼干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阅读图书的内容、情节,丰富相应的词汇和句式。
2.通过讲述、讨论及观察画面,表达自己对图书的理解。
3.能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及词语的理解
活动准备:
1.图书《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
2.ppt:《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
3.黑色水彩笔一支。
4.大的范样纸一张。
5.食物:饼干一袋。
活动过程:
一、假设吃饼干,感受诙谐、体验句式:要是你给……
1.教师拿出实物饼干,“假设着”请幼儿品尝。
教师:要是我给你吃饼干,你会……
2.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表达“诙谐”
3.教师:要是我给老鼠吃饼干呢?他就会怎样呢?
二、阅读图书,感受故事“连环、轮回”的快乐。
1.教师与幼儿边观察ppt图画进行阅读:要是我给老鼠吃饼干,老鼠会……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师:你看到了什么?(老鼠要喝牛奶,还要用餐巾擦嘴巴。)师:为什么它要用餐巾纸呢?
师:这只小老鼠很爱干净,吃完东西还不忘擦擦嘴巴。它擦好嘴巴,想检查自己擦干净没有,于是来到哪里呢?
(2)出示课件(二),引导幼儿观察。
师:老鼠来到哪里了?老鼠照着镜子,会怎么想?
(它想用剪刀剪剪长毛;它觉得自己该理发了……)师:这只小老鼠除了爱干净,还特别爱漂亮。他一照镜子,觉得自己的头发不整齐。瞧,它拿起剪刀,对着镜子理起发来。
(3)出示课件(三),引导幼儿观察。
师:等到头发剪好了,又发生什么事情了?(弄脏了房间)房间弄脏了,怎么办呢?(打扫)
2.想象故事后半部分情节。
师:老鼠照了镜子,剪了头发,还打扫了房间。它做的事儿真不少!你们猜猜,接下来老鼠会干些什么呢?(幼儿说,老师顺着幼儿的回答连环追问。)
3.理解故事后半段,并欣赏完整情节。
(1)老鼠究竟做了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故事。
(出示课件t;五>,引导幼儿观察。)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
(老鼠看书,画画,站在冰箱前看画,想喝牛奶)随着情节的推进(2)小老鼠看到冰箱,觉得口渴了,它想喝一杯牛奶。既然喝牛奶,它会想要一块饼干来一起吃。(又要吃饼干了!故事又要重新开始了)小老鼠吃饼干喝牛奶后,发生了一连串有趣的事,转了一个圈,最后又要吃牛奶和饼干了,有回到故事的开头了,有趣吗?
4.我们看着这图把故事讲一遍,好吗?(集体讲述故事)在阅读到结束时,让幼儿进行故事的“轮回”——再读到故事的开头。(周而复始一遍)。
三、用故事中的语言复述故事,感受回味的快乐。
1.教师出示“范样纸一张”,大家边跟着教师视屏、阅读,边请幼儿轮流上来在范画纸上画出故事中的“老鼠要的东西——饼干、牛奶、吸管、餐巾纸、镜子、拖把、盒子、被子、枕头……书、纸、图画、笔、冰箱”
2.引导座位幼儿轮流循环。
四、边吃边谈,拓展图书
内容教师分饼干给幼儿品尝,丰富词汇:要是我给你吃饼干,你会——
小饼干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在看看、说说、画画的过程中尝试表现小熊脸部的基本特征。
2、体验小熊吃饼干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教师用ppt
2、学具:记号笔人手一支、绘画底板纸人手一张、各色油画棒若干
三、活动流程:
(一)变魔术,引出熊宝宝。
1、教师出示圆形卡片,引导幼儿想象圆形宝宝可以变出什么来。
提问:这是什么形状宝宝?你知道什么东西是圆圆的呢?
2、出示饼干,引入主题。
提问:今天顾老师带来的圆圆的东西是什么?猜猜看谁最喜欢吃圆圆的饼干?
(二)听听、画画,尝试表现小熊的脸部基本特征。
提问:
1、还可以朝哪里用力掰?
2、用力一掰,圆圆的饼干会变成什么样呢?
3、跳完了圆圈舞,现在你们猜得出来谁会来吃饼干吗?
4、如果是小熊,还缺了什么?
(三)体验小熊吃饼干的快乐。
1、装饰画面。
2、说说小熊吃完饼干后的心情。
小饼干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2、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鸡圆形房子、小鸭三角形房子、小猫正方形房子、小狗长方形房子若干。
2、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参观各种形状的饼干,请他们说一说饼干的形状。教师小结饼干的外形特征。
2、教师简单讲述饼干的制作过程。
3、幼儿品尝饼干说一说饼干形状和味道。
4、出示小鸡、小鸭、小猫、小狗木偶出来玩闻到了香味说:“我聞到饼干的香味了,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了,饼干在哪呢?”
5、小动物们寻找饼干:“哇,原来在这呢,有这么多漂亮的饼干呀。”小鸡说:“我最喜欢吃和我房子一样形状的饼干。”小鸭、小猫、小狗同上。
6、教师:“小动物们都想吃和他们房子形状相同的饼干,请宝宝们为它们把饼干送到家里去吧。
7、幼儿操作:给小动物送饼干,要求每一种饼干都要送到形状相同的小动物家里去。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结束:
带着小动物到草地上去玩。
小饼干教案篇4
一、 设计说明:
饼干是小朋友非常熟悉的食品,其丰富多样的形状、香甜可口的味道总能引起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和乐趣。以饼干的基本形状为基础,引导幼儿“变魔术”,由各种形状的饼干变出更为丰富的物体,并加以组合,通过讲故事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思维,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组合成幼儿想说的故事,整个过程生动、活泼极富生活气息,而且过程直观具体,符合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可以有效的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二、 活动目标:
1、 大胆地想象变化形状各异的饼干,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2、 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添画,构成有故事情节的画面,并加以表达;
3、 感受活动的乐趣。
三、 活动准备:
1、 实物饼干若干(各种形状)
2、 纸、油画棒、记号笔一人一支
四、 活动过程:
1、 想象形状各异的饼干。
师:小朋友吃过饼干吗?饼干都有哪些形状?(幼儿回答后,教师出示相应的饼干,或画出相应的饼干)
2、 教师咋黑板上利用饼干原形进行“变魔术”。
3、 幼儿进行想象作业活动,在饼干的形状上进行变魔术。
4、 引导幼儿构成有故事情节的画面,指导幼儿合理布局画面。
5、 幼儿讲述作品:a、幼儿个别自我讲述;b、同伴间相互讲述;c、集体前讲述
6、 教师结合作品编讲一个生动的故事,让幼儿欣赏和感受。
本设计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层层深入,从幼儿熟悉的简单物入手,想象变化这物体。
小饼干教案篇5
目标:
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学习用数字、图形记录结果
过程:
一、为小兔做饼干
――出示兔子玩具及饼干,小兔从点心店买来一盒好吃的饼干,它们是什么样的呢?(有大有小)
――小兔吃了还想吃,想请我们帮忙再做一些饼干。
――引导幼儿用模具在泥块上压印饼干,看看每块油泥能做几块饼干,并用写数字或画图形(圆点、短线等)的方法记录。
――在操作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做饼干时采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压印才能多做一些饼干。
――从幼儿所做饼干数量的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皮”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饼干大,数量少;饼干小,数量多。
二、谁做的饼干多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饼干数量,比一比谁做的饼干多,为什么。
――找出饼干做得最多的幼儿,请他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为什么能做那么多。
――幼儿再次尝试做饼干,将前后2次的操作结果做一比较,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积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初步获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饼干的经验和方法。
有益的学习经验:认识物体的厚薄,感知厚薄的相对性。
准备:
1、长宽相同,厚薄明显不同的木板3块。
2、长宽相同,厚薄不同的积塑每个幼儿3块。
活动与指导:
1、同时出示两块较薄的木块,让幼儿各种角度观察木板尺寸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最后把两块木板并放在讲台上,请幼儿说出它们的不同。在他们说出一块木板“高些”,一块木板“矮些”后,告诉幼儿:小朋友的眼光不错,已经把它们的区别找出来了。不过,由于它们都太矮,所以我们不用高矮,而用厚薄来区分它们。分别在板子上作标记1和2让幼儿说出2号板子厚些,1号板子薄些。
2、拿出另一块板子标记为3号,与2号板子比较,启发幼儿说出:3号木板厚些,2号木板薄些;把3块木板两两相比后,引导幼儿说出3号木板最厚,2号板子薄些,1号板子最薄。
3、把木板按从薄到厚的规律排序。
4、发积塑给幼儿,让幼儿区分它们的厚薄并按厚薄排序。
5、按教师指令,举出相应的积塑。
小饼干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制作笑脸饼干,体验之作的乐趣。
2、愿意将食物与大家分享。
活动准备:
1、收集不同形状的饼干。到粗放和好面、花生、豆子
2、幼儿用书第三册24、25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不同的饼干,让幼儿品味,激发制作饼干的愿望。
2、分享饼干好快乐,大家都这么开心——我们一起制作快乐饼干。
二、基本部分:
(一)我们是小小糕点师——提出制作《笑脸饼干》的要求
洗手——讲卫生——制作精细
(二)教师讲解示范制作笑脸饼干的步骤
1、取大小适宜(幼儿手能握住的)面团在手心团成圆——放在消毒好的面板上压扁成饼状,取红豆做笑脸饼干的眼睛,取花生做饼干的嘴巴。
2、相互欣赏幼儿作品,相互说一说笑脸饼干的特点。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
3、请幼儿把笑脸饼干送到厨房,请厨房的阿姨把饼干蒸好。
四、活动延伸
分享自己做的饼干,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
观看幼儿用书24、25页笑脸饼干。
活动效果记录及反思:
1、由于小班幼儿手部小肌肉还不是很发达,团面团不错,在压扁过程中没有掌握好要领,饼干最后奇形怪状。
2、幼儿特别爱动手,由于集体教学条件有限,动员家庭多多给孩子提供玩面的机会。
小饼干教案6篇相关文章:
★ 小值日生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