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案教案最新6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想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教案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进度,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荷花教案教案最新6篇,供大家参考。

荷花教案教案最新6篇

荷花教案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的美妙意境,学会念儿歌。

2、欣赏画面、关注作品中的色彩及形态。

2、尝试用肢体动作及神态表现儿歌的内容和意境。

活动准备:

1、带幼儿认识荷花,知道荷花的生长过程。

2、与儿歌相应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画面,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师:这是什么地方?

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画面上的天气怎样的?

看起来画面上什么是静止的?什么是运动的?

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

二、结合图片欣赏《荷花开》

师:老师把图片上的内容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朗诵儿歌《荷花开》

1、你听到了什么?

2、儿歌中的风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是暖暖的风呢?

3、小雨是什么样子的?你会画一画细细的小雨吗?

4、小鱼儿、小虾儿游过来干什么?谁会学一学他们游的动作?

5、红色的大伞是什么?

三、幼儿学念儿歌

1、多种方式学念儿歌,熟悉儿歌后,幼儿可以放松身体,自然摆动身体。

2、用肢体动作表现儿歌,想一想,可以怎样用肢体动作表现荷花的造型,怎样表现小鱼小虾在荷花下穿梭的动态。

四、幼儿扮演角色表演儿歌

请幼儿扮演儿歌中的荷花、小鱼、小虾等,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注意个角色间的站位及互动。

荷花教案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孙犁及其作品的基本特点。

2、分析水生嫂的性格特点。

3、分析小说的景物描写,体会它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4、分析抗战中妇女的成长。

教学重点:

1、目标2

2、目标3

教学难点:

目标4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大家都喜欢看战争题材的小说或影视作品,如:《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那么这些作品有那些共同特点呢?学生回答:……我给大家归纳一下:第一、作品中往往塑造了英雄形象,他们要么是机智、勇敢的战士,要么是运筹帷幄的将军。第二、作家在描写战争时,往往不惜笔墨叙写硝烟弥漫、尸陈荒野的景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别于以上风格的战斗作品,那就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学生浏览课文,要求大家为这三个小片段各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

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三、研读课文

请大家默读课文,在默读过程中,要求大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并从中挑选一个来进行研究。(前后桌可以作为一个小组)

1、小说的环境描写;

2、水生嫂的性格;

3、抗战中妇女的成长。

四、鉴赏课文

(一)、小说的环境描写

1、找出环境描写的有关句段,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文章是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一提到战争,我们脑海中便不觉闪现出断壁残垣、烈火硝烟、血污泪痕。

主要的'环境描写有三处,以第一处为例:

皎洁的月光、洁白的芦苇、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充满了诗情画意,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宁静,而这些氛围,正烘托了水生嫂勤劳、善良、温顺、淳朴的形象。

2、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3)段。

(二)、水生嫂的性格

1、本文的环境描写与众不同,本文人物的刻画更是栩栩如生。

学生自由谈谈水生嫂的性格。

师总结:白洋淀妇女的代表人物——水生嫂,她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温柔、体贴,又有解放区妇女进步的特点——深明大义、坚贞勇敢。

2、让水生嫂用另外一种口吻与丈夫对话,表现的是另一种个性:

(很晚丈夫才回来……)

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儿事嘛,还又是问爹又是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三)、抗战中妇女的成长

1、“逆境造就人才”,因此残酷的战争环境,也促使人的思想性格成长成熟。

师总结:以水生嫂为例,她也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得知丈夫要离家参军,她虽然心里为难,但还是支持丈夫的选择,这时候,她的心里还没有多大变化,仍是贤妻良母型的思维,对丈夫更是习惯性的顺从。

由探望丈夫开始,她的心理起了变化,亲身感受战争,使她对丈夫从事的抗战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于是她也投身到抗战的行列中来,直接参加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她的思想性格也得到了一个大飞跃。

2、代变迁对妇女命运的影响

提问:试以水生嫂和祥林嫂为例,说说代变迁对妇女命运的影响?

师明确:同样作为中国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祥林嫂和水生嫂的人生道路却完全不同。祥林嫂生活在封建时代末期,现代文明之风还吹不进封闭、保守的鲁镇,祥林嫂只能被冷漠、黑暗的社会现实所毁灭;水生嫂生活在全民抗战时期,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根据地,妇女解放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所以水生嫂能从一个贤惠、温顺的村妇成长为一个抗战的巾帼战士。

五、归纳主题

学生对对联:

贤惠体贴夫妻之情深

坚贞勇敢家国之爱浓

六、布置作业

1、写一段对话,要求:a、围绕一个话题;b、对话不少于四人;c、字数不少于200字。

2、阅读《语文读本》(第四册)上茹志鹃:《百合花》

七、结束语

在百花群中,荷花以它独特的清纯、淡雅赢得了人们的青睐。文中所表现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人性的纯美、品格的崇高,仿佛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也正是有着无数个像水生嫂、水生这样甘愿舍小家,为大家的人,我们的抗日战争才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荷花教案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荷花的方法,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利用思→划→找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有的…… 有的……有的……写几句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出“一大幅活的画”的景象。

2. 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难点体会是大自然创造出的荷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

谁能说说你所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

今天这篇课文,就将带我们去欣赏一池白荷花的美景,打开书80页。

二、完成预习

1.读预习,了解大意。

2.预习中对学习课文提出了哪些要求?

(1)仔细看看图,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看到的白荷花都是什么样儿的。

(2)看着看着,作者有了什么感觉。

3.仔细观察书中的插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一池美丽的荷花。)

荷叶是什么样的?荷花又是什么样的?

(观察后自己说一说,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指名说图,注意说时要按顺序:

板书:(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

4.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将一池荷花写得淋漓尽致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自由读课文:

(1)想一想作者看到的白荷花是什么样儿的?

(2)看着看着,作者有了什么感觉。

(回答时可将第2、4自然段读一遍。)

三、默读课文

1. 划出文章的自然段。

2.找出容易读错的字音。

板书:挨挨挤挤:挨āi不要读成ái;

莲蓬:蓬应读轻声pen;

姿势:势庆读shì

衣裳:裳应读轻声shang。

3.指名读课文注意字音要读准确。

纠正:“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不是“姿态”,齐读这句话。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图画,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新课

1.(教师将荷花的挂图,挂在黑板的左边。)

请一个同学来读课文,其它同学听音乐观察图画,体会一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配乐钢琴曲。)

2.老师曾交给你们了理解一段话的方法,谁还记得是哪三个字?

板书:思(问题)→划(句子)→找(词语)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三个字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打开书:80页

3.为什么一进门,我就往荷花池边跑去?

思考问题,看看从哪个自然段找答案。(第1自然段。)

找句子,划出重点句子。

划出词语。(教师指黑板上的三个字:闻,清香。)

板书:闻清香

“跑去”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作者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

4.是荷花的`清香将我带到了荷花池边,我首先看到了什么?板书:看

(“荷花开了不少”)表示荷花开得非常多,先引起了我的注意,概括的写荷花给我的整体感觉。

5.走到荷花池边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默读第2自然段从文中找答案。(从下到上。)

先描写的是荷叶,荷叶是什么样的?板书:叶读句子,找重点词语(“挨挨挤挤”)板书:挨挨挤挤

什么叫挨挨挤挤?(靠近、紧紧地挨着)

看老师写这四个字就是挨挨挤挤的。(教师将这四个字写得比较紧密。)

“挨挨挤挤”说明了什么?(荷叶生长得很茂盛。)

6.荷花就在这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长出来了?(长字读重些。)

有的同学听出了老师的错误。(书上说是冒出来了。)

“冒” 是什么意思?(向外透,往上升。)

我们一般说什么“冒”出来了?(水开了从壶盖边冒出来了,烟从烟囱里冒出来了……)

也就是说冒是用来形容正在动的东西,本身荷花是静止的这里用“冒”字来形容就怎么样了?(就把荷花写活了)板书:活

简单的一个字就赋予了书本上荷花生命,你们说这个字用得好不好?板书:冒我快把它写在黑板上吧!

7.那么这些荷花都是什么样的呢?板书:花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从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找出重点词语,两人一组,一起学一学。(学生自由讨论。)

指名说:先读句子,再找出重点词语。

(1)“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重点词:才展开,才展开表示什么?(刚刚开)板书:才展??

(2)“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重点词:全展开,全展开了,已经露出了莲蓬说明了什么?

(全开了)板书:全展??

(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重点词:要破裂也就是说荷花将要开放的。板书:要破裂。

破裂是什么意思?(破开,分开)白色的花瓣,紧裹着嫩黄色的小莲蓬,花瓣马上要破裂,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小鸡出壳)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指一指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8.描写荷花样子的三句话开头都用了一个词“有的”,这三个词就表现了,一池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也就是说一件事的三个方面。下面咱们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教师挂出二幅表示不同场面的插图,要求学生说出。)例如:星期天,同学们一起到空地上植树,他们干得可起劲了!有的和同学一起扛小树苗。有的将水倒入栽好的树坑里。有的在给小树添土。

9.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荷花是什么样的,它就这三种姿态吗?作者在这里不多向我们形容荷花的各种样子,而是怎么说的?(而是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为什么不在这里多写几种呢?(①千姿百态,无法形容;②太美了,无法形容;③抓住重点来描写。)板书:姿势不同。

10.作者只好把眼前的美景看作了一大幅活的画。板书:的画

哪位画家这么了不起创作出这么美的一幅画呢?板书:美

(大自然)大自然可真了不起。

2、3自然段作者主要将所看到的写清楚,写得非常美,谁能将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读一下2、3自然段。

11.我看着看着就出现了奇迹,范读第4自然段。(教师边读边将小女孩,蜻蜓,小鱼贴入图中)

作者太羡慕白荷花了,自己也想成为一朵白荷花,荷花又将蜻蜓,小鱼都吸引了过来。课文没有具体描写荷花与蜻蜓、小鱼的对话,下面大家来想象一下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讨论)请同学分别当荷花姐姐,蜻蜓弟弟,小鱼妹妹。

这个自然段最后有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也许蝴蝶又飞来了与荷花比美;也许青蛙跳上了荷叶欣赏荷花的美丽……)

11.过了很久,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12.请同学把书平放,这节课,作者带着我们欣赏了一池美丽的荷花,先闻到了荷花的清香,才来到了荷花池边,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抓住重点把荷花是什么样的写清楚,最后作者入迷了,展开了合理的想象,作者通过闻→看→想象把一池活荷花展现在我们面前,你们喜欢吗?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我们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挨挨挤挤:靠近,紧紧挨着。

饱胀:体积变大。

冒出来:往上升,向外透。

翩翩起舞:轻快地飞舞或跳舞。

破裂:破开,分开。

姿势:体态,样子。

2.读一读生字,看一看哪些字容易写错。

冒;写时上大下小,下边是“目”字;

瓣:注意和辩、辨区分开;

胀:注意和张区分开;

翩:注意和遍区分开;

蹈:注意和稻区分开;

梦:注意和楚区分开。

二、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白荷花都是什么样的?然后填空

刚开的白荷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

全开的白荷花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将要开的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三、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将说的写下来。

四、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练习背诵。(同桌背,指名背,全班背。)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6.荷花

冒瓣莲胀刚开的白荷花。

辩莲张全开的白荷花 。

翩蹈梦将要开的花骨朵儿。

荷花教案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线描绘画,掌握色彩应用。

2、初步了解掌握画荷花要点及画面构图:启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难点:了解绘画的表现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1、你见过荷花吗?

2、有关荷花你知道些什么?

3、仔细描述印象中的荷花,你最喜欢荷花哪部分?(学生自由发言)

二、新授

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荷花给同学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美丽的荷花吧。

(一)课件播放图片,欣赏荷花让学生再感受荷花的美。

1、同学们这荷花美不美?和你刚才说的一样吗?

2、荷花很美,但它美在哪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吧。

引出课题:(板书)荷花美

(二)介绍荷花

1、同学你知道有关荷花的知识吗?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介绍荷花

我们中国自古荷花很入画,画家们常把荷花作为创作材料,他们以不同的方法把美丽的荷花表现出不同的风味,同学想不想欣赏一下呢?

(三)欣赏绘画作品中的'荷花

出示作品

1、设问:

(1)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请说说你的感受。

(2)仔细看看作品是用什么材料画的?与自然界的荷花有什么不同?

(3)你们看这些《荷花》画的是什么季节?用什么绘画工具表现的?都用了哪些颜色?

2、探索绘画方法

自由表现

画家是怎样画出茎、花、叶的?你能画吗?

学生上台画

(四)介绍荷花各部分

1、你知道荷花由哪几部分组成吗?

2、茎有什么特点?

3、荷叶是什么形状的?叶脉是怎样分布的?有什么特点?茎和叶是怎样连接的?

4、荷花的花瓣形状是什么形?仔细看花瓣上有什么?

5、莲蓬的外形是什么样的?莲蓬顶端和侧面有什么?

(五)介绍荷花各部位不同角度的画法

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荷花不一样,怎样才能把荷花画的更美更丰富呢?我们来看看分析图。出示各部位不同角度的画法

(六)教师示范

边示范边讲解要点

(七)学生作画

刚才,同学们尝试表现荷花了,肯定同学们还有不同的表现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意画出自己眼中的荷花。

(八)评议

1、教师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互相欣赏作品,与学生交流、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教师、学生共同评点。

3、表扬学生课堂中的表现。

荷花教案教案篇5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触发语感

1、上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7课《荷花》,[板书课题] 大家齐读课题。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喜欢荷花,现在我们就到荷花池,看看那里的荷花是什么样。

播放录像。

2、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这一池的荷花,你有什么感受?(我觉得荷花非常的美)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多美的荷花啊!老师也和你们同样的感觉。清晨,漫步在池边,闻着阵阵清香,欣赏这一池的荷花,多美呀!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读课文,想想作者都写了什么。注意要读准字音。

2、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来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读准了字音。

①开火车读课文。(纠正字音)

②谁愿意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呀?(课文写了荷花的样子,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

3、作者不仅写了荷花的样子,还把自己想象成了一朵荷花。看来同学们都读懂了课文的内容。

①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互相读一读,也可以读给周围听课的老师。一会儿我们再交流交流。

②老师发现有些同学表情特别美,一会儿咱们要比一比,谁读的时候表情美。

③你喜欢哪一句,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表达自己对荷花的喜爱,等一会儿老师还会给你们机会的,看来全班同学都非常喜爱作者笔下这一池的荷花。那作者把眼前这一池的荷花比作了什么?(一幅画)[板书:画]

①(出示句子)你能读一读吗?指名读句子。

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画上都有什么?

③那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谁愿意把课文这部分内容给大家读一读?

⑴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⑵好在哪你能说说吗?

⑶你能像他这样也把对荷花的喜爱读出来吗?

⑷齐读。

2、荷叶就是这样一片挨着一片,挨得那么紧,绿得又是那么鲜艳,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

荷叶是这样,那荷花又是什么样呢?谁来把描写荷花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①自己练习读一读。

②我们想象一下,荷花还有哪些姿态呢?

3、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要画出这样的一幅画,画家的本领可真是了不起,这不是一般的画,它是怎样的一幅画呢?(活的画)[板书:活的]

①谁愿意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让这一池的荷花活起来。

②你觉得他把这荷花读得活起来了吗?哪读得活起来了?还有哪儿让这幅画活了起来?

生:露出破裂全都展??

③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四、领悟语感,背诵段落

1、想不想把这幅美丽的荷花图留在你的脑海里?你们先自己试着背一背。

2、看屏幕,老师把句子中的重点词句去掉变成了填空的形式,我们试着来背一背。

3、我们不看课文,看图试着背一背。

五、总结

1、录象谈了自己的感受,现在学了课文,你能再说说现在的感受吗?

2、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准备好生字本,我们还要学习写字。

六、板书设计

荷花

活的画

荷花教案教案篇6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 一 ) 本文是孙犁的代表作,显示了作家成熟的独特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形成了“白洋淀派” ( 即“荷花淀派” )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揣摩的方法让学生欣赏本文,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艺术特色:成功的景物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从而理解小说的思想意义,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 二 ) 教学步骤可作如下安排:

首先,指导学生用10 — 15分钟,快速阅读全文,同时思考两个问题:作品的主要人物是谁 ? 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 ? 要求随手将精彩的地方划出来。

接着,提问检查速读效果。先讨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作品的主要人物是水生嫂而不是水生 ? 水生嫂从什么样的起点出发,往哪个方面成长 ?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熟悉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进而初步认识水生嫂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接着,简介孙犁小说散文化、诗化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 ? 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 通过朗读讨论,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对话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精妙,从而加深对水生嫂这一形象及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 三 ) 因教学时间限制,可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及“探夫”前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指点迷津】

本文教学难点是对小说总体艺术风格的把握。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 ? 我们可以运用比较法:

?荷花淀》是一篇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许多这类题材的作品都描述敌我双方的殊死战斗,情节曲折复杂,文中刀光剑影,硝烟弥漫,哀鸿遍野。如《铁道游击队》、《吕梁英雄传》、《地道战》、《地雷战》等。孙犁则另辟蹊径,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抗日战争。他不写敌后抗日游击队怎样和日本鬼子打仗 ( 文中虽涉及打仗,但不是主要的 ) ,而是写抗日根据地的一群年轻妇女如何在战争环境里锻炼成长,他不以游击队长水生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而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们作主要人物,通过描写、塑造她们的形象,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英勇抗战的精神;他不刻意追求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精心选择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场景及事情,作为小说的主要材料。所以在小说中,我们看不到断壁残垣,看不到硝烟烈火,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清风、明月、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从而形成了一种散文式的格调,具有诗歌般的意境,既清新脱俗,又含蓄隽永。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 一 ) 对话描写:

1 . 说说“夫妻话别”一节中人物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

思维提示: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

答案要点:

a .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 ” —— 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b . “你总是很积极的。” —— 这是水生嫂得知丈夫晚归的原因和已参军的情况后说的话,话中既带有责怪又有赞扬,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去打鬼子,她感到自豪。

c .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 ” —— 水生嫂毕竟是个女人,丈夫是要去参军打仗,这一去说不定就是生离死别,而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摆在她面前的担子是多么沉重啊。

d .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 —— 深明大义,她爱自己的丈夫,更尊重和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她所要得到的安慰只是丈夫能明白家里的难处。言为心声。这一段对话描写,细腻而又真切地写出了水生嫂复杂的内心活动。读了这一段,水生嫂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物形象就在我们面前站起来了。

e . “爹呢 ? 小华呢 ? ” —— 故意岔开话题,怕立即把参军的事告诉妻子,妻子一时接受不了。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识大体、明大义的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这样一个革命战士形象。

2 . 下面几句话分别反映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 ?

a .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 .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 .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d .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 .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 —— 有什么看头啊 ! ”

思维提示:结合语境,揣测弦外之音。

答案分析:第一个妇女说:“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说得委婉含蓄。“听说”二字告诉别人不是她自己存心主动打听的;声明“不拖尾巴”是怕别人讲她拖尾巴;不说自己想见见丈夫,而找了“忘下了一件衣裳”的借口。可见这个妇女的性格特征是文静而内向,说起话来不露痕迹。第二个妇女则不一样:“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毫无掩饰,不绕弯子。她明明白白地告诉别人,要去和丈夫说句“要紧的”话。显然,这个妇女的性格是心直口快,爽朗直率,感情较为外露。水生嫂讲:“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提出了大家没想到的问题,提醒大家去的路上不安全。这说明水生嫂性格稳重、谨慎,考虑事情比别人全面。但究竟去不去呢 ? 她却没讲出来,感情是含而不露。读者能想得到,水生嫂也是希望看到丈夫的,之所以不讲,是担心大家的安全。“哪里就碰得那么巧 ? 我们快去快回来。”从语气上就可以看出来,这话自然是第二个妇女说的。急迫的心情溢于言表,所以不免有点冒失,看来缺乏冷静也是她的性格特征之一。最有情趣的是第四个妇女的话:“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 —— 有什么看头啊 ! ”羞羞答答,忸忸怩怩。明明自己想去,却说本来不想去,而是婆婆叫她去的:

“有什么看头啊”一句,则更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她那种忸怩含羞的神情。她爱面子说没什么看头,可她无意中说出来一个“再”字却告诉别人,她已去看过丈夫了。现在是又一次想去了。品味一下她的话,完全可以断定她是腼腆的新婚媳妇。我们说作者不愧为写人物的高手,短短一席对话,就写出了几个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写得那么逼真,传神,真所谓闻其声如见其人。

( 二 ) 细节描写: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答案分析:丈夫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这是意料之中的;但是,“明天”就走,又出乎意料之外。这消息无疑使她震动 —— 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震动”的反射 —— 一时间,多少复杂的情感涌向心头:几年的夫妻恩爱、可能的不测风云、可恨的鬼子、可爱的家乡……激烈的情绪冲撞,使她几乎难以自持,但她终于能够自持 ——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受到的震动,那是软弱的表现;她不能“拖尾巴”,她必须坚强。这就是这一细节描写的意义。

( 三 ) 景物描写:

文章开头部分二、三段的景物描述有什么特色 ? 这样写有哪此好处 ? 请谈出你多方面的见解。

思维提示:

( 1 ) 进行发散思维,可以从创造意境、渲染气氛、增强赞颂的艺术效果、为以下情节作铺垫等方面思考。 ( 2 ) 注意在艺术效果方面纵深开掘,求得较深刻、较新颖的见解。

思维参考资料:

轻风、明月、凉爽的小院,这幅风景画的底色无疑是清丽柔和的。在这清丽柔和的背景上,我们又看到了一幅绝妙的鲜明生动的水粉人物画,画面上有一编席的女人;“她象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两个优美动人的比喻,很快把读者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境界。“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银白”的水面,还有那乳白色明朗的月亮,轻盈,缥渺,和谐。这里,作者摈弃了一切艳丽的色泽,只用一种颜料 —— 白,来为读者描绘出一个水天一色的透明世界,并且借助于浪漫主义手法,以挚诚的感情,把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刻画成了飘然欲飞的仙子,给宁静的画面添上了神奇的一笔。至此,读者在作者的引导下渐入佳境,从清静的小院子里不觉走到了一个风雅雍容的女人身边。于是,我们自然要同她一起来感受“雾”的温润,“风”的凉爽和“荷叶荷花”的清香了,作品写雾“笼起”,风“吹过”荷叶荷花的'翩翩摇曳,由静态写到了动态,由色写到了香,进而由物象美写到了人情美:勤劳的水生嫂在思念着心上的人……笔墨是那样的经济,而其中的意味,却又是那样的幽远。隽永和荡人心绪。

?妙文赏析】

平时,我们练习,大都是有依托,打的也是固定目标,在各种条件下的射击虽然也练习过,但不够熟练,更没有经过实弹射击的锻炼。现在是舢板,目标两头晃,迎着阳光眼发花,气球在闪动着耀眼的波涛上起伏跳跃,距离又是200米,射击的难点确实很大。再加上机枪没有梭子,不能参加射击,优秀射手阿洪嫂因为枪摔坏了,也不能参加,这次可真是对我们民兵的普遍射击水平的一次大考验呵 !

第一排枪声过后,消灭了四个目标,第二排枪声过后,又消灭了三个目标,我对射击的效果很不满意。我说:“沉住气,瞄准了再打 ! ”结果第三排枪声过后,还是只打中了三个,还有两个目标在水上漂动,好象在取笑我们。这时方书记说:“全排停止射击 ! ”然后对大家扫了一眼说:“你们哪一个来把这两个目标消灭掉 ! ”方书记又来考核我们单个民兵的射击水平了。可是大家都显出缺乏信心的样子,以期待的神情望着我,好象说:“这几个目标消灭不了,就没脸回家了。”

我想的却是另外的问题 —— 这次演习我们搞得太不象样子了,我很恼火,恼谁 ? 恼我自己 ! 因为我们没有达到党对我们的要求,没有实现人民对我们的期望,我惭愧而又难过。 我盯着两个浮动的气球,两眼象在冒火。这哪里是气球 ? 这分明是特务水鬼的脑袋 ! 这是陈占整的狗脸 ! 就因为我们集合得不快,让他们逃走了 ! 就因为我们组织的不好,不能及时上船追赶,让他们逃走了 ! 就因为我们射击技术不精,让他们逃走了 ! 这是我们民兵的耻辱 !

不,绝不能让他们逃掉 ! 我毅然举起了手中的枪。我打了一发子弹,消灭了一个目标;当我正在瞄准最后一个目标时,方书记忽然说:

“海霞,你的左臂‘负伤’了,单臂射击 ! ”

民兵们都替我着急,可是我并没有慌张。这不是因为我对单臂射击进行过练习,主要是心中充满了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我把枪口抵在船板上,用一只手推上了子弹,右臂举起枪来,竟然一枪就打中了。

民兵们高兴得齐声喊道:“打得好 ! ”竟然忘记了演习中的不快,噼噼啪啪地鼓起掌来。

?思维体操】

邮票被风吹进大海了吗 ?

集邮家罗斯的房间面向大海,前后都有窗户,他有两张珍贵的邮票,今天上午放在写字台上,写字台前窗台当时打开着。不料风太大,与这扇窗相对的窗户突然被风吹开,把一张邮票吹到窗户外,带进大海里。风停了半个小时之后,探长霍尔来访,罗斯约他在房前的海滩口散步,谈了这件令人惋惜的事。

霍尔边听边低头观察看着海滩下的海鸥的足迹,从足迹看,这只海鸥起飞时面朝大海,半小时前的退潮海水没有抹掉这些足迹,说明海鸥飞走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霍尔问:“是您亲眼见到邮票被吹到大海里的吗 ? ”罗斯说:“不,是侍生告诉我的,他说幸好他及时按住了另一张。”霍尔说:“那张邮票还在。”

霍尔根据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 ?

答案:

海鸥是逆风起风的海鸟,海鸥的足迹说明风是从大海方向吹来的,而不是陆地,所以那张邮票绝不会被风吹进大海。

三、智能显示

?心中有数】

1 . 了解孙犁及“白洋淀派”的艺术风格

2 .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疏密有致安排材料以及采用纵剖面的写法

3 . 体会人物对话对展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欣赏文章质朴、清新的语??

4 . 借鉴文章出色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学以致用

5 . 词语积累:惦记、藕断丝连、影壁、凫水

荷花教案教案最新6篇相关文章:

2023体育教案最新6篇

绘本《眼》教案最新6篇

伞的社会教案最新6篇

眼虫儿飞教案最新6篇

幼儿健康心理教案最新6篇

三年级数学下教案最新6篇

2的减法大班教案最新6篇

过端午小班教案最新6篇

大班体育教案最新6篇

小鸡和蛋教案最新6篇

荷花教案教案最新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