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抗击疫先进事迹6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在每天的生活里,我们都会遇到过事迹,对各类事迹都比较熟悉,大家怎么来写事迹材料呢,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事迹材料是很常见的文本,下面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2抗击疫先进事迹6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2抗击疫先进事迹6篇

2022抗击疫先进事迹篇1

防控新冠肺炎是一场严峻斗争,是考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战场。2020年2月9日,安徽合肥市包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施咏康在防疫一线连续奋战15天,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不幸殉职,在47岁的盛年,以战斗的姿态,倒在了抗疫征程中。追忆最后15天的工作轨迹,回望22年的组工生涯,施咏康以舍身的壮烈、执着的坚守,践行了一名组工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在这全民抗“疫”,即将迎来春暖花开的时候,年仅47岁的施咏康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47岁的盛年,22年的组工生涯,连续奋战15天,这三个貌似普通的数字,构成了施咏康别样的壮烈人生。47、22、15,这三个不同的“数字”,体现出施咏康高尚的情怀,铸起了一座组工干部担当使命的丰碑。

47岁的盛年,保持“战斗”姿态。“做正直的人、干正派的事”,这是施咏康同志一生的真实写照。正直、正派,或曰“公道”,是一件看似简单践行起来却很困难的事情。因为要做到“公道”,很多时候就要放弃个人利益。然而,施咏康在工作中,一直秉承着“公道正派”的立身之本,对三种人是三种不同的态度:对那些套近乎、拉关系的人,他不通人情世故;对那些探听口风、打听消息的人,他守口如瓶;对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同志,他不让他们“吃亏”。他有着一副铁肩膀,一生扛起忠诚公道的担当,一直保持着战斗的姿态,直到生命定格。

22年的组工,堪称“实干”楷模。党建工作是引领一切工作的“头羊”,而组工工作又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2年的组工生活中,施咏康同志始终抱定“实干”的态度,不搞那些冠冕堂皇的花架子,而是把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能为事业发展留下什么?”这是施咏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找准方向、确定项目、培养人才,施咏康用“绣花”的功夫将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特别是在打造“养人”环境中,他总是说:“人才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在“党组织对群众有求必应,群众对党组织一呼百应”的党建格局下,各项工作的推进顺风顺水。

15天的奋战,践行“服务”初心。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来势汹汹,让人猝不及防。作为合肥市包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施咏康毫不犹豫地奋战在抗“疫”一线。“防疫是场人民战争,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硬仗,是检验锤炼我们党性的时候。”这铿锵有力的坚定誓言,是施咏康全身心投入战斗的力量源泉。他始终坚守岗位、积极履职,严格落实上级安排,谋划开展了“战疫情·组工在行动”,推动组建了“区直机关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就这样,连续15天的超负荷工作,铮铮铁汉也受不了。“放心不下大家、唯独忘了自己”,就这样,施咏康战斗到最后,用真诚的“服务”践行着不变的初心。

一身正气,践行人生的价值;满腔热血,谱写生命的颂歌。“掬一捧清泪,思一身清风!念劳累身影,追奋进足迹!”这是一名包河区基层干部追思施咏康时写下的。是呀,情虽切切道不尽他的舍身壮烈;数语寥寥绘不出他的执着风姿。好领导魂兮归去,爱心更当接力传承。施咏康用生命中的三个“数字”,铸起的一座组工干部担当使命的丰碑,将屹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心中。

2022抗击疫先进事迹篇2

“我身后都是老百姓,我要守护我必须要守护的人。”这是江西省安义县新民乡向家坪社区党支部书记何致忠在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中经常挂在嘴边、愿意跟人分享的话。这句简单而朴素的话道出了他作为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显现了他在危难时刻和急难险重面前的责任和担当。何致忠作为千千万万抗击疫情党员干部当中的一员,他在抗疫路上的点点滴滴,可以从“一日三餐”中窥探出奥秘。

一个馒头,一碗稀饭,是他抗疫路上的“必需品”。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选择了吃住在社区,他一天的早餐就是一个馒头加一碗稀饭,十分简单。快速吃完早餐后,他就前往社区内为居民张贴宣传单,仔细核对湖北入赣返乡人员的信息、收集返乡人员的体温记录。由于他只有一只手臂,当乡里领导考虑到他身体情况,想把他安排到二线去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时,何致忠坚定地说道:“如今疫情形势如此严峻,尽管我身体残疾,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必须义不容辞地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疫情防控工作很累很苦,但他从未因这点累而抱怨,因为他的心里已经扎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信仰、对社区居民爱大于天的感情。他的奉献付出只是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一线的一个缩影,正是这些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让党员本色在战役火线越擦越亮,让党徽底色在疫情防控一线熠熠生辉!

一碗蛋炒饭,一勺豆腐汤,是抗疫路上的“营养品”。上午排查工作忙完后,他就匆匆忙忙到家给自己做了个蛋炒饭,又做了豆腐汤。他常说,这个搭配是最有营养,最养生的。吃完午饭,他又做起了“配送员”。“何书记,给我带点几斤肉,回来给你钱”“何老板,给我带条鱼回来”……“收到,晚上我就给你买过来,明天给你们送过去”,他答应道。每天下午4点去买菜,5点左右去送菜,晚上还要守夜班,有时候睡眠不足4—5个小时,可他依然乐此不彼。他说,“以前服务大家总觉得累、觉得苦,但现在觉得很快乐、很开心、很光荣。”社区居民都说:“我们书记虽然是独臂,但是他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他冲在前面,我们就有信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干部在疫情一线诠释了入党时的铮铮誓言,用行动撑起了战胜病魔的全民信心。

一碗泡面,一根火腿肠,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忙到晚上8点,才把社区群众需要的东西给准备好。又想起了要对返汉人员进行测量体温,又急忙跑去了给他们测量体温并记录。虽然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戴口罩、测体温、劝返群众”,要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的核查,但他从不马虎,坚持做到一丝不苟。忙碌完,在晚上一碗泡面加一根火腿肠就是“美味”,就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对他来说最幸福的就是在帐篷里和亲人视频对话,在街道社区为居民采购就是日常……亲人朋友常叫他多休息,他却说道:“疫情当前,我必须冲在一线,报答国家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怀。”人们常说,这世界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这场只许胜利的战役中,哪里有疫情、险情,哪里最困难、最艰苦,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他们默默坚守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守初心、担使命、战疫情、保平安”的神圣职责!

2022抗击疫先进事迹篇3

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在这个病毒肆虐、举国抗击的关键时期,不少党员干部主动请缨,奋战于抗“疫”一线,为我们筑起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但不幸的是,他们中有一部分英勇殉职,将生命定格在了战“疫”一线。他们默默无闻,有的甚至找不到一张像样的照片,但他们的事迹足够伟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缅怀与致敬。

人民警察为人民,母亲生日留遗憾。“打击犯罪是人民警察的天职,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山东省泰安市公安局泰山分局民警李弦从警以来始终坚守的座右铭。疫情发生后,李弦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无声的战斗中主动作为、靠前作战,时刻坚守在违法犯罪案件网络侦查最前沿。超负荷的工作使他明显感到身体不适,连续三天头痛得厉害,领导同事们都劝他回去休息,可他只是趴在办公桌上,用双手按压一下太阳穴,继续坚守岗位。1月21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也是在母亲生日这一天,李弦在加班开展疫情网络公开巡查执法和案件研判时,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不幸因公牺牲。这位年仅37岁的人民警察将其宝贵的生命定格在了这一天。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李弦默默无闻地谱写了新时代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壮丽诗篇。

人民军人为人民,退伍依旧铸忠诚。“单位疫情防控工作任务重,队员们都坚持在防控一线,我作为中队领导,还是一名党员,不能掉队,我身体扛得住,疫情结束后我再请假休息!”这是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城管局大通街道中队副中队长陈在华婉拒爱人劝说时说的一句话。陈在华是一名退伍多年的老兵,退伍后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在工作中他始终英勇无畏、冲锋在前。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带领协管队员,取缔了辖区内所有活禽交易市场,关停了所有饮食摊群点,积极宣传着疫情防控科学知识及政策。连续奋战多日,每天工作都在10小时以上的他,身体出现了问题,突发了心梗,2月3日,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48岁的宝贵生命定格在了这一天。这位城管战线的“老黄牛”,将初心和使命融入在平凡的工作中,给我们留下的却是伟大的身影。

人民干部为人民,已报春风知有你。“只要是工作上的事,从来没听她讲过条件、说过一个不字。”这是同事对吉林省长岭县前七号镇党委副书记姜娜的评价。在疫情防控期间,姜娜负责宣传工作,从1月26号开始她就坚守在一线,为了让防控知识宣传到每一家、每一户,她及时组织人员发放宣传单、利用大喇叭广播,事无巨细,每一件都亲身参与。2月4日,立春,虽然风还是那样刺骨,但春天正悄悄向我们走来,而这位41岁的人民干部却在去卡点检查并发放药品的路上,遭遇车祸不幸牺牲,将其宝贵的生命定格在了这一天。19年扎根农村,她坚守初心、践行使命,一个月20多天跑村屯,她只为群众早脱贫,温和谦让,身边人从她身上感受到的,从来都是温暖,这就是姜娜,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她把对党的无限忠诚刻在心头,把对人民群众的关爱放在心上,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人民干部的使命担当。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危急时刻,无数个李弦、陈在华、姜娜这样的党员干部,冲锋陷阵,用自己的辛苦付出甚至是生命来换取着国泰明安。正是他们的付出,让我们坚信疫情终会过去,春天必将到来,这些英雄值得我们永远缅怀与致敬!

2022抗击疫先进事迹篇4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候,党员就要带好头,冲在前,面对困难不退缩。”__说。今年35岁的__是一名具有1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大“疫”当前,不容有失,他以自己的方式扛起疫情防控责任,汇集最大合力向疫情亮剑,践行一名老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临危受命一言九鼎显担当

1月28日,湖北丹江口市连夜成立225个临时党支部,__被任命为该市集团新村第四临时党支部书记。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临危受命必须全力以赴。__管辖的四个小区,因为有工人上下班,人员流动量较大,导致管理难度大,必须采取可行的防控措施。

“组织选择我们,就是相信我们,有困难我们自己克服,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坚决不给组织添麻烦”,看着四通八达的老旧小区,“最年轻”的临时党支部书记__跟六个“年长”的支部委员们打气鼓劲,“要想控制人员出去,首先要设好卡口,俗话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们可以找些废旧的桌子、木板把其他出口封起来,只留一个出口便于我们进行出入管理和劝导”。说干就干,不到半小时,简易卡口架起来了,在废弃的桌子加警戒线的双重作用下,居民出入可控可守。

接着,组建党支部、党小组、楼栋长三级组织构架,建立值守排班表,明确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经过短暂的混乱后,__所在的临时党支部开始平稳运转。

新“官”上任三把火,__克服硬件及物资不足的窘境烧出的这三把火,不仅守住了阵地,还让他收获了支部同志的信任。

“原本以为这个跟我女儿差不多大的年轻小伙子没经过事,靠不住,没想到遇事还怪有板眼儿”,58岁的市幼儿园教师戴东斌说。

率先垂范二话不说干在前

一个人的努力不足以照亮前路,一群人的坚守才能迎来春天。__深知,作为一名临时党支部书记,绝不是组织任命那么简单,是希望他带领党支部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守护好小区群众的安危。

他身先士卒深入小区,挨家挨户上门排查,全面了解小区情况,特别武汉返丹人员,他将他们的手机号码全部录入手机,随时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为社区疫情防控提供最新数据。

他每天主动在四个卡口来回巡转,遇事现场办公,有时甚至中午也不回家,一直坚守在支部辖区的阵地。小区消杀、健康排查、物资代购,他始终带头冲锋在前。因为__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带头冲锋在前,也是在他的带动下,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支部从建立初的7人迅速增长到68人。

“他在哪里,家就在哪,在这个时候,就是想跟他一起同进退”。__的妻子用实际行动支持他,这别样的“秀恩爱”也为倒春寒里的抗疫值守带来了一丝暖意。

顾全大局三言两语化干戈

“他们不能去集中隔离点,就让他们在家隔离,不然我的孩子和父母有什么闪失,我一定跟你拼命,让你不得好过”,电话里一名男子愤怒地说。

“特殊时期,请您理解,集中隔离才是对他们负责”,面对沉默的老人和电话里的咆哮,__耐心地解释道。

原来,2月4日晚上9点,照例晚间巡逻的__,看见早上出发去武汉的居民乔某居然回来了,“老乔,你咋回来了”,同时发现车里还多了一个小女孩。“他们刚把孙女从武汉接回来”,站在远处的保安寻声回答到。

武汉?__立即警觉起来,在对老乔一家进行消毒的同时,__迅速向社区反映。

“从武汉回来,即使身体没有症状也要到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确保万无一失”。得到上级指令,__开始对老乔做思想工作,因涉及到小孙女,老乔只能打电话征求儿子的意见,电话中孩子的父亲告诉__,他2岁多的女儿因抵抗力差,得过两次败血症,这也是他们把孩子送回丹江的主要原因,可是__的近乎“无情”激怒了他,这才出现了__接电话被威胁那一幕。

挂掉电话,老乔带着孩子和妻子直接去了集中隔离点,因为__对他儿子说的话,虽不多,但,他听进去了。

2月20日,__满怀期待,因为这是小女孩和她爷爷奶奶集中隔离期满的日子。一大早,__就在老乔居住的小区门口等着,帮老乔一家安置行李,“哎,如果我儿子也能像你这样有大局观就好了”,看着__忙碌的身影,老乔叹息道。

面对老人儿子的威胁,他没有退缩,因为这涉及到小区居民的生命安全,是他的底线,必须坚持,无路可退;他也没有恼怒,因为他能理解当父亲的软肋在哪里。他知道只有换位思考,才能理解疫情笼罩下人们的焦虑和不安。

“危难时刻,就需要__这样能管事、会管事、敢管事的同志,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__所在的集团新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宋华说。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__是千千万万个抗疫一线值守党员干部的缩影,截至目前,__所在防区内318户,716人,无一人感染、无一人疑似,我们坚信,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2抗击疫先进事迹篇5

根据街道安排,1月27日某同志接到担任大水坑路口疫情防控卡点值班长任务,53岁的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奔赴一线。“我是退伍军人,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冲在最前面,别看我年纪大了,值夜班一点问题没有”。于是,21年党龄的某同志做好表率,连续三天值夜班,从下午16:00-24:00,连续8个小时的值班没有叫苦叫累。

1月30日,某同志在坚守四天后倍感疲惫,大家才知道他身患30几年的高血压,以及肝内囊肿、血管瘤等疾病,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建议他换岗休息,他却说:“我通过这几天的工作,已经很熟悉检疫流程,经验更为丰富,在这个争分夺秒的非常时期,换掉一个人又需要重新熟悉工作流程,我身体目前没有大问题,还能再继续坚持!”于是,“固执”的某同志只愿意暂时回去休息一天,接下来还要继续坚守岗位。

某同志是武汉人,家乡的疫情非常严重,他很担心老家的亲戚们,只能每天打电话了解他们的情况。母亲已经80岁高龄,弟弟做物流配送工作,弟媳是超市经理,为了确保疫情爆发后的运转秩序,他们每天都要坚守岗位。“我虽然不在他们身边帮不上忙,但是我坚守现在的岗位,一样是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

某同志的妻子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党员,大年初二就开始奋战在防控疫情的一线。他说没有大家、小家之分,大家都要同舟共济,带头发挥老党员的作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战役还在继续,感动仍在上演,正是因为有像他们这样坚守一线岗位“负重前行”的人儿,才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好人民幸福安康!

2022抗击疫先进事迹篇6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这每一个人的心。疫情来临时,鸠江区汤沟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辞辛劳,离开家人,积极响应动员,迅速进入战斗角色;他们坚韧不拔,始终坚守岗位,奋战在防疫第一线;他们勇敢坚定,在村民群众都闭门不敢外出时,他们始终在村落间“逆行”,宣传引导,摸底排查;他们既是一名中共党员,又是一名村居干部,他们在大难面前,舍小家为大家,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展现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风采。

疫情就是命令,再危险我们都得上

大年初一,春节假期的第二天,大家都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氛围中,但网络上关于疫情的消息也一直被村居干部关注着,他们x经亲身经历过类似的疫情,面对春节期间大量的返乡人员,加上村里办喜事的、聚会的多,都心里捏着一把汗,随着疫情严峻的消息不断传出,不少村居干部便开始在镇政府的工作微信群中主动询问,是否有防疫工作安排,形势不容乐观。

当日下午,镇党委政府开会传达部署防疫工作,要求各村居立即进入战时状态,迅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刚结束,现在正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时候,面对疫情,如果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算什么共产党员,怎么对得起群众的信任。”

会议结束后,个别村居书记给自己打气,得到在场人员的一致“点赞”。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 14 村居于大年初二上午,全部组织召开了“两委”会议,把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布置到位,明确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具体措施。全镇各村居干部,立即从春节假期的氛围中抽出身来,迅速调整思想状态,全部到岗到位,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战斗中。“x指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疫情来了,我们不上谁上。”在三元村“两委”干部会议上,村党总支书记姚清海面对个别人员的担忧,严正表态。

2022抗击疫先进事迹6篇相关文章:

2022师德建设月总结6篇

2022秋教师教学总结6篇

教师实习心得体会2022精选6篇

教师国培心得体会2022精选6篇

幼儿教师呢师德体会心得体会2022精选6篇

至青年教师心得体会2022精选6篇

2022—2022第一学期个人总结6篇

2022师德师风心得总结6篇

顶岗教师工作总结2022精选6篇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022精选5篇

2022抗击疫先进事迹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