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是教案的基石,它们明确了教师希望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达到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教案涵盖了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年级上册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鞋子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获得一些工艺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
2、把绘画和工艺制作结合起来,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用途,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动手制作鞋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白纸、彩色卡纸、胶水、剪刀、彩笔、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录相一段、课件
学具:各种制作材料、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0月25日——10月27日
活动一:
请同学们看看教室软木板上装饰的各种各样的鞋子,说说鞋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板书课题《有趣的鞋子》。
活动二:
提问:你知道鞋子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吗?想不想知道最早的鞋子是什么样子的?
放录像:
鞋子最早出现于5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为了取暖和保护脚不受伤害,原始人用兽皮和麻片、草绳将脚包裹起来。
提问:最早的鞋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活动三:
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多样的鞋。(课件)
1、包子棉鞋
2、滑轮鞋
3、皮鞋
4、靴子
5、花盆底的鞋
6、景泰蓝做的鞋
7、综合材料制作的鞋
引导学生一屏屏欣赏,说说各种鞋的材料、花纹和制作的特色。
活动四:
课件展示
不同季节要穿不同的鞋,(学生说说不同季节穿什么鞋)这是根据季节设计的鞋。
运动时要穿运动鞋,休闲时要穿休闲鞋,这是根据不同功能设计的鞋。
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穿的鞋子也不同。
你还见过什么有趣的鞋?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从电视上、网络上见到的有趣的鞋子。
布置学生带材料下节做鞋子。
札记:从网上下了一个课件,里面关于鞋子的历史讲得很清楚,这个课件可帮了我的大忙,真是感谢网络的便利。
第二节
施教时间:10月28日——10月29日
活动一:
教师展示老师制作的鞋子,让学生进行点评教师制作的鞋子。(注意引导学生对鞋子制作的方法产生不同的想法:从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教师板书:鞋子的制作要点: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活动二:学生分小组讨论
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思(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1、教师为学生分小组(四人小组),并请学生打开课本《有趣的鞋子》一课,通过欣赏课本中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小组成员讨论一下本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想。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巡视听取各种意见并参与讨论。
2、教师播放鞋店员工制作皮鞋的一段录相请学生注意观察鞋子的制作流程。
3、通过观察鞋子的制作过程,请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才能成功的制作出一双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鞋子的结构和制作程序,如鞋面与鞋底与装饰,并形成小组分工协作)。
4、请各小组有疑问的请提出来在全班进行讨论,教师帮忙引导并讨论、总结。
活动三:学生小组制作鞋子的活动:
学生四人小组开始制作鞋子,教师巡视辅导。教师在辅导中注意以下几件事:1、不同的材料制作出不同样式造型的鞋子,如用橡皮泥、布等。2、装饰时的制作应细致,教师也可在黑板上提供一些小图案让学生参考资料。3、鞋底可用自己的脚来做样式并略扩大一点,如果材料不够可以按比例来进行缩放。
活动四:学生作品的交流展示。
1、各小组进行交流并互相点评、帮助,最后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全班学生分小组对自己的作品自评并展示。
3、教师在学生的自评活动中注意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参考意见。
教师为本节课的学生活动进行总结。(学生在课后注意班级卫生的整理)
三年级上册教案篇2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读懂诗歌内容,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过程与方法:读中感悟,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领略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
教学难点: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子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件。
2、查找有关“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观察大自然,搜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四季美景。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自然界的一切都显示出无限的魅力,请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去欣赏几个画面。出示课件(四季)
2、揭示课题。
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
是呀,大自然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呀!它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每一处景物,每一种动物,每一种植物都是属于大自然的,都是大自然的代言人。孩子们,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呢,刚才你们说的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大自然的语言)
3、质疑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们一起来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诗配画朗读课文。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大自然的语言,认真听,仔细看,你听懂了什么?(诗配画范读)
2、全班交流。你听懂了什么?
3、自由轻声地读这首小诗,想办法读准字音。
孩子们听懂了这么多东西,很了不起!如果我们再去把这首小首多读几遍,你会读懂更多的东西。
读好的孩子用行动告诉老师。孩子们都会读了,有几个词语宝宝想出来考考大家。我们开火车来读出它们,火车火车哪里开?
火车要进入下一站了,现在进行小组比赛读这首诗,每一组只读一小节。孩子们拿好书,火车火车哪里开?
4、试着用“大自然用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的句式和同桌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5、谁愿来说给大家听一听?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适机板书:简笔画(略)
三、精读课文,重点品评
1、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孩子们读懂的大自然的语言真多呀,在大自然这么多的语言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呢?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就去读哪一小节,边读边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2、全班交流,重点品读
你喜欢大自然的哪一种语言呢?找出来读给我们听听。
以第四小节为例指导学生朗读。
(1)现在我们请出大自然的这种语言。
(2)你来读一读。
(3)你为什么喜欢?
出示课件:反问句: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蝌蚪在水中游泳,就像黑色的“逗点”。”但是在这里却不这么说,而是用反问的语气,我们一起来试着读一下反问的语气。
(4)蝌蚪就像我们学过的逗号一样,这多神奇呀!这么活泼的小蝌蚪代表了一种大自然的语言,春天来到人间,又是多么让人欣喜。自己悄悄练习读一下,能不能把这些神奇,欣喜的感觉找到。谁想来试一试?全班读。
(5)谁愿意再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大自然的语言,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3、领略大自然的语言,配乐朗读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丰富多彩!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语言吧!随着美妙的音乐朗读这些神奇的语言。
四、拓展延伸、仿写练笔
1、全班交流自己还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呀!大自然的语言远远不只这些,还有很多。你在生活中发现大自然还有哪些语言呢?
2、欣赏画面,感受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你们真会观察,真会发现!大自然的语言无处不在,只有会观察、爱学习、勤思考的人才能发现。老师把大自然的好多语言都请到我们的课堂上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大自然的语言吧,
3、欣赏老师创作的小诗,指导仿写。
多美呀!多神奇呀!现在老师不禁诗兴大发,想写一首小诗。可是我们应该怎么写呢?孩子们先一起观察一下课文,看看课文中是不是每一个小节的写法都是一样的?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语言有很多,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把它写出来。
下面老师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了一首小诗,你们想不想欣赏我写的小诗?你们听着。展示诗。
4、拿出纸笔写一写大自然的语言。
你愿不愿意像老师一样也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一写你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先用一小节写出一种大自然的语言。大家拿出纸笔来,写一写吧。
5、写好的孩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写的小诗。
6、全班交流。
7、现在请下面的孩子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中间的部份就请台上的孩子按顺序读自己写的小诗。配乐朗读。你们听听,我们班的孩子共同创作了一首小诗呢,孩子们都成小诗人了。
五、总结课文、提出希望
你们写得多好呀!你们都是会观察、爱学习、勤思考的孩子,才会懂得这么多大自然的语言。
老师希望你们这样坚持下去,和大自然对话,成为大自然的好朋友,去发现更多大自然的秘密。
三年级上册教案篇3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例题1、2,练习八1、2、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71+45????????????24+43????????????35+47
52+20????????????32+59????????????53+28
2、笔算
430+260??????????570+380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引入新课
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1)提问:我们湿地的鸟类动物有多少种?爬行类动物有多少种?要求他们一共有多少种应该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122
(3)探索算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计算方法,可能有口算和竖式笔算两种,口算有点难度,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让学生想一想:竖式应该怎么写?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7?1
+??1?2?2
(?????)
提问:从哪位开始加起?个位上写几?十位上写几?百位上写几?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3、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例2)
(1)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求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31
(3)提问: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怎么计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7?1
+????3?1
(?????)
师:个位上写几?(1+1=2,写2)
师: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
师: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师:与例2的算式相比,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式,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板书:
2?7?1
+??9?0?3
(?)7?4
提问: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比较好写,大家都做得很对!可是百位上的数怎么写呢?2+9=11,相加满十怎么办?
生:向百位的上一位(千位)进一,百位上写1,千位上写1.
3、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然后校对订正,注意在竖式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在竖式中相应的位置写下结果,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计算出每两片树叶上的和,然后与得数相等的花朵相连,学生独立做题,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的非常好,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下面同桌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笔算加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1、123+361?????456+533
2、367+626?????426+382????516+703
六、板书设计:?m
三年级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平时所经历的科学过程。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科学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
2.推理归纳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是难点
?教学准备】
1.实验材料。按课文要求准备。
2.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1.让学生懂得要进入科学领域必须从自己开始。
2.让学生对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记录数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1.通过插图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图片与插图相结合;口头与教材相结合。
2.通过演示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问题,不解释为什么。
3.参考实验:挂物体吸盘、空气占据空间。
4.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5.关于电视提问题,可安排小组讨论。
注意:让学生提问题,首先让学生有问题,其次能够提出问题,要给出时间、机会。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问题的训练。
二、体验活动
1.提现成问题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2.让学生自己填写我认为。
3.两人一组体验,交换角色体验。
4.填写观察到的现象。
5.填写我的解释。
6.交流我的解释。
三、小结:
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科学上要解释清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课题。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科学这一门学科将会学得更好,同学们一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性。
注意:重点是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不要纠缠学生答案的对与错。
三年级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初步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
2、发展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情景导入:小朋友,动物王国有许多小动物,看,来了4只小猴子,他们蹦蹦跳跳,玩的可开心了。正当他们玩得满头大汗的时候,妈妈给他们送来了一些水果。猜一猜,猴妈妈可能为他们带来什么水果?(出示课件)
2复习讨论:猴妈妈肯定会把这些桃子怎么分?为什么?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呢?
3、课件演示:刚才我们通过复习,知道猴妈妈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四分之一。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猴妈妈看见小朋友们表现这么精彩,非常高兴,他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听,,猴妈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并伴随课件:我想把这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那3只小猴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有困难的可借助手中的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分一分,3只猴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3)大组交流。
问:谁来说一说,3只小猴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4)课件演示分得四分之三的过程。
2、教学想一想。
(1)出示情境图:
谈话:看见猴儿们和小朋友们相处得这么火热,兔儿们也蹦蹦跳跳地赶来了,兔妈妈说:小朋友们,听说你们个个非常聪明,我也想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我的挑战。
课件出示:把10个萝卜平均分给5只小兔,3只兔共分得这些萝卜的几分之几?
(2)请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如还有困难,还可借助圆片摆一摆、分一分。
(3)学生交流汇报。
两种意见:一种是分得这些萝卜的五分之三,另一种是分得这些萝卜的十分之六。
(4)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3小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板书课题:几分之几)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1。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把几个看成一份,在图上分一分。
(2)填写分数,并指名说出结果。
2、做想想做做2。
(1)引导学生看清每幅图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占这样的几份。
(2)各自填写分数。
3、做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涂色,然后与同桌交流。
4、做想想做做4
(1)同桌互相摆一摆。
(2)交流:你是怎样摆的?
(3)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三年级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弄懂爱心项链的含义。
2、教育学生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做富有爱心的人。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爱心项链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情分析:
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充分对话,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根据文前提示引导学生自主独立阅读。
教法与学法:
通过读去领悟、揣摩、发现、体验课文的真谛,陶冶情操,掌握略读的方法。以课文为依托,回归生活,说一说身边善良的人和助人为乐的事,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一条项链问:?老师手中拿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项链?说一说你对项链的了解。?
2.你听说过用爱心串成的项链吗?(板书课题)3看到课题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爱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读通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要认的字,并多读几遍生字说在的词语和句子。个性补白
2.同坐合作度课文,一人读一人听,互相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
3.默读课文,是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帮助别人不要酬谢,只求一句承诺。)
三、品读课文,感悟爱心
1、小组合作合作学习。要求: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反复诵读,互相交流读后感受。
2、全班交流,感悟重点词句。
★他的家离小镇有几十公里的路程,中间是一大段崎岖的林间沙路。?
①结合图片理解?崎岖?一词。
②抓住?几十公里?和?崎岖?体会路长且难走。
★一路上冷冷清清,狂风翻卷着雪花肆虐地狂舞着,天开始黑线来了。?
①理解肆虐一词的含义。
②抓住这句话体会当时和环境恶劣,克雷斯处境困难。
③指导朗读1、2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读出环境的恶劣。
④指名读,师生评议。
★先生我的车子坏了,您能帮帮我吗??克雷斯近乎哀求的说。
①理解哀求一词的意思。
②克雷斯为什么用哀求的语气?假如这个中年人不帮助克雷斯结果会怎样?(如果没有青年人的帮助,克雷斯可能整晚都会困在这个偏僻的乡间小路上。)
③指名读这句话,把这种哀求的语气表现出来。
★中年人说:‘不用了,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帮助他。’?
①抓住?承诺?体会中年人真诚助人、不求回报并希望把这种品德传播开来的优秀品质。
②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分角色读、小组赛读。)
★在以后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每当人们要对他表示感谢时,他总是把那中年人要他承诺的话告诉给他们。?引导学生体会?每当??总是???,恰当概括了克雷斯忠实于自己的诺言、真心助人、不求回报、一直将爱心传递下去优秀品质。
★青年竟说出了克雷斯曾经听过的那句话:‘我不要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①通过理解?竟?字的意思,体会中年人的话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千千万万个像克雷斯一样的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将这朴实却寓意深刻的话传播下去,传向全世界。
②指导朗读,读出意想不到的语气。
★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课题的含义。有一种项链可以亘古不变,直到永远,那就是爱心项链。爱心项链穿起了颗颗真诚的心,让我们拾起这根金线,也做一个串项链的人吧!
四、回归生活,畅谈爱心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一谈曾经做过的、听过的、看过的或是自己接受过的有关爱心的事。
2.展示感动中国人物,师生共同讲述有关故事。
3.引导学生将自己读文后的感受提炼成一句话写下来,并写上自己的名字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五、扩展阅读传递爱心
1.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文章《一盒蛋糕》。
读后同坐说一说穷苦老人和商店老板各是怎样的人?
2.课外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第十五课《快乐》。
(1)把这个故事读给家人听。
(2)和家人说一说小松鼠会用?快乐?造一个怎么的句子呢?
板书设计:
爱心项链
爱心善事
爱心项链
金钱(串)珍珠
三年级上册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