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一篇读后感帮助强化我们对名著人物的认识,写读后感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必须是我们熟读原著之后写出的哦,以下是有美篇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李清照的词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李清照的词读后感篇1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到烟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地默默等待,夕阳一般地遥遥注目,也许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这是诗人舒婷对词人李清照的赞赏与感叹。读着它,仿佛听得见长天雁鸣;看得见昏黄孤灯。然而,却是在这里,亦听见“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悲叹,感受到那一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历史的河岸,远眺佳人,婉如清扬。
?漱玉词》《金石录》字字句句如化身一片落叶,一滴秋雨,一声雁叫,一柄孤灯。敲打着读者心中的悸动,也敲打着词人心中的落寞。站在历史某一点上,我看见一个女子慵懒的姿势,犹如秋日正午房檐流落的雨水,美丽而又哀伤。
也曾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只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随小朝廷南渡,她一方面怀念昔日光景,一方面又不由得因这未世的繁华而大起悲意。一个女子祈盼振兴的心因怀有眷念而无光,也让人看到,这一如溪水般清澈婉转的女子,却拥有一颗那样刚烈的心,那颗心,无论日星沉沦,都不会低落。
回首时,已是国破山河破,凝眸处,如今又添一段愁,但,惊涛骇浪未将她淹没,浮生浮世,她最终拨节而出。即使家破人亡,仍念国仇家恨;即使是浮花浪蕊的沧桑人生,也自有一方风采。抗金的号角声中,她蹒跚前行的身影,为那美丽平添一份壮烈。
易安的一生都是美丽。“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那跃然纸上的生命之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那欲说还休的哀伤之美。于是,看到了那场生命的美;于是,看到她最后的心如止水。美得那么安静,有如表灯古佛余生的寂寥。在心的远景里,那低首敛眉徐徐褪去的,是无字的诗稿,不尽的美丽。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她站在历史的河岸中央,散发着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指引我们走向又一个花好月圆。
李清照的词读后感篇2
雨后初晴,偶得李清照之杰作《漱玉词》,读后感慨系之,一幕幕的爱恨离愁,一阕阕云烟往事,千万个片断在脑海闪过。顷间心痒难耐,遂下笔,一舒心中感伤。——题记
一、生平
?老残游记》有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古今第一女子就诞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柳絮泉畔。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朝词人。生卒难考,推测生于1804年,卒于1151年。其诗、词、文、赋皆有成就,以词最为擅长著名。词作风格以婉约为主,用语精炼格调清新,写景抒情真切感人。惜作品大多散佚,流世之作不过数十首,皆属上乘之作,从而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压倒众多须眉的崇高地位。
二、婚姻
易安出身书香世家,从小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饱览百家经典。而后嫁与考古学家赵明诚,正值二八妙龄。夫妻二人皆博学之士,意趣相投,一见倾心,感情甚笃。由于明诚的鼓励,婚后生活美满,前期的作品大多围绕自己的婚姻生活,起居趣事。其中《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写出了两人同游时美好的时光。
?易安居士事辑》里有一段文字:易安性强记,每饭罢,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几卷,几页,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往往大笑,茶倾覆怀中,反不得引而起。这是他们别有风味的闺房之乐。
他们是知己也是情人。古有高山流水之作以表友谊深厚之意,也有鹣鲽情深以示夫妻相爱之深。人生得一知己而无憾。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人说小别胜新婚。明诚与易安二人的感情浓得似墨,怎么化也化不开。婚后小别,两地相思,已经令她难以入眠了。上引之二篇,就是这段时期写的。一种风流潇洒的韵度,洋溢在笔墨之间;飞扬的文采写出旖旎的年华和炽热的情感。
三、惊变
靖康之变是易安人生的一个分水岭。
在经过靖康之变,先是父亲被贬,家道中落,而后是金兵入侵、山河沦陷,接着是流亡建康、明诚病故。噩耗连连,瘦小的她,坚持了这么久,终于病倒了。
病间她作了《摊破浣溪沙》一词。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字里行间,又透着多少分无奈、多少分思念、多少分怨恨?那张愁容那份薄凉,又有谁看得清听得懂?从此,易安抱着一颗支离破碎的心,只身飘泊于江浙间,过着颠沛流离无依无靠的生活。
后期的作品因而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词风一转,开始关心时事政局,讽刺朝中权贵,了解百姓疾苦。她把这一切的情感都反映在词上。如“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憾刘昆!”又如“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坯土!”这些词句不仅抒发了个人身世的哀苦,亦道出了对时事的悲愤!
四、晚年
她的晚年是悲清孤寂的。在动荡间沉浮了多年,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然而这些还不够!因对时局的不平她差点下狱;因风芒过露而遭人妒忌,竟诬蔑她在暮年改嫁!
这些这些,她都不想再说什么,再辩什么了。慢慢地,茫茫人海中消失了她孤弱的身影。是妥协?不,这不是她的风格!她渐渐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慢慢地淡出,淡出。在满口酸楚中,她尝到了苦中作乐的欣悦;在累累伤痕里,她看到了生命永恒的姿态。
五、感慨
易安的一生,围绕着政治时局而起起落落,跌跌宕宕,历尽了生、离、死、别、爱、恨、情、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又怎能创造出辉煌?没有世事的洗炼,哪有今天的精华?
她曾说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的豪言壮语;她亦念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凉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样的悲寂柔情。她,是一个女人,她,也是一位词人。她创作出千古传诵的佳作,而她的人生更是一首绝唱,流芳百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昨日的黄花已凋零,昔日的往事成追忆。而她的身影,历经风霜洗炼过的淡笑,她的眼神,藏着无限的心事。透过她的词,向我们缓缓述叙着,她那跌宕无数的传奇人生。
李清照的词读后感篇3
直很喜欢李清照的词,却从来没有将她的词连贯起来看。借助《李清照词传》,才发现她的词,仿佛今流的公众号般,忠实地记录着她不同年代的点点滴滴,读来很是有趣。有趣之余,难免伤感,因为情终究抵不过光阴薄凉。
李清照,号易安居,宋代杰出词,被后誉为婉约词的“代词宗”,与丈夫赵明诚相爱、相敬、情深意浓、志趣相投,创造了令称羡的爱情佳话。少时代的李清照,仿佛是条欢悦的溪,充满着粉嫩光阴的不可思议。估计有次是疯玩到天才往回划船,不知不觉划进了荷花荡。看着被惊起的满滩鸟,她充满了好奇、兴奋。
?如梦令》:常记溪亭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误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滩鸥鹭。那时候的李清照,清澈通透,未经世事,尘不染。
贪玩之余,少的体和智在慢慢发变化。阳春三,临照花,花乱了,也乱了。再看另《如梦令》:昨夜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侍不懂李清照的思,只说“海棠依旧”,没什么变化。李清照发了点脾,“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终于等到了她的梦中赵明诚,有《点绛唇》作证: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露浓花瘦,薄汗轻透。见客来,袜刬钗溜。和羞,倚门回,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独在院荡秋千,恍惚之间听见有来,匆忙回避,忍不住回头偷看那少年的风采。他不定是最早出现的那个,但定是恰好出现的那个。
结婚之后,赵明诚尚在太学,只有每的初、五才能回家探望,聚少离多,缱绻感伤,于是便有了这《剪梅》:红藕残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满西楼。花飘零流。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头。
思念是种病,两地分居,根本治不好。这词最经典的就是“此情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头。”
独守空房,顾影怜,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兽。佳节重阳,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黄花瘦。
据说,赵明诚收到这词后反复叹赏,闭门谢客,尽作词回赠。经过努,他将李清照的《醉花阴》词混他创作的50词,邀请友陆德夫品赏。岂料陆德夫赏玩再三,认为“众词作,唯有三句惊,就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黄花瘦’。”
活颠沛流离,夫妻长期分居,李清照多年没有育,赵明诚奈之下只能蓄养歌姬,再纳侍妾。李清照对爱情始终是苛刻的,对这份感情了不满,并且猛烈汹涌,因为她不愿看到这幕。且看她的《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暮。学诗谩有惊句。九万风鹏正举。风休住。蓬吹取三去。
在优柔与决然之间,脆弱与坚硬之间,她只能真诚地重新憧憬。这估计是她唯能做的。
北宋亡国,南渡之初,李清照写下了壮河的《夏绝句》:当作杰,死亦为雄。今思项,不肯过江东。但历史的车轮,还是情地碾碎了她的豪情。这再次说明:光有雄是不的,更何况个流之辈?
南宋疲软,丈夫赵明诚也去世了,独处陋室的李清照,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所有经历过的事情都是沉默的,等待着她数落,然后再次销声匿迹。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怎得?梧桐更兼细,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
需多,她中那限的'痛楚和抑郁之情,在词中喷薄出……
被誉为古代“第才”的李清照,都是濒临爆裂的量在绽放。纵然情抵不过光阴薄凉,纵然命难免有曲折、有跌宕,依然绽放得毫不迟疑。
李清照的词读后感篇4
我读的一本好书一一《李清照词传》
她出生于书香家庭,灵秀聪慧,少有才名,并工书画,通晓金书,尤其擅长诗词,一支生花妙笔写尽人生的美丽与哀愁。
她爱花、爱酒,敢饮敢醉,敢爱敢恨,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男儿之毫气。她有过如诗的爱情、赌书泼茶的情绪。经历了爱人离世、山河破碎、颠沛流离,发常人悲事之感慨,心怀国家与天下。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也。"中华文坛几千年,其中的女词人寥寥无几,有才有貌又有兼具人格魅力的女词人更是凤毛麟角,千秋才女李清照就是其中的翘楚。仅凭诗词她就可与苏轼、陆游、辛弃疾相媲美,与陶渊明、杜甫、韩愈等时代风格的开创者比肩。
李清照的一生,既有真心的欢愉,惹人爱慕,惹人驻足,惹人回望;有彻骨的悲凉,惹人慨叹,惹人怜悯,惹人心疼。千年的风吹雨打,不但没有消减李清照的魅力,反而让她的绝妙佳作随着岁月的流逝大放光彩。世间曾有李易安,时光流转,她的词她的人,就如同一坛佳酿,愈陈愈香。
她摇曳生姿地走来,行于汴京,行于青州,行于金华,行于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带来的是璀璨华章,绵瑟流年。她用沾满诗香的笔墨,描绘出一个美丽、灿烂的人间。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这支花在宋代萌发,绚烂了中国诗词的整个花季。飘散淡淡花香的诗笺上,有她聪颖与傲骨,柔情与相恩,坚强与悲威……
李清照的词读后感篇5
回首中华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仿若一部男性作家专史,女性作家屈指可数,大多只以一篇或几篇作品一露峥嵘,题材也仅限于闺阁之中,难成大家。而李清照的出现,无疑为女性文学史上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一个分量极重的砝码。
沐浴着齐鲁文化的光华,感受着家族书香气息的熏陶,李清照早年生活在风姿绰约的女郎山和包孕灵秀的百脉泉,跟随着父亲与当世第一流的文学大家吟咏诗文,谈古论今,自小就能写出庸常文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文章,且受到了父辈们的青睐。
京都是无数天子脚下的一方宝地,怀揣着对汴京的无限向往,清照与母亲随后奔赴汴京与父亲一同生活。待清照成年时,她与当时的太学生赵明诚结为连理。夫妇两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情感甚笃,也一同搜求金石字画,撰写古书,琴瑟谐美,其乐融融!如清照初婚后的习作《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叫郎比并看。娇嗔中把初婚女子的心事和盘托出,可见郎君如意,两情相悦,乐在其中矣!而赵因官职在身,不免常要小别美妻,此时从清照的习作中不难看出新婚女子对夫君的深深思恋之情。如《怨王孙》里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可见清照的望夫心切!
怎奈好景不长,父亲李格非在官场屡遭迫害,不久便撒手人间。母亲更是于这个多事时节病逝。明诚感疾,驾鹤西去,相见直要待来生!此时的清照就像被遗弃的孤雁,前路漫漫,等候着她的是颠沛流离与世间险恶。
伤之切,悲之痛,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诸如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这类的悼词,任谁目触都不禁催下数行泪。景同人非,物在人亡,焉得不悲?
因此,古代文学史上,清照绝可占据一个席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或许仍不足以阐述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功不可没。
李清照的词读后感篇6
读《李清照传》,品宋词滋味,不禁被作者那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世界所折服,顿觉新,流连忘返。从平时的“不感兴趣”,到连天,脑海不时萦绕的,都是宋词的精彩段,以于想静下来读下本书,都变得有点困难。没办法,只有停下来理理这纷乱的思绪,写点读后感之类的字。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南宋杰出学家,章丘明(今属济南),是婉约派词代表。于名宦之家,幼时过不忘,出语惊,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时代即名噪时,崭露峥嵘。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过着幸福美好的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部分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漂流在杭州、越州、华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代才李清照,从容李清照是位才华出众,成绩卓越的作家,就“词”这学体式来说,她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像《如梦令》:“常记溪亭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误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滩鸥鹭”。寥寥数笔,幅美丽的少夜游图已跃然出:位活泼多情、热爱活的少出外游玩,被然秀丽的风光所吸引,为了看落忘了回家的时间。兴尽归,泛河上,路过莲池,想要快点回家奋划船的声响,惊扰了池塘边的滩鸥鹭,扑啦啦展翅飞;除了词,李清照在诗上同样有很的造诣。如“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除反映出她的创作态外,喻的新鲜贴切,化曹操《短歌》“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枝可
依”的奇巧妙思,不能不令击节称道。
像《乌江》的“当作杰,死亦为雄”更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项那虽死犹荣、傲然孑的影,黄钟吕般慷慨激昂的响,那感天地、泣神的英雄主义,疑对国难当头的们具有精神感召的量,同时对于苟且偷安、昏庸能的南宋统治者也是种讽刺。还有《感怀》、《春残》、《分得知字》、《偶成》等诗,或感怀志、或睹物抒情,也同般笔;李清照流传下来的章,当推《录后序》,这是清照散中的代表作。章介绍了《录》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回忆了婚后夫死乱离34年间的忧患得失,有叙有议,情并茂。全叙述线索清晰、叙述顺序井然、细节描述动形象,尤其是贯穿全的今昔迥异、聚散常的情感,跌宕起伏,感深。
?录后序》之外,她的《词论》,更是彪炳千古,开创学评论之先河,是中国学批评史上第篇论词的理论章。对于词的品评标准与创作原则,建树了套完整的理论框架,为词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李清照以性跻于男性的世袭领地,并以其创作的总体成就及多的才华傲视群雄,在中国学史乃中国封建社会史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李清照的词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