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准备充分的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与学生互动,详尽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学习,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猫钓鱼的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小猫钓鱼的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有一天,班上的浩浩小朋友从家里带了一块磁铁到幼儿园来,休息时,他用磁铁在活动室里这儿吸吸,那儿碰碰,发现有的东西能被吸起来,有的不能,他的这一行为,引来了很多小朋友的围观,小家伙们七嘴八舌的在讨论:“快看,老师的小磁钉被吸起来了”“为什么皮球不能吸起来呢?”看着孩子们对磁铁如此感兴趣,所以我就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磁铁能吸引铁的特性,激发幼儿的探索性。
2、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互相合作、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自信心。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2、难点:怎样将磁铁能吸铁,不能吸其它材质的物品的特性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若干,小篮子若干,混有鉄粒的豆子一篮。
2、《小猫钓鱼》挂图一幅
3、各色纸制小鱼若干、钓杆若干
4、游戏场地的布置:“河”里放有若干小鱼,“岸边”人手一根钓竿,一只篮子
活动过程
一、音乐律动《小猫喵喵叫》,引出课题
二、配图讲故事《小猫钓鱼》,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1、猫妈妈和小猫谁钓到了鱼?为什么小猫没有钓到鱼?
2、现在我们要做个小猫钓鱼的游戏,小朋友们想不想当个能干的小猫?
三、玩游戏:小猫钓鱼
1、给幼儿戴上小猫头饰,来到活动场地,教师示范钓鱼。
2、幼儿玩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四、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特性
1、为什么有的鱼儿不上钩?
(1)想一想:为什么有的小鱼被钓了起来了,有的小鱼怎么也不上钓?
(2)找一找,说一说:上钓的鱼儿身上有什么?不上钓的鱼儿身上有什么?鱼饵是用什么做的?
教师小结:上钓的鱼儿嘴部贴有铁制的回形针,不上钓的鱼儿嘴部贴有铝制片或者塑料片。钓竿上的鱼饵是用磁铁做的,磁铁能吸铁,不能吸铝片、塑料片、纸等。
2、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1)想办法帮老奶奶找到掉到地上的针
(2)用最快的速度从豆子里找出小铁钉
(3)怎样让纸鱼在画面上的小河里游动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后,提供物品和情景,让幼儿操作演示,教育幼儿遇事多观察、多动脑筋。
五、游戏“网小鱼”
两个幼儿相对而立拱手搭网,其余幼儿鱼贯从网下游过,同时念儿歌,在儿歌最后一个字时,收网网住经过的小鱼,游戏重新开始。
延伸活动:让幼儿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教学反思
1、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的发展反思:
孩子们通过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解决问题,实现了让幼儿自主探索,并在持久、深入的探索过程中建构了磁铁能吸铁的这一科学经验,老师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活动材料,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幼儿通过与同伴的互助、互动,培养了幼儿交往、协作的能力,提高了幼儿社会性意识的发展。
( 2)师幼互动的反思:
活动中通过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为幼儿创设了较大的操作平台。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不断的思考和探索:怎样才能让鱼儿上钩的原理,强调了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提升了幼儿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也按照幼儿的需要适时的调整了教学,形成了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关系。
2、对活动效果的评析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掌握了磁铁能吸铁的原理。活动中注重了幼儿探索中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足之处:整个活动的节奏感还需再强一些,内容应紧凑些。
3、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
我会让幼儿自己去创设装扮小鱼,并让整个活动的节奏再加强一些,真正的实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小猫钓鱼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使孩子们懂得分享与合作。
2练习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
3锻炼孩子们的注意力和耐心。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
1使孩子们懂得分享与合作。
2锻炼孩子们的注意力和耐心。
3活动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教具:洗澡盆3个,塑料儿童钓鱼渔具六套 ,自制小猫面具12个
奖品:自裁小红花18朵。
活动过程
一活动规则:把小朋友分成三组,每组十二人,每次每组上四个人,每人只能钓一次, 在十分钟内看哪组钓的鱼最多
二奖励制度:一等奖8朵小红花;二等奖6朵小红花;三等奖4朵小红花
三活动过程:1教师向小朋友展示小面具使“这是什么呀?” 小朋友“小猫。”
师:小猫爱吃什么?
小朋友:鱼
师:我们来玩小猫钓鱼游戏好不好?
小朋友:好。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教具,告知游戏规则。活动开始后,教师一边在一旁观看并注意告知小朋友不能把衣服弄湿,一边统计各组的钓鱼数量。
活动结束后评出一,二,三等奖,然后让小朋友自己找出钓的鱼少的原因:有的是因为与同伴争钓同一个鱼而耽搁了时间,有的是因为没耐心这一个没钓到又换了另一个而耽搁时间------
师:怎样才能钓到更多的鱼 ?
小朋友:不与同伴争,不来回的换鱼------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孩子们大多玩的很开心,但是仍有两个小朋友哭鼻子,因为他俩没有钓到鱼。看到他俩哭,好几个小朋友围上去有的.为他们擦眼泪,有的为他们擦鼻涕,还有小朋友掏出了兜里的糖果给他们,得到最多红花的那组小朋友还要把划给他们---那会儿我都看的感动了。总之,活动是成功的,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动手做游戏的乐趣,懂得了分享与合作的 重要性,还懂得了 做事要有耐心,不能急。
小猫钓鱼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在游戏情境中学唱歌曲"小猫去钓鱼"
2. 乐意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活动准备:
小猫的胸卡、钓鱼竿、小鱼、水桶、ppt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看看、说说小猫去干嘛(观看ppt)---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谁来了?(出示小猫拿鱼竿ppt)----是小猫,我们一起来跟小猫打声招呼。
-----仔细看看,小猫手里拿着什么呀?它要去干什么呀,谁来猜一猜?
二、欣赏歌曲前半段,初步感受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1.教师边唱边表演"小猫去钓鱼"●师表演一遍。(小幅度做动作)----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啊,原来小猫去钓鱼了,小猫呀一边钓鱼一边唱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猫唱了什么。
2.帮助幼儿回忆理解歌词。
-----你们听到小猫去干什么了?(钓鱼)-----小猫去钓鱼!理解、感受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在游戏中感应小节末拍节奏。歌里怎么唱的?试试!(唱:小猫去钓鱼,小猫去钓鱼)小猫有没有钓到鱼啊?
-----那它钓到的鱼多吗?歌曲是怎么唱的?(唱:钓呀,钓呀,钓了许多鱼!)我们再来听一听!(师唱:小猫去钓鱼、小猫去钓鱼、钓呀,钓呀,钓了许多鱼)3、教师再次边唱边表演。
-----小猫钓了真么多的鱼,真开心!我们一起来唱唱,好不好?
-----唱的真不错!小猫钓了许多鱼,那到底钓了多少呢……三、欣赏歌曲后半段,学习说唱部分。
●师完整演唱歌曲。
-----小猫钓了许多鱼,到底钓了几条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啊?真的吗?我们再来数一数。(重复说唱部分)------原来小猫一共钓了5条鱼,那小猫每一次钓都只钓上来一条鱼吗?
哦,小猫有一次钓上来了两条鱼呢!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指着课件一起念"三条四条钓上来")四、完整演唱歌曲。
-----小猫钓了这么多鱼,真开心!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唱一唱,好吗?(图谱)-----小猫的本领可真大,钓了这么多的鱼,我们一起来学小猫钓鱼好不好?聪明的小猫找一个空一点的地方站,小手拿着鱼竿,准备好了吗?
(师幼一同表演唱)------小猫们唱的真好,钓了这么多鱼,我们回家吧!(请幼儿回座位)五、音乐游戏。(巩固歌曲,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1.讲解游戏玩法。
-----老师来当小猫,谁来做小鱼呢?哦,你们都来做小鱼。
-----等会儿我要来钓鱼的,我的钓鱼竿掉到哪条鱼,你就跑到我的后面来,拉着我的衣服,跟着我回家。我来钓第一条鱼,试试看!三条四条钓上来,哦,你们都喜欢我,要跟我回家。第五条鱼钓上来。
2.第一遍游戏。
----我要出发罗!小鱼们一起唱歌哦!声音要甜甜的。
-----小鱼钓上来了,我们站站好!
----我们看看是不是钓上来了5条鱼。第一条是哪条鱼,第二条?(请幼儿按顺序排好队)一起来数数是不是5条鱼!下面的小鱼谁帮忙数得好一会也请他来做游戏。(数数)是不是5条鱼都钓上来了?(是)好,小鱼小鱼快快回家,和你们的好朋友在一起。
3.第二遍游戏。
-----小猫的肚子又饿了,我要出发钓鱼了,这一次,我要钓的唱歌好听的鱼宝宝,哪条小鱼嘴巴张得圆圆的,声音甜甜的我就去找他做朋友。准备好了啊。
4.第三遍游戏:再请名幼儿做小猫。
-----还有谁想来试试?(请一名幼儿)这一次,我们把所有的小鱼都钓上来行不行?
我们一起去钓鱼啦!(钓至五条鱼时,所有的小鱼钓上来)都钓到鱼啦!小鱼们跟着小猫回家去吧!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小猫钓鱼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在小猫钓鱼的游戏情境中,对磁铁吸物的现象有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
教师:猫宝宝们,你们会钓鱼吗?钓鱼的时候用到什么呀?鱼竿上有个弯弯的什么?
二、小猫钓鱼
1、出示鱼竿
1)教师:看妈妈今天买了一根新鱼竿,你们猜猜,这个没有钩子的新鱼竿能把小鱼钓起来吗?
2、第一次钓鱼
1)教师:妈妈给你们每个宝宝都准备了一个新鱼竿,宝宝等会儿一人拿一根去试一试,看看这新鱼竿能不能钓到鱼?
2)幼儿操作
教师指导:你钓到鱼了吗?
3)交流讨论
教师:宝宝们,你们的新鱼竿钓到小鱼了吗?
幼儿观察两边鱼竿。提问:它们哪里不一样?
4)实验验证
1)教师:真的是这个黑黑的东西把小鱼都钓起来了吗?我也来试试。
2)教师验证
3)小结:其实,这个宝贝叫磁铁,我们也可以叫它吸铁石,磁铁真大本领,能吸住小鱼把它钓起来。
3、第二次钓鱼
1)教师:刚才,有了磁铁的帮忙,我们很容易就钓起了小鱼,现在池塘里的小鱼想和宝宝们玩个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悄悄地藏进了泡泡里,唉,那这新鱼竿能不能吸住藏在泡泡的小鱼,并把它钓起来呢?
2)幼儿自由猜想。
3)幼儿再次操作
4)教师验证:妈妈可有点不相信,磁铁的本领真的有这么大吗?
5)小结:真的呀,磁铁太神奇了,藏在泡泡里的小鱼也能“咻”的.一声钓起来,钓鱼真开心!
三、活动延伸
吃饼干,教师:饼干做好了,你们想吃吗?妈妈也想吃,钓鱼真开心,还能做成饼干吃。
小猫钓鱼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的大小顺序及排列关系。
2、能将5个物体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序。
3、体验操作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5条泡沫纸做的鱼;纸做的大盘子。
2、学具准备:“小熊的一家”。
3、《操作册》第2册第7-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导入语。
教师:小朋友排好队,看看老师的脚和你们的脚有什么不同呢?
幼儿:老师的脚大,我们的脚小。
幼儿:还有老师穿的是绿鞋子,我穿的不是绿鞋子。
教师:嗯,你看得很仔细,请你来说一说,我和你的鞋谁的大谁的小呢?
幼儿:你的大,我的小一些。
教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请小朋友们站到线上来,跟老师一起脚跟挨着脚尖走线吧。老师说“大脚大”,你们就说“小脚小”,然后我们一起说“小脚跟着大脚走。”
2、集体活动。
(1)学习3以内物品按从大到小排序。
教师:猫妈妈今天要带领猫宝宝去河边钓鱼,看,猫妈妈真厉害,一会儿功夫就钓了这么多鱼。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的3条鱼,提问:猫妈妈想把这3条鱼从大到小的顺序放在盘子里,小朋友一起来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部分幼儿开始跃跃欲试,教师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试一试。
幼儿甲采用实验的方法,第一次把最大的放在了前面,可是最小的放在了中间,看看发现不对,又调整为将最小的放在了后面。
教师:甲排得对不对?
幼儿:排对了。
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一次就成功把它们排好队?
幼儿开始在下面小声议论,有几个小朋友开始举手。
幼儿乙:可以先找最大的,再找最小的,把不大不小的放在中间。
教师:好,请你也到前面来试一试。
教师请幼儿乙到黑板前来用刚才说的方法排了一下,果然比刚才那位小朋友更快。
教师:按大小排队时,可以先找最大的和最小的,这样排起来更快些。
(2)学习5以内物品按从大到小排序。
教师:这时,小花猫也钓到了2条鱼,它也想把鱼放在这个盘子里,要把鱼放进去,鱼儿还是要按从大到小排队,这次要怎么排呢?我请小朋友来试一试。
幼儿丙到黑板前,分别把这两条鱼和前面的三条鱼比大小,然后放在盘子里。可是发现总是有一条鱼她不知道放在什么位置好。
教师:谁能帮助她?
幼儿丁到黑板前,把所有的鱼全放在一起,然后找出最大的,再找出最小的,但很快,剩下的三条他又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教师:再请一位小朋友帮帮忙吧。
幼儿戊把剩下的三条又按先找最大的,再找最小的,最后放中间的排好队。这时幼儿丁把5条中最大的放在了最前面,最小的放在了最后面。
教师:小小鱼儿终于排好队了呢!你们看,这些鱼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队的呢?
幼儿:从大到小。
教师:对,这5条鱼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前面的总比后面的大,后面的总比前面的.鱼儿小。
(3)学习5以内物品按从小到大排序。
教师:可这时候,那条最小的鱼儿不干了,它说它也要排在前面。
教师:现在我还是请小朋友来试一试,帮最小的鱼排在最前面,我们来一起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再排排队。
幼儿:好。
教师请幼儿到黑板前面来操作教具,这一次幼儿根据前面从大到小的经验,顺利地完成了排队的任务。
教师;按大小排队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再找出剩下中最大和最小的,这样就能按顺序把物品排好队了。
教师:小熊看到小朋友帮猫妈妈排物品,他拿来了自己的手套、袜子还有鞋子,它也想请小朋友来帮忙把这些物品按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3分组活动。
第一组:请将“小熊的一家”中的鞋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二组:请将“小熊的一家”中的袜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三组:请将“小熊的一家”中的鞋子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的顺序排列。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猫妈妈夸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帮助她和猫宝宝做了这么多事。不过我们也很有收获,因为我们学会了两种排列顺序的方法:一种是从大到小,一种是从小到大。真棒!让我们伸出大拇指鼓励鼓励自己!小朋友回家后,也赶紧将家里的物品按大小排排队吧。
小猫钓鱼的教案篇6
教学内容小班健康活动:《小猫钓鱼》教学目标1、练习钻爬和平衡的动作,能够钻过50厘米高的障碍物。
2、锻炼大肌肉力量,愿意参加体育活动。教学准备1、利用一条长橡皮筋(挂上绿色纸树叶)设置50厘米高的障碍物。
2、小鱼图片若干四散放在场地一端,鱼篓一只。教学重点与难点重难点:能够钻过50厘米高的障碍物,完成好钻爬和平衡动作。教学方法与手段示范讲解、练习法、游戏法。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开始部分:
1.教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小猫”,一边喵喵叫一边走入活动场地。
2.“猫妈妈”带领“小猫”做准备活动。扮演“小猫”,一边喵喵叫一边走入活动场地。
“小猫”在“猫妈妈”的带领下做准备活动。
用情景的方法导入活动,把幼儿的兴趣一下子吸引过来。二、基本部分:
1.组织幼儿玩“小猫钓鱼”的游戏。
教师交代游戏的玩法:“今天猫妈妈要带你们出去长长见识,学一项本领——钓鱼,路上要钻过一片树林,走过一座独木桥,到‘小河边’钓起一条鱼,放到鱼篓里,然后绕过小路跑回来。”
2.请两名幼儿分别示范一次。引导幼儿观察动作要领和游戏的玩法,然后让幼儿一起去体验捉鱼的快乐。
3.请一名和其他幼儿在爬的过程中动作不一样的进行示范,(这名幼儿是匍匐前进的)其他幼儿模仿他的.样子钻过树林,进行第二次钓鱼。
4.电话响了,猫姥姥过生日,我们送给猫姥姥鱼作为生日礼物,猫姥姥嘱咐客人很多,但是我们钓的鱼太少了引导幼儿再次去钓鱼,1.听取教师交代游戏的玩法。
2.两名幼儿分别示范一。
3.一名和其他幼儿在爬的过程中动作不一样的进行示范。
4.幼儿自由去钓鱼直到把池塘里的鱼全钓光为止。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一系列的环节,使幼儿掌握游戏规则,完成活动目标。三、结束部分:
做放松活动。猫妈妈表扬小猫们勤劳又勇敢,和小猫们一起抬着鱼篓给猫姥姥送生日礼物,去姥姥家做客,离开场地。和猫妈妈一起抬着鱼篓给猫姥姥送生日礼物,去姥姥家做客。活动的延伸,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反思
幼儿天生爱玩,平时总喜欢扮演小动物走独木桥、过小河等等,“小猫钓鱼”的体育游戏,让幼儿钻过树林,走过独木桥到小河钓鱼,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体育游戏,孩子们能主动地投入,活动以爬、走为主题,根据小班幼儿特点,结合游戏等方式寓教于乐,使幼儿能沿地面直线或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走一段距离,并享受户外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
小猫钓鱼的教案篇7
(一)活动目的
1、培养手眼协调能力和做事的耐力
2、知道做事要耐心、仔细
(二)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里用绿色皱纹纸围成一个大“池塘”
2、在“池塘”里放一些纸制鱼,鱼的嘴上别有曲别针,与的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两倍以上
3、自制钓鱼竿人手一个
4、操作卡片《小猫钓鱼》
(三)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玩游戏,为幼儿理解故事做铺垫
①给幼儿带上头饰,引导幼儿进入情境
小猫最喜欢吃鱼了,今天猫妈妈就带小猫到池塘边学习自己钓鱼
②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
“瞧,池塘里有那么多鱼,可我们怎么才能把鱼钓上来呢?看看鱼嘴上有什么?再瞧瞧鱼竿上有什么?请谁上来钓给我们看看。”
③让幼儿自由钓鱼,教师观察到有一部分幼儿钓到鱼就停止游戏
2、让幼儿边看操作卡片边听故事《小猫钓鱼》,并组织幼儿讨论
“为什么有的小猫钓到了鱼,有的小猫没钓到呢?”
“为什么小猫一开始钓不到鱼?后来掉到鱼了?”
“那么,小朋友说说怎样才能钓到鱼?”
师小结:只要一心一意,认真仔细、耐心地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3、组织幼儿钓鱼
教师注意观察,对钓到鱼的幼儿加以鼓励,对钓不上来鱼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帮助,是他们能体会到钓鱼的快乐,培养幼儿做事的耐力
4、活动延伸
在班上设置一个“耐心区”,放一些需要耐心才能制作完成的玩具,继续培养幼儿做事的耐力。
小猫钓鱼的教案7篇相关文章:
★ 钓鱼心得7篇
★ 钓鱼心得体会7篇
★ 小猫窝作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