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情人物事迹材料7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都会碰到过事迹,对发生的事迹都相当熟知,我们如何书写事迹材料呢,一份优秀的事迹材料能够产生弘扬正气,推动工作的作用,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抗疫情人物事迹材料7篇,供大家参考。

抗疫情人物事迹材料7篇

抗疫情人物事迹材料篇1

曾想过,春节假期可以多几天,时间慢些走,让我们可以在家多陪陪父母,在家吃碗热腾腾的元宵,成了许多人的一种奢望。可当这天真正来临时,日子却因为共赴时艰显得漫长,我们渴望迈出家门,同抗击疫情的“逆行者”们一起奋战。虽不能冲上“疫”线,但请不要忘记,留在家里,同样是作战,凝聚着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疫情当前,谁不想安安全全、舒舒服服地待在家呢?然而勇敢的战士,总会在该冲锋的时候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责无旁贷地英勇奋斗。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建议全国人民“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的钟南山院士,自己却第一时间赶往武汉抗疫最前线。这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驱动,更在于我们的一举一动,勾画着中国的模样。不出门,阻隔病毒传播,或许是我们普通人能做的贡献。但平凡之中见诸伟大,我们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我们还能做的更多。

“响铃模式”就是同频共振,准确接收党和国家的“信号源”。今年春节,全国各地民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居家防疫、自我隔离,履行公民的法定义务。但不串门、少出门,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疫情是魔鬼,不能让魔鬼藏匿。只有把魔鬼暴露在“阳光”下才能看清它,确保信息公开透明;万众一心才能尽早战胜疫情,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宅”在家中的我们,要常开窗通风,让中央疫情防控工作精神和决策部署“吹进来”,呼吸各地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最新鲜的行动“空气”,掌握疫情信息、做好疫情预防、备好防疫物资,全国一盘棋,才能步调一致、共克时艰。

“响铃模式”就是平安来电,万家灯火是幸福团圆的“长明灯”。抗击疫情,一人奋战在前,全家力挺在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见证了太多令人泪目的感动时刻。阔别新婚妻子,毅然选择“蜜月”出征;护士妈妈抗击疫情,只能和女儿“隔空拥抱”;放弃春节假期,用服务暖人心的广大基层干部,还有电力保障人员、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筑工人……关键时刻,一部手机是我们彼此沟通交流、加油打气的“纽带”。我们想问的很多、想看的更久,千言万语汇成一句,就是平安归来。别让在外的他们牵挂担心,“妈妈你放心去打怪兽!”才是电话这头我们共同的语言,在家守候团圆,待你凯旋归来。

“响铃模式”就是有战必应,我们都是抗击疫情的“勤务员”。“宅”在家十多天,或许会觉得无聊,但决不能陷入“静音”或“超长待机”。现在是抗击疫情最关键的时刻,谁放松就是对病魔的放纵。英雄从来不会带来胜利,而是引领胜利的曙光。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无数“逆行背影”感动你我他,更激励每一个人。留下一万块就匆匆离去的袁兆文;什邡“大树哥”5万公斤蔬菜支援武汉,涓涓善举汇成大爱洪流。“响铃模式”,就是当基层干部一天拨打600多个电话时,我们能第一时间回应,配合做好防控工作;在家办公,和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尽己所能,一袋蔬菜、一个口罩到捐献物资,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春天一定会到来。

我们在奋斗,中国在奋斗。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人。时间不是治愈疾病的解药,奋斗才能真正守护人民健康。“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宅”在家的我们要做最坚定“捺”,支撑奋战第一线的“撇”,陪伴他们一起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我们就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加油,中国!加油,每一个中国人!

抗疫情人物事迹材料篇2

“嗯,挺好,体温都正常,呆在家里千万不要出门,有什么需要就跟我联系就好,我们都会尽量满足你们的需求。”1月31日一早,万载县白水乡卫生院医生丁_给小浩量完体温做好登记后,拎着医药箱又继续赶往下一户人家。

“这些返乡人员全都安排在家自我隔离,我们每天派专人上户给他们量体温,确保过了观察期再解除隔离。有些还住的挺远的,走路都要走半小时。”丁_笑着说道。

当前,疫情来势汹汹,席卷全国,面对严峻的防疫形式,万载县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放弃假期,坚守岗位,守护百姓的平安。

丁_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35岁的他已有6年党龄。在此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他除了在医院接诊、消毒以外,每天早晚还要和同事一起上户,为武汉等地返乡的村民测量体温、登记备案,还不定期到乡主干道上的疫情监测点轮值。从大年三十至今,他一直坚守在岗位上,还没回过一趟家,跟家人吃一顿团圆饭。

“_最近真挺累的,每天忙的晕头转向,又要接诊又要下乡,还要轮值,消杀也靠他,家里的事都顾不上了,他老婆都快要生了好像。”说起丁_,同事们都点头称赞。

说起妻子,丁_内心有些愧疚。妻子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党员,现今9月身孕有余,即将临盆。双脚有些水肿的她,行动多有不便,刚满三岁的儿子也只能由父母照顾。但父母年纪也大了,加上身体又不太好。母亲血压高,父亲左肾有结石、积水,年前做检查还发现肾脏内长了一颗95_72mm大小的囊肿。本打算趁着春节假期带父亲去大医院动手术,哪知计划赶不上变化,突然的疫情,让丁_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更别提照顾家人了。听说母亲的降压药吃完了,他也只是在上户途中路过家门口时,把药扔进家里的院子后就转身回医院继续工作,连家门都没进。“我父亲是名老党员,从小他就教育我,要听党话,感党恩。我是儿子,是丈夫,但我更是医生。家人需要我,但白水的群众更需要我。国难当前,我必须舍小家,顾大家。”丁_态度坚定。

疫情就是集结号,自全县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启动后,全县广大党员争当表率,冲锋在前,像丁_一样的党员还有很多,他们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重返工作岗位,为生命站岗,让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在战“疫”第一线。舍身忘我的背后,是齐心协力对抗疫情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坚信:我们一定能早日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

抗疫情人物事迹材料篇3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这每一个人的心。疫情来临时,鸠江区汤沟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辞辛劳,离开家人,积极响应动员,迅速进入战斗角色;他们坚韧不拔,始终坚守岗位,奋战在防疫第一线;他们勇敢坚定,在村民群众都闭门不敢外出时,他们始终在村落间“逆行”,宣传引导,摸底排查;他们既是一名中共党员,又是一名村居干部,他们在大难面前,舍小家为大家,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展现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风采。

疫情就是命令,再危险我们都得上

大年初一,春节假期的第二天,大家都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氛围中,但网络上关于疫情的消息也一直被村居干部关注着,他们某经亲身经历过类似的疫情,面对春节期间大量的返乡人员,加上村里办喜事的、聚会的多,都心里捏着一把汗,随着疫情严峻的消息不断传出,不少村居干部便开始在镇政府的工作微信群中主动询问,是否有防疫工作安排,形势不容乐观。

当日下午,镇党委政府开会传达部署防疫工作,要求各村居立即进入战时状态,迅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刚结束,现在正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时候,面对疫情,如果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算什么共产党员,怎么对得起群众的信任。”

会议结束后,个别村居书记给自己打气,得到在场人员的一致“点赞”。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 14 村居于大年初二上午,全部组织召开了“两委”会议,把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布置到位,明确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具体措施。全镇各村居干部,立即从春节假期的氛围中抽出身来,迅速调整思想状态,全部到岗到位,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战斗中。“某某某某指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疫情来了,我们不上谁上。”在三元村“两委”干部会议上,村党总支书记姚清海面对个别人员的担忧,严正表态。

防控就是责任,当最接地气的“逆行者”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自把各自的网格管好、管严、管紧,各自把各自网格内的人员排查清楚,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最后到我这汇总签字上报。”某村党总支书记汪贻平明确“两委”干部网格责任,把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细化压实。某村充分利用“向心聚力、三网共治”载体,全村划分为 6 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两名“两委”干部包保,同时发挥党群议事点作用,发挥党员、村民代表作用,把疫情防控的各项任务都交给网格,像一颗颗旗子下在网格点上,时时掌握网格动态信息。全镇 14 村居依托“三网共治”113 个网格,明确村居网格员属地责任,汤沟镇武汉返乡人员信息排查人员准确、上报及时、信息全面,与村居干部落实好网格责任是分不开的。

“到村入户务必做好自我防护,你们不是只为自己负责,也是为了大家负责,这个时候,不能逞强。”每次下网格,到村入户排查摸底,陪同医务人员跟踪检查在家自我隔离的武汉返乡人员前,早映村党总支书记汪贻武都会多唠叨几句,生怕大家放松了自我防护。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太多“逆行者”,村居干部算是其中最接地气的,他们面对的是春节前广大在外务工返乡人员,这个春节农村很宁静,但情况也很复杂,形势似乎比村干部们认识到的更为严峻,他们丝毫不能懈怠。

发动村民群众,我们就是“门神”

村干部就是村子的守护者。“在网上看到有个比喻很形象,我们就像村民家里门上过年贴的“门神”,我们替村民群众把好这个门,把疫情关在门外。”黄某党总支书记宣义剑开玩笑说。比喻固然形象,玩笑也很轻松,但责任很是沉重。村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村干部说一百遍,似乎在他们眼里,都是多余的废话。我们当“门神”,村民就要自觉关门,我们不仅要防控疫情,还要看住村民,让疫情不在这里传播。村民群众自我防控意识至关重要,一定要发动群众,共产党人的法宝就是依靠群众,疫情防控,贵在群防群治,群众不参与,疫情难根除。村居干部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扎扎实实做好舆情引导、防疫宣传,村上大喇叭喊起来,小喇叭动起来,横幅拉起来,宣传海报贴起来,一封信发到人手一份,把手机都用起来,抖音短视频、微信发起来,能用的宣传手段一样不落。持续的宣传之下,村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不断增强,纷纷响应,主动参与,采取各种方式,严防人员流动,取消各种宴会、聚会、集会,宾馆、餐馆、网吧、菜市场等全部关停,现在村干部要到所辖的自然村开展排查检测,都要提前跟村里人申请。村民群众都说,村干部是我们的“门神”。

抗疫情人物事迹材料篇4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在_街道防疫一线上,无数防控人员坚持“逆行”,用担当和责任筑起了保障群众安全的堡垒。他们也许是基层干部,也许是卫生院医生,也许是村社干部,也许是党员志愿者……排摸登记来自疫区的人员、上门监测追踪隔离对象身体状况、彻夜坚守在村社卡口检查、帮忙采购生活物资等等,都有着他们的身影,他们是抗疫背后坚实的支柱,用自己的力量为打赢这场战“疫”而努力。

_,_街道应急管理服务所临聘人员,也是一名普通的中共党员,在_街道打响抗击疫情之初他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投入抗击疫情战斗中,走访企业是否有开工,员工是否有返程现象,并在下班时间积极参加本村卡口志愿者活动。

随着疫情的加重,街道需要一名司机负责接送需要隔离观察人员以及送医治疗回来无交通工具的病人,本着一名党员的条件反射他主动报名加入。这意味着他每天都要接送隔离观察人员以及去医院就医的病人,而他驾驶的仅仅是一辆没有任何防护的轿车,他能做的就是给自己戴上口罩、手套及防护服,还有就是每接送完对象就得给车辆消一次毒。

在_的生日那天,平日里不会说想念的女儿也感受到爸爸的付出与辛苦,在视频里掉着眼泪祝他生日快乐。

抗疫情人物事迹材料篇5

新冠肺炎疫情以武汉为中心,肆虐全国。当得知疫情相关消息后,_市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令,做好充分准备,大家纷纷提出请战书,要求到疫情前线参与疫情阻击战。面对疫情,医院icu护士长_带头主动请缨,逆行而上,请战一线。

此次_第七批驰援武汉团队任务繁重,_护士长担任_分队护理团队组长、接管病区护士长。负责住宿酒店_及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共57人上下班的车辆安排联络;每天还要与护理总队随时保持沟通联系,对护士排班情况分配及护理质量及时反馈。

肩上的责任与使命让她随时保持在紧张状态,时常夜不能寐。作为一名护理组长及疫区病区护士长,她既要优化护理防护工作流程、制定工作职责,还要对住宿、生活流程等等全面负责。这些点点滴滴让她疲惫不堪,但她在队员面前仍然充满斗志,没有流露出丝毫艰辛。大家看在眼里,疼在心上,队员们说“只要有她在,心里就稳稳的!”。

我们接管的医院“武钢二院”,是一所临时改造的隔离医院。我们每天的任务是平时最熟悉不过的吸氧、打针、输液、血糖、血压、体温等日常监测护理,同时加上对患者心理问题的疏导。虽然事情看似简单,但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双层口罩、双层手套、护目镜在病房里来回穿梭,4个小时下来身上的汗水还是会直接把内层衣服全都打湿。但丁护士长经常对我们说,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大家一定要积极完成任务,为患者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医疗队护理人员来自不同地方,护士能级排版搭配难免会有诸多问题;为此,她重视对护士上岗能力观察,结合一周来护士对工作情况反馈,将队员以分组和男女搭配合理排班,并固定组长,使队员上班会感到相对轻松些。面对诸多的困难与问题,她还会找到个别护士进行搭班情况了解,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并对护士做好护理工作相关指导督导等

在医院期间,大家除了完成日常医疗、护理治疗外,其余工作也都由护士完成,包括患者一日三餐,病区清洁、消毒、医疗垃圾处理、氧气筒更换等等。总之,只要在隔离病房里,一刻也不会得空,有做不完的事情;丁护士长时刻紧盯各项工作要点,带领我们_队员和一起逆行的其他队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尽最大努力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病房里接受救治的部分患者,不仅身体状况不佳,心理状况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对于这一情况,丁护士长时常提醒大家:“作为护理人员,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安抚、开导他们,让他们能保持在一个积极乐观的状态,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他们身体的康复,才能让我们一起携手战胜病魔!”

一天查房时,住院时长已超40多天的60岁患者徐大妈,因胰腺炎反复发热,情绪激动,就在医生护士无计可施的时候,作为病区护士长的_迎难而上,通过对几十分钟的近距离安抚疏导,让徐大妈情绪稳定下来。并从那天起让徐大妈对我们的工作逐渐肯定,由消极配合变为积极,并深深记下了她的名字——_队“_”。

丁护士长,就是这样,在工作中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每一位病患。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不惧感染的风险,还时时刻刻在关注我们的个人生活问题。作为此次出征驰援武汉小队护理组的领头羊,让我们看见了她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她身上满满的正能量,此刻,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我们也将撤离这座英雄的城市。丁护士长的身影会烙印在我们每一位护理小组成员的心里,我们定会以她为榜样,砥砺前行!

抗疫情人物事迹材料篇6

庚子新春,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武汉,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亲自领导、部署,拉开了全民战疫情的序幕。这个春节假期,_原本约好了与闺蜜一起外出旅行,然而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一场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抗“疫”之战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疫情就是命令。接到返岗的通知后,她立即返岗,及时了解常住人口、务工返乡人员和外来走亲访友人员的健康状况。配合村支书组织村里做好监测、消毒和广播宣传工作,为防疫工作打好基础。她发挥女性温暖细心的优势,在做好数据监测、填报的同时,主动与前来进行返乡登记的群众进行沟通,安抚他们因为不能及时返程产生的焦躁情绪,为他们送去精神慰藉,同时增强了群众共同抗击病毒的信心。

防控就是责任。为全面抗击疫情,兴和县团委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志愿者发起了共同抗击疫情的号召,_主动请缨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作为宣传报道中心的一员,她亲自编辑刊发大量战疫情报道,每天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一线志愿者防控风采,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每天在志愿者微信群里发布各类通知、注意事项、叮嘱志愿者做好防护保暖措施、协助后勤保障组定时发放物资给志愿者,始终把志愿者的安全放到第一位。这个年仅23岁的女孩儿做的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关爱,让大家在为国家和社会分忧的同时,形成一股“凝聚力量、共克时艰”的战“疫”精神。

为了使本单位的疫情防控工作与志愿者服务工作不产生冲突,她每天白天在本单位上班,下班后立马赶往团县委进行志愿服务工作,有时一天下来,忙得连水也顾不上喝一口。面对繁重的工作,她义不容辞、无怨无悔。虽然加班加点是常态,但她从不叫苦叫累,即使生病也要保证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_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承诺。她所做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领导的好评,树立了真干事、干实事的良好形象,充分展现了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的魅力和新时代青年志愿者的风采。_说:“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一名公务员、一名志愿者,遇到疫情就要冲在前面,当一名逆行者,抗击疫情,打败疫情。我相信,没有战胜不了的疫情!只要大家一起手拉手、心连心,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抗疫情人物事迹材料篇7

根据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1月25日,_街道迅速设立集中观察点,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面对疫情迅速反应,精准施策,街道党工委决定成立集中观察点临时党支部。支部党员挺身而出带领工作人员同心协力、守望相助,共筑联防联控红色防线,有序有力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组织有号召,我们就有行动”

“爸爸,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大年初一,在孩子们的送别声中,社区干部王亚军早早结束了春节假期,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街道党工委根据区防疫工作部署要求,第一时间建立了集中隔离观察点,并成立了由张志平担任书记的锦江之星临时党支部,支部共有4名党员。党支部积极响应街道党工委号召,明确职责分工,将任务精确到人,认真落实隔离点值守巡查,定时查看隔离点人员生活起居和身体健康状况,密切关注思想动态,确保隔离观察点运行平稳有序。

“组织如果有需要,我愿意前往一线”,入党积极分子王亚军得知消息后主动向党组织表明了想法,请缨到最危险、最辛苦的一线参与防控工作。与王亚军一道加入的还有来自疾控中心、服务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酒店工作人员、志愿者等23人。春节以来,他们放弃休息时间,舍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24小时值守隔离点,每日做好隔离人员的排摸与服务工作,在隔离别人的同时也隔离了自己。

“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党支部书记张志平经常激励大家“战役打响,绝不退缩”,并根据观察点实际情况,结合当前形势,支部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贴墙立誓,确保落实好安保、送餐、保洁、疾控、人员安置心理疏导等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由于集中隔离点承担了区级隔离任务,这里安置的人员来自全国各地,人数众多、情况复杂。大年初四(1月28日)深夜,寒风凛冽,正当人们都宅在家中欢声笑语时,在_街道防疫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外,一名辗转三地、漂泊了三天四晚的_妹子小娜悄然来到这里,因为自己去过_,希望政府能够收留她,这就给王亚军出难题了,按照有关规定,由于她的身份情况不明,为了确保集中隔离观察点内人员的安全,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让她进来。但是,如果把她推出门外,不但有违人道主义救助精神,而且还存在疫情扩散的风险。为此,王亚军迅速向街道指挥部报告,经过街道防控疫情办连夜开展多方面核查,终于初步核实其身份情况,经慎重研究,决定对其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备。凌晨时分,_妹子小娜经过驻守医生的检测消毒,终于踏入了暖暖的客房,终结了多日的惊恐和彷徨。王亚军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1月30日,一位美籍隔离人员被送到了集中隔离点。在得知需要被集中隔离的消息后,他情绪激动,工作人员无法与其正常沟通。王亚军第一时间报告指挥部,协调安排翻译志愿者参与沟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劝说和解释,终于稳定了外国友人的情绪。

“我们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

每一次面对棘手问题时,王亚军总能想尽办法,竭尽全力,帮助隔离人员解决困难。在集中隔离点的第一天,他就建立了隔离人员微信群,及时将政府发布的各类信息转发在群里,并时不时地在群里为大家加油鼓劲。“其实这里的人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与支持,在这里,我们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王亚军这样说道。同时他也积极鼓励大家发挥作用,对那些不理解、不配合的隔离人员开展劝说与安抚工作。42岁的王亚军是2个孩子的父亲,连日来的工作也隔离了他和家中的孩子。困难时期,他的妻子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任,成为了他最为坚强的后盾。

2月3日,是王亚军与“战友们”在集中隔离观察点一起奋战的第十天。一股来自组织的力量,一股团结的力量,一股信赖的力量支撑着他们攻坚克难,未来形势或许会更严峻,但他们坚信终会赢下这场艰难的战“疫”。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坚实的战斗堡垒,激发基层党组织自生动力,激发党员干部的战斗力,才能更好地防控疫情,在隔离观察点党员群众群策群力,努力展现_人的风采与担当,凝聚疫情防控强大合力。

抗疫情人物事迹材料7篇相关文章:

榜样4人物事迹材料7篇

十大感动人物事迹材料5篇

人物事迹材料优秀6篇

人物事迹材料推荐5篇

人物事迹材料参考6篇

90后护士抗疫先进事迹材料8篇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事迹材料作文8篇

90后疫情防控事迹材料7篇

90后疫情防控事迹材料优秀7篇

2023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材料6篇

抗疫情人物事迹材料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