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第一课时教案6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设计应注重实践环节,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教案中应包含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观潮第一课时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观潮第一课时教案6篇

观潮第一课时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2个生字:“拾”、“部”。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青海湖鸟岛的特点,培养学生喜爱鸟类、喜爱鸟岛的感情,进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悟鸟岛景象。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蛋、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小朋友,你们喜欢鸟吗?你们知道哪些鸟?(学生交流)

2、老师来考考你:鸟类歌唱家是()森林医生是()庄稼保护神是()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跟鸟有关的课文。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国青海省的青海湖西部,有一个叫“海西皮”的小岛,它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名叫“鸟岛”。(板书课题、读题)

2、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到鸟岛上走一走,看一看,好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效果。

(1)读生字词。(开火车读、去拼音读)

西部陆续因为人类伸手

玉白色青绿色(这两个词在这里都表示蛋的颜色,出示蛋指名上台辨认。)捉到幼鸟拾到鸟蛋(指名读。引读。鸟会飞会动,所以用“捉到”,蛋就在地上,所以用“拾到”)

闻名中外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各种各样密密麻麻

(2)读课文。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随机正音。其他小朋友听好有没有读准。

(3)你觉得鸟岛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鸟岛在什么地方呢?有哪位小朋友来做小导游介绍一下?

2、你是从哪一自然段知道的?(指名读)(出示地图,点击放大)

3、海西皮这个小岛非常有名,不仅中国人知道,有很多外国人也听说了它的名字。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它名气很大?(出示卡片:闻名中外)(先读准,再理解“中”“外”,最后指导读词)

你能给它换一个词吗?(学生交流后出示卡片:举世闻名、驰名中外)

4、齐读第一段。

四、学习第二段。

1、(配乐)每年春天,烟波浩淼的青海湖上,就不断地出现了各种鸟儿飞翔的身影,它们飞呀,飞呀,一群飞来了,又是一群飞来了。大家看,鸟儿向我们飞来了。(课件出示)

2、多美的景色呀!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就给我们描写了春天美丽的鸟岛。(男女生分读)

3、鸟儿多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出示“一群一群”,读出鸟儿之多)

那么多鸟儿是一起飞过来的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陆续”)

放到句子里,想象小鸟是怎样飞的,请你们做做小鸟来表演一下。(指名学生表演,再“陆续”飞回去)

4、齐读第一句。读出鸟的多。(出示)

5、现在,这一座小岛成了小鸟们的家,小鸟们来到这样气候温暖,水草丰美的地方多开心呀!小鸟们把家建在这儿,小鸟的家就叫“巢”,还可以叫“窝”。(看图片)小鸟们还在忙什么吗?(出示读词: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6、朗读第二段。

五、学习第三段。

1、春天的鸟岛是一幅美丽而充满生趣的画卷,那么夏天的鸟岛又是怎样一种热闹的景象呢?(点击)

2、请小朋友自己轻声读读课文第三段,看看你能不能发现,鸟岛上有哪三多?

3、交流后板书。

(1)鸟多。

①你从哪一句话读出鸟多的?(出示句1)

②小朋友再读读,看看从哪些词最能看出鸟多?(指导读词:“最热闹”、“各种各样”、“聚在一起”、“鸟的世界”可以换成什么别的说法?如鸟的天地、鸟的天堂等)

(穿插介绍鸟的种类:候鸟:班头雁、赤麻鸭、鱼鸥、棕头鸥、鸬鹚,还有天鹅、风头潜鸭、云雀、黑颈鹤……足有100多种)

③有同样感受的小朋友一起读,读出鸟的多。

(2)窝多。

①你又是从哪句话读出来的?(出示句2)

②指名读,请小评委评价或自己说说为什么这么读。(结合指导读词:“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

③想读的小朋友一起读。

(3)蛋多。

①指名读描写蛋多的句子。(出示句子3)

②自己练一练,体会一下怎样才能读出蛋多的感觉。

③指名读,评议,抓住“到处”指导读出蛋的多。

4、(点击配乐)小结:是啊,鸟岛上鸟多,窝多,蛋也多,真不愧是名副其实的“鸟岛”啊!成千上万只鸟在这里繁殖生息,让鸟岛充满了勃勃生机,更充满了诗情画意。看,飞翔的鸟,如遮天盖日的朵朵云霞(出示图片);浮游的.鸟,似裸露在水上的片片沙滩(出示图片)。小朋友,当你们眼中看着鸟影,耳边听着鸟鸣,你想说些什么呢?

(出示句式:鸟岛!这里真是啊!)

5、自由练读,指名两人读。

这么美的画面,我们应该牢牢地把它记在心中。老师给你们一点帮助。(出示填空引导背诵)

6、你们愿意做一只快乐的小鸟吗?(配乐)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来做一只鸟岛上快乐生活的小鸟吧!(跟着音乐起舞,教师随机采访)

(1)小鸟,小鸟,你喜欢这儿吗?为什么呀?

(2)小鸟,小鸟,你在这儿生活得快乐吗?为什么呀?

(3)小鸟,小鸟,你在忙些什么呀?

(3)小鸟,小鸟,这儿的游客那么多,有没有人伤害你们的幼鸟和鸟蛋呢?那你知道为什么吗?

7、是呀,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应该爱鸟、护鸟。让我们付出我们的真心,付出我们的行动,一起来做一个爱鸟的人吧!(板书:爱鸟。画心形)

六、教学生字。

1、出示“部”、“拾”

2、分析字形要点:都是左右结构。一个左宽右窄,一个左窄右宽。

3、说说怎样记住它?

4、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

七、课后拓展。

介绍有关鸟岛的网站。

观潮第一课时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是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与学生一起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鸟入手,引入新课

1、生活中,你常见和了解哪些鸟?它们有什么特点?

2、师: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是大自然中的精灵,总是唱着动听的歌。在鸟的大家族中,有一种鸟,叫翠鸟(板书翠鸟,引导学生注意翠的写法。)

二、自读自悟,了解内容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默读思考: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自读课文,说说所了解到的翠鸟与其他的鸟有什么不同特点。

三、检查自学,生生交流

1、指名读课文,就难读的部分指导读好。

2、交流:你了解了翠鸟什么?从哪里知道的?引导学生抓住翠鸟的特点,体会词语的意思。

①既然翠鸟颜色如此鲜艳,为什么不叫花鸟或别的什么,而叫翠鸟呢?(通过理解词语和观察图,理解: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都是绿色,大多数羽毛也是绿的,当然可以叫翠鸟了)

②对比出示以下两组句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翠鸟速度快的程度。生先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不同之处再交流。

a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b翠鸟离开苇秆,很快飞过去。

a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b翠鸟蹬升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四、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1、互相检查是否认识了11个生字。

2、书写生字

(1)自主记忆生字。

(2)点拨字形:

重点指导部件比例的大小: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3)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导言:我们了解翠鸟,能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论后,再练习读。

(1)外形部分,要突出翠鸟的色彩。

(2)捉鱼部分,要读出翠鸟速度之快。

(3)老渔翁的话要读得语重心长。

二、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针对喜欢,读书讨论

1、从课文的哪些部分看出我喜欢翠鸟呢?

请学生默读课文,快速找出。

a、想抓一只饲养;b打消了捉的念头;c远远地看,希望它多停一会儿。

2、抓住矛盾处,引发讨论: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是因为喜欢,为什么我们的脸有些发红呢?

(通过讨论,学生要清楚:想拥有翠鸟,虽然出于喜欢,却是伤害野生动物的想法,真正的喜欢,真正的爱护,就应该让它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生活。)

四、布置摘记:在学习中,抄下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习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选择学习内容

师:近几年,国家、社会对于环保这个问题已经逐渐重视起来了,但仍有些人为了追求眼前利益,不太关心周围的环境,你对环境保护有哪些想法,对自己家乡的环境了解多少。

二、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要求,思考:

1、你了解了什么?

2、你不了解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三、集思广益,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1、小组讨论,确定活动计划

特别想好:怎么样去获得我们所要的资料?

2、全班交流,选择学习方式

利用闲暇时间调查了解,组织交流汇报学习成果;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观潮第一课时教案篇3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⑴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⑵了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学习写景诗文。品味优美诗文要求学生要全身心的投入,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内容大意,深入体会作者传达的微妙情感,揣摩和体会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

3.中招考点

“赏析词句”每年的设题角度略有不同,但都指明了具体的赏析位置;考查细致,涉及到动词、形容词、修辞、细节描写、写作手法,赏析有一定难度,得4分的居多。

4.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阅读诗歌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

二、学习目标

1.查找资料能介绍作家作品,理解并会正确书写重点字词。

2.通过反复朗读,学会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三、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1、针对目标一,设计两个活动:

(1)开展字词大闯关的活动,让学生准确掌握 字词。

(2)通过查找资料,能说出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并运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完成自学检测一。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语言,圈点勾画出经典的句子做批注。能总结出品读语言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以《黄河大合唱》歌曲导入,渲染气氛,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所得,如《黄河颂》的相关知识,教师补充、强调。通过这一环节为下面理解诗歌内涵打下基础。 (板书课题、作者)

(二)预习检测

1.作者介绍 光未然,(1913——20xx),本名-----,-------人。------家、-------家。1935年创作-------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诗包括《------》、《------》、《--------》、《------》《-------》《-----》《---------》《-------》。

2.读准下列加粗字的读音

气魄( ) 山巅( )

澎湃( ) 狂澜( )

屏障( ) 劈开( )

宛转( ) 哺育( )

3.解释下列词语。

山巅:

澎湃:

狂澜:

浩浩荡荡:

屏障:

哺育:

体魄:

滋长:

婉转:

复兴:

(三)新课讲解

学习

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学习目标1: 查找资料能介绍作家作品,理解并会正确书写重点字词。

自学指导一: 1.查找资料能介绍作家作品,理解并会正确书写重点字词。

内容:课文

方法:查找资料,学生演板。

时间:10分钟

学习目标2:通过反复朗读,学会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自学指导二:通过反复朗读,学会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内容:课文

方法:先自学,再同桌交流,找出规律, 归纳方法要点。

时间:20分钟。

要求:整体感知课文

自学检测二:

1. 这首诗歌总体的结构分为几个部分?

答:序曲-----主题-----尾声

2.歌颂黄河的部分分为几个层次?分别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地理特征、历史贡献、自然特点

能概括大意并会运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1.看修辞

2.抓关键词

3.明主旨句

观潮第一课时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

二、自学

(一)自学生字检测(先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给带点的字注音。

操纵( )自如 船艄( ) 祷( )告 哗( )笑 翘( )起

2.形近字组词

艇( ) 艄( ) 祷( ) 翘( )

挺( ) 梢( ) 涛( ) 饶( )

3.理解词语:操纵自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忙脚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不能理解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一遍,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本文的作者是( )国作家( )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介绍的时水上城市—( )的独特风情。

3.默读课文,将课文分成四部分,看作怎样描写威尼斯的风情的。

⑴ ⑵

⑶ ⑷

4.默读第一自然段填空,大街指的是( ),汽车指的是( ),可见小艇在威尼斯有着( )。

5.默读每二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⑴用 画出描写小艇样的句子。

⑵文段中有三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吗?

①把小艇比作( )写出了它 的特点,②把小艇比作( )写出了它 的特点,③把小艇比作( )写出了它 的特点。这一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

6.我能将小艇的样子画出来。我还能将小艇的样子读出来。

7.如果你坐在这样独特而又舒服的小艇游览威尼斯一定有说不完的情趣,你可能看到:---------------------------

-------------------------可能感到-------------------------------------------

三、交流

1.小组交流,先互相批改,再请教同学改正错题。2.全班交流,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从文中找出列词语的反义词。

井井有条—( ) 手忙脚乱—( ) 分散—( )

二、明确目标: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和把人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三、自学

1.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问题这一段的中心句是: ,哪些句子体现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画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 ②

可以用文中的这个词概括( )。

2.默读5、6自然段,思考谁乘小艇做什么?

①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

人物

做什么

白天

想像一个事例

……

……

夜晚

②从第6自然段中找出一个反义词:喧闹—( )。从表中不难感受到:白天,小艇一出动,威尼斯就( ),夜晚,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 )了。作者这在里采用了( )的表达手法,体现了人们的生活都与小艇息息相关——艇停城静, 。

3. 我国的( )被称为东方威尼斯,她还与威尼斯结成了姐妹城市呢。

4.学习了本文,我能领悟到:作者抓住了小艇的( )把人的( )同威尼斯的景物与风情结合起来描写,这样景、物、人相互联系,使文章充满生气。

四、交流

1.小组交流,先互相批改,再请教同学改正错题。2.全班交流,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题。

五、拓展训练

1.阅读《威尼斯之夜》,进一步感受威尼斯独特风光和风情。

2.小练笔:依照本文的表达方法,描写家乡的某处景物或某个景物,要写出特点来。

六、课后检测

1.做《同步精练》第一至五题。2.背诵第4—6自然段。

观潮第一课时教案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自主赏析,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桂林山水的美,培养自学能力。

2、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认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等方面的资料,用一两个词语表达它们的特点。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出示挂图,思考桂林山水与上面四处景观有什么不同之处?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意图:通过四处景物与桂林山水风光的比较,凸同桂林山水的特点,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读交流,感情语言,自学字词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各自感受。

(意图:自我审美,语言表达训练)

2、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读,教师相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意图:自主发现,自主赏析)

3、同样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问: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图文对照,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齐读感悟。

(意图: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理解。)

4、齐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意图:美的享受)

三、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在自主赏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意图:进一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名不虚传。)

四、课堂练习

1、朗读并听写词语。

漓江、翡翠、竹筏、峰峦、波澜

2、仿照第二、三段的写法,把句子写具体。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3、填空:漓江的水有_____、______、_____、三大特点,桂林的山也有_____、______、______、三大特点。

(意图:巩固)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语句抄在本上。

2、收集有关桂林山水有关资料。

(意图:为背诵课文打基础)

观潮第一课时教案篇6

散文之美,美在它是作家真实的内心观照,流畅出来的华丽抑或朴实的文字定能折射出作家心中那个编织已久情结。牛汉对自己小时候读到的第一本书的情愫也是如此,尽管这只是“一本简单的一组画”、曾经凄惨地“简直是一团纸”。但沉淀在心底,随着岁月的牵扯却不断地酝酿着、发酵着……

“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他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从文本呈现的这些词句中,不难看出这本书在牛汉心中的地位和价值:它是作者无法忘记的瑰宝,伴随一生的醇醴,甚至可以说这第一本书一直萦绕着作家的思绪,是他为人处事的圭臬。所以作者在文中不仅由衷地感慨,要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更是把它作为人之根本在铭记着。

印在事中的情结

那么作者为什么会对这一本书——微不足道的书如此厚重的爱恋着、难以释怀呢?其实原因并不在书的本身,更重要的是那些与书关联着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切切实实的发生在作者的童年时代,就像冰糖葫芦一样串起来,不禁颜色人,吃起来的味道更使作者没有幽默的童年感应到生命中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首先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一个农家的孩子来说,能进学堂已经是件很荣耀的事情了,更不用说能拥有自己的第一本书。尽管“我”的父亲有一箱子书,我也能够好奇地在那里翻看、认画,但那毕竟是父亲的书,况且里面很多奇妙的东西我也不懂。“我”的第一本书就不同了,就如孩子过年必买地新衣服,我定然是无法忘记的,连那酷似德国卜劳恩地《父与子》中的一组图的内容也让“我”喜欢。

其次,这本书显现着“我”的仗义和父亲的善良。“我”因为得知乔元贞买不起书,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把书摆在课桌上,就不顾会不会受责骂,毅然把心爱地第一本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了。当“我”泪水盈眶地把这本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书拿给父亲准备挨揍时,父亲只是深深地叹着气,还让“我”从乔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连夜在昏黄地麻油灯下把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使元贞终于有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本书。以致我到崔家庄小学念书,还把这本完整的不同寻常的课本带了去。

另外,这第一本书还见证了“我”的成长。“我”的童年没有幽默,而有了第一本书,“我”的童年有了些许的快乐与梦幻:“我”很聪明,能够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即使在父亲抽查的时,也能背得一字不差;“我”很幸运,乔元贞就因为没有念书,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我”也很调皮,调教狗儿随着喊声汪汪叫,在哄堂大笑中使课没法上……

藏在背后的情结

当然,围绕第一本书,肯定会发生很多的事情,但在作者的笔下,为什么只有这些事情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透过这些事情作者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在文本中,作者由第一本书牵连出了三个身份相同但处境迥异的“大人”。“我”的父亲曾是北大的旁听生,大革命失败后只能在离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当了一名教师养家户口,但他的言传身教却让我懂得了即使在困难的生活中也要同情弱者、要充满爱心,生活中也不能失去努力的方向。乔元贞的父亲和“我”的父亲自小是好朋友,他在离家很远的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但极其贫穷的家庭使他的脸又黑又皱,生活的重担压得他的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在他的身上,使“我”看到了什么是苦难,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冯百成是“我”的启蒙老师,为人忠厚却没有本事,以致落了一个“弄不成”的绰号,他也的确没有本事,只给“我”念了一本《国语》,却没有念《算术》和《常识》。这样的误人子弟,却还带着四个年级十几个学生在同一个教室上课。但在“弄不成”老师的身上,我们读不出作者对他的谴责,而可以读出作者对他的怀念和理解,读出了当时农村社会的落后的现实。

也许到现在,我们该理解作者写作此篇的心情了吧。这“第一本书”应该是童年之书、成长之书、生活之书。《第一本书》是尝遍人间百味后唱出的,其中涌动着的东西,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中潜藏着。它使你感到一种撞击灵魂的力量,它能引起你的共鸣,唤醒你沉睡的生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快乐。牛汉先生一生饱经沧桑,曲折的人生形成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坚强的品格,这一切都潜移默化地溶进了他童年生活的人、事、物中,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牛汉先生的童年与他的生存哲学,他的对苦难现实的理解,他的向不可捉摸的命运顽强抗争的原动力,他的在危机关头从生命深处爆发出的超常力量。他将那些被名利遮蔽的人性中闪光的天性重新发掘了出来,为我们展示出名利之外的一个纯然生命的境界——人不能忘本。

我不敢说你一定要读牛汉,但我敢说,你不妨读一读牛汉。诚如牛汉在《根》这首诗中所写:我是根/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地生长/向下,向下……/我相信/地心中有一个太阳……在驱遣慧眼的过程中,你将会触摸到那用生命编织的不散情结。

教学目标

1、筛选信息,感受作者对“第一本书”的独特情怀。

2、整合信息,了解围绕“第一本书”所发生的一些事情。

3、理解信息,把握“第一本书”所呈现的深刻意蕴。

教学重点:

把握“第一本书”所呈现的深刻意蕴,寻找文本中的不散情结。

教学预设

设疑导入

提问:有谁还记得属于自己的第一本书?

学生七嘴八舌之后,教师接过话题:在物资充裕的今天,也许我们很容易把那本微不足道的第一本书给遗忘,给丢失。但曾经让我们领略过《华南虎》的不羁灵魂的著名诗人牛汉却对他的第一本书念念不忘,永远铭记。

筛选信息

1、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表达对“第一本书”情感的语句。

“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他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2、学生朗读这些语句,并用一个比喻句说说这第一本书和我之间的关系。

例句:第一本书是我的朋友,他总是默默地支持着我。

……

整合信息

呈现主问题1:那么作者为什么会对这一本书——微不足道的书如此厚重的爱恋着、难以释怀呢?让我们再次阅读课文,探寻一下其中的原因。(提示:可以从书和我之间的关系着手思考)

这是属于我的第一本书

书与我的关系 这本书显现着我的仗义

这本书见证了我的成长

……

观潮第一课时教案6篇相关文章:

语文老师开学第一课教案6篇

2023年开学第一课教案推荐6篇

开学第一课2023安全教育教案参考6篇

中班开学安全第一课教案6篇

小学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教案6篇

幼儿园开学第一天教案6篇

开学第一天幼儿园教案6篇

开学安全第一课教案精选6篇

读了观潮心得体会6篇

观潮听课心得体会通用6篇

观潮第一课时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