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明确了学生应该在课程结束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具体体现,它有助于教师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认识量的教案最新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认识量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梯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2、在操作中感知两种不同的梯形
3、通过拼图游戏,培养幼儿观察力,比较能力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梯形图片每人一份,课件,作业纸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个图形宝宝 来做客,我们看看会是谁呢?
二、集体活动
1、观察梯形
(1)它叫什么名字?(梯形)
(2)你是怎么知道梯形的?
(3)它有几条边?几个角?
(4)四条边是一样长的吗?(不一样)
(5)上、下两条边一样长的吗?(上面短,下面长)
(6)我们发现了吗?这两条边都是怎样的?(平平的)
(7)这两边是它的`腰,那它的腰像什么呢?(滑滑梯)
(8)原来梯形有四条边,四个角,两边腰是相等的叫做等腰梯形。
2、出示直角梯形,幼儿观察两个不同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1)这两个梯形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回答)
(2)出示等腰梯形:它有几条边几个角?有两条边是斜斜的(当滑滑梯)
(3)出示直角梯形:它有几条边几个角?只有一条边是斜斜的(当滑滑梯)
(4)梯形宝宝可调皮了,还会翻跟斗呢!看......
(5)现在它有什么变化了吗?(上面长、下面短)它的腰还是斜斜的。
(6)一条边是直的,一条边是斜斜的,叫做直角梯形。
三、集体游戏
我们来玩变变变的游戏,教师如出示直角梯形,幼儿就快速说出名字,依次类推。
四、集体操作
1、教师给每人发放一份梯形教具,共同和小朋友拼图,看看你能拼出什么?
2、教师把幼儿拼出来的图形用数码相机拍下来,用电视放出来,请幼儿说说你拼出的是什么?
3、教师给每位幼儿发一张作业纸,圈出哪个是梯形
五、梯形联系实际生活
1、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想梯形?
2、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梯形?(幼儿举手回答)
3、老师也找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像梯形,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幼儿各个回答,找出图案出哪些部位是等腰或者直角梯形)
幼儿认识量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萝卜的外形特征,知道萝卜的种类多。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让幼儿初步了解各种萝卜的食用方法,喜欢吃萝卜。
活动准备:
1、各种萝卜的实物、图片若干。
2、每桌一盘切好的各色萝卜块。
3、萝卜雕刻的造型若干。
活动重点:
了解萝卜的特征。
活动难点:
能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审美元素:
1、通过对各种萝卜的认识,充分感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萝卜的外形美。
2、感受萝卜造型的美。
活动过程:
1、出示萝卜造型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1)师:你能看出是什么吗?(龙和凤)好看吗?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吗?(请幼儿自由讨论)
(2)向幼儿简单介绍雕刻用的工具刀。
(3)欣赏一些萝卜雕刻的造型。
2、认识萝卜的外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萝卜实物:
师:你认识这些萝卜吗?你知道有什么样子的萝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萝卜。
师:看看,这儿有什么样的萝卜?
小结:萝卜有各种各样的,有橙色的胡萝卜,有白萝卜,有绿萝卜,有红萝卜,有紫萝卜;有圆圆的萝卜,有椭圆的萝卜,有长长的萝卜;有的萝卜比较大,有的萝卜很小。
3、讨论:你知道萝卜有什么用吗?
小结:萝卜可以生吃,可以做菜,还可以腌制成小菜等。
4、品尝萝卜。
请幼儿品尝各种萝卜,说一说,吃的萝卜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味道的?(有的是甜甜的,有的是辣的。)
5、总结:萝卜有丰富的营养,吃了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开展种植萝卜活动。
幼儿认识量的教案篇3
幼儿发展目标
1、认识长方形,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初步了解长方形的特征。
2、区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点。
教师指导要点
(一)兴趣导入(教师和学生用卡:形状卡片)
游戏:"哪个图形宝宝不见了?"
1、教师在黑板上逐一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指导语:现在呢,我们要玩"那个图形宝宝不见了"的游戏,玩游戏的时候陈老师要请宝贝趴在桌上(学生常规好,可让闭上眼睛)
教师取走一张圆形卡片,请幼儿说一说"哪个图形宝宝不见了"。
2、游戏反复进行,可集体或个别。
(二)新知学习(小挂图、正方形,长方形卡片)
名称:学习长方形
玩法:
1、幼儿初步认识长方形。(小挂图)
出示画有长方形实物的挂图,让幼儿命名。教师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
2、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正方形,长方形卡片)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将正方形与长方形重叠放置,直观地让幼儿感知并说出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异同点。
3、教师小结:"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正方形的四条边是一样长的,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面对面的两条是一样长。"
(三)操作巩固(p13、学生用卡:形状卡片)
1、名称:圈一圈(p13)
玩法:找出是长方形的物品,并圈出来。
2、名称:分一分(学生用卡:形状卡片)
玩法:将不同颜色的卡片按照形状(长方形和正方形)分为两类。
(四)游戏体验(形状卡片挂饰)
名称:"萝卜蹲"游戏
指导语:现在呢,我们一起玩《萝卜蹲》的游戏啦,请宝贝们出来
教师给每个幼儿发各种图形挂饰。
指导语:宝贝们看到自己的图形宝宝了吗?这就是代表你自己啦。我们一起念儿歌《萝卜蹲》:萝卜蹲,萝卜蹲,陈老师先说萝卜蹲完,挂正方形的'小朋友蹲;这时候挂正方形小朋友蹲下,再请那个挂正方形的小朋友边蹲边念"挂正方形的小朋友蹲,挂正方形的小朋友蹲完**蹲",做错了,要表演"动物叫"节目哦。
交换图形挂饰,游戏若干次。
(五)练习提升(p14、p15)
1、名称:送图形宝宝回家
玩法:用连线的方法分别将正方形和长方形宝宝送回家。
2、名称:涂一涂,数一数
玩法:找出每一个物体中的长方形涂色,并数一数正方形和长方形各有几个。
3、名称:找一找、说一说
玩法:在教室中寻找与长方形相似的物体.
幼儿认识量的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在与家长交流中,听到家长抱怨幼儿晚上总是玩到很晚,然后早上都睡不起来,做事也很拖拉,没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在幼儿园中也发现了最近很多幼儿在课后总是一直玩,而在集中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才要去上厕所,所以我设计了这堂课《我与时钟交朋友》,来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时钟,学会看整点,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2、动物手偶3、实物钟活动过程:
一、引入并简单认识钟及其作用。
1、引入并简单认识钟的种类及其作用。
教师调闹钟闹铃引入提问:⑴小朋友,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呢?(闹钟的闹铃)⑵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
(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⑶钟有什么作用?
(钟不停的走,告诉人们几点了,人们就按照时钟上的时间进行学习休息)2、简单认识钟面。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钟,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⑴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在看看数字,提问:⑵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⑶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钟表)提问:⑴谁跑的快?(分针)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总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四、请个别幼儿练习。
练习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
五、全体练习。
请幼儿按照一日生活时间表"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饭,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另外请小动物来检查。
六、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1、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如果老狼拨到6点,那就要吃小羊了。
2、请几名幼儿和老师先示范一次。
幼儿认识量的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培养孩子学会认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并且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设计了一节认识水果的教学课。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积极动脑的习惯。
2、通过比较,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苹果、桔子的特征。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各种水果
2、并且能说出水果的特征
活动准备
冰糖橙、苹果、梨、桔子若干;水果刀一把,盘子一只。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水果,让孩子说出它们的名称。
2、观察水果,说出它们的外部特征。
3、游戏:摸水果,增强孩子对各种水果的外部特征的感知。
4、观察水果的内部特征。
切开各种水果,让孩子观察水果的内部结构。
5、品尝水果。
(1)将切好的各种水果分别让孩子品尝,并说说其味道是什么样的?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将孩子眼睛蒙住后, 让他们来品尝水果,然后请他们说一说吃的是什么水果。
6、活动结束:告诉幼儿多吃水果有利身体健康
教学反思
对于孩子来说,在课堂中出现一些新鲜的事物会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我选用对了本课,并运用了观察、触摸、品尝、介绍的方法来了解水果,这些环节的设计能够更好的让孩子集中注意力,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兴趣非常的高!同时向他们渗透一些蔬菜和水果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教育他们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认识量的教案篇6
认识左右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素物体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2.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了解“左右”的相对性。
3.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会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2.物质材料准备:小彩旗一面;及时贴小红花、小玩具若干;布娃娃每组一个。
话动过程
1.利用儿歌,引出学习内容。
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
前前前,后后后;上上上,下下下;左左左,右右右:咕噜咕噜咕喑咕噜,嘿嘿嘿!
2玩游戏“找左右好朋友”,复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别左右。
请幼儿用左手指挠挠右手心,再用右手指挠挠左手心。
教师提问:在我们身上,还有哪些地方和左右手一样,也是一对好朋友?幼儿自由发言,说出自己身上一左一右的好朋友。
师幼共同小结:我们身上有很多地方有左右之分。如左肩、右肩、左眼、右眼、左脚、右脚、左耳朵、右耳朵??
3.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
背对幼儿,带领幼儿吩别举起左手或右手,并在各自的右手臂上贴上及时贴小红花做标记。
转身与幼儿面对面,请幼儿仔细观察,看看教师的右手和自己右手的方位:是不是在同边?
反复转身并高举右手,请幼儿观察左右的变化。
师幼共同小结:当我背对大家时,彼此左、右方位在同一边;当我们面对面时彼此左、右方位是相反的。
4.玩游戏“转身再看”,体验左右关系的相对性:
介绍游戏玩法及要求:请全体幼儿面朝一个方向站立,教师把小、彩旗插在幼儿一侧(左边或右边),引导幼儿说出小旗是在左边或右边,教师发出指令“向后转”,听到指令后,幼儿集体转身,教师再引导幼儿观察,小旗与自己的左右位置关系。
带领幼儿游戏,及时指导幼儿区别左右。
师幼共同小结:)当我们向后转身后,物体与我们的左右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左右位置关系交换了。
5.在操作体验活动中,帮助幼儿加深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摆一摆:每组摆放一个布娃娃,请幼儿按数师要求摆放玩具,如摆在娃娃的左边或右边等
找一找:请幼儿两两结对,按教师要求指出朋友相应的身体部位,如指出朋友的左耳朵或摸右手等。
6.请幼儿说一说,教室里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幼儿认识量的教案最新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