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理清自身的情绪后,才能将体会写好,心得体会是总结的一种,可以抒发我们的内心感受,以下是好老师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国好故事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好故事心得体会篇1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三毛
当热爱流浪的三毛决定到撒哈拉沙漠生活时,支持她这个疯狂决定的人,除了她的父亲还有一个人,那就是荷西。他甚至在三毛去撒哈拉之前,便提前在那面的磷矿公司找到了工作,租好了房子,并且打点好一切,等待着她。
三毛的文字直白,清爽,朴实,灵动。不做太多粉饰,没有生硬的哲理,只是自然地向人展现沙漠生活的原貌和趣味。读《撒哈拉的故事》,就好像听朋友讲他动人的生活经历,仿佛身临其境。
其实上世纪70年代的西属撒哈拉,并不是像照片上看上去那么美。那里黄沙滚滚,物资奇缺,落后肮脏,交通闭塞,生活条件十分恶劣。但即便如此,三毛还是义无反顾的留下来,经营着他们的小家。一是源于三毛对沙漠的执着和热爱,二是她被这里的风情以及当地人乐观开朗的个性所感染,吸引。
这是三毛初到撒哈拉的感受,无论生活条件多么艰辛,总会有人甘之如饴,这对于三毛接下来的生活给予了莫大的鼓励。
在《撒哈拉的故事》中,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那个自由不羁,热爱生活,不为艰辛所困的三毛,以及她笔下流淌出的绮丽的风土人情,满满的异域情调。当一个人真的热爱生活时,再贫穷,再乏味的生活也会过的有声有色,富有诗意。三毛便是如此,她有一颗向善向美,玲珑剔透的心,在这凡尘俗世中自由进出。当她诗意的种子散落在平淡的日子里,就能让时光开出明艳的花儿。
三毛将撒哈拉视为“前世的乡愁”,“梦中的情人”,她觉得自己前世或许是荒漠中的一粒沙,或许是沙漠泉水里的一滴水,抑或是高空中的一只飞鸟,撒哈拉是她的梦,她的情感寄托,是她魂牵梦萦的思念与牵挂,是她心之所系,命之所在。
她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于是,她停下了流浪的脚步,把心留在了撒哈拉。
中国好故事心得体会篇2
走进神话传奇的世界,我们不难体会到人类对自然的好奇与崇拜、对灾难和困苦的不屈与斗争、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热爱、对纯贞爱情的讴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邪恶人物与势力的憎恶等丰富细腻的感情……走进神话传说的世界,我们会认识许多可爱的人物:用生命创造世界的盘古与女娲;为民造福的伏羲氏、神农氏、大禹、羿;为理想奋斗不止的愚公、刑天、鲤鱼;为人类文明发展立下功劳的燧、人氏、仓颉、嫘祖、孔子;为爱情唱起千古绝唱的韩凭夫妇、牛郎织女、七仙女董永、梁山伯祝英台;承载着人们真、善、美、梦想的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孙悟空、八仙……
在众多的神话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就要属《精卫填海》,故事主人公精卫在一次玩耍中不幸掉入海水中,被海水淹死了,可是她不愿就这么死去,于是,她便变成了一只精卫鸟,夜以继日地从远处叼来石头和树枝,想要填平海。大海夺去了她的生命,但夺不去她的勇气和决心。
这是什么?这正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这种精神激烈着我们向前进,最终超越自我,使自己达到了自己想要奋斗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只有这样,才能有收获;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希望……
现在看来,有些神话故事好像有些幼稚可笑,虚幻缥缈,但是,这正是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状况中,远古人类对自然与宇宙探索的真实记录,也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地执着精神的体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依然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凝聚着!
中国好故事心得体会篇3
自然界里有许多我们想不到的自然灾害,这些灾害给人类、家园带来的是极大的伤害。有的人失去了一个美好的家;有的人失去了亲人;还有的人失去了一个美丽的生命……今天我就读了一个有关治水的传说,是谁治的水呢?他的名字叫:大禹。读了这个故事,很是让我感动。这个传说的内容是这样的:
自从舜接受了皇位以后,果真不负所托。他内修政令,外抚百姓,凡事都要亲力亲为。这使当时的社会环境较尧在位有过之而无不及。到舜年老的时候,他也到处求才访贤,也让手下推举有才之人。当时人们一致说到了治水有功的大禹是个治世之才。
传说在大禹治水的20xx年之间,他曾经3次经过家门,但是因为水患未除,他就没有进家门。有一次,他的妻子涂山氏生下了一个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大哭,禹站在门外,听见了哭声,也下狠心没有进去探望儿子和妻子。这件事千百年一直被当成佳话在人们之间口耳相传。正因为他有一颗这样爱国、爱民之心,所以才三过家门而不入。后人都称颂禹治水的成功绩,尊称他为大禹。而经他治理的黄河,也一改暴躁的脾气,就像温和的母亲一样,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因为大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大禹。到舜一命呜呼的时候,大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大禹在位的时候也是四方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人们的生活都很富裕。随着时间的穿梭,大禹也年老了,也要找个才子继位。他看中了一位与大禹一同治水的伯益。但就在这时,大禹的儿子启见国泰民安,可以无为而治,使想待大禹年老把首领的位置弄到手,过他的安逸日子。于是,在大禹葬后,启强行夺得了首领的位置。从此以后,公天下就变成了家天下。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一个奴隶制国家就这样形成了……
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及其精神,数千年来被后世的人民传颂不息。不仅被夏、商、周三代所缅怀赞颂,而且也得到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的一致肯定。大禹治水不只是一种历史的现象和历史的功绩,它还留给后人最最宝贵的精神与财富。
在长期的治水过程中所形成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也给予了我一个很大启示——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面对如此强大的洪水,大禹下定了决心要把洪水赶到海里去,最后终于成功了。只要我们的心中有坚持二字,就一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我们要学习他的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位有用之才。让我们运用头脑,去解决生活中、学习中的各种狡猾的困难吧!
中国好故事心得体会篇4
它是工业时代的劳动号子,却依然在新时代的工人中口口相传。是什么样的魅力,让它能够流传至今?为什么它激昂澎湃,却诞生于一把吱吱呀呀的二胡?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作者写出了如此铿锵的旋律?
一把二胡震天响。本期《中国有故事》,随着歌声,凝神追溯,一起回到那个叮叮当当的钢铁年代......
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嘿!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
每当我听到这个旋律,就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个火红年代。这样一首热血澎湃的歌曲,很难想象最开始竟然是在一把二胡上拉出来的。
那时候东北刚刚解放,百废待兴,却毅然承担起了为全国发展工业的重任。
滚烫的钢水,黑灿灿的煤块,伴着工人们劳动的号子结成钢锭,被送往全国。
这份热情鼓舞着新时代的建设者,同时也鼓舞着初到东北的音乐家马可。
来到车间的马可被工人师傅们问到,有没有唱我们工人的歌啊?没有准备的马可也只能不好意思地摇摇头。
回到驻地,马可始终忘不了工人师傅们发梢的汗和殷切的脸,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工人们创作一首属于咱们工人自己的歌。
他随即拿起身边的二胡,胡弦的吱吱呀呀声正是《咱们工人有力量》最初的样子。
马可记录下了这段旋律,并写下歌名叫《我们工人有力量》,几经修改,才成了现在的《咱们工人有力量》。
从我们到咱们多了一股子人情味儿,也拉近了工人师傅们的心。这昂扬的旋律也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在神州大地上传唱。
转眼几十年过去,新中国出落成了现在蓬勃的样子,东北老工业基地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不变的是那熟悉的旋律依旧传唱在工人们口中,它在坦赞铁路的铁轨上,在援建非洲的扳手旁,在一带一路的背包里,当然它还在我们心里。
中国好故事心得体会篇5
央视综艺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开播了,第一节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感动着无数观众。《永不消逝的电波》讲的是中国共产党员李侠(真名李白)同志长期潜伏在上海从事电台工作,向党传送重要情报。在上海解放前夕,发送完最后一份紧要电报后被捕牺牲!永不消逝的电波,滴滴答答,跨越时空传达着党员工作的的精神和力量!
“我服从组织决定”的无私奉献。在红色之地延安工作的李侠,因上海地下情报工作的需要,组织决定派他到敌区上海长时间从事潜伏工作。镜头里李侠同志笑着说:“只要我的工作对党有利,调我到哪儿,我都没意见。”作为党员,首先就应当有这样的精神品质,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儿;什么工作需要我,我就去做什么!人都喜欢安逸、轻松和体面,但是如果我们党员干部做工作都拈轻怕重、怕苦怕累地“选”工作干,那人民依靠谁、国家如何发展壮大?所以,作为党员就是要经历常人所不能经历的、做常人所不愿意做的事情。并且时刻将这种思想贯穿到自己的党员生涯中,才能为人民做事情,为国家做贡献。只要对党有利的,在哪儿都是党的好同志!
“五分钟超时了”的自我牺牲。地下潜伏工作既重要又危险,而李侠同志一干就是12年。敌人探测到我方电波信号需要五分钟,李侠同志只要在五分钟内停止就可以避免被捕。但是,渡江战役迫在眉睫,这份江防计划多么的重要不言而喻。所有人都知道五分钟已经到了,而电波仍没有停止,在敌人的枪口下李侠同志仍然坚持发送完信号!最后在仅仅离上海解放只有20天的时候,牺牲了!我们党员在工作上也要有这种不怕牺牲、坚持岗位的态度。不计利益得失,不抓上下班的分分秒秒,坚持守好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工作。不管前面有多少困难,也要有决心去翻越,去克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像李侠同志一样坚守在12年的腥风血雨里,在12年的敌我较量里!
“天快要亮了”的永不放弃。李侠同志被捕后,经历严刑审问仍然坚守党的秘密。即使在监狱里暗无天日,心里却带着新中国即将到来的光明;即使双手已不能敲打电码,仍心系窗外发生的战斗!在监狱里,李侠同志最后对妻子说:“你不用再来看我了,天就要亮了,我所希望的也就要看到了。”我们相信,在枪决的时候李侠同志也一定面带笑容,心怀希望。因为心怀永不放弃的信念,不管身处哪种困境,都能涅槃重生。作为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会面临重重困难,会有无数种选择。要有高度的政治站位、党性觉悟、理想信念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在节目最后,当年的报务员向李白烈士发送了一份电报;“您期盼的黎明,到了!”这是说给无数先烈的,也是说给我们在工作岗位上的无数党员同志的,我们将以此为念,不懈奋斗!
中国好故事心得体会篇6
风雨同舟,披荆斩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采取各种“硬核”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以责任和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堤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数“未感染群众”也准备抱着“试试看”“反正街上没人”“出去晒晒太阳”的心理去“以身试毒”。如何抵挡“麻痹”“侥幸”“焦躁”的“心理飞沫”,守住全民战疫阶段“战果”,还需各地政府和党员干部继续压实责任,多措并举,为群众戴好“护心口罩”,直到这场“疫情阻击战”取得最终胜利。
拴紧为民“两端系带”,抵挡“麻痹心理飞沫”。连日来,在各级政府、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交通管制、居家隔离已成为遏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蔓延的有效手段。但随着管制和隔离时间的延长,很多群众也没有了武汉“封城”之初的惊慌,慢慢放松了警惕,“反正我没事”“有什么可怕的”心理也有所显现。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将是疫情防控最关键的“窗口期”,全民提高警惕显得尤为重要。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把中央决策部署要求落实到最末端,把自己与群众的“两端系带”拴紧拴好,“软硬结合”抓好宣传与排查,切实克服麻痹思想,把“反正”心理彻底消除,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好充分思想准备。
紧压醒民“金属护条”,抵挡“侥幸心理飞沫”。随着季节的变换,春天真真切切踱步而来。居家隔离一段时日,再见春日暖阳,恍若隔世,一些人也开始有了“出去晒晒太阳”的想法。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初期“没有证据显示人传人”,到目前指出“可能造成持续的人传人”,甚至可能发生变异。所以,迫切需要各级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审慎态度,把疫情看得严重一些、把疫情蔓延的风险估计得大一些,坚持“点面并重”,紧压防控“金属护条”,让“耍大胆”“不设防”的“侥幸心理飞沫”无法“入体”。深入动员群众彻底抛弃幻想,把防控措施落实好,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严严实实织好全民“防控网”。
拉开困民“中间褶皱”,抵挡“焦虑心理飞沫”。近些天,很多人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然后浏览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新增多少确诊病人、官方发布的确诊病人行动路线、医疗物资是否充足,每遇“重点”赶紧看看自己是否“入列”,甚至有的人只是平常感冒也不敢出户,怕“被隔离”。加之不能走亲访友,不能逛街旅游,甚至怕口罩不够用,出门散步都是能免则免,“忐忑不安”“看报道就流泪”的焦虑心理也有所见。所以,需要各级政府动员和组织力量,坚持线上与线下咨询相结合、身体健康与心理安定并重、确诊患者与疑似人员心理辅导相结合,做好战疫期大众心理干预工作,把困扰群众心的“中间褶皱”拉开,聚力增强“镇定感”,确保安稳“过关”。
总之,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全民之战,党员干部要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引领群众在疫情应对上不“麻痹”、不“侥幸”、不“焦虑”,出“实招”“硬招”防止出现掀开“护心口罩”随处“裸跑”的现象,真正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在这场“疫考”中交出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中国好故事心得体会篇7
乙亥末、庚子春,新冠肺炎肆虐,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社会各界都以自己的方式支持和支援武汉。音乐汇聚力量,歌曲传递希望,许多文艺工作者以笔为戈,为英雄们谱写抗疫战歌,成为全国战“疫”中一道动人的风景线,歌曲也受到广泛的欢迎、传唱和转发,振奋着广大人民群众战胜疫情的力量和信心!听,这是战斗的歌声!
总有那么一首歌,让我们热血沸腾——
?岁岁平安》,唱出了人性深处最温暖、最在意、最朴素和最永恒的期许,是什么力量让我们能够在疫情肆虐的时刻保持克制和勇敢顽强的决心,答案就是:为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家园,为了我们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最向往的岁岁平安!没有什么比这些更有力量,更能撼动人心。他们是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是写下请战书的共产党员,是无私捐赠、不求回报的基层老百姓,是大爱无疆、为民发声的专家学……只要拥有这些不计利害的人、拥有这些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拥有这些不轻言放弃的人,我们就有底气说: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美好,有力量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奋斗目标。
总有那么一首歌,让我们热泪盈眶——
?你有多美》,是一首献给疫情中最美逆行者、最勇敢白衣战士的歌,因为他们是严峻疫情中主动请缨的“战士”!他们一件件感人的事迹,一个个特殊的形象,令我们感动,令我们敬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广大医护人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奋不顾身、义无反顾地战斗在最前沿最前线,社会各界倾力相助,与时间赛跑,与疫魔争夺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新时代大爱之歌!没有生而英勇,只有迎难而上;没有退缩畏惧,只有奋勇而战,他们只是多了一颗济世救民的心,多了一份对于职业的责任和坚守,他们的故事是亿万中国人在困难面前众志成城的缩影,风雨同舟、齐心协力,我们终将战胜疫情!
总有那么一首歌,让我们感慨万千——
?祖国就在身旁》,所站的视角是从澳门出发,以濠江和长江、樱花和莲花这两对元素,体现出澳门人的一种决心,一种情怀,也是澳门这座城市对国家的情感表白。动人的旋律、深情的演唱,真挚的情感,表达了澳门人对抗疫医护人员和内地同胞的崇高敬意,展示了澳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厚感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澳门特区政府不断加强措施严控疫情,保障市民安全健康,除了全力投入本身的防疫工作,也时刻关注着国家和同胞,社会各界人士都在各尽所能的为抗“疫”、为内地同胞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与内地民众守望相助、同心抗疫。
总有那么一首歌,让我们倍感温暖——
?最美的温暖》,歌曲大年二十九完成词曲创作,大年三十、初一、初二昼夜录制,歌手们有的从返乡途中赶来,有的从春晚舞台赶来,有的抛下刚刚团聚的父母赶来.....大家不计报酬,无论得失,怀着文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用音乐“声”援武汉,汇聚众志成城的正能量,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演绎战“疫”故事。文艺作品可以传递力量、传递温暖、传递爱心信心,疫情面前他们用直抵人心的歌声、昂扬动听的旋律、深情有力的画面,振奋了精神、鼓舞了士气、安定了民心,践行音乐人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唤起人们心中最坚韧的力量,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相信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更快!
众志成城山河志,雷霆出击请长缨,战“疫”逆行,以命相搏。从古至今,歌曲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歌曲都会发挥超越物质的效果。一首首感天动地的抗疫神曲,在我们身边歌唱;一件件抗疫一线的捷报频传,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终会取得胜利。
中国好故事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