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词的读后感7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书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加强小伙伴们对名著人物的分析,读后感是每个人都会写的一种文章,这对于我们的文笔和思想的提升是有极大的帮助的,以下是好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李清照的词的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李清照的词的读后感7篇

李清照的词的读后感篇1

我读的一本好书一一《李清照词传》

她出生于书香家庭,灵秀聪慧,少有才名,并工书画,通晓金书,尤其擅长诗词,一支生花妙笔写尽人生的美丽与哀愁。

她爱花、爱酒,敢饮敢醉,敢爱敢恨,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男儿之毫气。她有过如诗的爱情、赌书泼茶的情绪。经历了爱人离世、山河破碎、颠沛流离,发常人悲事之感慨,心怀国家与天下。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也。"中华文坛几千年,其中的女词人寥寥无几,有才有貌又有兼具人格魅力的女词人更是凤毛麟角,千秋才女李清照就是其中的翘楚。仅凭诗词她就可与苏轼、陆游、辛弃疾相媲美,与陶渊明、杜甫、韩愈等时代风格的开创者比肩。

李清照的一生,既有真心的欢愉,惹人爱慕,惹人驻足,惹人回望;有彻骨的悲凉,惹人慨叹,惹人怜悯,惹人心疼。千年的风吹雨打,不但没有消减李清照的魅力,反而让她的绝妙佳作随着岁月的流逝大放光彩。世间曾有李易安,时光流转,她的词她的人,就如同一坛佳酿,愈陈愈香。

她摇曳生姿地走来,行于汴京,行于青州,行于金华,行于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带来的是璀璨华章,绵瑟流年。她用沾满诗香的笔墨,描绘出一个美丽、灿烂的人间。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这支花在宋代萌发,绚烂了中国诗词的整个花季。飘散淡淡花香的诗笺上,有她聪颖与傲骨,柔情与相恩,坚强与悲威……

李清照的词的读后感篇2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中华文坛几千年,女词人寥寥无几。才貌双全又兼具人格魅力的女词人,更是凤毛麟角。李清照就是其中翘楚!凭词可与苏试,陆游辛弃疾媲美。与陶渊明,杜甫,李白等,各个时代风格的开创者比美!我怀着一颗崇拜的心走进这个第一才女的世界!了解她的丰富多彩的一生!

李清照出生在山东章丘明水镇!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学士,母亲也是知书达礼之人。他们都是一个非常有胸襟颇有远见的视野,只有这样的家庭,才成就了一代词女,词宗——李清照!

家有小女初长成,长到了16岁,在一个春天里和小姐妹一同出去玩回家晚了的情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少女肆无忌惮的欢笑,随心所欲的玩耍,而忘了归途的情景!古时候的少女,几乎都是不能出门的。而在李清照这里完全看不到。看到的是一个少女活泼可爱的面孔!

17岁,她有了小心思。等着一个痴情的人,从此恩爱一生。她是幸运的,他与她,遇到了真命天子——赵明诚!他与她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到温暖依偎,在繁华而深重的汴京,度过了美好的岁月,这时少女风情,才子佳人,人间添了一对伉俪情深!这次携手同行,成就了李清照的金石!

十里桃花三生三世,人世间轮回,李清照一生就是为了有幸遇到与自己心境想通的人!可是苍天没能眷顾这个才女!最终还是把她的挚爱夺走了!这期间经历了北宋亡,南宋始!在山河破碎,夫君罹难!生逢乱世,她没能得到一个安稳的流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写尽了一生!于尘世之外,她终于还是做了一个性格独特的人!那样的真挚的爱她的夫君和国家!

她怀着对死去挚爱的人的无尽思念,对故土难归的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千古才女走完她一生,享年71岁!

她爱花,爱酒!敢爱敢恨敢饮!领袖聪慧!少有的才名,她兵工书画,通晓金石。既有巾帼之淑贤,更有男儿之豪气!她经历了爱人离世,山河破碎颠沛流离,却依然心怀家国天下她有聪慧傲骨,柔情相思,坚强悲戚!她就是词宗李清照独一无二!

她绚烂了中国诗词里整个花季,飘散着淡淡的清香的诗笺!她摇曳生姿走来,行于汴京,青州,金华。更行于中华五千年的灿烂的文化!她用沾满诗香的笔墨,描绘出了一个春暖花开的人间!易安倜傥,有大丈夫气概!她的一生!半生烟雨,半世桃花!

读古典诗词,与读小说一样的,会为主人翁的遭遇或同情,或唏嘘,或赞叹,或敬仰!与诗有约我不曾悔过!

易安居士,令人敬仰!

李清照的词的读后感篇3

雨后初晴,偶得李清照之杰作《漱玉词》,读后感慨系之,一幕幕的爱恨离愁,一阕阕云烟往事,千万个片断在脑海闪过。顷间心痒难耐,遂下笔,一舒心中感伤。——题记

一、生平

?老残游记》有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古今第一女子就诞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柳絮泉畔。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朝词人。生卒难考,推测生于1804年,卒于1151年。其诗、词、文、赋皆有成就,以词最为擅长著名。词作风格以婉约为主,用语精炼格调清新,写景抒情真切感人。惜作品大多散佚,流世之作不过数十首,皆属上乘之作,从而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压倒众多须眉的崇高地位。

二、婚姻

易安出身书香世家,从小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饱览百家经典。而后嫁与考古学家赵明诚,正值二八妙龄。夫妻二人皆博学之士,意趣相投,一见倾心,感情甚笃。由于明诚的鼓励,婚后生活美满,前期的作品大多围绕自己的婚姻生活,起居趣事。其中《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写出了两人同游时美好的时光。

?易安居士事辑》里有一段文字:易安性强记,每饭罢,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几卷,几页,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往往大笑,茶倾覆怀中,反不得引而起。这是他们别有风味的闺房之乐。

他们是知己也是情人。古有高山流水之作以表友谊深厚之意,也有鹣鲽情深以示夫妻相爱之深。人生得一知己而无憾。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人说小别胜新婚。明诚与易安二人的感情浓得似墨,怎么化也化不开。婚后小别,两地相思,已经令她难以入眠了。上引之二篇,就是这段时期写的。一种风流潇洒的韵度,洋溢在笔墨之间;飞扬的文采写出旖旎的年华和炽热的情感。

三、惊变

靖康之变是易安人生的一个分水岭。

在经过靖康之变,先是父亲被贬,家道中落,而后是金兵入侵、山河沦陷,接着是流亡建康、明诚病故。噩耗连连,瘦小的她,坚持了这么久,终于病倒了。

病间她作了《摊破浣溪沙》一词。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字里行间,又透着多少分无奈、多少分思念、多少分怨恨?那张愁容那份薄凉,又有谁看得清听得懂?从此,易安抱着一颗支离破碎的心,只身飘泊于江浙间,过着颠沛流离无依无靠的生活。

后期的作品因而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词风一转,开始关心时事政局,讽刺朝中权贵,了解百姓疾苦。她把这一切的情感都反映在词上。如“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憾刘昆!”又如“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坯土!”这些词句不仅抒发了个人身世的哀苦,亦道出了对时事的悲愤!

四、晚年

她的晚年是悲清孤寂的。在动荡间沉浮了多年,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然而这些还不够!因对时局的不平她差点下狱;因风芒过露而遭人妒忌,竟诬蔑她在暮年改嫁!

这些这些,她都不想再说什么,再辩什么了。慢慢地,茫茫人海中消失了她孤弱的身影。是妥协?不,这不是她的风格!她渐渐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慢慢地淡出,淡出。在满口酸楚中,她尝到了苦中作乐的欣悦;在累累伤痕里,她看到了生命永恒的姿态。

五、感慨

易安的一生,围绕着政治时局而起起落落,跌跌宕宕,历尽了生、离、死、别、爱、恨、情、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又怎能创造出辉煌?没有世事的洗炼,哪有今天的精华?

她曾说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的豪言壮语;她亦念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凉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样的悲寂柔情。她,是一个女人,她,也是一位词人。她创作出千古传诵的佳作,而她的人生更是一首绝唱,流芳百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昨日的黄花已凋零,昔日的往事成追忆。而她的身影,历经风霜洗炼过的淡笑,她的眼神,藏着无限的心事。透过她的词,向我们缓缓述叙着,她那跌宕无数的传奇人生。

李清照的词的读后感篇4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知识世界的桥梁,更是我们“缺一不可”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正是一本书帮我打开了历史沉甸甸的宝箱。而这本书的名字就是《李清照词传》。

书中以作者细腻的笔触和优美婉转的文字将全书大致分成李清照一生的四个时期——“少女时期”、“别君时期”、“流离时期”和“晚年时期”,并收录了她在各时期的经典诗词。通过不同的作词背景,探索她内心的世界,并生动地写清楚了李清照的一生。

初读时,我的心中总藏着很多的疑问。李清照温婉多情,才华横溢,语出了“绿肥红瘦”的千古佳句,道出了“生当作人杰”的豪情壮志,“寻寻觅觅”的悲哀凄凉,“席卷西风”的悠闲舒适,又写出了“凄凄惨惨戚戚”的离别愁绪……但,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李清照?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太多太多:踏着轻快的脚步走进了生命中无比浪漫的春,闺中少女,如花如梦;带着火热的爱,来到了无比焦灼的夏,离人相别,心不离;在失去爱人的痛苦中,又来到了无比肃杀的秋,国破家亡,黍离之悲;最后,拖着疲惫的脚步,走进了人生的最后一站---生命中无比凄冷的冬,凄惨晚年,物是人非。随着时间的流逝,火热的心变得冰冷,乌黑的发变得雪白。没错,她老了。也许“一代词宗”,是后人对她的怀念与些许补偿。但历史与人性,本就是错位的,历史给李清照荣耀,也许并不是她所向往的,而她苦苦追求的,命运却偏偏给不了……

读到这,我想到了《红楼梦》。曾经贾府的兴盛繁荣,不是和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一样吗?可到了后来,黛玉命归黄泉,贾母、王熙凤驾鹤西去,一个个悲哀的故事让人垂怜。读完两本书,也许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们要珍惜大好春光。没错,人的青春是可贵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而正在少年时期的我们,要更加珍惜青春,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来来去去皆优雅,分分合合亦淡定。人间经历风吹雨,锦瑟年华与谁度?人生恰似花一场,花开时节满芬芳。

李清照的词的读后感篇5

读《李清照传》,品宋词滋味,不禁被作者那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世界所折服,顿觉新,流连忘返。从平时的“不感兴趣”,到连天,脑海不时萦绕的,都是宋词的精彩段,以于想静下来读下本书,都变得有点困难。没办法,只有停下来理理这纷乱的思绪,写点读后感之类的字。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南宋杰出学家,章丘明(今属济南),是婉约派词代表。于名宦之家,幼时过不忘,出语惊,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时代即名噪时,崭露峥嵘。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过着幸福美好的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部分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漂流在杭州、越州、华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代才李清照,从容李清照是位才华出众,成绩卓越的作家,就“词”这学体式来说,她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像《如梦令》:“常记溪亭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误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滩鸥鹭”。寥寥数笔,幅美丽的少夜游图已跃然出:位活泼多情、热爱活的少出外游玩,被然秀丽的风光所吸引,为了看落忘了回家的时间。兴尽归,泛河上,路过莲池,想要快点回家奋划船的声响,惊扰了池塘边的滩鸥鹭,扑啦啦展翅飞;除了词,李清照在诗上同样有很的造诣。如“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除反映出她的创作态外,喻的新鲜贴切,化曹操《短歌》“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枝可

依”的奇巧妙思,不能不令击节称道。

像《乌江》的“当作杰,死亦为雄”更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项那虽死犹荣、傲然孑的影,黄钟吕般慷慨激昂的响,那感天地、泣神的英雄主义,疑对国难当头的们具有精神感召的量,同时对于苟且偷安、昏庸能的南宋统治者也是种讽刺。还有《感怀》、《春残》、《分得知字》、《偶成》等诗,或感怀志、或睹物抒情,也同般笔;李清照流传下来的章,当推《录后序》,这是清照散中的代表作。章介绍了《录》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回忆了婚后夫死乱离34年间的忧患得失,有叙有议,情并茂。全叙述线索清晰、叙述顺序井然、细节描述动形象,尤其是贯穿全的今昔迥异、聚散常的情感,跌宕起伏,感深。

?录后序》之外,她的《词论》,更是彪炳千古,开创学评论之先河,是中国学批评史上第篇论词的理论章。对于词的品评标准与创作原则,建树了套完整的理论框架,为词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李清照以性跻于男性的世袭领地,并以其创作的总体成就及多的才华傲视群雄,在中国学史乃中国封建社会史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李清照的词的读后感篇6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到烟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地默默等待,夕阳一般地遥遥注目,也许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这是诗人舒婷对词人李清照的赞赏与感叹。读着它,仿佛听得见长天雁鸣;看得见昏黄孤灯。然而,却是在这里,亦听见“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悲叹,感受到那一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历史的河岸,远眺佳人,婉如清扬。

?漱玉词》《金石录》字字句句如化身一片落叶,一滴秋雨,一声雁叫,一柄孤灯。敲打着读者心中的悸动,也敲打着词人心中的落寞。站在历史某一点上,我看见一个女子慵懒的姿势,犹如秋日正午房檐流落的雨水,美丽而又哀伤。

也曾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只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随小朝廷南渡,她一方面怀念昔日光景,一方面又不由得因这未世的繁华而大起悲意。一个女子祈盼振兴的心因怀有眷念而无光,也让人看到,这一如溪水般清澈婉转的女子,却拥有一颗那样刚烈的心,那颗心,无论日星沉沦,都不会低落。

回首时,已是国破山河破,凝眸处,如今又添一段愁,但,惊涛骇浪未将她淹没,浮生浮世,她最终拨节而出。即使家破人亡,仍念国仇家恨;即使是浮花浪蕊的沧桑人生,也自有一方风采。抗金的号角声中,她蹒跚前行的身影,为那美丽平添一份壮烈。

易安的一生都是美丽。“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那跃然纸上的生命之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那欲说还休的哀伤之美。于是,看到了那场生命的美;于是,看到她最后的心如止水。美得那么安静,有如表灯古佛余生的寂寥。在心的远景里,那低首敛眉徐徐褪去的,是无字的诗稿,不尽的美丽。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她站在历史的河岸中央,散发着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指引我们走向又一个花好月圆。

李清照的词的读后感篇7

万艳邂逅春红,太匆匆。白雪飘零的情愫不知与谁能共。落红悄然成了芬芳的泥土,抚慰了刚萌芽的嫩绿,那细细的情思便成了我读李清照的归宿。

?漱玉词》出自宋代的闺秀词人——李清照。六、七岁便可熟背《诗经》《楚辞》和诸子散文的清照推翻了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说法。同时被冠以“词后”“婉约之宗”等美称,并被誉为中华十大才女之一的她也真正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名言。

席慕容说:“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完成上帝做的一首诗,然后缓缓老去。”由于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逝的遗憾,我只能在《漱玉词》中与她相遇,与她别离,完成我的梦想,然后缓缓老去。从《漱玉词》中我感受到她不仅词写得韵味迭生,人也好似一部古书,馨香袭人,让人言无尽,说不完。

我将自己读《漱玉词》的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三个阶段能对李清照这个多面才女有更深刻的了解。

第一阶段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我粗略通读《漱玉词》后产生了一个疑问:李清照究竟是怎样的女子?自从爱上婉约词风以来,李清照在我心中便是“人比黄花瘦”的身骨和“梧桐更兼细雨”的黯然伤神。可是当第一次读完《漱玉词》后我困惑了。李清照究竟是羞得“却把青梅嗅”的俏女子?还是无奈得只得“寂寞深闺”的思妇?又或是悲凉得“怎敌他晚来风急”的遗孀?对此我很是茫然。

第二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李清照的词中多有“泪洒”、“愁凝”,甚至慵懒醉态的女子形象,白天没精神,夜晚无好梦,仿佛有流不尽的泪珠,述说不完的愁绪,而这一切都缘于李清照对自己理想中的社会,对美好家庭生活以及对将逝去的青春韶华的殚精竭力的守护与眷顾,以至于哪怕是在游春赏花中也感喟“憔悴度芳姿”,于饮酒赋诗中也伤感于“憔悴更凋零”。而我也在理解的困惑及解读的焦虑中,为李清照的忧思而柔肠千转。

第三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她的憔悴更凋零中,我蓦然回首,她姗姗而来,诉说着一段风华绝代的传奇。“庭院深深深几许”锁着她的惆怅。“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印载着她的思念。“断香残香情怀恶”感怀着她的悲伤与失落。“画栏开处冠中秋”展示着她的傲然不羁。李清照的词是对真实个人生活体验的书写,词人不断书写着赏花、饮酒、梳妆、睡眠,反复地体会着这样单调而难耐的生活,她时而“寻寻觅觅”,仿佛在寻找她人生中珍视却又失掉的美好;她时而又长叹“说不尽,无佳思”,仿佛内心空虚到言之无物;她甚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这一切她都用细致的生活场景的描绘和真实的内心独白述说给我们。而这个清冷的词人,在极度苦闷中为自己找寻自处和生存的`位置。表面看似较弱如黄花的她也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刚毅性情。她写《渔家傲》,通过梦境创造出一个神话世界,在梦里向天帝诉说自己的不幸,要求摆脱困境,扶摇直上。大有苏轼、辛弃疾的豪迈奔放,大显丈夫之气。

以上我说到的李清照是多面的,有可爱,有娇美,有倔强,有傲然不羁,有豪放大方,有多愁善感,她温婉而细腻的悲愁并着美丽,美丽到孤独,孤独到美丽。赵明诚的逝去是她孤独的根源,形单只影也罢了,只是这一知己的离去使她瞬间茫然,她苦苦的挣扎于思念的痛苦中。但是她的人亦如她的词风一样倔强,最终她化悲伤为灵感使创作达到巅峰。我想这也是她为何晚年作品更受世人喜爱的原因吧。

花开有声,用心良苦;水滴有声,倾听有径。黛玉为倾听宝玉的心跳付尽一生泪水,而我为倾听李清照的心跳愿倾尽一世鬓华。

李清照的词的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了不起的我读后感参考7篇

猪也会飞读后感7篇

格林童话狼和人读后感7篇

种葵花读后感优质7篇

水浒传杨志读后感7篇

落花生读后感500字7篇

种葵花读后感精选7篇

青铜葵花读后感600字模板7篇

电子烟读后感7篇

小王了读后感优秀7篇

李清照的词的读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