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设计需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教案的反复修改反映了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追求与坚持,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松鼠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松鼠教案篇1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包括本课生字词的和关于松鼠的影片。
2、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了解生字、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课,导入新课
学习了第9课,我们了解了一位生活在海洋中的非常庞大的动物朋友──鲸,谁能概括地说一说:“你都了解了鲸的什么?”
今天我们再来结识一位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朋友──(课件出示松鼠图片。)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读准生字词:
读后出示生词,指名带读。
驯良 乖巧 矫健 榛子 榉实 蛰伏 苔藓
狭窄 勉强 栎树 褐色 敏捷 机警 警觉 帽缨舵
2、说说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1、由学生或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松鼠的某一方面读懂、读完整后,再交流另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出对松鼠的特点和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教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
松鼠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尾巴的描写,是从形体方面表现它的漂亮的`特点;在高处活动、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是从活动的范围、时间、吃食物方面表现它驯良的特点,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方面表现它乖巧,最后写繁殖、换毛、是补充说明其他习性。
3、用上“先──再──然后”自己说说松鼠搭窝的过程。
五、朗读比较,再品语??
1、读读下面一段对松鼠的文字介绍,与课文读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出示:
作者用拟人的写法、准确的语言把对松鼠的描写更生动、更形象了。
2、放一小段松鼠的影片,再回读课文,再一次体会松鼠的讨人喜欢。
六、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读完课文,看了影片后,你一定更加了解和喜爱松鼠了,那么,你愿意为保护这些像小松鼠一样可爱的小动物做点什么呢?
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能准确、生动写出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这些写法对我们有何启示?学生很自然得出结论:这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布置观察一种小动物,学着课文的写法,试着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
3、读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读一读布封的书,了解更多的动物朋友。
松鼠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林认养活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动物小卫士──松鼠。(教师板书:松鼠)
你对这种小动物有哪些了解?松鼠最爱吃松果了,(教师板书:松果)学生齐读课题。
那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由读课文,注意本课所要学的生字。要求:
⑴ 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
⑵ 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个什么故事?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3、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并读出该字所在的句子,教师随机选择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练读。
例:
⑴ 读: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⑵ 用如果说一句话。以:讲解字形、间架、笔顺、笔画,并练写。
4、指名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练读
例如:第二自然段的练读可以采用师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老师读陈述的句子,学生读心里想的句子;或者学生读陈述的句子,老师读心里想的话。
4、小组之间采用互读或者齐读或者组长指名朗读等方式练读。
5、质疑解疑:
⑴ 松鼠、松果、松树之间有什么关系?
⑵ 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可以让学生自由提问,自主回答,教师引导。
6、再读课文,把你所体会到的用朗读体现出来。
7、戴上头饰表演。(松树、松果、松鼠)
四 复述课文
1、教师出示提示
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
2、小组之间复述后全班交流。
五、指导书写
意和总中心字底的写法。
六、扩展练习
师:以后这里会是怎么样的呢?
松鼠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可讨论交流得知花生的果实长在地里这一特点,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其他植物的特点,初步培养观察的兴趣。此文图文并茂,利于老师创设情境;小松鼠找花生中,心情由高兴变焦急再变奇怪,利于学生朗读练习;课文最后留下疑问: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利于学生续编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学会“生、里、果”三个生字,理解“鲜艳”、“奇怪”、“自言自语”等三个词语意思,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的果实长在地里这一特点,初步培养观察植物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一盆花。
四、教学设计:
?一〉自主探索与合作,解决字音和课文大意
1、学生通过自己读文,争取读准字音;同桌互读,帮助对方纠正错音;学生找出难读字音,老师正音。
2、学生边看图,边讲故事,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创设情境,理解重点词
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再讲《小松鼠找花生》的故事,边讲边操作。如讲到“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可出示一盆鲜花,让学生感受花的鲜艳,再可将花放在太阳底下或强光下,让学生体验“格外鲜艳”,并用“鲜艳”或“格外鲜艳”说说话。还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而指引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读出。
当讲到“小松鼠感到很奇怪”时,可提问:小松鼠怎么会感到奇怪?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当说到“自言自语地说”时,可问:哪位小朋友知道自言自语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自己学着小松鼠自言自语地说一说。
故事讲完后,老师以“花生真的被偷走了吗?”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而明确花生的果实是长在地里的。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可以吃的东西也长在地里。
?三〉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老师引导:小松鼠感到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后来,小松鼠又会怎么做呢?请小朋友想一想,和别人说一说。
?四〉巩固生字,练习书写
1、读词语。
2、书写生字,注意“里、果”的不同笔顺。
松鼠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的主要结构。
2、创编故事内容。
3、体验创编故事的乐趣。
4、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5、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活动准备:
1、故事动画。
2、操作材料若干。
3、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特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课件:大尾巴)猜一猜:这是什么?想一想:它象什么呀?
二、理解故事:
1、想象故事。小松鼠的尾巴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来看一看:
(1)看(教师演示动画)春天:小鸡尾巴挡雨夏天:蜗牛尾巴扇风秋天:小兔尾巴扫叶冬天:小猫尾巴保暖
(2)说在什么季节?发生了什么事?(让幼儿根据自己对课件的理解随便说说)
2、完整欣赏故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跟你们说的一样吗?大.考吧.幼.师网出处我们来听一听。(老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3、表演小松鼠真能干,能用它的大尾巴做好多事情,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能干的小松鼠,我们一边学一边讲,比小松鼠更能干,好吗?(大家一起边讲述边表演)
三、仿编故事
1、讨论:
(1)春天,是什么样的?小松鼠出去走走,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2)夏天,是什么样的?小松鼠出去走走,又会发生什么事呢?秋天、冬天呢?(幼儿讨论)
2、仿编新故事
(1)引导幼儿想象记录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小松鼠出去走走,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去把它画出来。
(2)幼儿相互交流请小朋友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象。
(3)讲述新故事选择几个小朋友的画讲一讲。最好能选择到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各一幅,编成一个完整故事。大家一起讲述。如果没有,鼓励小朋友把没有的回去编出来。
活动延伸:继续仿编新故事。
活动反思:
第一次参加“责任杯”教学比赛,我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松鼠的尾巴》。这篇课文是新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写小松鼠在不同的情况下发挥尾巴的作用,解决了问题。通过学习了解松鼠尾巴的特点和用途,激发学生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兴趣。课文结构虽然比较简单,但篇幅比较长,要想在一节课35分钟内既完成生字教学,又完成阅读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我动了很多脑筋,花了许多心血去作准备。
首先,我仔细分析教材,制定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寻找突破口。其次,上网查找有关松鼠的图片资料,参阅优秀的课堂实录,根据班级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教案。然后,自行设计制作课件。一切准备就绪,我对上好这堂课也就胸有成竹了。果然,课上得很顺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主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巧识字。
随文识字是一种很适合低年级小朋友的认字方法,即把生字放在一篇课文中边识字边阅读,把识字、阅读、说话等基础训练有机结合。在本课教学中,我把十个生字放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分散教学,抓住重点,各有侧重,不面面俱到。如教学“茸”,我用长毛绒玩具和毛围巾让学生触摸,从而理解“毛茸茸”;教学“摊”,请学生做动作;教学“遍”和“寒”,着重组词;“踪”字强调字音和字义;而“最”“降”“乖”的教学则注重分析字形。所有生字都在一定的词语和句子中出现,有具体意义,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进而促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字形,读准字音。
二、重阅读。
在引出课题时,我先出示了“小松鼠”的图片,然后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小松鼠有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可它不知道尾巴有什么用。让学生读好句子,再学习生字“茸”,接下来直接导入课题。接着,组织学生在组长带领下,小组内读课文,并出示要求,做到有目的地读。读完后完成口头填空:小松鼠的尾巴可以 ;可以 ;可以 。初步理清课文思路。然后,有侧重地学习第2、3、4节。其中,第2小节主要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来理解内容;第4小节比较简单,通过动画演示来理解;重头戏放在第3小节,这一节描写黄鼠狼追赶小松鼠,小松鼠拼命逃,在紧要关头用尾巴当降落伞帮助它脱离了危险。我将这一情节用动画的形式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我趁机组织学生同桌边表演边朗读,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对松鼠尾巴作用的印象,而且很容易地理解了“跳跃”“顺着树干”“扭头就跑”“紧追不舍”“无影无踪”等词义。
松鼠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快乐”“烦恼”等的意思。
能力目标: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目标:懂得心地好、朋友多,才会快乐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快乐”“烦恼”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准确理解最后一段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放松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快乐吗?那就跟着老师一起来唱《幸福拍手歌》吧!
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快乐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肩……
2、看来,我们的同学们都很快乐,可是狼却很烦恼,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9课《松鼠和狼》。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翘舌音和后鼻音重点指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出自己的味道。
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45页,自由读读课文。
2、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讲松鼠和狼之间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品读文本
快乐的读完书,一起来快乐的答题吧!
1、小松鼠是怎样的掉在狼身上?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松鼠?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你还能说一出其他像这样的'词语吗?(积累:走来走去、跑来跑去、爬来爬去、游来游去)
(2)我们活泼可爱的同学们也来读一读这一段吧!
2、这只可爱的小松鼠掉在狼身上后,狼可没这么可爱,狼是怎样的呢?想想灰太狼家的亲戚,你们就知道它简直坏透了。它打算怎么对待小松鼠?
小松鼠危险了,如果你是这只小松鼠,你怎样向狼求情?(师可以进行示范、引导)
3、狼答应了吗?它是怎么说的?(朗读语气指导:狼的凶神恶煞以及疑问语气的指点)
从这里,你知道谁快乐谁烦恼?(快乐和烦恼的理解需常态化)我们知道小松鼠每天都很开心,很快乐,经常笑,而狼一点儿也不开心,很烦恼,或许它还经常哭呢,那你知道“快乐”和“烦恼”是一对什么词吗?
你们这么聪明,小松鼠也聪明极了,它并没有马上把答案告诉狼,它说……
4、为什么松鼠很快乐,狼却很烦恼呢?看来同学们也像小松鼠一样心地好,快乐多。
四、感情朗读
1、现在我们快乐的把这个故事讲一遍,男生读凶恶的狼的话,女生就是可爱的小松鼠,其他叙述部分请允许老师也来读一读。
五、延伸
课文到这就完了,可是故事还没完呢,狼听了松鼠的话后,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想一想,演一演。
六、板书设计
松鼠和狼
松鼠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新词的意思。
3.了解花生果长在地下的特征,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悟。
课时安排:
本课拟2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松鼠及蚯蚓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出示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板书:花生果)
2.你们喜欢吃花生果吗?(出示小松鼠)瞧,它也喜欢吃,你认识它吗?谁来介绍它。(板书:小松鼠)
3.今天,我们就跟着小松鼠一块儿去找花生果。(板书:找)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过渡:小松鼠上哪儿去找花生果?怎么找?快读读课文吧!
1.学生自由读书。
2.指名分自然段读。
三、角色迁移,体验文本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小松鼠到哪儿去找花生果呢?(媒体出示:树林画面)
我们跟着小松鼠来到树林旁边,看到了什么?
(2)出示第一自然段,你能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通过读表现出来吗?(相机评价,如:绿油油的叶子真漂亮呀!)
2.细读第二至五自然段。
过渡:小松鼠知道这是花生吗?当它间到蚯蚓时,会怎么问呢?
(1)出示小松鼠和蚯蚓的对话,即这是什么呀?这是花生。分角色读。
(2)引读第二自然段。
(3)导读第三、四自然段。
特别提醒学生,小松鼠是自己在对自己说话,相机出示自言自语一词读读。
(4)小结:小松鼠多难过呀,快来帮帮它,告诉它吧!(小组学习第五自然段)
四、记诵积累,内化语??
1.分角色朗读课文。(戴头饰)
2.演读背诵。
(1)师读旁白,学生分角色背诵松鼠和蚯蚓的话。
(2)小组内选定角色尝试背诵,并交流评价。
(3)小组合作演,要求加上动作。学生评价。
五、运用语言,超越文本
听了蚯蚓的话,小松鼠会怎么做呢?它找到花生了吗?(分组续编故事)
六、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小松鼠的花生果里还藏着几个字谜呢,你想猜吗?(出示3个花生果,里边分别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4个上下结构的字,1个独体字)
1.学习生字,读准音。
2.自学笔顺。
3.每种结构,师各范写一个,提示注意点。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七、实践活动,课外延伸
1.花生果长在泥土里,还有谁长在泥土里?泥土里的奥秘可多了,你愿意去揭开这些奥秘吗?
2.老师给你们推荐一篇文章《一粒种子》,读完后你会发现更多的奥秘。
松鼠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