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包括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评估标准,教案是一种教育工具,它是教师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制定的计划和指南,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角,角的比较教案参考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角,角的比较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等。
活动过程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让它变粗或变细。
2、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4、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5、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4)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5)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延伸
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教学反思
比较的物体比较少,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整体还不错。
角,角的比较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出较大的物体,会比较大小。
2、培养幼儿的初步分析、比较能力。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卡。
2、不同大小,相同形状的图片,形状标记、大小标记各若干个。
活动过程:
1、出示数学卡比较
教师:森林中大象和蚂蚁是好朋友,大象和蚂蚁虽然身材不一样,但是他们互相帮助,大象的身材大,小蚂蚁坐在大象的背上开心的玩。
(1)小朋友看看,小蚂蚁的身体和大象的身体比起来有什么不同?
(小蚂蚁的身体小,大象的身体大)
(2)谁来说一说这是什么水果?(苹果,草莓)哪一个水果大呢?我们用圆圈把它画出来吧?
(3)小狗和小蜜蜂也来玩了,小蜜蜂和小猫的身体谁更小呢?我们用小圆点把他画出来吧。
2、出示数学卡比较。妈妈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哪一个更大一些呢?
(1)请幼儿观察比较图片中衣服,鞋子的大小。
(幼儿相互说一说)
(2)请幼儿联想生活中,爸爸、妈妈和自己的衣服鞋子的大小。
(3)请小朋友看这三张图片,你认识他们吗?
(小鸡,蝴蝶,大象。)
教师:最大的动物,我们用圆圈画出来,最小的动物,我们用圆点画出来。
(幼儿说,教师画)
3、按标记将相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片分类。
出示这些图形片:
(1)这是什么图形片?该回哪个家?
(幼儿讲,老师操作大图形片,我送你到大标记的家;
小图形片我送你到小标记的家。)
(2)请幼儿把余下的图形片送回家。
(要求幼儿边操作边讲述操作过程)
4、游戏活动:《大丰收》
角,角的比较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让学生经历具体情境、借助计算器、抽象比较三个层次的活动,探索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让学生经历具体情境、借助计算器、抽象比较三个层次的活动,探索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做成课件)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带来几位朋友,你猜是谁?(原来是小熊),课件出示两只小熊在争吵,站着的小熊说我今年15岁,我比你大;坐着的小熊说:我今年8岁,我比你大;它们两在草地上争吵,同学们你知道它们两到底谁年龄大一些呢?(15>8,因为两位数比一位数大)过了一会儿,大象也来了,它说我今年32岁,我比你们都大。小熊就说怎么可能呢?应该我比你大才对,它们又吵了起来。同学们你说谁年龄最大呢?(大象最大)为什么?(学了这节课我们就知识了)刚才这些数都是10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来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游戏比赛,学习新知(电脑录音)
那么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玩一个游戏吧。
准备两套数字卡片(0--9)
第一回合
出示游戏规则:
1、全班分两队,每队派一个代表来抽签。
2、第一次抽到的数放在个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数放在十位上。
3、哪个队组成的两位数大,哪个队就获胜。
4、能确定胜负时,比赛结束。
游戏过程中,老师不断对学生进行采访。
第二回合
出示游戏规则:
1、全班分两队,每队派一个代表来抽签。
2、第一次抽到的数放在十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数放在个位上。
3、哪个队组成的两位数大,哪个队就获胜。
4、能确定胜负时,比赛结束。
第三回合
1、全班分两队,每队派一个代表来抽签。
2、两次抽到的数字由你自己决定放在哪个数位上。
3、哪个队组成的两位数大,哪个队就获胜。
4、能确定胜负时,比赛结束。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方法)
先比看数位,数位多的数就大,如果数位相同,就比十位,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个位,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5、现在你们知道大象为什么最大了吗?(因为32十位上的“3”,比15十位上的“3”大,所以32大于15)
三、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1、第39页的做一做。(电脑演示)
2、课本思考题。(电脑演示)
3、利用计数器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师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要求学生拨一个比它大或小的数。
4、猜一猜,方格里躲着什么?25>246
5、送信游戏。
大于60的数小于60的数
四、回顾全课,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角,角的比较教案篇4
活动前评析:
比较多、少、一样多,是小班科学活动感知集合类的内容,而比较多、少、一样多也是平时生活中经常运用到的,如何更好的让孩子更好的掌握和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是我比较重视的一个环节。在本活动中采用盖瓶盖的方法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习比较,再通过练习解决多、少、一样多的问题,最后,通过游戏活动“分点心”对所学知识予以巩固,层层递进。游戏中采用〈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中可爱的小羊形象,贴近幼儿,能更好的调动学习和操作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两群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感知目标)
2、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决多、少、一样多的问题。(能力目标)
3、体验解决问题后的快乐。(情感目标)
活动准备:
1、瓶子三组。
(1)三组颜色不一样的瓶子,分别为红、黄、蓝,三组。每一组的瓶身与瓶盖的颜色相同(即如红色组的凭身为红色,瓶盖也为红色)。
(2)瓶盖的数量可以与瓶身不一样。
2、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暖羊羊、慢羊羊,卡通形象若干。
3、点心卡片:香草蛋糕、巧克力草饼、青草沙拉若干分。
活动过程实录:
一、操作活动:盖瓶盖
出示瓶身,引导幼儿观察。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瓶子,可是这些瓶子的盖子都没有盖好,请你们帮它们找到盖子子,给他们戴上吧。
1、第一次操作:请帮红色的瓶子盖上红色的盖子。
幼儿操作盖瓶盖,引导幼儿发现盖子比瓶子多,并学习说“盖子比瓶子多”。
2、第二次操作:请帮蓝色的瓶子盖上蓝色的盖子。
幼儿操作盖瓶盖,引导幼儿发现盖子比瓶子少,并学习说“盖子比瓶子少”。
3、第三次操作:请帮黄色的瓶子盖上黄色的盖子。
幼儿操作盖瓶盖,引导幼儿发现盖子与瓶子一样多,并学习说“盖子与瓶子一样多”。
该环节采用幼儿操作导入,〈纲要〉提倡幼儿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学习”,而小班幼儿的思维比较直观,让幼儿动手操作,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可以事半功倍。
二、尝试解决“多、少、一样多”的问题。
1、请幼儿观察红色组的瓶子,观察后提问:
师:请你们看看,红色的瓶子和瓶盖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
幼:没有,盖子多出来了。
师:盖子多出来了,它没有朋友了,好孤独啊,它会哭的,怎么办?
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多出来的盖子的问题。
幼:可以再找来和红盖子一样多的红瓶子,这样就可以一样多了。
在活动过程中,对表现好的幼儿予以小红花奖励,激励幼儿动脑筋想办法。
2、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解决“盖子比瓶子少”的问题。
三、游戏:分点心
1、师:今天,青青草原上的小羊们来我们班做客啦,快来看看都有谁?
出示小羊,分别为: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暖羊羊、慢羊羊,一一介绍。
2、师:小羊们从那么远的青青草原来,肚子都很饿了,我们给他们分点心吃吧。
请幼儿按要求给小羊们分点心:
第一次分点心:请给小羊们每人分一块香草蛋糕,沸羊羊对香草过敏,请不要分给他。分好后要求幼儿说说蛋糕和小羊比怎么样?
幼:蛋糕和小羊比,蛋糕比小羊少。
第二次分点心:请给小羊们每人分一块巧克力草饼,懒羊羊最喜欢吃巧克力草饼了,请分两块块给他。分好后要求幼儿说说蛋糕和小羊比怎么样?
幼:蛋糕和小羊比,蛋糕比小羊多。
第三次分点心:请给小羊们每人分一份青草沙拉,分好后说说蛋糕和小羊比怎么样?
幼:蛋糕和小羊一样多。
四、师:小羊们都吃饱了,他们很开心,邀请我们到青青草原上去跳舞呢,走吧,我们一起排好队出发喽!
本环节采用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能够更好的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小班幼儿喜欢直观形象的东西,越是接近孩子喜欢的形象越容易带动孩子自主学习,通过给自己喜欢的`角色分点心,既能加深孩子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巩固,又有效的贴和了孩子的心理,课堂气氛好,且孩子注意力集中。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设计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眼,动手,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是幼儿学习有兴趣,学有所获。
角,角的比较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熟练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
2、通过对小数的大小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4、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复习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猜身高游戏:
1)指名猜老师的身高。老师给予适当引导:高了或低了。板书:1.55米
2)再指一名学生说说他的身高并板书:1.32米。接着与老师比高矮。
2、师说:刚刚我们直观比较了身高,发现:板书:1.55米>1.32米。那么这节课就来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板书)
出示课件1
3、师问: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指名汇报)
二、新授
1、游戏:比大小
师说: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那咱们先来玩个游戏吧,好不好?那么先第1、2组玩,第3组先做评判员。
出示课件2:首先看到游戏规则1(生齐读)
1)游戏1(从百分位起)
师选派两名学生参与(学生1,学生2)
师问:你们谁先来?你想抽到数字几?为什么?(学生1抽第一次)
问学生1:什么感觉现在?问学生2:你想抽到数字几?(学生2抽一次)接问:什么感觉?
师说:其实这个袋里有2套数字?(学生抽第二次)
师生一起来看看黑板上的数字;分析它们的计数单位的个数。
师问:目前确定了胜负没?(没有)还要到什么数位了?
师问:更少计数单位的学生:你只有这么点百分之一,你紧张吗?
又问:个位你们想抽到几?(学生1抽第3次)接问:心情怎样?
又问学生2:你有压力吗?那么你一定会输吗?(不一定)(学生2抽第3次)
问:现在比出了大小没?(比出来了)哪个组赢了?
师说:请同学们把这个数记录下来。师板书。
2)游戏2(从个位起)
师问:你还想不想玩?(想)
出示课件3:出示游戏规则2
师说:请同学们说说这次规则与规则1有何不同?(指名汇报,后指名进行游戏2)
问:你们谁先抽出3各数字,让学生任意摆。
师说:抽之前,老师想问问你:想抽数字几?(……)怎么换了?为什么呀?(生3抽一次)
又问学生4:你紧张吗?你想抽到几?(学生4抽一次)
每抽一次对学生进行盘问,直到比出大小。
还要比吗?谁来说说为什么结束了?
学生记录。并请同学们将这两个小数补充完整。然后指名汇报。师板书。
师插入一句:如果他们在个位上抽到的数字一样,那要怎样?
3)游戏3(不设限制)
出示课件4:学生齐读游戏规则3:这次游戏规则明白了吗?
谁来?指派2名学生进行。
师问:你想抽到几?为什么?学生5抽第一次,问:你现在心情怎样?学生6抽第一次。问:你想放哪个数位,为什么?
又问:现在这个游戏还要继续吗?哪一组赢了?
师说:也请同学们将这两个小数补充完整,并写下来。(师指名汇报,并板书)
2、小结
师说:其实在刚刚我们在玩游戏时就学了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了。谁来说怎么比较小数大小呢?(学生汇报,再师生理顺一次)
3、猜大小游戏1(位数多和位数少的)
师说:想不想继续玩下去?(想)
出示课件5:问:第一个是三位小数,第二个是两位小数,谁来猜一猜哪个小数更大?(学生汇报,并说说理由)
师出示(按键)两个小数的“个位”上的数字,问:比出大小了吗?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它们的十分位上分别是什么?(按键)同问:比出大小了吗?
问:现在最想知道的是哪个数位的数字?(百分位上的)
师出示(按键)百分位的数字,问:能比出大小了吗?(能)为什么?(从它们的计数单位来比较)
4、猜大小游戏2,(整数=>变小数)
出示课件6:师:那我们再来猜一猜。这是两个四位的整数。你能比出它们的大小吗?(不能)为什么不知道?
出示课件7:那老师把它们变一变,现在你能比出它们的大小吗?(能)
问:现在还是不知道各数位上的数字,为什么又可以比较出大小呢?(学生汇报)
为什么同样不知道数位上的数字,整数部分两位数的小数比整数部分是一位数的小数要大呢?
引导出:小数整数部分的比较方法与整数大小比较一样。
5、师生再次理顺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巩固
1、例题(跳远图)
出示课件8:跳远图师:某校跳远图,问:这是什么运动?
那他们想从4位选手的模拟比赛中选一名跳远最厉害的去比赛,现在公布,他们的模拟成绩:
出示课件9:表格
师: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给他们排出名次吗?
出示课件10:跑步图
师:这幅应该不陌生吧。这个就是刘翔在雅典奥运上的风采。请你看到他们的成绩:出示课件11:表格问:你知道谁是第一名吗?为什么?
3、组合小数比大小出示课件12:
师:学了这么久,老师想考考你们,你愿意吗?
请排排队吧(学生独立完成)
四、总结:出示课件1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回归课本及作业:出示课件14:作业
1、p60的做一做。
2、完成课堂检测。
角,角的比较教案篇6
活动目的
1.能积极思考并且及时作出判断。
2.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的方法。
3.能正确运用"粗"和"细"来描述物体的差异,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重点:
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的方法。
活动难点:
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能用粗和细来描述物体。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笔,瓶子等、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
二、基本部分1、教师出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请幼儿说一说(1)哪个粗?
(2)哪个细?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2、教师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出示不同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游戏变变变教师说变粗时幼儿两手做出粗的样子,师说变细时幼儿两手做出细的样子,通过游戏加深对粗、细的理解。
三、活动结束:
教师通过播放课件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
活动延伸:
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活动反思;本节活动不足之处在导入时没有安排好,选择以孙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孩子们的兴趣是提起来了,但是有点太不接近我想达到的粗和细的目标,孩子们基本都围绕着孙悟空的金箍棒这个话题开心的说着,在我引到粗和细这个话题时,孩子们又开心的说到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上,让我有点着急,我认为在开始这个引入时我应该选择简单又直入目标的导入,(1)可以用小动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为大房粗,小房细,(2)或者直接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物体请幼儿观察,让幼儿通过直观的目测理解粗和细的差异,(3)也可以通过做几个纸桶重叠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粗和细。
活动变变变中感觉做的还不到位,可以采取变变变变,粗粗粗、细细细,我之前采取的是变粗、变细,感觉好像有些太简单,不够有趣。
活动中的教具不够充分,我应该每小组做一组粗和细的纸桶让幼儿自己再去观察、探索。
本次活动给了我警示,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应该深思再深思,不断的反省活动中出现错误的地方,以免再次的出现失误。
角,角的比较教案篇7
目标:
1、通过不同的方法,区分2-5样物体的厚薄,并对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通过分类合作比较,体验快乐。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准备:
木板,书,围巾,纸,袜子,毛巾,饼干,鞋盒,饮料,积木,篮子
过程:
一、目测
1、师: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们现在穿的要怎么样啊(厚)那现在的的呢(薄)
2、出示木板师:我这里有一块木板,你们觉得是厚还是薄呢?
师:那我现在在拿出一块,现在这块木板是厚还是薄呢?
小结:原来一样东西是不能比的,要两样或两样以上的东西才能比较厚薄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这块木板厚的(用眼睛看)师:你们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3、出示书师:那请你们再来说说这两本书谁厚谁薄师:请你上来指一指看,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啊
4、出示鞋盒师:咦,那这两个盒子呢,请你上来指指看,你用这么办法啊小结:我们能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比较东西的厚薄。
二、触摸
1、教师出示围巾师:天气变得冷起来了,我要围怎样的围巾,那请你们想想看,这两条,我要围哪一条呢师:你们都觉得是这条厚吗师:那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呢师:对了还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来比较
2、教师请幼儿上来摸,上来区分师:那金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是哪条厚,哪条薄小结:我们刚才可以用自己的手来摸一摸,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3、在每张椅子下面放两样厚薄不一的东西师:老师在你们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个篮子,请你来比较篮子里的东西,在最厚的东西上面贴上紫色的记时贴,贴好的小朋友把篮子送到这里,记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教师检验2-3样物品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触摸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三、并放比
1、教师出示两块厚薄不明显的肥皂(桌上地面上)师:那请你来看看,这两块肥皂,谁厚谁薄师:哇,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那底是谁厚呢,请你来想想办法比一比。
师:恩真棒你的办法真好,是把两块肥皂,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师:咦,那里又有一块肥皂,跟这里的'肥皂比是厚的还是薄的啊师:你用什么办法进行比较啊讲述比较厚和比较薄
2、出示饼干盒师:现在的这三盒饼干谁最厚谁最薄,请你也来比一比师: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小结:对于有些物体厚薄不明显的,我们可以用并放比较的方法
四、超市
1、出示不同厚薄的东西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学会了并放比较厚薄的的方法是不是啊,有位超市的售货员,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原来超市有很多厚薄不同的东西需要整理,并要找到自己的家,你看有用品区,饮料区,食品区,玩具区师:等一下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件商品,先去找到他们的家,然后再进行比较,你可以从厚到薄,也可以从薄到厚的给他们排排队。
检验: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排的对不对,这一组,这是最薄的,这是最厚的。
教师依次检验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很多种办法去比较厚薄,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五、寻找,操作师:我们的家里,教室里都有很多的东西可以用来比厚薄,那现在我们就到教室里去比一下。
反思:
接下来我请孩子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较薄厚,因为缺乏生活经验,我也没有提供大需范例,所以一下子就把孩子们考住了,看样子平时生活中的教育还需多关注,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扩充孩子们的知识面,活动很成功。
角,角的比较教案参考7篇相关文章:
★ 物理教案参考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