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包括了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和职责的规划,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教育标准和课程框架,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之间存在的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关系。
2、通过活动、知识经验的积累和经验共享,了解动物间朋友和敌人关系的两两对应关系。
3、形成初步的生态保护意识。萌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提前一周请幼儿在家中,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不同的途径收集动物的朋友和天敌的图片,资料等。
2、实物投影仪。
3、幼儿会唱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鼓励幼儿先创编小动物:小猫、小鸭、小兔等等,再创编大动物:老虎、狮子、大象等等。
二、由猫和老鼠,引导幼儿讨论动物间的敌对关系。
1、你知道小老鼠最害怕谁?为什么?它们是好朋友还是敌人?
2、羊和狼是好朋友还是敌人?为什么?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哪些动物是敌人?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并把自己收集的图片放在食物投影仪下供大家欣赏(蛇和青蛙、啄木鸟和蛀虫、壁虎和蚊子、狮子和斑马等等)。
三、由向导鱼和鲨鱼,引导幼儿讨论动物间的朋友关系。
1、动物们之间有的是敌人,有的就是好朋友。比如鲨鱼和向导鱼就是一对好朋友,因为鲨鱼眼睛不好,向导鱼就唯一为鲨鱼指路,还能吃到鲨鱼剩下的食物。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哪些动物是朋友?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并把自己收集的图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下供大家欣赏,(犀牛和犀牛鸟、寄居蟹和海龟等等)
四、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生态保护意识。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许多的动物是朋友,它们有互相需要帮助的地方;也有许多的动物是敌人,它们有的吃别的动物,有的被别的动物吃掉。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大自然处在平衡的状态中,如果一种动物太多,或者一种动物消灭,都会给大自然带来影响。所以,我们要保护各种各样的动物,使自然界平衡,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倾听,操作,使幼儿知道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要保护蚯蚓。
3、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六只盆:盆里有泥和蚯蚓
2、每人一只小盆子,一双筷子;
3、每组一盆水,抹布;
4、蚯蚓示范图,录音,图书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蚯蚓,知道其外形特征
1、观察泥土,寻找蚯蚓。
盆子里的泥土是怎么样的?(泥土上面有一个个小洞洞)这是怎么回事呢?泥里藏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
2、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1)蚯蚓长得怎么样的呢?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在哪里?
(2)幼儿观察蚯蚓“走路”时的动作,用手模仿蚯蚓走路时一伸一缩的现象。
小结:蚯蚓的身体圆又长,象细细的管子,而且身体滑滑的,软软的,有许多节组成。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它没有眼睛,鼻子,耳朵,身体下面也没有脚,它是靠身体一伸一缩向前蠕动的.,有些时候还会把身体卷起来。
二、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1、小实验:将蚯蚓放入水中,观察蚯蚓会怎么样?
2、出示放在同一容器中的干湿两种泥,让幼儿观察,泥有什么不一样呢?(一边干一边湿)
3、找一找蚯蚓在什么地方呢?想一想蚯蚓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呢?
小结:蚯蚓喜欢在潮湿的泥土中生活。
三、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1、蚯蚓生活在泥里吃什么呢?(幼儿自由讨论,并自己在教室里寻找图书,图片等答案。)
2、蚯蚓有什么作用?
小结:蚯蚓吃的是泥里腐烂的东西,有时钻出泥土吃地面上腐烂的树叶,它在泥里生活,使土壤变得松散,庄稼,植物就长得好了,它的粪便还可以作肥料,蚯蚓还可以做中药,它也是家禽,家畜,鱼最喜欢吃的饲料。
3、蚯蚓的本领真大,但是有一些地方蚯蚓不多,所以我们人类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蚯蚓养起来,然后把它送到需要的地方,为人类服务。
四、延伸活动:
1、和幼儿一起到田野里去找蚯蚓。
2、自然角中饲养蚯蚓,让幼儿观察蚯蚓松土的现象。
3、做蚯蚓再生的实验,让幼儿了解蚯蚓生存繁殖的特殊本领。
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使幼儿了解这些昆虫和人们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活动准备
1、各种昆虫的`挂图一张。
2、操作卡片"各种昆虫"。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去野外观察并捕捉树上、花上、地上的昆虫。
你捉到了什么?怎样捉到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主要特征及习性
1、(出示挂图)
图上有什么?它们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
(蜜蜂、蜻蜒、七星瓢虫等,它们生活在不同的场所:花上、地上、树上,吃花蜜、蔬菜等)
2、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称叫什么?
(有头、胸、腹二部分,二对翅膀、三对足等。都叫昆虫。)
3、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为什么是昆虫?
(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
三、帮助幼儿分辨益虫、害虫。
1、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2、昆虫里哪些是害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3、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
(教师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蝴蝶,蝴蝶在幼虫时嫩菜叶等有害处,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可观赏等益处。)
4、幼儿操作:每人一张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红笔一支,请儿用"o"划出益虫,"x"划出害虫来。
5、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昆虫?
(保护益虫,不随便捕捉、弄死。看到蚊子、苍蝇把它们打死,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
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等等。)
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对钟表的认识方法并教育幼儿要珍惜时间。
2、培养幼儿的识别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认识钟表的学习,使幼儿掌握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并理解钟表的用途。
教学难点:
掌握整点与半点的确认人方法
教学过程:
1、听音乐游戏
2、请幼儿说一说,每天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入睡,
一天中都做些什么,是否认识钟表,钟表是做什么用的等一些问题。
3、教师引出新课,出示钟表,请幼儿观察,请幼儿
一说钟表上面都有什么,它们分别有什么用途。
4、幼儿回答之后,教师进行补充讲解,同时让幼儿
解时针与分针的用途及整点与半点的时间概念,并通过讲解之后,幼儿能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5、教师操作钟表的时针,让幼儿说出时间。
6、教师出示制作好的钟表,请幼儿说出钟表上的时间。
7、幼儿用圆形的纸来制作钟表,并且根据自己的想确定时间。
8、教育幼儿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的时间。
9、填写练习题。
教育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操作,教师讲解时钟的整点与半点的'识别方法,并认识时钟,在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操作过程中,兴趣极高,而且整点与半点的时针与分针指向也比较准确,有的幼儿操作的较快,有个别幼儿操作较慢,我做了亲自指导,使幼儿很快的理解了整点与半点的操作,同时教育了幼儿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
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和关心周围生活中的小科技产品,培养幼儿勇于发明创造的精神。
2、了解纸吸水后易变形的特点,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的纸杯为什么能盛水的原理,并能用蜡和纸来制作能盛水的杯子。
3、在操作活动中,能善于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比较、分析的能力。
活动准备
纸折的杯子(图画纸和白卡纸两种)、一次性纸杯若干、水、水盆、舀水器皿适量,毛笔、蜡烛若干,白色纸条(上有苹果图案)、正方形白纸若干、杯套若干、音乐磁带、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纸杯王国”里去玩一玩,好不好?
(二)基本部分
1、看!纸杯王国到了。瞧!这里有我们平时盛水用的一次性纸杯,也有老师用各种纸折出的杯子,他们都是纸做的。
2、(教师边讲示范)一会儿,请小朋友把水分别倒入一次性纸杯和用纸折的杯子里,注意不要撒在杯子的外面,然后观察一下,这两个杯子分别有什么变化?
3、幼儿用纸折的杯子和一次性纸杯分别盛水,观察它们的变化。
提问:(1)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我们发现纸折的杯子变湿、变软、还漏水,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3)教师小结:不管是厚纸还是薄纸遇到水后都会吸水,这样纸就会变软、慢慢的渗水、变形,用纸折出的杯子也就漏水了。
(4)一次性纸杯也是纸做的,而我们发现它却不漏水,这是为什么呢?它的身体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一次性纸杯来仔细研究一下。
?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可启发幼儿采用多种方法,如:刮一刮、撕一撕等。
提问:(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这层白白的、粘粘的东西是什么?
(3)教师小结:这里面含有一种石蜡,它无色无味无污染,对我们的身体没有害处。
(4)纸杯上为什么要涂上这层蜡呢?
小实验:幼儿每人一张白纸(上有苹果的轮廓),请幼儿用蜡烛或蜡笔将苹果涂色,再用毛笔蘸水分别滴在苹果上和苹果的外面。请幼儿分别观察,小水珠在哪里?
提问:(1)为什么苹果上还有小水珠而苹果外面的纸却湿了呢?
(2)这说明蜡有什么作用?
(3)教师小结:蜡不吸水,蜡涂在纸上就象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纸在蜡的保护下遇不到水,也就不会变形漏水了。
[page_break]
(4)现在,谁能告诉我纸杯不漏水的秘密是什么?
5、激发幼儿制作纸杯的兴趣。
既然我们知道了纸杯不漏水的秘密,现在就让我们也用蜡和纸来做一个能盛水的纸杯,好不好?
6、幼儿制作纸杯,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制作出各种形状、各种图案的纸杯。
7、请幼儿尝试用作好的纸杯盛水,鼓励成功的幼儿,激发其他幼儿参与创造的积极性,如果失败了,鼓励幼儿寻找其中的原因,进行再次制作。
8、请幼儿将制作好的纸杯放到“纸杯王国”里来,组织幼儿互相参观。表扬他们的探索精神,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结束
请幼儿将自己作好的能盛水的纸杯送给客人老师,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耳朵的外形特点和构造。
2、让幼儿在比较、讨论中了解耳朵的三大作用以及在生活中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耳朵。
教学重点、难点
人耳朵的外形特点、构造以及作用。
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的准备是易拉罐做成的各种响罐(里面装的物体不同)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教师出示制作好的装有沙子和弹珠的易拉罐两只,晃动罐子,请幼儿倾听,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罐子中装的是什么。让幼儿对本活动产生兴趣,增加趣味性。
(二)了解耳朵的构造。
1.引导幼儿用镜子观察耳朵,为后面准确区分各部位做准备。
2.结合教材上的耳朵解剖图请幼儿看多媒体课件(耳朵的结构图)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与多渠道参与法,让幼儿在观察后说,在看后了解在参与后掌握耳朵的各部位名称。
(三)了解耳朵的作用
1.了解耳朵听音的功能(采用体验法,让幼儿感受到耳朵的重要性)。
2.了解耳朵的听觉功能
——采用感知体验法。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和判别事物的特性。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和在活动中探究的兴趣,加强他们对事物认识的印象。
3.了解声音的传递
——(采用了游戏法)。请四个幼儿扮演外耳、中耳、内耳和大脑,每隔1米站一排,幼儿边游戏教师边讲解声音的传播过程,让幼儿直观形象了解声音在耳朵的传递过程。
(四)讨论如何保护耳朵
——本环节幼儿与教师要产生共鸣,在感受耳朵的重要性的同时学会保护耳朵的基本方法。
(五)活动延伸:
拓展训练,知识延伸。
教师扮演医生给幼儿讲述保护耳朵的卫生知识,加强对不掏耳朵等习惯的引导。
教学反思
1、本堂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比较适合幼儿生活经历,所以课堂上幼儿兴趣浓、积极性强。
2、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准备了丰富的可操作的各种响罐,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对实现三大活动目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3、在教学环过程中,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他们主动、自愿、积极参与;老师适时参与、指导、启发、调整,使幼儿活动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求知状态,幼儿玩中学,学中玩。
4、由于本班幼儿年龄差异大到2岁,幼儿在活动中的个体差异导致的异样反馈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需要课后个体指导;另外在讨论如何耳朵进由于幼儿生活经历不多,能说出正确保护方法的较少,这也为老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了一个机会,也是考验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篇7
活动目标:
认识半点,能正确辨认并叫出它的名称。
活动过程:
1、出示大钟面,认识半点:
教师出示大钟面,把分针、时针分别拨至8:30、9:30幼儿平时在幼儿园游戏、运动、学习等活动时间。
教师报时间,幼儿拨时针、分针。
2、学习认识半点:
――“假如现在是10:00点,在钟面上怎样表示呢?”
(1)、幼儿讨论、尝试拨钟,教师告知正确的表达方法。
(2)、幼儿听教师报时间,拨出相应的半点。
(3)、请个别幼儿演示。
3、看卡片拨半点:
教师出示卡片,幼儿拨相应的.半点。
4、幼儿书面练习:
幼儿做《认识半点》的练习,教师观察指导。
大班科学油和水教案通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