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教案是确保课堂教学有序进行的基本保障,通过合理的教案设计,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长方体的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长方体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大班长方体的教案篇2
教材分析:
?纲要》中将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定位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等方面的感性经验,并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体验数学的重要与有趣。”同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由此我们感到,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只要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能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有益于幼儿的发展,就值得我们大胆尝试。
目标:
1.在认识面与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感知他们的特征,能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2.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重点:
感知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能正确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难点:
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形与体的不同。
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各一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纸盒若干。
过程:
一.认识正方体
1.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宝贝,是什么呢?
师:教师出示正方体的物品 ,有意识地让幼儿看清楚每一个物体,初步感知共同点。2.瞧,这些宝贝对小朋友们说: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什么吗?
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正方形让幼儿观察比较,了解形与体的区别。
3.帮助幼儿认识正方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正方体有几个面? 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正方形大小都一样吗?教师将正方形的六个面一一撕下、比较并记录下来。
师:帮助幼儿分析了解形与体的区别,知道正方体与正方形的关系,知道正方体是由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组成,有六个面。
二.幼儿探索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并记录
1.出示长方体,那这又是什么呢?
师: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猜测,基本都会认定为长方体。
2.幼儿自由探索、记录长方体的`六个面。
师:为了幼儿不按既定的思维模式,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幼儿:记录的时候仔细看看,它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还是几个面?
3.幼儿讲述自己记录的长方体
4.小结:有六个面,并且全是长方形的六面体或对应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为长方形的六面体均为长方体。
三.找找生活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闭上眼睛想想,你在哪里看见过正方体和长方体?活动室、家中、社区等。
幼:幼儿闭上眼回忆的时候,教师给予语言提示,帮助幼儿回忆、梳理
四.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幼儿共同检查
幼:共同互相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有矛盾,掌握得好的幼儿自然能将对方说服。
五.延伸活动
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展开图,这两张可能是什么图?为什么?我把它们放在区角,你们去试一试吧。
幼: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解答,巩固所学。
大班长方体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认识长方体,知道它由6个面组成(2个正方形,4个长方形)。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发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不同,并能区分。
喜欢动手制作几何体并保持桌面清洁。
活动准备:
教具:一张放大的操作卡片。
学具:人手一张操作卡片,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观察操作材料。图上有什么?(正方形,长方形),有几个?(2个正方形,4个长方形),一共是几个?(6个),2个正方形和4个长方形又能做成什么呢?
操作材料。
介绍制作方法。先把图形沿黑线剪下,把虚线向上折,最后用透明胶粘住。
介绍形体名称,区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异同。
做出来的.像什么?(积木),手指长方体的一面:这叫什么?(面),数一数它有几个面?(6个),6个面一样吗?(不一样),你知道这叫什么吗?(长方体),6 个一样大小的正方体围成的图形叫什么?(正方体),2个正方体和4个长方体围成的图形叫什么?(长方体)活动寻找教师中类似长方体的物品。请你们找一找、想一想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呀。
教后感:孩子对长方体都认识,把他们堆在一起,叫他们数孩子就数不清。我想:还是要摆出实物图,让孩子理解,这样效果会好一些。
大班长方体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整体观察和剖析,指导长方体的外形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能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喜欢探索操作,发现生活中长方体的应用。
活动准备:
1、物质材料:正方体长方体教具,人手一个长方体纸盒,长方体剖面;
2、知识经验:认识正方体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 复习正方体的特征。
指导语:哪个小朋友能说一下正方体的特征?
小结:正方体有6个一样大的面,12条一样长的棱,8个顶角。
二、 基本活动
(一)认识长方体,观察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
指导语: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形体,它的.名字叫长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的特征?
小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角。
(二)观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点。
指导语:长方体和正方体除了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
小结:正方体的每个面是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每条棱一样长。
长方体,相对应的两个面一样大,相对应的棱一样长。
(三)幼儿操作,出示长方体包装盒,引导幼儿探索观察长方体的空间,知道长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指导语:请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包装盒,盒子打开后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做什么?
小结:长方体纸盒打开后,里面因为占用一定的空间,所以我们叫它体,可以用来盛东西。
三、 延伸活动
幼儿制作长方体,在制作中感受形体的特征。
指导语,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长方体剖面图,请你制作一个长方体,并把长方体的对应面涂上相同的颜色或画上相同的图案。
大班长方体的教案篇5
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的特点,能找到共同属性。
2.学习运用非平面的内的计数方法。
3.感受到体积的存在,萌发探索的兴趣。
准备:自带一个小纸盒、记号笔每人两只、油泥每桌一份,米、两个杯子
过程:1.介绍自己的纸盒,引出课题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纸盒和桌上的小朋友比一比,用好听的话说说你的纸盒是什么样的?
2.认识长方体的面
(1) 用一支笔数一数它的脸(面),用数字写在中间,要有顺序的数。
(2) 汇报自己数的情况,让幼儿介绍数的`方法(怎样数不会漏掉?)
(3) 每个盒子都有6个面,6个面它们都一样吗?
(4)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1) 除了这些面以外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2) 给顶点用一点点油泥做一顶小帽子,一边戴帽子,一边数一数有几个顶点(幼儿不知道是顶点时不要直接说顶点)?
(3) 幼儿汇报,以及说说数的方法,教师记录顶点8个。
4.认识长方体的棱
(1) 除了这些面和顶点以外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2) 用记号笔画棱,一边画一边数棱有几条(幼儿不知道是棱时不要直接说棱)?
(3) 幼儿汇报,以及说说数的方法,教师记录。
(4) 教师这种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的叫立体的。
5.了解长方体的体积
(1) 摘掉帽子,打开盒子,里面是什么?
(2)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明显的盒子问,如果里面装满东西,哪个盒子装的多?
(3) 我们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教师用米进行演示)
6.延伸
我们用牙签把盒子打开,看看有什么变化?(面、顶点、棱还在吗?)
大班长方体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能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
2.感受行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3.培养动手动脑及合作的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长方体纸盒若干个、画有花的长方形若干;2.正方体、长方体物品若干;3.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1.观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小朋友们,你们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这个纸盒老师给它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等会儿请小朋友们先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数一数它总共有几件衣服,再帮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样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后请你把这对好朋友身上的花涂上相同的颜色,涂好后再将这些衣服穿回到纸盒的身上。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分析幼儿操作结果(1)将每组幼儿的长方体展示在上面,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观察。
(2)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过了,你们说它有几件衣服呀?(6件)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6件。教师逐一将衣服"脱"下展示在黑板上。那你们说这个纸盒有几个面啊?
(3)你们看看这6个面谁和谁是好朋友?也就是它俩的大小是一样的?(教师将6个面是一对的两两放在一起)(4)现在我将它们都穿回去,这个面在这里,这个面……(5)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左右两个是一样大的,前后两个是一样大的。
5.教师小结:像纸巾盒、牛奶盒这样的盒子,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的形体我们叫长方体(出示字体:长方体)二、认识正方体1.(教师出示正方体)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是长方体吗?是的请举手。
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们来看看,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它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6个正方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像这样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这6个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样,这样的形体我们叫正方体(出示正方体字体),正方体也是长方体。
三、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在后面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的物体,请你到后面去挑选一个长方体或是正方体,看哪个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
2.提问个别小朋友他挑了什么,是什么体?
3.请幼儿将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放入两筐子。
四、寻找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
2.观看放映幻灯片。
五、延伸活动(教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它这两个面是正方形,请小朋友回去后可以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会发现一个秘密。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知识点多,都是概念性的,巩固学习时,幼儿易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教者改变了传统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另行设计了以幼儿熟识的实物为载体,使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及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从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培养幼儿愿意探索的习惯。
大班长方体的教案篇7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活动反思:
在上两个星期我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在上第一次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应该让4人小组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通过改进,在第二次课上,有了好的成效,让每3个小组动手做一种长方体,这样便于多样化和节省时间。
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大班长方体的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