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合作,只有真正用心去写教案,才能够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悯农一教案最新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悯农一教案篇1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录音,米饭,场地布置(杂草地)。
活动目标
初步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师角色扮演并提出问题。
提问:你们知道香喷喷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吗?农民伯伯是怎样种地的呢?
2.看图片,理解古诗大意。
(1)师:当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的时候,我扛着锄头去种地。(出示教师角色表演时的种地图片)
你种过地吗?和我一起去怎么样?今天你们可要帮我的忙,把地里的杂草拔光,要仔细地一个挨一个地拔,千万别漏掉哦。(幼儿体验拔草,体会农民锄地的辛苦)
提问:为什么不想拔了? (太累了,太辛苦了)
小结:拔了这么一点就累了,每天我不仅要拔这么多草,而且还要种粮食,你说我累吗?我辛苦吗?
(2)边出示图片,边提问。(出示第二张图片)
太阳照到身上什么感觉?热了会怎么样呢? (流汗)
(出示第三张图片)
小结:我看到粮食变成餐桌上的美食时,就更高兴了。
(出示第四张图片)
提问:可有时候我还是会生气,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出示第五张图片)
提问:为什么我会生气呢?
3.看动画,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古诗。
(1)听古诗,说诗名。
提问:谁听到了古诗的名字,是什么?
(2)看动画,欣赏古诗。
(3)观看动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提问:大米和所有的粮食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吃饭时,应该怎么做呢?
悯农一教案篇2
活动名称:
语??
活动内容:
古诗《悯农》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古诗的兴趣,理解大意;
2、使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幼儿教材
准备一些米和面
活动过程:
一、谈话爱惜粮食
1、提问:小朋友你们每天都吃什么呀?
引导幼儿说出米饭和馒头等。
2、观察与体验,区分米和面
(1)、提问:香喷喷的米饭和馒头是用什么做的?
(2)、粮食是从哪里来的?鼓励幼儿大胆发??
(3)、教师总结
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每一粒米都应该珍惜。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悯农》
二、教师将书发给幼儿
三、教师有感情的朗读
四、背诵古诗,情景表演
1、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背诵;
2、集体背诵。
悯农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农、午、汗、粒、辛”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
教学重点:
1.会认5个字。
2.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1课时
授课时间: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看古诗中的图片,教师描述:唐朝有一位诗人叫李绅,他也是朝廷的一个大官。有一年夏天,他来到郊外的农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田间干活,不由得吟诵到:(教师范读古诗)
2.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悯农》。板书课题,认识生字“农”,强调读准后鼻音。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互相读一读生字,正音。
3.多种形式的读生字卡片,检查认读。
4.再读古诗,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三、诵读感悟
1.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到田间去看一看。(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现在,你和诗人就在田间,你想对这位老农说些什么?
(让学生跟随诗人一起去看看、想想,就能很快理解诗句的意思,读出的诗句也很有感情了)
4.是啊,这么炎热的夏天,老农还在锄禾,他身上的汗珠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地里,多么辛苦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5.我们吃的米、面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四行诗。指名回答。
6.是啊,我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行。
(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农民种田时的情景,让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
7.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诵读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诵读比赛,还可以配上动作,每组推荐一名代表。
1.分小组演读。
2.小组代表展示。
3.师生评议。
4.(出示图片)很多同学都已经会背了,愿意一起来背一背吗?(全班齐背)
四、课外延伸
读一读,背一背。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栗,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古诗诵读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4、积累古诗,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
教学重点:
培养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有个小朋友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陈老师给他讲讲道理。(????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不应该浪费粮食)
2、师出示“辛苦”,教读。
3、你们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
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二、观察图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
(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的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
(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理解:
悯:同情,怜悯
三、学习生字:
1、听范读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
2、小朋友们也想自己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好,自由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把它圈起来,想办法解决。
3、指名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做的?
你可真会学习!掌握了方法,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这首诗里,你们有不认识的字吗?指名问,指名答。
原来遇到了不懂的字还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妈妈?
4、老师把古诗里的生字宝宝都请到了幻灯片上,请看(出示幻灯),用上你喜欢的学习方法,先自由读读生字,看谁读得最认真?(谁,农,午,辛,苦)
午和牛的区分!
辛注意是前鼻音
谁读好拼音
指名读生字。
5、小老师们教得真好!请你们同桌之间也互相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齐读。
6、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
(出示词语:悯农、日当午、谁知、汗滴、粒粒、辛苦)
7、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抽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书,认真听,听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哪个跟你不一样,等会儿请你给他指出来。
8、齐读古诗。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刚才我们一起学了生字,读了古诗,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这首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a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锄禾:用锄头锄禾苗周围的土
农民中午的时候正在田地里为禾苗除草
b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
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c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这句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又有谁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2、师范读全诗。听了老师读古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原来读古诗是有节奏的(幻灯出示《悯农》的朗读节奏)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指名读,齐读。
4、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呢?(粮食来之不易,同学们爱惜粮食)
2、诗人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让我们来读读吧!(幻灯出示)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 ù)谷子;栗粟。
3、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
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3、通过学习古诗,我们知道了农民劳动的辛苦。
4、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收集了自己喜欢的古诗,你能背一背吗?指名背古诗。
板书设计:
悯农
李绅
辛苦爱惜粮食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两三岁的小孩都会背诵,因此,读背并不难,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我在设计时围绕一个“辛苦”,从帮老师解决难题引出“辛苦”,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句感受“辛苦”,从而把学生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1、开头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乐于去解决。 2、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生字的学习,诗句的感悟,全是学生自主观察,学习。
3、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
4、如果能从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照片,录象资料,或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将更能从心灵上让学生受到教育。
5、朗读的指导还要更细致
悯农一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尝试背诵古诗,了解农民劳作的艰辛。
3、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萌发对农民伯伯的尊重之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提前通过图片、视频等了解水稻种植、种植过程等。
2、物质准备:ppt图片、米饭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米饭的图片,引入活动,讨论: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你指导我们吃的米饭是从哪里来的吗?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朗诵故事,理解诗歌意境。
1、引导幼儿倾听诗歌朗读《悯农》,欣赏理解古诗。
2、讨论理解古诗的含义。
3、学习词语"辛苦",并用"辛苦"说一句话。
4、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味美。
三、尝试背诵,加深理解。
在幼儿对古诗内容及含义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看图,尝试背诵。
四、交流讨论,了解农民种田劳作的艰辛。
1、提问:你见过农民伯伯种地吗?他们是如何种田的?请你学一学。农民伯伯劳作这么辛苦,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讨论表达对农民的敬意,懂得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2、小结:《悯农》这首诗歌描写出农民劳作的艰辛,提醒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费。
悯农一教案篇6
活动设计背景
1、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让孩子从小走进经典,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综合素质;2、在平时,班上还是有很多孩子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进一步了解农民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使孩子们懂得珍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指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画,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画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孩子词汇的运用能力。
4、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激发孩子热爱农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有节奏的诵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3.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准备
?悯农》flash动画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播放《悯农》flash动画:一个古代装扮的农民在种地。
动画片里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他穿的衣服、发型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你看见他在干什么?
2、继续播放动画: 一位诗人来到田间散步,看到农民在辛苦的种地,有感而发地念《悯农》。
又来了一个人在干什么?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
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古代诗人李绅写的这首诗《悯农》
二、出示诗歌,分析欣赏诗句。
1.现在我们跟着动画片里诗人的节奏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2.帮助理解:“锄禾日当午” 的意思。
诗句里的“锄禾”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日”又是什么?(定格flash动画)看看画面,想一想“日当午”是什么意思?
3、(引导观察画面)有太阳的时候,农民在种地,出现什么情景呢?
说说“汗滴禾下土”这一句诗的意思。
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呢?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教师和幼儿共同解释。
“辛苦”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农民伯伯种地很辛苦,你知道在你身边还有谁也很辛苦呢?(学习用“辛苦”说一句话。)
你还知道哪些词句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知道?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6.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完整的把诗的意思讲一讲。
7.根据诗歌情境,配上动作再读古诗。(能背诵的背一背)
8、读完了诗歌,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三、老师小结。
农民伯伯这么辛苦,在我们身边这么多人都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由flash动画导入,引出主题。然后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借助画面、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让孩子们找到共鸣,并抓住了诗眼“辛苦”二字,通过唤醒孩子的生活经验来品诗中之情,让幼儿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激起孩子对农民的热爱尊重之情,达到了预期目的。
2、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我将flash动画引入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很自然的把他们带入学古诗的状态。在理解诗歌大意的过程中,flash动画让孩子有了直观的印象,很好的帮助他们表情达意。
3、注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活动中,我引导孩子勇于表达:观察画面,说出自己看到的,读读古诗,说出自己想到的。并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在同伴间相互学习,鼓励他们在同伴间相互讲解,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发挥,宽松的语言交流空间,孩子们在一起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欣赏,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悯农一教案最新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