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视觉、听觉或动手学习,教案通常包括教学目标的明确陈述,以便学生了解他们将学到什么,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大班《江南》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大班《江南》教案篇1
活动意图:
?汉乐府·江南》一首汉代乐府诗,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领略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激发幼儿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活动目标:
1. 学古诗《汉乐府·江南》,理解 “可采莲”、“何田田”、“东西南北”诗句。
2. 诵读古诗,感受古诗韵律之美。
3. 喜欢诗中美景,激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4. 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 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 古诗《江南》课件。
2. 自制教学挂图。
3. 表演道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赏荷塘美景。
1. 第一幅画面,理解诗词“何田田”。
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象?
2. 欣赏第二幅画面,理解诗词“可采莲”。
这么多、这么美的莲叶引来了谁?你见过采莲吗?
3. 欣赏第三幅画面。
还引来了……?鱼儿在干什么?
(二)学习诗歌,用多种形式诵读。
1.教师诵读诗歌。
有位诗人把这江南荷塘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
2.介绍作者,理解诗句中“东、西、南、北”。
3.多形式诵读方法
除了集体朗诵还可以怎样来朗诵?一起试一试。
(三)表演古诗。
1. 创设荷塘情境。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
(四)欣赏歌曲《江南》,感受古诗表现的多种形式。
活动延伸:
1. 投放描写江南美景的诗词供幼儿对比诵读。
2. 投放《江南》背景墙及表演道具供幼儿表演。
活动反思:
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不足之处:
个别幼儿不能很好的理解诗中意思,课堂时间安排过于紧凑。
小百科:江南,是指地理区域,顾名思义,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先秦时期,江南属汉地九州,江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乡、繁荣发达等著称。
幼儿园大班《江南》教案篇2
设计意图:中华民居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我们江浙一带最具典型的建筑样式就称为江南民居,它也是离我们孩子最近的、最容易接受的民居样式。而除了傍河而建的班驳的青瓦白墙,雕刻精致的石桥,小巧的亭台楼阁,精美的雕花木门和花样繁多的镂窗,还有悠然的乌蓬船,幽静蜿蜒的青石小巷,甚至是午间袅袅的炊烟和揽湖自照的垂柳,无一不显示出江南水乡特有的艺术魅力。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美的熏陶。不仅让孩子知道江南人民创造美的智慧,更让他们用语言、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江南水乡的美的感受。因此,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设计了艺术同构活动——江南水乡。
活动目标:
一、能用语言、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江南水乡的美的感受。
二、能大胆地合作,用长卷画的形式表现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
三、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音乐《姑苏行》、长卷画形式的挂历——江南水乡、电视游览片。水彩颜料、画纸、排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感受音乐
1、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好象看到了什么?来到了什么地方?(幼儿听音乐)
2、提问:你有什么感觉?(幼儿回答)
3、提问:听了这么优美柔和的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4、提问:你觉得好像来到了什么地方呢?(幼儿回答)
5、小结:这段音乐的名字叫《姑苏行》,它描写了人们在江南水乡游览时看到的美丽景色。
二、感受音乐的同时欣赏教师的舞蹈动作和江南美丽的风景
1、欣赏:我们也来听着音乐到江南水乡去游览吧。
(幼儿听音乐欣赏教师的舞蹈,同时听散文朗诵)
2.欣赏:来,我们走近了仔细看一看。(幼儿走下位置欣赏长卷挂历和电视短片)
3、提问:你看到的江南水乡是什么样子的?你会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示江南水乡的特点?
(请幼儿用动作表示小桥流水、垂柳依依、临街傍水、粉墙青瓦、飞檐翘角、雕门镂窗、回廊曲折等江南水乡的特点。)
三、幼儿边听音乐边用舞蹈动作表现
表现:小朋友真不错,想出了这么多动作,那我们就听着音乐来跳一跳吧。(幼儿听音乐表现)
四、幼儿用水彩画的形式表现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
操作:江南水乡可真美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小朋友拿起小画笔,把它请到我们身边来吧!
幼儿园大班《江南》教案篇3
第七单元 江南小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上波音和下波音,并能在歌曲演唱中准确运用。
2、能用抒情、柔美的声音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教学重难点
感受江南小曲的风格,能声情并茂地演唱《茉莉花》。
教学过程
一、走近江南
1、导入
师:吟诵《忆江南》。
2、交流
学生谈谈所了解的江南。
3、揭题
师:今天让我们去感受委婉动听的江南音乐吧。(板书:江南小曲)
二、游历江南
1、田间跟唱
师:同学们,现在正是插秧季节,你们看,不少人正在愉快地劳动,嘴里还唱着秧田歌。让我们去听听吧。
(课件播放《拔根芦柴花》的音乐。)
a、听赏与感受
学生听赏《拔根芦柴花》的范唱音乐,然后老师范唱不带波音的《拔根芦柴花》,让学生说说这两种演唱的不同之处,体会波音的妙处。
b、认识波音记号
师:江南的小曲如同江南的山水一样柔美、婉转,人们给音乐加上不同的装饰音来表达他们细腻的情感。在这首秧田歌里,波音的运用增添了乐曲欢快的情绪,更好地表达了劳动的欢乐。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a、学习波音的名称、记法、演唱演奏方法===用口哨吹一吹
b、再次播放《拔根芦柴花》,让学生聆听,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完成教材上的练习。
c、跟唱
2、庭院咏花
师:江南的花多、花美早已闻名天下,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多〉中公主的主题音乐就取材于中国的一种以花命名的江南小曲,你知道这种花的名称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到苏州的庭院中去观赏茉莉花吧。
a、赏花
(伴随着优美的《茉莉花》背景音乐,展示一朵朵洁白的茉莉花,让学生观赏,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茉莉花。
b、咏花
师:茉莉花以它独特的芬芳美丽和朴实无华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的不同地域都流传着不同曲调的《茉莉花》。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是江苏民歌《茉莉花》,请大家欣赏。
提问:这首歌是用什么声音和情绪来演唱的?
(课件展示:柔美、抒情的声音; 喜爱、赞美的情绪演唱;)
a、学唱
用闻花香时吸气的感觉随琴哼唱旋律。
学生自主划拍视唱旋律,找出难点,师生突破,然后跟琴依谱唱词两遍。
分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绪来演唱,才能把歌曲表现得更完善?
老师归纳
全班声情并茂地把歌曲完整地演唱两遍。
c、拓展
师:我国还有很多地方有题为《茉莉花》的民歌,学会了江苏的《茉莉花》后,我们再来听听《东西南北茉莉花》,请同学们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听赏《东西南北茉莉花》,请学生在听到有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部分轻声跟唱。
老师小结:同样是赞美茉莉花,但由于我国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性格、习俗的不同,因此在音乐方面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南方音乐柔美清秀;北方音乐热情高亢。这正是我国民歌的地域性特点。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江南小曲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奇葩,它那抒情、委婉、细腻流畅的特点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以后,老师将带大家去更多地方,去感受风格各异的.民族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和同学合作,自主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并能随《采茶舞曲》的音乐跳一跳。
2、能积极参与听赏古筝独奏《茉莉芬芳》的活动,再一次感受江南小曲抒情、委婉、流畅细腻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江南的美景甜歌,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享受江南。
二、听赏《茉莉芬芳》
1、聆听古筝独奏曲----《茉莉芬芳》
(课件展示茉莉花盛开的江南美景。)
2、说一说
a、听到乐曲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b、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
c、让熟悉古筝的学生说说古筝的音色特点,介绍演奏古筝的姿势,并学一学。
3、动一动(主题欣赏)
(引导学生创设场景参与表现。)
a、随乐曲动一动,想象自己正在美丽如画的湖畔一边演奏古筝,一边欣赏美景。
b、想象自己坐在西湖的游船上欣赏着江南美景。
c、随乐哼唱主题音乐并参与表现。
三、听赏《采茶舞曲》、活动《采茶舞》
1、情境导入
师:作为一个江南人每天都在这种美景中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而当漫山遍野都长满翠绿的新茶时,江南的人们会做什么呢?美丽的江南又将出现怎样的场景呢?让我们去看看吧。
2、听赏《采茶舞曲》
a、引导学生说出乐曲的情绪以及采茶时的热闹场面。
(课件展示:采茶场景)
b、随乐曲,试着模仿课件中采茶动作表现乐曲中的情境。
3、活动“采茶舞”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江南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还加入了他们采茶的队伍。其实采茶是很讲究手法的,手法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到茶叶的质量。让我们来学一学他们采茶时的动作吧。
a、试着学一学“采茶舞”的动作。
b、随乐曲跳一跳“采茶舞”。
c、编一编、演一演、评一评
(引导学生自主分组创设采茶的场景。)
4、全体学生齐跳“采茶舞”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聆听了江南小曲茉莉芬芳,还在听赏采茶舞曲的同时,加入了采茶的队伍,跳了“采茶舞”,又再一次共同领略了江南的美景,感受了江南人民采茶时的热闹场面,收获可不少。
幼儿园大班《江南》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资源:背诵课文 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 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感知
1、引导观察挂图,结合图与文字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
2、还有什么问题。
三、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小组讨论、理解词的大意。
3、师幼共同探讨理解。
江南好 旧曾谙 红胜火 忆江南
好:美好 旧曾:以前、过去 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 忆:想念、想起
四、理解全首词的意思、背诵全词。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 大自然)
板书设计:
日出 江花 红胜火
忆江南 能不忆江南?
春来 江水 绿如蓝
幼儿园大班《江南》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及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词,默写《忆江南》;
2、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第一板块 赏歌导入新课
播放《忆江南》
1、简介江南。
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白居易
第二板块 读出词中美景
读通词句 感受节奏美
1、初读诗词 ,说一说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2、介绍“词”与“词牌名”。
3、 再读诗词,读准字音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4、指名读。
5、教师指导读“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
品读词句 感受风景美
1、“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忆景
2、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仿佛了什么)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男女生合作读。
3、如此景致,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旧曾谙”
4、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难怪诗人要由衷的赞叹“江南好”。
读着“江南好”三个字,我们还会情不自禁想起哪些关于写江南的诗句来呢?
道不完的江南美景,诵不完的'江南诗词,但是白居易却只用了三个字道尽了江南好。
5、学生齐读一、二句。
第三板块 体悟景中深情
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白居易任刺史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离开杭州之后,白居易又在苏州做过几年官,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8年,离开杭州整整13年的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在洛阳香山脚下,深情地遥望江南。他多想重回杭州啊!但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终未成行。他只能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直到去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3、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
4、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
5、学生齐背全词。
第四板块 课外拓展赏词
1.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2.课件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板书设计:
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古诗词《忆江南》反思:
春天的美景直观地带给人美好的遐想,那么怎样和学生一起品味春色呢?《忆江南》就是将春景与情结合在一起的诗,可以读出诗人用“春”创造出一种“美”。它能非常透彻地讲给学生听,但背诵这首古诗,积累这首诗,给予学生不应该是单单一首诗,应该把思想还给学生。作者看到这一切,以诗歌的方式记载着历史。诗人是创造者,创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通过点拨引导现在的学生做个有思想的人。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说“江南”、“旧曾谙”、“红胜火”等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自由串讲诗意:千里江南,绿数红花互相掩映。有临水的江花,江中的水绿如蓝,。那许多红胜火的江花,再让学生找一找江南的春天描绘了那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样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就容易了。
幼儿园大班《江南》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